七年级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7 散文诗两首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2、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方法手段方法手段】 1、诵读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 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 金色花的作者是 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 、 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沙子 、 沉 船等。曾获 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 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二、二、作家介绍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他生长于一个文学艺术 气氛极浓的家庭,从小受到较好熏陶。1878 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但致力于研究英国文学和 西洋音乐。1924 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 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 、 晨歌 、 吉檀迦利 、 飞 鸟集 、 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 ,1950 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191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在辉煌的背后却是他不幸的一生。他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在 他三十五岁前后,亲爱的妻子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也都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使他做 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他想通过歌声,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首散文诗表现 的其实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 泰戈尔的想像多么的新奇而美妙,但没有人看了这首诗会想到 20 世纪初,也就是泰戈尔写这首诗 歌的时候,是他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 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 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有多少的爱,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 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他是一个何其博爱的人啊!是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 量真的伟大,超越一切。 三、扫除字词障碍: 匿笑( n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沐浴( my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 do ) 向神祈求保佑。 嗅( xi ) 闻(气味) 。 .四、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 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母亲的焦急惦念) (3)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 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 (4)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 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孩子的淘气、撒娇和 对母亲的爱恋) 五、整体感知: 1、诗中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明确: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2、 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 “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 “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 “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 3、孩子为妈妈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 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六新课结尾六新课结尾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 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 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荷叶荷叶 母亲母亲 冰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课时:一课时 导入语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 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 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 1、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 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 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 我们来学习冰 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 导语二: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 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找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顿中的 一股甘泉,当你精疲力竭时,为你送去能量。母亲的力量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 一、整体感知:请各位同学细读课文,用心感受。 1、从文字中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红莲? (1)红莲菡萏: 美丽的红莲, “亭亭” “ 立” 。 写出了红莲的美丽袅娜娇弱。 “立”能不能换成“长”? 看到这株红莲你会产生什么情感, (喜欢怜爱) ,你试着读一读? 二生读 (2)雨打红莲: 柔弱无助,正遭受暴风雨的袭击, 哪些词句能体现红莲柔弱无助?(大雨 愈下愈大 左右欹斜、作者的心情) (3)荷叶护莲: 幸福幸运的红莲。当这株美丽的红莲孤独无助的时候,一张荷叶倾侧下来。为她遮挡风雨,帮助红 莲顺利躲过了暴风雨。 2、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明确:母亲) 3、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 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 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4、为什么 46 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 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 “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 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5、荷叶何以让作者联想到母亲?(荷叶保护红莲)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感?找出关句子 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 情感:赞颂母亲、歌咏母爱。 7、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亲。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荷叶。 8、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寄情、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9、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 情感。 结课:同学们, 荷叶 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 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 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 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