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化总医院石化总医院 人工气道护理指南人工气道护理指南 复习复习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上呼吸道:鼻、咽、喉上呼吸道:鼻、咽、喉 呼吸道呼吸道 下呼吸道:气管、下呼吸道:气管、 各级支气管各级支气管 n n 正常气道:空气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正常气道:空气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 出肺,进行气体交换,完成氧合。出肺,进行气体交换,完成氧合。 n n 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口、鼻置入气管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口、鼻置入气管( (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 )或直接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 )所建立的气所建立的气 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 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 最常见的人工气道最常见的人工气道 n n 气管插管:有经口、经鼻气管插管:有经口、经鼻2 2种方式。种方式。紧急情况下首选紧急情况下首选 ,文献报道保留时间为,文献报道保留时间为3 3天天-3-3周,多数指南推荐周,多数指南推荐1111天天 。若预计保留人工气道的时间较长,应尽早行气管切。若预计保留人工气道的时间较长,应尽早行气管切 开置管。开置管。 n n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手段,尤其适用于需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手段,尤其适用于需 要长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要长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n维持通畅的气体交换的通路 n建立清除分泌物的途径 n进行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的深度气管插管的深度 导管尖端距离隆突导管尖端距离隆突3-5cm3-5cm 经口插管:门齿经口插管:门齿(22 222 2)cmcm 经鼻插管:鼻孔经鼻插管:鼻孔( 27 227 2)cmcm 儿童儿童(2(2岁):岁):双唇双唇 ( 12 + ( 12 + 年龄年龄/2) cm/2) cm 经口插管过长经口插管过长 适当剪掉适当剪掉 人工气道护理指南人工气道护理指南 n n 人工气道护理的目的人工气道护理的目的 n n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 n n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 n n 吸痰的操作流程吸痰的操作流程 n n 气道湿化气道湿化 n n 管道的清洗消毒与更换管道的清洗消毒与更换 n n 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人工气道护理的目的人工气道护理的目的 n n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 n n 预防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预防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n n 预防脱管和意外拔管预防脱管和意外拔管 n n 预防管道阻塞预防管道阻塞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 保持一定的湿、温度,控制感染保持一定的湿、温度,控制感染 n n 尽可能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保持病室的整洁、尽可能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保持病室的整洁、 安静。安静。 n n 关闭病房门,与病区环境隔开。根据病人情况每日关闭病房门,与病区环境隔开。根据病人情况每日 早晚开窗通风,每次早晚开窗通风,每次3030分钟。分钟。 n n 限制探视与陪住,减少室内流动人员。限制探视与陪住,减少室内流动人员。 n n 谢绝上呼吸道感染者入内。谢绝上呼吸道感染者入内。 n n 进入室内者应戴口罩。进入室内者应戴口罩。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 n n 病室的消毒:每日空气紫外线消毒病室的消毒:每日空气紫外线消毒2 2次;每日清水次;每日清水 拖房间地面拖房间地面2 2次,若地面有血迹或分泌物污染,用次,若地面有血迹或分泌物污染,用 0.5%0.5%含氯消毒液纱布局部覆盖含氯消毒液纱布局部覆盖3030分钟后再做清洁分钟后再做清洁 处理。处理。 n n 保持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温度18-2018-20,湿度,湿度50-60%50-60%。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 可靠固定可靠固定+镇静剂镇静剂 固定方法固定方法 n n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固定 方法一:备方法一:备2 2条长约条长约303035cm35cm,宽约,宽约 2cm2cm的胶布,两端分的胶布,两端分 别固定面颊部,中间部分缠绕导管与牙垫别固定面颊部,中间部分缠绕导管与牙垫(2(24 4圈圈) )。在颊部。在颊部 再敷以透明贴膜再敷以透明贴膜(67cm)(67cm),以保证良好的固定效果。每日更,以保证良好的固定效果。每日更 换胶布。换胶布。 方法二:备方法二:备1 1条长约条长约606070cm70cm,宽约,宽约2cm2cm的胶布,将其两的胶布,将其两 端剪开,经枕后、颊部两端分别缠绕粘贴在气管插管上,在端剪开,经枕后、颊部两端分别缠绕粘贴在气管插管上,在 枕后胶布下垫一纱布。枕后胶布下垫一纱布。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 固定方法固定方法 n n 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剪一根长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剪一根长10cm10cm,宽,宽2.5cm2.5cm的白布的白布 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 (约约2/3)2/3),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 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 。 n n 气管切开固定方法: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气管切开固定方法: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 两侧。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两侧。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 打手术结,以防脱出;寸带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打手术结,以防脱出;寸带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 。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 n n 保持颈部伸展位,尽量减少患者头部活动或强调头颈部一保持颈部伸展位,尽量减少患者头部活动或强调头颈部一 致转动,防止套管移位、脱出或阻塞。致转动,防止套管移位、脱出或阻塞。 n n 每日检查寸带松紧度并随时调整。寸带每周更换一次,有每日检查寸带松紧度并随时调整。寸带每周更换一次,有 污染时,随时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 n n 行气管插管者,应每日检查并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记录行气管插管者,应每日检查并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记录 方式为方式为“ “经口经口/ /经鼻,气管插管距门齿经鼻,气管插管距门齿*cmcm” ”。成人一般插。成人一般插 入深度为入深度为22-24cm22-24cm,如有脱出,及时通知医生。,如有脱出,及时通知医生。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 n n 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病人,应用约束带适当约束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病人,应用约束带适当约束 病人双手,防止病人自行拔管。同时遵医嘱应用病人双手,防止病人自行拔管。同时遵医嘱应用 镇静药物。镇静药物。 n n 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用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用0.5%0.5%碘伏消毒,更碘伏消毒,更 换无菌敷料,每日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消毒换无菌敷料,每日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消毒 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吸痰操作流程吸痰操作流程 n n 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n n 用物准备:用物准备: 准备专用的气管切开护理盘,每日更换盘内物品,高压准备专用的气管切开护理盘,每日更换盘内物品,高压 蒸汽灭菌。每日清洗消毒吸引装置、氧气湿化瓶,每日蒸汽灭菌。每日清洗消毒吸引装置、氧气湿化瓶,每日 更换灭菌蒸馏水。更换灭菌蒸馏水。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径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径的 1/21/2。 床旁备好抢救设备、吸引器、给氧装置等。调节吸引器床旁备好抢救设备、吸引器、给氧装置等。调节吸引器 压力成人压力成人150-200mmHg150-200mmHg。 吸痰操作流程吸痰操作流程 n n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掌握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掌握吸痰指征吸痰指征, 听到病人咽喉部有痰鸣音或出现咳嗽时给予吸痰。听到病人咽喉部有痰鸣音或出现咳嗽时给予吸痰。 n n 吸痰前提高氧浓度吸痰前提高氧浓度,给氧,给氧2 2分钟或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分钟或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 至至100%2100%2分钟。分钟。 n n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得被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得被 污染,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一根吸痰管只用于污染,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一根吸痰管只用于1 1次次 吸引。吸引。 吸痰操作流程吸痰操作流程 n n 吸痰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滑吸痰管吸痰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滑吸痰管,先抽吸气道内痰液,先抽吸气道内痰液, 再抽吸口鼻腔内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内分泌物的吸痰管再抽吸口鼻腔内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内分泌物的吸痰管 禁止再次抽吸气道内分泌物。禁止再次抽吸气道内分泌物。 n n 操作时一手先阻断负压,另一手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以操作时一手先阻断负压,另一手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以 快而轻的动作将吸痰管送至气管。待快而轻的动作将吸痰管送至气管。待吸痰管被送至气道超吸痰管被送至气道超 过内套管过内套管1-2cm1-2cm时,开放负压,时,开放负压,拇指和食指左右旋转上提拇指和食指左右旋转上提 吸痰管,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根据病情可进行吸痰管,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根据病情可进行深部吸深部吸 痰痰,即将吸痰管插入至有阻力时,深度相当于气管隆突部,即将吸痰管插入至有阻力时,深度相当于气管隆突部 位,再向后回缩位,再向后回缩1-2cm1-2cm。吸痰管插入过程中不能开放负压。吸痰管插入过程中不能开放负压 。 根据吸痰管的位置和深度不同,有三种根据吸痰管的位置和深度不同,有三种 吸痰方式吸痰方式 套管内吸痰:套管内吸痰:痰液大量涌出时,先开放负压,边吸边进,痰液大量涌出时,先开放负压,边吸边进, 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套管,吸尽套管内痰液。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套管,吸尽套管内痰液。 套管下吸痰:套管下吸痰:最常用。吸痰管被送至气道超过内套管最常用。吸痰管被送至气道超过内套管1-1- 2cm2cm时,开放负压,拇指和食指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边时,开放负压,拇指和食指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边 吸边退,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吸边退,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 深部吸痰:深部吸痰:即将吸痰管插入至有即将吸痰管插入至有阻力阻力时,深度相当于气管时,深度相当于气管 隆突部位,再向后回缩隆突部位,再向后回缩1-2cm1-2cm,开放负压,旋转退出。,开放负压,旋转退出。 吸痰操作流程吸痰操作流程 n n 吸痰过程中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剧烈呛咳、吸痰过程中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剧烈呛咳、 心律失常或脉搏血氧饱和度降至心律失常或脉搏血氧饱和度降至90%90%,应立即停止吸痰,应立即停止吸痰 ,给予氧气吸入,缓解后再操作。,给予氧气吸入,缓解后再操作。 n n 吸引时间吸引时间 15S15S,若痰液较多,需要反复吸引时(,若痰液较多,需要反复吸引时(不超过不超过 3 3次次),中间应给予氧气吸入。),中间应给予氧气吸入。 n n 吸痰后提高氧浓度,给纯氧吸痰后提高氧浓度,给纯氧2 2分钟或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分钟或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 至至100%2100%2分钟。分钟。 n n 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 原因,不得原因,不得粗暴操作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气道黏膜,造成出血。以免损伤气道黏膜,造成出血。 吸痰操作流程吸痰操作流程 n n 吸痰后,冲洗吸痰管。吸痰后,冲洗吸痰管。 n n 为防止分泌物潴留,应采取拍背、刺激咳嗽等物理为防止分泌物潴留,应采取拍背、刺激咳嗽等物理 治疗方法协助患者排痰。治疗方法协助患者排痰。 n n 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每日2 2次,有异味者,酌情增加口护次数次,有异味者,酌情增加口护次数 。 口腔护理口腔护理 n n 牙斑含有多种病原体牙斑含有多种病原体 n n 危重患者危重患者 48 48 小时后小时后, , 正常的口腔菌群将变为含有多正常的口腔菌群将变为含有多 种毒力很强的种毒力很强的gram (-) gram (-) 杆菌的菌群杆菌的菌群 n n 在气管插管的患者中在气管插管的患者中, , 气囊周围口腔分泌物的误吸气囊周围口腔分泌物的误吸 是难于避免的是难于避免的 n n 口腔护理,包括一些预防策略可减少感染的发生口腔护理,包括一些预防策略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保持气道湿化保持气道湿化 非常重要,可有效预防痰痂阻塞呼吸道非常重要,可有效预防痰痂阻塞呼吸道 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湿、加温、滤过和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湿、加温、滤过和 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 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 ,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 非常重要。恒温湿化、雾化吸入和气管内滴入是非常重要。恒温湿化、雾化吸入和气管内滴入是 最常用的湿化方法。最常用的湿化方法。 n n 痰痂或痰痂或血痂血痂阻塞气道最常见的原因阻塞气道最常见的原因 吸痰不彻底(管道、操作)吸痰不彻底(管道、操作) 湿化不足湿化不足 气道损伤、出血气道损伤、出血 保持气道湿化保持气道湿化 非常重要,可有效预防痰痂阻塞呼吸道非常重要,可有效预防痰痂阻塞呼吸道 n n 遵医嘱行遵医嘱行气管内滴药、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雾化吸入。 n n 气管套管不接呼吸机时,套管口应覆盖单层或双气管套管不接呼吸机时,套管口应覆盖单层或双 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以湿化、温化吸入气体并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以湿化、温化吸入气体并 防止灰尘、异物吸入。纱布被污染或干燥时,随防止灰尘、异物吸入。纱布被污染或干燥时,随 时更换。也可使用人工鼻(湿温过滤器)。时更换。也可使用人工鼻(湿温过滤器)。 保持气道湿化保持气道湿化 n n 正确判断痰液粘稠度,根据痰液性质调整气道湿化的方式和正确判断痰液粘稠度,根据痰液性质调整气道湿化的方式和 量。量。 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无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无 痰液残留;痰液残留; 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 液在管壁附着,但易被水冲洗干净;液在管壁附着,但易被水冲洗干净; 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 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 净。净。 保持气道湿化保持气道湿化 n n 正确判断气道湿化标准:正确判断气道湿化标准: 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 没有结痂,呼吸道通畅。没有结痂,呼吸道通畅。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有突然的呼吸困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有突然的呼吸困 难,发绀加重。难,发绀加重。 湿化过度:分泌物过于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湿化过度:分泌物过于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 引,患者烦躁不安,发绀加重。引,患者烦躁不安,发绀加重。 n n 湿化不足湿化不足痰痂阻塞气道痰痂阻塞气道 n n 湿化过度湿化过度痰液稀薄,吸痰次数增加痰液稀薄,吸痰次数增加肺肺 部感染、气道损伤几率增加部感染、气道损伤几率增加 管道的清洗消毒与更换管道的清洗消毒与更换 n n 金属气管套管的内套管应保持清洁、通畅,金属气管套管的内套管应保持清洁、通畅,每每8 8 小时更换内套管一次小时更换内套管一次;若痰液较多、粘稠或小;若痰液较多、粘稠或小 儿患者,每儿患者,每4 4小时更换一次。每次刷净内套管内小时更换一次。每次刷净内套管内 粘着的分泌物后,煮沸消毒粘着的分泌物后,煮沸消毒2020分钟。若无同型分钟。若无同型 内套管更换时,取出内套管的时间不宜多于内套管更换时,取出内套管的时间不宜多于3030 分钟,以免外套管管腔因分泌物结痂而堵塞。分钟,以免外套管管腔因分泌物结痂而堵塞。 管道的清洗消毒与更换管道的清洗消毒与更换 n n 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因无内套管,无法取出清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因无内套管,无法取出清 洗,置管时间长,内壁易黏附痰痂阻塞气道。洗,置管时间长,内壁易黏附痰痂阻塞气道。 因此,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不主张长期留置,因此,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不主张长期留置, 一般留置时间为一般留置时间为7-147-14天天,若需要长期留置,应,若需要长期留置,应 定期更换一次性套管或直接换为金属套管。定期更换一次性套管或直接换为金属套管。 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n n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n n 观察颈肩部及胸部有无皮下气肿。观察颈肩部及胸部有无皮下气肿。 n n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气道内异常声音、血氧饱和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气道内异常声音、血氧饱和 度下降、气管内出血情况等,及时通知医生,判别是否度下降、气管内出血情况等,及时通知医生,判别是否 有痰痂、血痂阻塞套管或脱管。有痰痂、血痂阻塞套管或脱管。 n n 观察切口局部有无红肿、出血、异常分泌物。观察切口局部有无红肿、出血、异常分泌物。 n n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消防监督管理课件
- 森林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风湿免疫试题及答案解析
- 调度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项目经理实战技能测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目集
- 2025年财务管理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题集与答案详解
- 2026届河南省六市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桑果苗春季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继电保护员中级考试重点难点解析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 2025年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产品认证基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2030中国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医生培训体系与手术量增长关联报告
- 《智能建造概论》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妇科常规手术器械处理流程
- 北京大学情报学考研真题汇总
-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投入计划
- GB/T 8627-200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 GB/T 3280-2015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 GA 576-2018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