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食品营养与健康_第1页
ppt课件-食品营养与健康_第2页
ppt课件-食品营养与健康_第3页
ppt课件-食品营养与健康_第4页
ppt课件-食品营养与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营养与健 康 1 1 健康对食品的要求 p数量要求 p安全要求 p营养要求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对健康影响 因素 40依靠遗传和客观条 件,其中: l15为遗传因素 l10为社会因素 l8为医疗条件 l7为气候条件 60依靠自己建立良好 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 惯 8 8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各大区的各组死因分布 非洲区 中东区欧洲区东南亚区 西太区美洲区 25 50 75 % 传染病 非传染病疾病 伤害 资料来源: 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 9 9 第一章 营养与健康的概述 1010 食品(food) l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法 律定义: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 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 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 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l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包括山 楂、山药、罗汉果、栀子、鱼腥草等87种 1111 食品的三大功能 l营养功能 l感官功能 l生理功能 1212 营养*(Nutrition)是一个动态的生物学过 程 食物 营养成分 摄入 消化 吸收 利用 保证生长发育 组织更新 维持良好健康状态 营养:指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营养:指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和免疫功 能以及生长、发育、代谢和修补组织等生命现象的需能以及生长、发育、代谢和修补组织等生命现象的需 要而摄取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要而摄取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 1313 什么是营养素? l是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指食 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 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 功能的化学成分。 l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 1414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Nutrients)种类 蛋白质 Protein 脂类 Fat 碳水化合 物 Carbohydrate 矿物质 Mineral 维生素 Vitamin 水 Water 1515 l人体至少需要40 多种营养 素,包括:9种必需氨基酸 ,2 种必需脂肪酸,14 种 维生素,8种微量元素,水 。 1616 什么是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 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况,而 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1717 全世界一致公认的健康标 志有13 方面 : l正常的大小便 l不易得病 l明亮的眼睛,粉红的结 膜 l健康的牙龈口腔黏膜 l正常的身高体重 l坚固并带淡红色的指甲 l粉红的舌头 l食欲旺盛 l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 率 l健康的皮肤 l光滑光泽的头发 l生气勃勃 l性格开朗充满活力 1818 l什么是亚健康? 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 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 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 质性病变的状态。它常以疲劳、失眠、胃 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 1919 原因: l 过度疲劳造成的脑力、体力透支; l 人体的自然衰老; l 各种急、慢性疾病; l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2020 l摆脱亚健康的困扰,人们应当: 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 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 充足睡眠; 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 定运动量; 2121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l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身 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康复的重要条 件 F促进生长发育-人体的身高与营养有关 F防治疾病-能承受压力,保持人的精神旺盛 F增进智力-早期儿童的智力营养极大 (DHA,卵磷脂和蛋白质) F促进优生-先天的营养对幼儿体质很重要 F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可抵抗各种疾病 F促进健康长寿-均衡营养可延缓衰老 2222 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l合理膳食 l适量运动 l戒烟限酒 l心理平衡 2323 第二章 生理基础 2424 消化与吸收 l消化(digestion) 定义: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小分 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组成:消化道与消化腺 2525 消化系统的组成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 l口腔 l咽与食道 l胃 l小肠 l大肠 l肛门 消化腺分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 2626 消化道中除咽、食管上端和肛门 的肌肉是骨骼肌外,其余由平滑 肌组成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富于伸展性,最长时可为原来长度的2-3 倍 ,如胃可容几倍于自己初始体积的食物; 有一定紧张性,各部分如胃、肠等能保持一 定的形状和位置。肌肉的各部分收缩均是在 紧张性的基础上发生的; 进行节律性运动; 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对内 容物等的各种刺激引起的内容物推进或排空 有重要意义。 2727 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唾液: 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低渗或等渗液 体;其中水占约99,还有少量的有机物 和无机物; 有机物包括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 和溶菌酶 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氰酸盐和氯 等。 l唾液的作用 l湿润口腔和食物; l消化淀粉; l清洁保护口腔等。 2828 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 用 胃液 性质:无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 。 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粘 液和水 作用: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 ;蛋白质变性;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 液的分泌;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等。 胃蛋白酶原 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免受小肠内蛋 白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其吸收 2929 3.胆汁 l 成分: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组成复杂; l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等; l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 等; l胆盐是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 盐; l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红素和胆绿 素。 l 作用: 乳化脂肪; 帮助脂肪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胆盐的利 胆作用 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3030 4.粘液 作用 l润滑作用; l减少胃黏膜的机械损伤; l参与形成胃粘液屏障,保护胃粘 膜细胞; l抵御 H的侵蚀 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3131 5.胰液 l性质:无色碱性液体,pH7.88.4; l成分:大量水分、有机物及无机物; l无机物碳酸氢盐; l有机物各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 酶、 l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羧基肽酶、RNAase、 DNAase。 l 作用: l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调解pH值 l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糊精或麦芽糖等; l胰脂肪酶消化脂肪; l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l其他酶类水解相应的物质 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3232 6.小肠液 l性质:粘稠的碱性液体,pH约为7.6; l成分:水分、无机盐及肠激酶。 l作用: l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 l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 压,有利于小肠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 收; l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从而促进 蛋白质消化. 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3333 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7.大肠液 作用: l基本无消化作用; l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 3434 l 吸收(absorption) 定义: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 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 的过程,被机体细胞所利用,称为吸 收。 3535 吸收 吸收部位 l 口腔和食管内几乎不被吸收; l 胃内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l大肠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 l小肠为主要的吸收部位。 3636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l蛋白质 l脂类 l碳水化物 l热能 l矿物质 l维生素 3737 第一节 热 能 3838 一、概述 热能 (energy) 热 能 维持体温恒定 维持各种生理 体力活动正常进行 单位 焦耳 (joule,J),千焦耳 (kilo-joules,kJ) 卡 (calorie,cal) 千卡 (kilo-calories,kcalories,kcal) 1cal=4.184J 1J=0.239cal 不断向环境中散发 1g CHO16.7kJ (4.0 kcal) 1g 乙醇 29.3kJ (7.0 kcal) 1g Pro 16.7kJ (4.0 kcal) 1g Fat 36.7kJ(9.0 kcal) 一、概述 3939 恒温 (18-25) 安静 静卧 禁食12hr 热能消耗 (BM) 体温 呼吸 血液循环 其它器官 生理需要 放松 清醒 仅维持 最基本 生命活动 二、人体热能消耗 (一)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 4040 (二)体力活动 (二)活动(劳动和活动) 约占总热能消耗的15-30%,变化最大 是控制能量平衡的重要部分 所耗热能与年龄大小、活动强度、持续时间以及 动作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4141 表 营养学上体力活动的分类 分级活动 劳动形式举例 极轻以坐姿或站立为主 如开会 开车 烹调 实验室工作等 轻水平面走动 (4-5km/hr) 如做卫生 打Golf 饭店服务等 中等 行走 (5.5-6.5km/hr) 负重行走 跳舞 骑单车等 极重负重爬山 手工挖掘 打篮球 登山 踢足球等 很重已少见 现常指运动员高强度职业训练 世界级比赛等 体力活动种类很多,营养学上根据能量消耗水平 (即活动强度)分为五个级别 4242 (三)食物热效应 (三)食物热效应 (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 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 是在食物摄取、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过 程中所产生的热能消耗,最高点通常出现在 进食后的2h。 此时可引起体温升高 4343 三、一日E需要确定 测量法 复杂 昂贵 较准确 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 计算法 简便 易行 结果较粗 膳食调查 计算热能消耗确定热能需要 三、人体一日热能需要的确定 对指导人们改善自身膳食结构、规律,维持能量 平衡,提高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4444 四、供给 四、热能供给 1按营养素来源应有适当比例 Pro 10-15% * Fat 20-25% * CHO 55-65% * 2不同性别、年龄、生理状况、活动强度 时的热能推荐量不同 4545 l根据各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 质的含量,就可以计算出各种食物所能供 给的热量。 l1克碳水化合物供给热量4千卡,1克脂肪 供给热量9千卡,1克蛋白质供给热量4千 卡。如一个人每日吃的食物中包含450 克 碳水化合物、40克脂肪和80克蛋白质,则 可以得到的热量为: (4 450)(9 40)(4 80) 2480 千卡。 如何计算食如何计算食 物中的物中的热量热量 ? ? 4646 第二节 蛋白质 (protein) 4747 蛋白质 正常人体内Pro 约为16-19% 分解 合成 动态平衡 组织Pro不断 更新 修复 每天约3%的 Pro被更新 图 正常人体内的蛋白质代谢概况 肠道 骨髓Pro 更新速度较快 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 4848 一、功能 *瘦体组织:lean tissue 1组织 构成成分 瘦体组织* 2构成各种 重要生理物质 酶 抗体 激素等 3供能 约16.7 kJ (4.0 kcal)/g 一、体内蛋白质功能 4949 5050 5151 二、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一)氨基酸(amino acid,AA)和肽(peptide) (二)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EAA) 构成人体Pr的20种AA中 有9种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 必须由食物供给,即EAA 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 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组氨酸是婴幼儿时期必须的 5252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和 苯丙氨酸转变而来 如食物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 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 50%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又称条件或半必需氨基酸 *(conditionally or semi essential amino acid) 5353 (三)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AAP)及限 制氨基酸* (limiting amino acid,LAA) 是某种Pro中各种EAA的构成比例 它是将该Pro中的色氨酸(含量最少的)含 量设为1,再分计算其它EAA与色氨酸的相 应比值而得到的一系列比值* (三)AA模式 / LAA 5454 食物Pro与人体Pro在EAA种类、相对含量上 的差异可用AAP反映 当某食物Pro的AAP和人体越接近 则其EAA被人体充分利用的可能性即利用率 也可能越高 其Pro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 5555 1.0 2.7 1.8 5.1 2.7 1.5 4.4 2.3 面 粉 1.0 3.5 2.7 6.4 1.7 4.4 5.1 3.0 大 豆 1.01.01.01.01.01.01.0色氨酸 3.43.23.93.54.02.55.0缬氨酸 2.33.03.52.72.72.14.0 苏氨酸 5.84.96.06.16.33.66.0 苯丙氨酸+ 酪氨酸 2.42.82.52.43.92.33.5 蛋氨酸+ 半胱氨酸 2.35.85.75.44.33.15.5 赖氨酸 5.15.66.36.45.64.07.0亮氨酸 2.53.23.43.03.32.54.0 异亮氨酸 大 米 牛 肉 猪瘦 肉 牛 奶 鸡蛋 白 全鸡 蛋 人 体 氨基酸 几种食物和成人氨基酸模式 5656 反之,食物Pro中某一/几种必需氨基酸比值 较低,会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 充分利用,导致该Pro的营养价值降低 这一/几种必需氨基酸就称为该Pro的限制氨 基酸(LAA) LAA中比值最低的称为第一LAA,余者以此 类推 5757 动物性Pro(蛋、奶、肉、鱼等)、大豆Pro 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的较接近 优质Pro 其中鸡蛋Pro的AAP与人体的最接近 常作 为参考蛋白(Reference Protein) 实验 植物性Pro往往相对缺少以下几种EAA 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如主食 大米和面粉Pro中赖氨酸相对含量最少) 所以 植物性Pro的营养价值较低 5858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complementary action of protein):几种营养价值较低 的蛋白质混合摄入时,其中的限制氨基 酸得到了互相补充,从而使混合蛋白质 中的必需氨基酸比例更接近人体蛋白质 的氨基酸模式,提高了膳食蛋白质的营 养价值。 如大豆和米或面混合食用时,大豆蛋 白富含的赖氨酸与米面蛋白质中的蛋氨 酸互相补充,可明显提高米面蛋白质的 营养价值5959 BV = 储留氮 100 = 吸收氮 尿氮 100 吸收氮食物氮 粪氮 (三)利用率(utilization) 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 Pro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利用 的部分 BV值越高,表明其利用率也越高 6060 常用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常用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蛋白质 生物价 蛋白质 生物价 蛋白质 生物价 全鸡蛋 94 大 米 77 生黄豆 57 鸡蛋黄 90 小 麦 67 熟黄豆 64 鸡蛋白 83 玉 米 60 豆 腐 65 牛 奶 90 小 米 57 绿 豆 58 鱼 83 高 粱 56 花 生 59 牛 肉 76 白 菜 76 猪 肉 74 6161 五、蛋白质 营养不良 (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 五、PEM 好发人群 继发性消耗 排泄 病因 原发性摄入不足,Pro E不足 儿童62 62 3临床表现 混合型 消瘦型 (Marasmus) E-Pro均不足 E基本满足 Pro严重不足 浮肿型 (Kwashiorkor) 又称为恶性营养不良 6363 F3-PEM 6464 阜阳奶粉事件 2004年5月,安徽省阜阳市对当地 2003年3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 为主的婴儿进行的营养状况普查和免费 体检显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 良的婴儿229人,其中轻、中度营养不 良的189人。 经国务院调查组核实,阜阳市因食用 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 计12人。 6565 6666 6767 6868 蛋白质摄入过多:蛋白质分解为氨由尿 排出时,需要大量水分,从而增加肾脏 负担。 若过多含硫氨基酸(动物蛋白)摄 入,可加速骨钙丢失,易致骨质疏松。 6969 4治疗 综合治疗 药物及其它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并发症 加强护理 全面补充营养素增加营养 1 2 3 4 7070 5预防 1 2 3 4 注意住院病人的营养和膳食 合理生活制度 + 加强锻炼 母乳喂养 + 正确喂养方式 各种人群尤其是婴幼儿的合理营养 7171 六、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良好来源 六、来源/RNI 主要来源粮谷类食品(米、面) 优质Pro 7272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优劣可从三方面 评价: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利用率 7373 不同食物的蛋白质含量 名称含量(%) 畜、禽、鱼1020 鲜奶1.54.0 奶粉2527 蛋类1214 大豆及豆类2040 硬果类1525 谷类 610 薯类 23 蔬菜水果类 1 7474 几种食物蛋白质消化率(%) 食物真消化 率 食物真消化 率 鸡蛋973 牛奶953 肉、鱼943 玉米856 大米884 面粉(精 制) 964 燕麦867 小米79 大豆粉867 菜豆78 花生酱88 中国混合膳 96 7575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 每天0.8g/kg体重 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RNI在1.0-1.2g/kgbw Pro摄入占膳食总热能10-15% 7676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畜、禽、鱼、 蛋、奶)和植物性食物(豆类、谷类)中。 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在人体内利用率高,但 同时富含脂肪酸和胆固醇。 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较低。我国膳食谷类蛋白 为主。 大豆蛋白质量好,利用率高。 应注意膳食中蛋白质互补! 7777 垃圾食品 l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十大“垃圾 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 肉类食品(肉松、香肠等)、饼干类食品(不 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 饮料、方便类食品(方便面、膨化食品等) 、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 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7878 l一、油炸类食品 1、导致心血管疾病元凶( 油炸淀粉) 2、含致癌物质 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l 7979 l二、腌制类食品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 癌 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 8080 l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 腐和显色作用) 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8181 l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 干) 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 成负担) 2、严重破坏维生素 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8282 l五、汽水可乐类食品 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 餐 8383 l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 品) 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8484 l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8585 l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 腐和显色作用) 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8686 l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 种雪糕) 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8787 l十、烧烤类食品 1、含大量“三苯四丙吡”(三大致癌物质之 首) 2、1只烤鸡腿60支烟毒性 3、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 脏负担) 8888 第三节 脂类(Lipids) 第二节 脂类 8989 9090 一、分类/功能 一、脂类分类、功能 中性脂肪 (fat) (食物95% / 人体99%) 类脂 (lipoid) (食物5% / 人体1%) 磷脂、固醇 脂类 (lipids) 图 脂类(lipids)的分类 9191 (一)Fat(TG) (一)脂肪-猪油 、牛油、花生油、豆油 、桐油等动、植物油 指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TG) 1脂肪的功能 食物Fat和人体Fat各 具有一些特殊功能, 分别称为食物Fat的 营养学功能和体内 Fat的生理功能 9292 9393 改善感官 满足饱腹感 提供脂溶 性维生素 构成机体 成分 节约蛋白质 内分泌作用 维持体温 保护脏器 贮存和 提供能量 甘油三脂 的功能 9494 功能 提供能量:1克食物脂肪在体内可产 生37.7kJ (9kcal) 的能量。 构成人体成分:中性脂肪占体重的 10%20%,构成体脂肪组织,其含量可因 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而变化。类脂占总脂 量的15%,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其 含量稳定。 9595 维持体温正常:皮下脂肪组织可隔热保 温。 保护脏器作用:脂肪组织对脏器有支撑和 衬垫作用,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伤害。 内分泌作用:脂肪组织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等,参与机体的代谢、免疫、生 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9696 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A、D、E、K)。 增加饱腹感: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刺激 产生肠胃抑素,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 9797 碳链 长短 饱和FA 单不饱和FA 多不饱和FA 短链FA 中链FA 长链FA 饱和 程度 空间 结构 顺式FA 反式FA 图 脂肪酸(fatty acid)的分类 2脂肪酸(fatty acid,FA) (14C) (612C) (5C) 9898 FA的碳链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与Fat 的特性与功能有关 食物中FA以18碳为主 饱和程度越高、碳链越长 Fat熔点越高 动物Fat含SFA多 常温下呈固态 脂 植物Fat含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 多 常温下呈液态 油 棕榈油、可可籽油虽然含较多SFA,但碳链较短,其熔点 低于大多数的动物Fat 9999 n-3 (-3)系列UFA , -亚麻酸 n-6 (-6)系列UFA 亚油酸 降血脂 降胆固醇 预防心血 管疾病 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FA有两类 根据双键的位置及功能又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6系列和-3系列 (n为第一个双键距甲基端的位置) 100100 3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 给的PUFA,包括 n-3系列 -亚麻酸* n-6系列 亚油酸* 事实上,n-3、n-6系列中许多UFA例如花生 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 烯酸(DHA)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FA 但人体可以亚油酸和-亚麻酸合成这些FA 101101 EFA生理功能* 1)与生物膜的结构、功能有关 是磷脂的重要组分,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 分 2)合成体内重要活性物质 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的前体 *PG存在于许多器官 有多种生理功能 如使血管扩张和收缩、神经刺激的传导、作用于肾脏影响 水的排泄,奶中的PG可防止婴儿消化道损伤等 102102 3)参与脂质代谢与利用 体内约70%的胆固醇与脂肪酸酯化成酯 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如HDL就可将胆固醇运往肝脏而被分解代谢 具有这种降血脂作用的FA还有n-3和n-6系列的其 它PUFA如EPA、DHA等 103103 EFA缺乏 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出现 皮疹等)以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等方 面的多种疾病 但PUFA摄入过多 可使体内有害的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同样对机体会产生多种慢性危害 104104 DHA、EPA功能 lEPA是二十碳五烯酸,DHA是二十二碳六 烯酸,DHA、EPA属于非必需脂肪酸,这 是由于它们可以由-亚麻酸在人体内转化 而形成 105105 106106 DHA的生理作用 l1. DHA是人脑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在大脑组织中的 含量约15%,主要存在于脑细胞及细胞突起中。因此,DHA 对脑细胞的形成、生长发育及脑细胞突起的延伸、生长都起 着重要作用,是人类大脑形成和智商开发的必需物质。 l2. 能减轻视力衰退。在视网膜的视觉杆状细胞周围60%是 DHA磷脂分子。 l3. 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DHA在大脑神经细胞间有着传 递信号的作用,相关的记忆、思维功能都有赖于DHA维持和 提高。所以,DHA对提高儿童智力、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好 处。 107107 EPA的生理作用 l1. 促进血液循环。EPA可有效控制并抑制血小 板在血管壁的凝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l2. 改善血清脂肪质量。EPA能有效的降低血液 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低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并降低中性脂肪的含量。 l3. 其它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EPA的代谢产物 可以产生前列腺素。 108108 l1.血压高、血液中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的人需要 补充DHA、EPA。 l2.肉类食物、加工食品摄取量大的人需要补充DHA 、EPA。 l3.想要提高记忆力的人、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人需要 补充DHA。 l4.有特殊性皮肤炎和有过敏症状的人需要补充EPA 。 109109 富含EPA的食物(克/100克 ) 名 称 EP A 的 含 量 名 称 EP A 的 含 量 大 麻 哈 鱼 籽 2. 0 烤 鳗 鱼 0. 9 青 花 鱼 1. 8 7 5 鳕 鱼 0. 5 7 沙 丁 鱼 1. 5 大 麻 哈 鱼 0. 5 金 枪 鱼 1. 4 鳟 鱼 0. 4 3 110110 富含DHA的食物(克/100克 ) 名 称 D H A 的 含 量 名 称 D H A 的 含 量 金 枪 鱼 3. 0 沙 丁 鱼 1. 1 秋 刀 鱼 1. 7 5 虹 鳟 鱼 1. 0 青 花 鱼 1. 7 5 大 麻 哈 鱼 0. 8 7 5 烤 鳗 鱼 1. 5 鳕 鱼 0. 7 1 111111 (二)磷脂 (二)磷脂(phospholipids) 是TG中的一个或两个FA被含磷酸的其它基 团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卵磷脂*(lecithin) * 由一个含磷酸胆碱基团取代TG中的一个FA而构成 这种结构使磷脂具有亲水和亲油的双重特性 112112 磷脂结构 113113 磷脂功能 1参与细胞膜构成 (最重要功能) 其极性、非极性双重特性 帮助脂类或脂溶性物质(如 脂溶性Vit、激素等)顺利通过细胞膜 促进细胞内外物质 交流 2作为乳化剂 使体液中Fat处于悬浮状态,有利于其吸收、转运和代谢 3磷脂同FA一样可提供热能 114114 磷脂的缺乏 可造成细胞膜结构受损 1)出现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2)皮肤细胞对水通透性 引起水代谢紊 乱 产生皮疹等 115115 卵磷脂功能 一、是肝脏的保护神 卵磷脂不但可以预防脂肪肝,还能促进肝 细胞再生,同时,磷脂可降低血清胆固醇 含量,防止肝硬化并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 二、对心脏健康的积极作用 因为它能调节胆固醇在人体内的含量、有 效降低胆固醇、高血脂及冠心病的发病率 ,是血管的“清道夫” 116116 三、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 特别对婴儿的智力发育是很重要的,是胎 、婴儿神经发育的必需品 其他:化解胆结石 、预防老年痴呆症 117117 卵磷脂来源 l 蛋黄、大豆、鱼头、芝麻、蘑菇、山药 和黑木耳、谷类、小鱼、动物肝脏、鳗鱼 、红花籽油、玉米油、向日葵等食物中都 有一定的含量 l 但营养及含量较完整的还是大豆、蛋黄 和动物肝脏。 118118 (三)固醇类 (三)固醇类(sterols) 一类含有相同的多个环状结构的脂类化合物 ,因其环外基团不同而不同 与所有醇类一样,可与FA形成酯 119119 1胆固醇(cholesterol,Chol) 是最重要的固醇类物质 1)细胞膜重要成分 人体90%的胆固醇存在于细胞中 2)体内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原料 胆汁、性激素(如睾酮,testosterone)、肾上腺素(如皮质醇, cortisol)和维生素D等 120120 胆固醇结构 121121 Chol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人体自身可 合成足够Chol,一般不会缺乏 相反,由于它与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等相关,人们往往关注的是Chol的危 害性 122122 胆固醇危害 l主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胆固醇从血管内膜的内 皮细胞下层开始沉着和浸润 ,造成血管管腔狭 窄甚至闭塞 ,加重心脏的负担 l内脏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中风、 123123 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mg/100g) 97带鱼93鲫鱼 1705鸡蛋黄429鸡肝 257牛肝323羊肝 85猪油168奶油 89牛油13牛奶 101鸭肉117鸡肉 83鲤鱼81草鱼 680鸡蛋634鸭蛋 173羊肉194牛肉 368猪肝107猪肉 含量食物名称含量食物名称 124124 l高胆固醇食物 奶油、冰淇淋;牛、猪 油;鸡蛋、椰油或牛油制成的面包或饼干 ;五花肉、香肠、鸡、鸭、动物内脏;蛋 黄、鱼卵、蟹黄;炸薯条、薯片; 125125 吃什么可以降低胆固醇 l1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含量极 高的食物,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每天少 于300毫克)。 l2少吃肥肉和荤油,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l3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 l4橄榄油、茶油、玉米油和菜子油中含有的单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的作用。 126126 l5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 的成分虽然并不能直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 减少,但有助于减轻胆固醇对血管的危害 127127 三、来源、RNI 植物 油脂 Chol:脑 肝 肾等 SFA相对较多、MUFA 主要含 PUFA 动物 Fat EPA DHA 磷脂:蛋黄 肝脏 二、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128128 Fat摄入过多 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某些 癌症发病率 应限制和Fat摄入在一定范围内 成人Fat摄入量应控制在总热能的20-25% EFA摄入量一般认为不应少于总热能的3% SFA因不易被氧化产生有害的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人体不应完全排除SFA的摄入 129129 几种常见食用油的营养价值 l芝麻油中含有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多 不饱和脂肪酸约占脂肪酸的左右, 能有效的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 疾病。此外,芝麻油还含有能推迟细胞衰 老的物质维生素。人体器管衰老的原 因主要是脂肪的过度氧化,使细胞膜和细 胞结构发生损伤。,所以芝麻油能够推迟 机体的衰老。 130130 菜籽油 l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达99%,因 此它所含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E等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具有一 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之的功效。由于榨油 的原料是植物的种实,一般会含有一定的种 子磷脂,对血管、神经、人脑的发育十分重 要。菜籽油的胆固醇很少或几乎不含,所以 怕胆固醇的人可以放心食用。 131131 l但菜籽油中缺少油酸等人体所必需的脂肪 酸,且构成也不平衡,营养价值要略低于 一般植物油,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少 食用菜籽油为宜。菜籽油是一种芥酸含量 特别高的油,会引起心肌脂肪沉积和使心 脏受损,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还是应 当注意少吃。 132132 花生油 l花生油具有花生的香味,是中国人日常生 活中的种主要食用油。花生油可提供 给人体大量营养,而且能增加食品的美味 ,是构成人体内多种组织成分的重要原料 。 l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 油酸41.2%,亚油酸37.6%)。 133133 l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证实,花生油含锌 量是色拉油的37倍,粟米油的32.6倍,菜籽 油的16倍,豆油的7倍。虽然补锌的途径很 多,但油脂是人们日常必需的补充物,所以 食用花生油特别适宜于大众补锌。 134134 大豆油 l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 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 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 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135135 l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 ,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 ,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 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 ,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 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 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 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 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 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136136 色拉油 l是一种用菜籽油或豆油、棕榈油加上各种 中介质,经过脱色、脱酸、脱臭后精炼而 成,色拉油在卫生条件方面更上了一个全 新的台阶,加热后不起沫、不冒烟、无色 无味,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137137 调和油 l营养调和油(或称亚油酸调和油),一般以向日葵 油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调至亚油酸 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约30%、软脂含量约10%。 l经济调和油,以菜籽油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 油,其价格比较低廉。 l风味调和油,就是将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与 香味浓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轻味花生油”, 或将前三种油与芝麻油以适当比例调和成“轻味芝麻油 ” l煎炸调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按一 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 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上述调和油所用的各种油 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榈油外,均为全炼色拉油。 138138 营 养 建 议 l把握油脂的总量,摄 入控制在总热能的20 -25% l平衡SFA、MUFA、 PUFA的摄入 l降低Chol的摄入 139139 140140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CHO) 第三节 CHO 141141 142142 一、分类、来源 一、碳水化物分类、食物来源 CHO也称为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营养学上一般将其分为四类 多糖 双糖 可消化多糖 寡糖 单糖 非消化多糖 可消化寡糖 非消化寡糖 两分子单糖 143143 (一)单糖 (一)单糖(monosaccharide) 以己糖为主 食物中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还有少量 其它糖类 天然水果、蔬菜中,还有少量的糖醇类物质 蜂蜜 144144 (二)双糖 蔗糖 (sucrose) 1葡萄糖 1果 糖 麦芽糖 (maltose) 2葡萄糖 乳糖 (lactose) 1葡萄糖 1半乳糖 海藻糖 (trehalose) 2葡萄糖 (二)双糖(disaccharide) 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海藻糖等 145145 (三) 寡糖 (三)寡糖(oligosaccharide) 由3-10个单糖构成的小分子多糖,较重要的 是存在于豆类中的棉子糖、水苏糖 146146 (四)多糖 植物多糖 淀粉 (starch ) 纤维素 ( fiber ) 动物多糖 糖原 ( glycogen ) (四)多糖(polysaccharide) 由10个以上单糖构成的大分子糖 重要的有糖原(动物和细菌细胞内贮存的多糖) 、淀粉、纤维素,均由葡萄糖分子构成 147147 膳食纤维 3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肠道清洁夫” 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分解的多糖的总称 严格而言不是营养素,但因其特殊生理作用,营 养学上仍将它作为重要的营养素 148148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主要是通过影响大肠功能而起到预防大肠癌 、降低血糖、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 病的作用 膳食纤维在量较大时可妨碍消化酶与营养素 接触(抗营养过程)使消化吸收过程减慢 血糖 149149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一、供能与节约蛋白质 二、构成体质 三、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解毒 四、有益肠道功能 五、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辅材料 150150 一、供能 膳食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 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所有的碳水化合物 在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 收,并迅速氧化给机体提供能量,氧化的 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每克葡萄糖可 以产生16.7kJ(4kcal)的能量。 151151 吸收进入血液的各种己糖,首先在肝 脏中转变成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各 组织器官利用,若有富余,则以糖原形势 暂存于肝脏及肌肉中。体内贮存的糖类极 少,仅为全天需要量的60%。因此必须按 餐供给足量的含糖类食物,否则就要动用 体内储备的脂肪,甚至蛋白质,来满足机 体对能量的需要。 152152 节约蛋白质作用(Protein sparing action) 碳水化合物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 系密切,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机体的氮储留,充 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节省体内蛋白质或 其他代谢物的消耗,使氮在体内的储留增加, 这种作用称为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 也不会致使组织蛋白质过度分解,形成负 氮平衡。 153153 抗生酮作用(Antiketegenesis) 由于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供给 ,如果糖类供应充足,则不会致使脂肪在 体内大量氧化,产生过多的酮体(乙酰乙 酸、丙酮、-羟丁酸),引起酮尿症和酮血 症; 154154 糖类供能的优点 l1。分布广泛 谷类、豆类、蔬菜、水果。 我国占总能的70% l2。多糖相对来讲成本低。 l3。多糖易于贮存,可以在干燥的情况下 保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155155 二、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碳水化合物也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并参与细胞的多种活动。 糖和脂形成的糖脂是细胞膜与神经组织的结 构成分之一,对维持神经组织系统的机能活动 有特别作用。 糖与蛋白质结合的糖蛋白是一些具有重要生 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和激素的组成成分 。 核糖及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 氨基多糖 粘多糖 156156 三、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 碳水化合物是维持大脑、神经、肺 组织正常功能的唯一能量来源。当血 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源 而使脑细胞功能受损,造成功能障碍 ,并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昏 迷等症状。 157157 解毒作用 机体肝糖原丰富时对某些有害物质如 细菌毒素解毒作用增强。肝糖原不足时, 机体对CCl4酒精、砷等有害物的解毒作用 显著下降。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具有解毒 作用。 158158 四、有益肠道功能 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容易增加胃 和腹的充盈感。特别是缓慢吸收和抗消化 的碳水化合物,充盈感的时间更长。 非淀粉多糖类如纤维素和果胶,抗性 淀粉、功能性低聚糖等抗消化的碳水化合 物,虽不能在小肠消化吸收,但刺激肠道 蠕动,增加了结肠发酵率,发酵产生的短 链脂肪酸和肠道菌群增殖,有助于正常消 化和增加排便量。 159159 五、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 辅材料 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辅材料, 很多工业食品都含有糖,并且对食 品的感官性状有重要作用。某些食 品加工时还要控制一定的糖酸比。 焙烤食品主要由谷类原料制成。另 外,低聚糖等功能性食品原料也是 碳水化合物。 160160 注意:乳糖不耐症 概念:指喝牛奶后出现急性腹痛和腹泻等代谢紊乱 症状的现象 对中国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研究表明,35岁 、78岁、1113岁组儿童中,乳糖不耐受发生 率分别为12.2%、32.2%、29% 161161 原因:牛奶中含一种特有的糖类,称为乳糖。乳 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需在乳糖酶的作用下 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后再被人体吸收。 当人体缺乏乳糖酶或活性不足时,牛奶内的乳 糖不能充分被分解,部分乳糖可从小肠直接进 入大肠。在肠道内,乳糖经细菌分解而引起发 酵、水解,从而出现腹胀、肠鸣、腹泻等代谢 紊乱症状 162162 解决办法 1、将牛奶分配在一天之中并在进餐时食用,可减 少胃肠不适症状。或者少量多餐 2、发酵奶制品如酸奶、奶酪,已将牛奶中的乳糖 发酵成乳酸,可消除症状。 3、在饮用鲜奶前加乳糖酶于奶中,将鲜奶中的乳 糖分解后饮用。 4、饮用脱乳糖的牛奶 163163 四、供给 三、碳水化合物供给 CHO供能占总热能60-65%(RNI)较合理 美国FDA提倡每人摄入膳食纤维25g/d, 淀粉主要来源:粮谷类、薯类 膳食纤维主要来源:蔬菜、水果 164164 第五节 矿物质 第五节 矿物质 165165 1概念 由于进化原因,人体组织内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 的各种元素,而且与地球表层的元素组成基本一 致 这些元素中,约20种左右的元素为人体必需 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存在外 其余统称无机盐(矿物质 / 灰分,minerals) 又分常量(宏量)元素(macroelements)、微量元素( microelements / trace elements) 166166 l人体内由60多种元素构成。其中除碳、氢 、氧和氮外,还有23种人体必需元素,它 们是:钙、钾、钠、磷、镁、氯、硫、硅 、铁、锌、碘、硒、铜、氟、钼、镉、镍 、钒、锡、砷、钴、锰、锶。 167167 体内在吸收、贮存上存在平衡调节关系* 吸收 利用上存在拮抗-协同作用 体内不生成 也不消失 必需经膳食补充 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随年龄而 但元素间比例变动不大 2无机盐的代谢特点 168168 矿物质的功能 l 1 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骨骼 和牙齿中含有大量的钙、磷、镁,人体 内99%的钙,80%的磷存在于骨骼中。 骨头为什么这样硬,原因就在这里。蛋 白质中含有硫、磷等。食物中长期缺乏 矿物质,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身材矮 小。 169169 2 与蛋白质一起维持着细胞内、外液的渗 透压的平衡。缺乏矿物质,体液就失去平衡,发 生脱水。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静脉补 液的生理盐水,就是100毫升蒸馏水加入0.9克氯 化钠制成的溶液,与细胞外液的含钠量接近。从 静脉输入可以补充体内水分和钠的不足。其实,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不需要在食物中加入盐分。 因为,食物中本来就含有盐分,人体又能很好的 保存盐分。但是,由于人们养成了食盐的习惯, 在食物烹调时就要加盐,否则就会感到谈而无味 。当然适当的盐摄入量对人体并无大碍,但过高 的摄人量就会有害人体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