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_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课件_第1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_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课件_第2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_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课件_第3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_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课件_第4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_第5课《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新闻 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语言知识积累 1.音正形准 (1)字音识记 怦怦( )磐石( ) 苍穹( )烧灼( ) 斑斓( )遨游( ) 椭圆( )中枢( ) 目眩( ) pn qin bn ln tu xun pn zhu o sh (2)辨形组词 眶( ) 诓( ) 恇( ) 矫( ) 娇( ) 骄( ) 眼眶 诓骗 矫健 娇惯 遨( ) 熬( ) 嗷( ) 遨游 煎熬 恇惧 骄傲 嗷嗷待哺 2.词语积累 (1)苍穹:_ (2)斑斓:_ (3)目眩:_ (4)遨游:_ 答案天空。 灿烂多彩。答案 眼花。答案 漫游;游历。 答案 (5)坚如磐石:_ “坚”不能写作“艰”。近义成语“固若金汤”。二者都可形容事物 的稳固、牢靠。但“固若金汤”只用于物,大多形容跟防守有关系的 关隘、阵地、防线等的牢固,不易攻破;而“坚如磐石”不可形容工 事的坚固程度,“坚如磐石”可以用来形容物体,也可以用来形容组 织或团体团结的程度,也可指某组织思想的一致性,比如该集团(组织 、国家)十分团结,坚如磐石。 错点提醒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答案 3.辨词填空 反应反映 (1)我无法形容那一瞬间人们的 。 (2)诗人要忠于自己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对客观世界的 。 答案解析 反应 反映 “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也 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反映”指物体的形象反着 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也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4.名言警句 有关“天”的名句 (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 攀。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4)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呆在摇篮里。 齐奥尔科夫斯基 (5)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 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 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 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 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 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杨利伟 文本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王光荣,光明日报特派记者。冯春梅,中国青年报记者;刘 程,中国青年报特约记者。 2.背景展示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感到激动、骄傲、自豪 的日子,欢乐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中国大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载着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21小时的航 天之旅。从那时候开始,中国成为了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 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文体知识 新 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或者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是广播中 最常用的一种文体,它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新闻要求用 事实说话,它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 一条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标题包括正题、引题、副题,用多行形式表示。正题,是标题的核心, 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引题,多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副题, 用来揭示新闻的事实结果,或作为新闻的内容提要。有的新闻只有正题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大多是简明地概括报道事实或中心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事实的叙述和展开。背景是指事实的环境、历 史条件及原因,可以在主体中出现,也可以在结语中出现。背景和结语 并非每条新闻都必须具备。 新闻的一般写法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的事实 ,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1.脉络梳理 整体感知 心随飞翔 时间: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 地点:中国北京航天城 人物: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等组成的参试阵容 事件起因: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正式实施 事件经过:“神五”点火发射、逃逸塔、船箭、整流罩 正常分离、帆板展开 事件结果:神五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状态良好 2.初读感知 (1)心随飞翔的主语应该是什么?本文侧重记事还是写人? 答案 主语应该不定指,可以理解为全中国人,也可以理解为全世界人。本 文属于记事新闻,是一篇消息。 (2)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中的“英雄”指杨利伟,由此可以推断 该文侧重_,属于新闻中的_。 答案 写人通讯(人物通讯) (3)阅读课文,找出这两则新闻报道(消息与通讯)的侧重点,比较它们在 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侧重点心随飞翔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报道对象 内容详略 表达方式 新闻时效 叙事:“神五” 的发射过程 写人:杨利伟的英雄事迹 概括叙述详细叙述 记叙为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快速稍慢 答案 1.阅读心随飞翔一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导语是哪部分?请概括出这部分的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课堂互动 开头四句话(开头至“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点明中国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的历史时刻,表达了作者期待、兴奋、激动的心情。 答案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现场的所见所闻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答案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的过 程。 这样写能使文章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使文章结构严谨。 (3)文章以“心随飞翔”为题有什么样的含意? “神舟”五号飞船仿若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尽情地飞翔;“心随飞翔 ”表明了人们对“神舟”五号的关注以及“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人 们的自豪、激动之情。 答案 2.阅读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回答问题: (1)文中记叙了杨利伟的哪些英雄事迹? 飞船起飞后克服失重的状态;平时苦练,练就了坚如磐石的意志(在 家中的客厅坚持跑圈,转椅训练时间最长,离心机训练咬牙坚持,水上 训练虽呛不误,为控制体重不多吃肉);返回时穿越“黑障”,战胜“ 黑视”。 答案 (2)作者在叙述杨利伟的英雄事迹时为什么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从地 面接受训练下笔,而是从飞天起笔? 采用倒叙手法,先写飞天失重、克服困难,更能突出杨利伟在严峻考验 面前的英勇表现,一下子就把人物形象树立起来了,在人与困难的矛盾 中有力地展现了人物的风姿神貌。 答案 3.“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文欲感人要匠心独具。”在记叙中作适当的 抒情与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我们的表达更具特色,使文章更具 魅力。 (1)“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拔地而起,直刺苍穹。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 有的语言是那样苍白!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心随飞翔中 的这段抒情文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短句,简洁有力,表达了火箭升空时人们激动的心情和强烈的喜 悦。 答案 (2)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常在事件后,用一段简洁的议论,深 化文章的主旨。下列句子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 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 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强调了“神舟”五号飞天的历史意义,也赞美了杨利伟的人生价值及现 实意义,带动了读者的阅读情绪。 答案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承上启下,既点明了杨利伟战胜失重的原因,又以赞美的笔调领起下文 对杨利伟平时苦练的叙述。 答案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紧承上段“穿越黑障”的叙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彰显主旨。 答案 作者说,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作为一位偶像,杨利 伟具备了哪些素养?他和你心目中的偶像是否吻合? 延伸探究 答案 (1)远大的志向,奉献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艰苦的磨炼,杰出的才华 。(2)开放性探究,答案不强求一致,只要是积极健康的偶像标准都可 以认同。 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克服失重)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 ,很要劲,很耗体力。” (“空间运动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 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 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素材运用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诗人艾青说:“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英雄杨利伟潇 洒走苍穹令人羡慕敬仰,但潇洒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超出一般的艰 苦付出。杨利伟挑战生命极限的惊心动魄的经历,扣人心弦,让我们 感受到了他那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人生路途坎坷曲折,磨难 、险象时有发生,面对出现在身边的险情,我们要有无私无畏的勇气 ,用自己的智慧去摆脱险境,去挑战人生的极限,赢得最后的胜利。 运用示例 中秋月夜明 天宫再升空 “天宫二号”是一个长期在轨自动运行、短期载人的飞行器,用于 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的空间实验室。它 是继“天宫一号”后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主要开展地 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 领域的应用和试验。2016年7月9日,“天宫二号”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9月15日,“天 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9月16日,“天宫二号”成功实 施了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2.课外素材 【阅读感悟】 在这个曾伴嫦娥升空、送“神五”飞天的中国航天飞 行控制“神经中枢”,人们再次用掌声标记出人类航天探索的又一个 “中国时刻”:“天宫二号”发射。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飞天 梦想正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现实。先有梦想,然后敢做、会做,梦想就 一定会实现。有了梦想谁都了不起。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与梦同飞 献给中国航天事业(1) 五千载沧海桑田,六万旬崎岖坎坷;十八遭风起云扬,一百年无 语沉默(2)铸就了中华民族这股伟大、神奇而又不可磨灭的力量! (1)采用副标题形式有什么好处? 美文深读 提示 主标题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语言文采兼美;副标题进一步揭示本质 ,是对主标题的辅助和补充,语言简洁明确。 (2)用对联开篇有什么妙处? 提示 真实描写了我国航天梦想的坎坷曲折的历程。精美整齐的文字,抒发了 作者内心的激动与感慨之情。 千年飞天梦,一朝终成功。有谁能数得清这其中究竟凝结了几 代人的心血?有谁说得明这几世间的拼搏?有谁懂得一场场生与死、 成与败的惊心动魄的较量? 从不知矮了多少的地平线开始,从外邦轻蔑的冷嘲热讽开始, 更从炎黄这充满想象力的企盼开始,六七十年代你们让中国成为举世 瞩目的星座! 真想问一问,那成功发射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自制运载火箭是 否去慰问了你们于奋斗时斗转星移的星辰?那“东方红一号”是否真 的红似你们赤子般的诚心?那“返回型人造星”载得回新发现,却是 否载得回那些流逝的生命与青春?(3)二十年前风化的额前,是老一辈 航天人光荣的皱痕,任期望的刻刀留下他们毕生的印记,却一刻也不 曾有过悔不当初的誓言! (3)这三个排比问句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提示 连续发问,催人深思,引起人们对航天探索艰辛历程的思考,从而证明 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漫长,赞美了航天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提醒 “匍匐”一词用得好,请琢磨一下。 世界日新月异,中国匍匐前进。转眼到了八九十年代,这是航 天人又一个探索的黄金时代,又一个牺牲的二十年:“东方红二号” 继续让国人看到他们的心一直如红旗的光泽;第一艘“神舟”号更是 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与精神共同的峰巅! 时间的巨型磁针倏然划过2000年,一个崭新的世纪。这个时代 的中国罩着层层光环: 神五神六载了三个华人升向太空,也带着华夏儿女的亿万颗心 飞到了太空。我们都不曾身处船舱,却能深切体会到那种胜则英魂、 败则冥魂的义无反顾;却能显然听得见点火的刹那幕后工作者异常猛 烈的心跳;更能看得见飞船安全着陆时那么多人泪流满面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 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并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开始 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任务。 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空间站的起 点,它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2016年中秋之夜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迈上 了崭新的台阶,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出了“太空强国”的实力。(4) (4)从发射时间上看,“天宫一号”和嫦娥三号探测器的位置是否应该 调换一下? 提示 不能调换。“天宫一号”和下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