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与再现传染病ppt课件_第1页
新现与再现传染病ppt课件_第2页
新现与再现传染病ppt课件_第3页
新现与再现传染病ppt课件_第4页
新现与再现传染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面临的新 挑战新现与再现传染病 新现与再现性感染的严峻形势 n传染病仍然是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n旧传染病死灰复燃,新传染病不断发生。 n新现(emerging)传染病: n指新识别的和以往未知的传染病,多由 新病原体引起。 如:AIDS、埃博拉出血热、丙、戊、庚 型肝炎、军团病、克雅病、SARS、高致 病性禽流感等 n再现 (re-emerging) 传染病: n指发病率已降至低水平,但现在又重新 流行的传染病;多由病原体变异或产生 多重耐药性引起。 n如:结核病、血吸虫病、白喉、疟疾、 狂犬病、霍乱、登革热、鼠疫等。 96-04年肺结核与艾滋 病、疟疾的发病趋势 v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n结核病的病原菌 n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Koch发现 n全球性卫生问题 n是艾滋病高发区人群的首要死因 Robert koch (1843-1910) (一)形态与染色 一、生物学性状 n形态:细长微弯的杆菌,有时呈分枝状; n染色:抗酸染色阳性,染成红色; n结构:无芽胞、鞭毛、荚膜; nL 型:在用过异烟肼的结核患者的痰等标本 中有时可看到Much颗粒 (二)培养特性 n专性需氧菌 n最适温度37 最适PH值:6.5-6.8 n“懒”:生长缓慢 n“馋”:高营养(罗氏培养基) n“丑”:菌落 罗氏 培养 基2-4 周 结核杆菌粟粒样菌落结核杆菌菌落 (三)抵抗力 四怕 n对乙醇敏感 n对湿热敏感 n对紫外线敏感 n对抗痨药物敏感,但长期用药易出现耐药性 四不怕 n耐干燥 n耐酸(6% H2SO4) 或碱(4% NaOH),30min 仍有活力 n对化学杀菌剂如结晶紫、孔雀绿有抵抗力 n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呼吸道 肺结核 皮肤粘膜 相应部位的结核 肺 多种 组织 器官 消化道 血液、淋巴液 二、所致疾病 三、防治原则 n卡介苗预防 接种对象: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免疫时间:出生时,7岁,12岁 n药物治疗 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醇和链霉素 二线药物: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和环丝氨酸等 早发现、早治疗、 联合、彻底治愈 简称流感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属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分,分甲甲 乙丙乙丙三型三型,引起流行性感冒引起流行性感冒。 v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 真正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 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地区性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引起普通 感冒。 一、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 呈球形、椭圆形,新分离的可见丝状 (二)(二)流感病毒结构流感病毒结构 1. 1. 核心核心 分节段分节段- -ssRNAssRNA(易变异基础)(易变异基础) 2. 2. 衣壳衣壳 由核蛋白由核蛋白(NP)(NP)构成构成 核衣壳核衣壳 = = 核蛋白核蛋白(NP)(NP)+ +RNARNA+3+3种种RNARNA多聚酶复多聚酶复 合体合体( (PB1,PB2,PAPB1,PB2,PA) )构成呈螺旋对称构成呈螺旋对称 3. 3. 包膜包膜 4. 4. 包膜刺突包膜刺突 1 1 2 2 4 43 3 5 5 6 6 7 7 8 8 PB2 PB1 RNA MM 神经氨酸酶 (NA) 血凝素 (HA) 分节段的-ssRNA PA RNA多聚酶 核蛋白(NP) (三)流感病毒的分型(三)流感病毒的分型 n n 据据NPNP和和MM蛋白蛋白的不同的不同分:甲、乙、丙三型分:甲、乙、丙三型 n n 甲型根据甲型根据HA HA (H1H1 H15H15)和和NANA( N1N1 N9N9)抗原抗原 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 n n 引起人间流行的亚型引起人间流行的亚型 :H1H1、H2H2、H3H3,N1N1、N2N2 n n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H5N1,H9N2H9N2, H7N7H7N7 亚型亚型 n n 乙、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乙、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 n禽流感病毒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 n近几年,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导致该病可以在 不通过中间宿主的情况下,直接由禽类传染给人 并致人死亡病例。 H3N2 1997 H5N1 1999 H9N2 H3N2 vv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 n甲、戊型: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不转为 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n乙、丙型:输血、血制品或母婴垂直传播, 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 肝硬化及肝癌相关。 n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 n庚型肝炎病毒(HGV) n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 nHBV在亚洲广泛流行,在中国约10%人口携 带该病毒,全球约3.5亿; n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重症肝炎; n急性乙肝如治疗不彻底,10%患者可转为慢 性乙肝; n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每年有35万人 死于HBV感染。 电镜下的电镜下的HBVHBV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1.1.形态结构形态结构 Dane Dane 颗粒颗粒-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 Dane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 HBsAgHBsAg HBcAgHBcAg HBV DNAHBV DNA DNADNA聚合酶聚合酶 (表面抗原)(表面抗原) (核心抗原)(核心抗原) (1)(1)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BsAgHBsAg n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n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n产生抗-HBs Ab,有保护作用 -乙肝恢复的标志 (2)(2)核心抗原核心抗原HBcAgHBcAg n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不易在血液中检出不易在血液中检出 n产生抗HBcAb,非保护性抗体 n抗-HBc IgM存在提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 (3)e(3)e抗原抗原HBeAgHBeAg n可溶性蛋白质 n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n是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n产生抗HBe Ab,有一定保护作用 。但注意突变株。对抗体阳性者也应 检测HBVDNA。 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n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 n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及母-婴传播 n临床表现:多样,有无症状带毒者、急性肝 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等 HBsHBs AgAg HBeHBe AgAg 抗抗- - HBsHBs 抗抗- - HBeHBe 抗抗- -HBcHBc结果分析 +- 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 者 +-+ 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 性强,“大三阳”)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小三阳”)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 无症状携带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