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常见疾病的外治疗 法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 崔文成 *1 提纲 n1. 中医外治疗法概述 n1.1 穴位敷贴疗法简史 n1.2 常用剂型 n1.3 常用敷贴方法 n1.4 注意事项 n2. 冬病夏治三伏贴 n3. 冬病冬治三九贴 n4. 平时有病随时贴 n5. 2011年三伏贴的时间 Date2 1. 中医外治疗法概 述 中医外治 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 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 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 肤、五官、肛肠等科,与内治法相比,具有“ 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 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 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工(高明的医生 )不废外治”之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大中医 工作者若能掌握一定的外治理论和方法,则在 常规治疗之外又增一技,定能开阔思路,提高 临床疗效。 Date3 敷贴疗法 敷贴疗法又称外敷法,是 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Date4 小儿敷贴疗法行之有效 n 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外邪,小儿大 多拒服药物,服下后又易吐出;再加上小儿脾胃 功能薄弱,内服药物易损伤脾胃引起厌食、腹痛 、呕吐诸症。 n 根据小儿肌肤薄嫩、外用药物易于吸收的特点 ,选用药物敷贴,除能使药力直达病所发挥作用 外,还能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以调节 气机,祛除邪气。 n 小儿敷贴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副作用很少的 治法。 Date5 1.1 穴位敷贴疗法概况 1.1.1古代概况 n穴位敷贴药物的载述 ,最早可以追溯到湖 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 墓出土的帛书五十 二病方。 Date6 春秋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 方 n 属于保健的:取楂、姜、椒、皂夹 等辛香湿热之品,制丸后纳入脐中,有益 精延寿之效。 n 属于治疗的:将芥子捣烂外敷头顶 部(相当百会)的外治法。 n 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在应用本 法。 Date7 黄帝内经中的外治法 n 黄帝内经中,虽药物治疗 的内容甚少,亦有中药外治法的记 载。 n 如灵枢经筋篇提到:“治 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 ,以涂其缓者”。用马膏、白酒和 桂的桂酒,外敷面部两侧,来治疗 口眼歪斜。 Date8 汉代 金匮要略的敷脐法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一种特殊 的敷脐法,以治疗中暑病人: “屈带草,绕暍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 ,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 Date9 晋代 药物敖贴疗法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晋代,药物敷贴疗法的应用已相当 普遍。 一般认为,明确提到并记载较详 的当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书中已有穴位敷贴治病的多方载 述:“治寒热诸症,临发时,捣大附 子下筛,以苦酒(即醋)和之,涂背上 ”。 并常用阿是穴作为外敷药物之处 ,如毒蛇咬伤,“捣薤傅之”。 Date10 隋唐 比较重视刺激性药物的穴位敷贴 隋唐,比较重视刺激性药物的穴位敷 贴 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用旱莲草 椎碎,置于掌上一夫,当两筋中(相当于 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 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 亦有非刺激性药物穴位敷贴的内容, 如外台秘要就有较多脐疗方法的载 述。 Date11 宋代 多种医学著作有穴位敷贴疗法的 记载 宋代的多种医学著作,诸如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南阳活人书都 有穴位敷贴疗法的记载。 如普济本事方中指出:“治妇人生产数日不下 及胞衣死胎不下者”,“用蓖麻子七粒,去壳研如泥 ,涂足心(相当于涌泉),才下,便急洗之”,并介绍 一病例。 又如南阳活人书,以葱白烘热敷脐上,治“阴 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缩,六脉欲绝者”。 Date12 明代 本草纲目 对穴位药物敷贴法收载 较多 明代,对穴位药物敷贴法收载较多的是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一书。 如提到“水气肿满,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 ,熬膏摊贴剂中,水从便溺而下,数日即愈。 象山民人患水肿,用此有效”。证明敷贴之法 来自民间,但确有效验。 另如以磁石末调面敷于囟上(百会)治“脱肛”。 用吴茱萸贴足心(涌泉)治疗口舌生疮等。 Date13 清朝 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 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 结时期。 官方著作如清政府组织撰写的医宗金鉴,就 有采用葱白捣烂加麝香少许敷脐,加以冷热刺激, 治疗小便癃闭点滴难出。 民间如赵学敏的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二 书,广泛收集了民间走方医的治疗经验,其中就有 不少穴位敷贴的验方。 Date14 1805年急救广生集 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书 n 刊行于1805年的急救广生集 清程鹏 程纂辑,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书, n 汇集了清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 n 其中穴位敷贴法,有何首乌贴脐治自汗, 五倍子贴脐治盗汗等。 Date15 晚清 一代外治宗师吴师机 最值一提的是晚清一代外治宗师吴师机, 集历代诸多外治法之大成,通过反复医疗 实践,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总结,撰写出 理瀹骈文一书。 Date16 理瀹骈文 该书载有穴位敷贴的各种剂型,诸如膏、丹、丸、散、饼、 栓、泥等以及各种验方,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角度进行了颇为 精辟的阐述。如“膏药贴法,不专主一穴”,“膏药治太阳经外感 ,初起以膏贴两太阳、风池、风门、膻中穴,更用药敷天庭”( 理瀹骈文略言)。 根据疾病的症候和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膏药和腧穴进行 贴敷治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往往“效如桴 鼓”,当时就治者达到每天数十人至二、三百人之多。 对穴位敷贴疗法的作用机理、药物选择、赋形基质,用法用 量、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都作了详细介绍。至今仍有其重 要的临床价值。 Date17 把内病外治概括 、总结、升华成理论 体系,是清代内病外 治大师吴师机。 Date18 吴师机被赞誉为 “吴一帖 ” 吴师机自制膏药治病救人 。每天求病之人“地去一二百 里,人来五六十船”,多则月 内有两万余人登门求治。 膏药治病简便,收费低廉 ,有时竟一帖而愈,被赞誉为 “吴一帖”。 Date19 内外一贯之妙 吴师机说:“凡病多以外入,故医有外治 法”。 “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 渗液”,具有内外一贯之妙。 Date20 三焦分治法和膏药法 吴师机的“内病外治”分三焦分治法和膏药法。 上焦之病、中焦之病和三焦之病,病在外者贴敷局 部,病在内者贴敷要穴:病之局部者贴敷局部,病之广 泛者贴敷要穴。 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捷 法。” 一贴膏药可以拔毒外出,抑邪气以内消,调升降, 安五脏,通营卫,培元气。“调节经脉”、“平衡阴阳 ”,百试不爽。 Date21 要穴是何处 n 吴师机说:“病在内者敷要穴、病之广 泛者敷要穴”。 n 要穴是何处?就是神阙,俗称肚脐眼 。 n 神阙是生命之门。 n 经穴名考: 神 是心灵、是生命力, 阙 是君主居城之门。 Date22 生命之门可重新开启 n 古人认为,神阙无所不至,通达气机,补虚泻 实,可升可降,能培补人之正气,调节脏腑阴阳。 n 现代解剖学可见,肚脐周围皮下脂肪少,角质 层稀薄,脐下两侧有腹壁下动脉、下腔动脉,腹网 膜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药物通过表皮皮肤毛 孔、汗腺、脂肪腺、以及细胞间隙或表皮角质细胞 、细胞间质等多种途径被吸收并输布全身。 n 神阙穴,生命之门可重新开启。 Date23 “简、便、廉、验”的治病之术 n 人体是由内、外、上、下、里、表和 四肢百骸、皮毛组成一个整体。 n 外治法使药物经皮肤透入,黏膜吸 收,经络传导,无针刺之痛,无服药之苦 ,又无手术对身体的损伤,是“简、便、 廉、验”的治病之术。 Date24 1.1.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现代 概况 n 药物穴位敷贴疗法在现代的发展并不平衡,在上个世纪 五十年代,基本上仍局限于民间。但已引起了一些针灸家的 注意,出现具有一定数量病例观察的临床报道。这种情况一 直持续到六十年代。 n 七十年代,穴位敷贴疗法被正式列为针灸诸多疗法中的 一种。广泛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咯血、肺结 核病、面神经炎,以及多种小儿科病症。 n 前者主要是从民间流传方法中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结果; n 而后者,则因为药物穴位敷贴,无疼痛无创伤,极少毒副 作用,故易为儿童患者所接受。 Date25 近十余年迅速得到发展和普及 n 穴位疗法的真正迅速得到发展和普及,则是近十 余年的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 一、防治病种迅速扩大 n 自八十年代之后,药物穴位敷贴之法,以前所 未有的速度,迅速渗透到内、外、妇、儿、五官、 皮肤各科, n 急性病,如出血热、尿毒症, n 难治病,如中风后遗症、肝硬化、糖尿病; n 常见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之类; n 罕见病,如汉特氏综合征等,均可用本法治疗。 n Date26 穴位敷贴疗法防治病种在增长 n 穴位敷贴疗法,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尚有独 特的预防作用,如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病症,采取冬病夏治,夏病冬 治之法,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已将预防 对象进一步扩展至痛经、纠正胎位以预防难产等更 多方面。 n 从现有趋势看,穴位敷贴疗法防治病种,仍在 增长之中。 Date27 疗效得以科学验证 n 穴位贴敷法长期以来只是流传于民间,其实际价值如 何? n (一)大样本验证可重复性。就现有报道的一百余种病症 看,极大部分是临床资料,少则数十例,多则数百例,甚 至千例以上。不少还建立了统一的疗效评判标准,或进行 远期随访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疗效的可靠性。 n (二)对照观察验证临床价值:在一些常见的重要疾病 ,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将穴位敷贴疗法与其他疗法, 如中药、西药等,进行了分组对照观察,有助于肯定本疗 法的实际价值。 n (三)建立指标验证客观性:这一工作,近几年作得较 多,即通过建立多项指标,观察用穴位敷贴疗法之后指标 的变化,从而为疗效的客观性提供依据。 Date28 敷药剂型不断革新 n 大概有二方面: n 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工艺,使敷贴更为简便。最常见的 是制成如医用胶布一样的软膏药,采用工业生产,用时 只须剪下一块就行。这种敷贴剂,可专用于某一病症, 亦可做成适于多种病症的。目前,尚有一种与磁性物质 合在一起,以加强药物作用的敷贴剂,亦适于遗尿、软 组织损伤等十余种病症。 n 另一方面则是在传统敷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如 在敷贴穴位的同时,加离子导入等。 n 除此之外,还有采用西药或中西药结合制成敷药贴 于穴位的。 Date29 有关机理的研究仍须努力 n 穴位敷贴疗法在现代真正发展的时间 尚不长,尽管已日益受到重视,但离真 正意义上的成熟,尚有一段距离。尤其 是有关机理的研究,做得甚少,有待今 后努力。 Date30 1.2 常用剂型 1.2.1 生药剂 n 采集天然的新鲜生药,洗净捣烂,或切 成片状,直接敷贴于穴位之上。如将桃仁、 杏仁、栀子、胡椒、糯米捣烂,加蛋清,敷 穴位治高血压。 n 此法民间应用较多,近来也在一些医院中 应用价格低廉,获得较容易,方法简便,可 嘱病人自己进行治疗。 Date31 1.2.2 散剂 又称粉剂,是将各味治疗需要的药 物分别加工研碎成粉末,以80100目 细筛筛过,混合拌匀而成。 本法制作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药 性稳定,储存时间不受限制。药物敷贴 时,粉末接触面较广,易于发挥药效, 且不易污染衣衫。 Date32 1.2.3 糊剂 n 糊剂,实际上是散剂的进一步加工。 它是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后,以赋形粘合剂 ,诸如醋水、酒、鸡蛋清等,把药粉调和 成糊状即成。 n 糊剂可增强敷贴的粘着力,并能使药物 缓慢放释药效,延长药物的效果。 n 糊剂制作方便,但要求现制现用,搁置 时间不可过长。 Date33 1.2.4 饼剂 n 饼剂是指将药粉制成圆饼形进行敷贴的一种剂 型。 n 其制作方法有两种: n 一种是将配好的各种药物粉碎、过筛混合,加入 适量面粉和水搅拌后,捏成小饼形状,置于蒸笼上 蒸熟,然后乘热贴敷穴位; n 另一种是,加入适量蛋清或蜂蜜等有粘腻性的赋 形剂,捏成饼状进行敷贴。 n 前者可用于贴敷时间须较长者,并能起到药物和 温热的双重刺激作用;后者制作较为简单。 n 药饼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大,故多用于脐部及阿是 穴(多为病灶或其反应区域)。 Date34 1.2.5 丸剂 系将药物加工粉碎成细末并过筛后 ,拌和适量的粘糊剂如蜂蜜等,制成 如绿豆至黄豆大之小型药丸,进行穴 位敷贴。 n 体积较小,药量不大,适用于一般 体穴及小儿治疗之用。 Date35 1.2.6 膏剂 1.2.6.1 硬膏 n 膏剂在穴位敷贴疗法中亦十分常用,临 床上使用的有三种类型。 n 一、硬膏:为中医传统的固体制剂。 n 制作方法为:将治疗需要的药入麻油、豆 油或其他植物油中浸泡12天,然后移入锅 中加热,至药物炸枯,过滤去渣,再将油用 文火慢熬,直到滴水成珠,加入黄丹或铅粉 ,离火拌匀收膏,将膏摊于厚皮纸、布料块 的中央,冷却备用。 Date36 1.2.6.2 软膏 n软膏:为一种半固体制剂,又有三种不同 制作类型。 n (一)将治疗需用的药物粉碎过筛后, 放入醋或白酒内(依据病情的需要)。入锅 加热熬成膏状。用时取膏摊贴穴区。这种 软膏具有渗透性强、药物释放缓慢,且有 粘着性和延展性。多用于慢性病灶的治疗 。 n (二)将应用的药物研末过筛,加入凡 士林调和成膏状。用时,可挑取适量进行 敷贴。 n (三)将所用药物研末过筛,加蜂蜜、 茶油或麻油等调成膏状备用。 Date37 1.2.6.3 膏药胶布 n 将药物按固定成方配制好,经过工厂特殊工 艺加工制成的膏药胶布。 n 目前,大陆生产的膏药胶布有两种形状: n 一为圆形,小如钮扣,揭下后可直接贴敷于 穴位上; n 一为方形,面积较大,用时可按要求剪成小 片贴敷。 Date38 1.2.7 锭剂 n 锭剂是将治疗药物研极细末,并经 细筛筛后,加水或面糊适量,制成锭形 ,烘干或晾干备用。 n 用时加冷开水磨成糊状,以此涂布穴 位。 n 锭剂多用于需长期应用同一方药的慢 性病症,可以减少配药制作的麻烦,便 于随时应用。 n 锭剂药量较少,故常用对皮肤有一定 刺激作用的药物。 Date39 1.2.8 酊剂 n 酊剂亦称酒剂,将药物粉碎成 细末,加入75%医用酒精、白酒或 3%碘酒内浸泡510天后,过滤去 渣,入瓶密封备用。 n 使用时可用棉球蘸湿,涂敷穴区 或病灶。 Date40 1.2.9 煎剂 n 将药物配制好后放入砂锅内,加水煎 煮。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煮3045分钟 ,去渣留汁,以棉球或特制的药棒蘸药 液,点敷穴位。 n 应注意,煎药时水不可放多,点敷穴 位应趁药汁温热之时,才可取得较好的 效果。 Date41 1.3 常用敷贴方法 1.3.1 敷法: n 此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 敷在穴位上,其范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 塑料薄膜盖之,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 。 n 每次敷药的时间宜据具体病症、所用药 物而定,一般来说,在所敷药物干燥后予 以换敷较宜。 Date42 1.3.2 贴法: n 此法亦较常用。 n 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包括 将丸剂用胶布粘贴于所选处。操作简便,多 可令病家自己进行。 n 贴法保持时间较长,可24天换贴一次。 Date43 1.3.3 填法: n 本法仅用于神阙穴。 n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填药量据病 症,年龄及药物而定。 n 填药时间隔日或隔二日一次。 Date44 1.3.4 覆法: n 指用较多量药物的生药剂、糊剂 或药饼,覆盖于病灶(包括体表病灶 反应区)之上,加盖塑料薄膜,用纱 布、胶布固定。 n 覆法用药部位较大,故多用于阿 是穴。 Date45 1.3.5 涂法: n 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 等,用毛笔或棉签浸湿后蘸药粉涂 敷于穴区。 n 此法用药量少,适于小儿或对皮 肤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涂。 Date46 1.3.6 滴法: n 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 后,一滴滴徐徐滴入穴区,以达到 治疗目的。 n 此法多用于神阙穴。 Date47 1.3.7 叩法: n 以特制的药捧,蘸药汁点叩穴区 ,可反复施行。 n 具有敷贴药物和机械刺激的双重 治疗作用。 Date48 1.3.8 离子透入法 : n 即在敷贴药物的同时,上加电极 板,通以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透入 体内,加强敷贴的治疗作用。 n 此法近几年来有推广之势。 Date49 1.3.9 熨敷法: 有二法, n 一为用治疗药物切粗末炒热布包 ,乘热外敷穴位; n 二为在敷贴的同时,予以加热。 n 此法将药物作用和温热作用结合 在一起。 Date50 1.3.10 掺法: n 指将药物研细,取少量掺在膏药( 一般指硬膏药或膏药胶布)上,再贴 敷穴位的一种方法。 n 由于膏药或膏药胶布,均系固定 药方配制而成,通过掺加药物,有 利于辨证施治,提高疗效。 Date51 1.4 贴药注意事项: 1.4.1 选准穴位,注意体位 n 敷贴穴位在选择时,穴位不可选得过 多,少选关节或其他活动度较大的部位的 穴位,以避免贴时容易脱落。 n 其次,穴区要选准,尽量采用体表标志 。 n 在敷贴时,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分别要 求患者保持平卧、正坐、俯首、平肩等正 确姿势,使之能敷贴稳妥,防止药物流失 。 Date52 1.4.2 局部清洁,预防不良反 应 n 在药物敷贴之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或用75%酒 精消毒。 n 这有两个好处 一是,尽管穴位敷贴的药物对皮肤刺激性很小或其他 不良反应(局部灼伤、起泡)穴区消毒搞好,可以避免感 染; 二是穴区清洁后,敷贴多较牢固,不易脱落。 n 凡局部穴区有感染或被损,不宜贴敷; n 贴敷后出现过敏反应者,应查清原因, 如系药物所致,宜停用此类药物; 如为胶布所致,可改用纱布包扎。 Date53 1.4.3 认真固定,时间适 宜 n 穴位敷贴疗法,是将不同剂型 的药物贴敷于穴区,为了保证药物 不流失并维持足够的时间,覆盖固 定十分重要。 Date54 覆盖时,应据剂型而有所区 别 n一般而言,生药剂、糊剂或软膏药,须 先盖一层油纸片或塑料薄膜,再加盖消 毒纱布和胶布; n硬膏药或膏药只须直接贴压在穴区; n药饼、药丸等剂型,加盖消毒纱布和胶 布固定即可。 Date55 固定时应视部位和对象区别对 待 n在固定时,应视部位和对象的不 同区别对待, n体表活动较小的部位,如颈面、 躯干等只须胶布固定,而四肢关 节及足心等,宜加绷带束紧固定 。 n小儿往往会用手抓撕敷贴部,亦 适宜用绷带固定。 Date56 药物敷贴时间 敷贴药物的时间,在依据病情需要的前 提下,还应注意: n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贴时间不可过长, n小儿穴位敷贴时间不可过长, n有过敏史者,更不宜过长。 Date57 对某些穴位敷贴时间要恰 当 对某些穴位敷贴时间要恰当选 择 n如涌泉穴,在临睡前敷贴,起 床时去掉为好,以免影响行走 ; n面部穴,最好也按此法,不影 响美容 Date58 1.4.4 精确配方密封保 存 n 敷药制备,是获取疗效的重要环节。 敷药处方要求在继际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辨 证用药,药以味少量小力宏为佳。 n 在配制时,更应根据药物特点和症情, 制成不同剂型。 n 敷贴药物多为辛香之品,为防止气味挥 发,药粉配制好后,宜装入玻璃瓶或瓷瓶 ,密封保存备用。 Date59 1.4.5 消除“百病一贴”的观点 综合治疗,提高效果 n 穴位敷贴疗法,尽管对多种病症有良 好的效果,但毕竟只是祖国医学外治法 中之一种,面对复杂的病症,有局限性 。 n 所以在临床治疗时,要消除“百病一 贴”的狭隘观点,充分结合其他各种疗法 ,如针刺、拔罐、艾灸及中药内服等, 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Date60 2. 冬病夏治三伏贴 n 冬病是指一些在冬季常发或在冬季明显加重的 慢性疾病。 n 为什么治疗倡导并实施“冬病夏治”? 这是因为从小暑至立秋的一段时间是全年之中气 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民间称之为伏夏。 n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 ,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Date61 春夏养阳 n 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 出的“春夏养阳”治疗法则。 n 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人体阳气春 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 自然相应的结果,是受自然界春夏阳热影响而产 生的。 Date62 乘势而治,事半功倍 n 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亦时时受到 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 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化年节律的调控中, 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因受夏季 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和人体阳气 在夏季处于年节律变化的峰值,虚阳有欲动 而趋于好转之态势,体内凝寒之气也因此有 易除易解可能,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 事半功倍之佳效。 Date63 天人合一 n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存在自然界 环境之中,自然界的季节变换,气候 变化均对人体的内环境有影响,既“天 人合一”学说。 Date64 我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n 我国处于地球北半部温带地区,当进 入冬季后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天气逐渐变 冷,用阴阳学说的话来说,就是阳气逐渐 下降,阴气逐渐上升,这时人体随着外界 气候的变化,体内阳气亦下降,而那些平 素阳气不足,体内留有宿痰的病人,这时 体内的阳气就更显不足,宿痰乘虚上犯于 肺,阻塞呼吸道,引起咳喘病的发作或复 发。所以咳喘病在冬季增多或症状加重。 n 而到了夏季,日照时间逐渐增加,天 气变暖,体内阳气也逐渐上升,这时就会 抑制痰邪下伏,潜伏于体内,所以一到夏 季,咳喘病人的症状就会减轻或症状消失 。但这时发病根源却未能消除。 Date65 三伏天根除病源 n 到了三伏天,太阳直射在地球 北回归线上,我国这时日照时间最 长,天气到了最热的时候,体内阳 气最盛,毛孔也开张,大量排汗泻 热。 n 中医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如 果这时选用助阳开窍,祛湿化痰的 药物,通过穴位贴敷的方法,使药 物由体表到经络,由经络入脏腑, 药物直接作用到宿痰(病根)潜伏 之处,将其驱除,或由汗解,或从 呼吸道,或从肠道排除体外,就可 达到“冬病夏治”,根除病源的目的 Date66 夏防冬病 n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 日月相应” n 许多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 症的基础往往在夏季即已形成,只是 由于夏季的天气炎热,人的阳气旺盛 ,而使病邪潜伏体内,体内未能发作 。 n 及至冬日,天气严寒,使得阳气内 敛,病邪蓄势而起。因而,夏日预防 某些冬季的多发病,即“夏防冬病”。 Date67 夏治冬病 n 某些于冬季多发病的疾病, 在夏季及时调治,与伏夏季节 配合,自然界中的阳旺之气对 属于阳虚的慢性疾病进行康复 治疗,常常是事半功倍,即 “ 夏治冬病”。 Date68 夏季进补 n 一些阳虚体质的人,在冬季易 发作慢性病,比如支气管炎、哮 喘、胃痛、腹泻、冻疮等疾病, 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之势,进食 养阳之品。 n 夏季,这些慢性病一般处于稳 定阶段,夏季炎热,自然界阳气 旺盛,而人体阳气也同步升发, 新陈代谢旺盛,正是进补的好时 机。 Date69 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 n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 n 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 ,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 ,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 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 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 阳祛寒的治疗目的。 n 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 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Date70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 冬病夏治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多种: n 中药内服、 n 中药外治、 n 药茶、 n 穴位贴敷、 n 针刺、 n 走罐、 n 艾灸、等等, n 根据中医传统辨证施治原则单独或组合 使用,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 Date71 三伏天贴药 n 三伏天贴药更是中医最传统、最独特有效的一 种疗法。 n 三伏天是根据天干和地支配合运用的甲子纪日 法推算的,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叫 入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 第一个庚日末伏。 n 古医书记载,伏日必是庚日,庚日属金,与肺 相配,而上面提到的冬病大都属肺气虚弱,根据 天人相应原理,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的 时节,是补阳的好时节。 n 三伏天贴药是一年中治冬病的最佳时期,往往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ate72 3. 冬病冬治三九 贴 n3.1 “三九贴敷”是在三九天,用中 药每隔九天在相应穴位贴敷一次, 共贴三次。 n“冬病冬治三九贴”主要针对急慢性 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哮喘、慢性咳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等疾病,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 Date73 n此疗法时间性强,疗效好,无打针吃药 之苦,儿童成人均可。 n目前进行贴敷的人群呈上升态势,“冬病 冬治”的原理和贴敷的疗效得到了社会各 界和广大群众认同。 Date74 n3.2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冬季三九 日和夏季三伏日为一年四季中可使人体体 质发生明显改变的两个时间点。 n 伏九贴是穴位治疗作用、中药治疗作 用和治疗时机的结合,是“天人相应”理论 的实践运用。在夏季三伏天已经贴过敷的 患者更需要三九贴敷。三九、三伏交替贴 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 “冬病”的治疗系统。 Date75 n 三九天是施行“冬病冬治穴位贴 敷”的最佳时机。 n “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此时阴寒之气最盛,阳气敛藏而最 弱。 n 冬至这一天,地面日照时间最 短,天气进入最冷的时节,但从这 一天起,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变长 ,阳气逐渐上升,所以说:“冬至一 阳生”。 Date76 人体内阴阳的变化会随着自然界的 变化而变化。冬至后,体内阳气也渐渐 上升,如选用正确的治疗方法也易将病 驱除体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九期间,选用温经通脉的中药, 在特定穴位进行敷贴,通过药物对穴位 的温热刺激,从而激发人体潜能、调节 阴阳、扶正固本、抵抗外邪、防治疾病 。 Date77 n常用中药:有白芥子、延胡索、甘 遂、细辛、肉桂等,研细,调成糊 状,做成直径约1厘米的药饼,用胶 布固定在穴位上。 n穴位:穴位可选择天突、膻中、肺 俞、膏肓、肾俞等。 Date78 3.3 药物选择可参考 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 清代张璐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 : 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 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麝香 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 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 ,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 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Date79 北京广安门医院白芥子涂法 北京广安门医院 将白芥子涂法原方改为: 炙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15g、细辛 15 g 研为细末, 以姜汁调匀, 敷贴双肺俞、双心俞、双膈俞穴, 每次46小时。 连贴3年。 Date80 敷贴疗法获效的关键 张其源报道:敷贴疗法获效的关键 首先在于辨明寒热虚实, 其次为治疗时机。 虚寒型方用麻黄、桂枝、白芥子、细辛 、甘遂等; 实热型用石膏、杏仁、桑白皮、黄芩等 , 常用穴位有华盖、膻中、膏肓、膈俞、 大椎、肺俞等。 Date81 敷贴年限愈长, 次数愈多, 效果也愈好。 Date82 n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患气管炎、哮 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大多 数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分泌型IgA 水平低下,容易发生病毒和细菌感 染,引起发病。 Date83 n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郭振 武教授等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证明,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可以 刺激体内免疫系统,明显提高呼吸 道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提高病人的 抗病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使气管炎、哮喘的复发率减少, 逐渐达到治愈的目的。 Date84 “伏九贴”注意事项: n 1、适应症:对寒还是热要辨清,正确选择药物,不 能搞乱、搞错。 2、贴药时间一般是46小时,若穴位皮肤灼热难 忍,敷药后20分钟可将药物除去。 3、敷药后,皮肤起泡者,属正常现象,水泡忌搔 破皮肤防止感染,少量水泡可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 毒针头刺破引流。 4、敷药前,宜洗温水澡。 5、敷药后,禁食辛辣、鱼腥及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 6、感冒发热或肺部感染发热不宜敷药。 Date85 “伏九贴”护理 n (1)每年敷贴开始,护理工作量繁重,病孩多,陪 伴多,易忙乱,要做好家长、小儿的工作,注意观 察病情。 n (2)三伏天气酷热,治疗室要通风,必要时要采取 降温措施,防止中暑发生。 n (3) 三九天气严寒,治疗室要采取保温措施。 n (4)每次敷贴后,都应检查敷贴部位有否异常反 应,如红肿、皮疹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治 疗,并及时处理损伤部位。 n (5)治疗结束后都要记录治疗药物、穴位、次数 、主诉、症状及副反应,并指定下次敷贴时间。 Date86 4. 平时有病随时 贴 n贴敷的时间不仅仅在“三伏、三九” ,有病随时可贴。 Date87 4.1药膏: n如黄连膏、消炎膏贴治淋巴结炎、 腮腺炎,等等。 Date88 4.2 中药、配方颗 粒: n如吴茱萸贴治口疮、五倍子贴治盗 汗,等等。 Date89 4.3经皮给药治疗 开展透皮给药疗法的医疗设备经 皮给药(儿科)治疗仪 儿童腹泻、肺炎,以及小儿厌食症 、肥胖症、遗尿症等病症,是其主要适 用症。 治疗一次需要30分钟左右。根据患 者的具体病情不同,所使用的贴片、时 间可做相应的调整。 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局部有微热可 使患儿产生舒适感,避免了患儿对吃药 和打针的恐惧心理,能更好的配合治疗 。 Date90 透皮给药被誉为第三大给药 途径 n 透皮给药是指药物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监管平台培训
- 美术虫虫虫课件
- 小学暑期衔接课件
- 2025年度离婚调解服务协议:法律咨询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 2025年高端住宅绿色环保装修施工及验收协议书
- 2025年新能源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解读与执行策略
- 2025年绿色能源项目贷款合同风险评估与法律支持协议
- 2025年智能家居玻璃阳光房智能控制系统全面改造升级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贷款居间合同争议解决流程与责任界定协议
- 2025年版远程医疗平台定制开发与持续技术支持合同
- 2025年内河船员考试(主推进动力装置2103·一类三管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护理
- 公司不交社保合作协议书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
- 骨灰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火锅店股东协议合同范本
- 村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细则
- 2025年4月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供应商现场作业基础安全考试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