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化学学习ppt课件_第1页
医学基础化学学习ppt课件_第2页
医学基础化学学习ppt课件_第3页
医学基础化学学习ppt课件_第4页
医学基础化学学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化学学习 第一章 判断对错 1. 1摩尔(1/2 H2SO4)的质量是98g。 ( 错 ) 4. 某患者需补充Na+ 5.0g,如用生理盐水 补充,则需生理盐水(NaCl)=9.0gL-1 500ml。 ( 错 ) 5. 物质的量浓度的国际单位制是molL-1 。 ( 错 ) 6. 50 g葡萄糖溶解于50 g的水中,则葡萄糖 的摩尔分数为50%。 ( 错 ) 六、计算题 1. 20,将350gZnCl2溶于650 g水中, 溶液的体积为739.5ml,求此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 Zn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ZnCl2 )=n(ZnCl2)/V溶液=m(ZnCl2)/M( ZnCl2)/ V溶液 =350136/0. 7395=3.48molL-1 ZnCl2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ZnCl2 )=n(ZnCl2)/m(H2O) =350136/0.65=3.96 molkg-1 2. 100 ml血浆含K+和Cl-分别为20mg和 366mg,试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用mmolL-1表示。 解:c(K+)=n(K+)/V溶液 =2039/0.1=5.13mmolL-1 c (Cl- )= n(Cl-)/V溶液 =36635.5/0.1=103.1mmolL-1。 2. 在室温下把蛙肌细胞放入0.2 molL-1 NaCl水溶液中,观察到细胞皱缩。由此可得 到结论( B ) A. 蛙肌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大于NaCl水 溶液的渗透浓度 B. 蛙肌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小于NaCl水 溶液的渗透浓度 C. 蛙肌细胞内液的浓度小于NaCl水溶液 的浓度 D. 蛙肌细胞内液的浓度等于NaCl水溶液 的浓度 3. 相同条件下,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D ) A. 0.01 molL-1 CaCl2溶液 B. 0.2 molL- 1蔗糖溶液 C. 生理盐水 (0.154 molL-1 ) D. 0.2 molL-1乳酸钠(C3H5O3Na)溶液 4. 将红细胞置于0.1 molL-1 NaCl溶液中 ,则红细胞将发生( A ) A. 溶血现象 B. 皱缩现象 C. 形态正常 D. 细胞数增加 5. 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取 决于溶液中( D ) A. 溶剂的本质 B. 溶质的本质 C. 溶质的分子数 D. 溶液的渗透浓 度 6. 下述溶液中,与正常人血浆不等渗的是 ( D ) A. 55gL-1葡萄糖溶液 B. 9gL-1NaCl 溶液 C. A与B按体积2:1混合 D. 100gL-1葡 萄糖溶液(100/180=0.56 molL-1 ) 二、概 念 题 3.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教材19页,倒 数第二行) 答:渗透压力的高低是相对的。医学上以 血浆的渗透压力作为比较标准,渗透浓度 在280320 mmolL-1范围内的溶液为等 渗溶液。cos320 mmolL-1的溶液成为 高渗溶液,cos280 mmolL-1的溶液称 为低渗溶液。 4.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答: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盐类、葡萄糖等 )产生的渗透压力称为胶体渗透压力。高 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力称 为胶体渗透压力。(教材21页,血浆的总 渗透压力为770KPa) 三、简 答 1. 什么叫做渗透现象?产生渗透现象的条 件是什么? 答:溶剂分子从纯溶剂一方向溶液一方或 从稀溶液一方向浓溶液一方扩散的过程称 渗透。(教材15页) 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 (2)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质分子数不等 。 (教材16页) 2. 什么叫稀溶液的通性? 答: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 点降低、渗透现象等,这些性质只与溶剂 、溶质微粒数的比值有关,而与溶质的本 性无关,这些性质称为溶液的依数性。 (教材11页,) 四、填 空 1. 德国化学家Ostwald FW把溶液的 、凝固点降低、 以 及 等性质称为依数性。 4. 和 是产生渗透现象 的两个必要条件。渗透的方向总是 从 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 蒸气压下降 沸点升高 渗透现象 半透膜存在 膜两侧物质渗透 浓度不等 溶剂 分子 5. 医学上常用 来比较溶液渗透压力的 大小,符号为cos,医学上规定cos 的 称为高渗溶液,cos Ksp B. Ip Ksp 时,溶液为 ,这时沉淀 ,当 Ip=Ksp时,溶液为 ;当IpKsp时, 溶液为 ,这时沉淀 。 4.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 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可使弱电解质的 ,这种现象称为 。 的 ,这种现象称为 。 7.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PO43-、NH4+、 H3O+ 、H2O、HCO3-、S2-、H2PO4-中, 只属于酸是 ;只属于碱的是 ; 既是酸又是碱的是 。 14. 同离子效应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盐效应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 六、计 算 (教材120页) 1. 把下列溶液的H3O+离子浓度换算成pH : (1)人的胃液的H3O+ 离子浓度为 4.010-2 molL-1 ; (2)人体血液的H3O+ 离子浓度为 4.010-8 molL-1 ; (3)人的泪液的H3O+ 离子浓度为 3.210-8 molL-1。 习题答案 8.A 10.A 11.C 12.B 14.D 19.A 27.B 1. 答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给出质子 的物质是酸,凡是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3. Ksp=Ag+2S2-;过饱和溶液;生成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 4. 解离度增大;同离子效应 7.NH4+、H3O+; PO43- S2-; H2O、HCO3 -、H2PO4 14.降低 六、1解:H3O+离子浓度与pH之间的关系为 : pH 【 H3O+ 】 (1)人的胃液的pH为 pH 4.010-21.4 (2)人体血液的pH为 pH 4.010-87.4 (3)人的泪液的pH为 pH 3.210-87.49 一、选择 3. 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是( D ) A. 缓冲溶液的pH值和缓冲比 B. 共轭酸pKa和缓冲比 C. 共轭碱的pKb和缓冲比 D.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 (教材141页) 9. 下列不能组成缓冲对的是 ( 教材117页 ) A. NH3-NH4Cl B. HAc-NaAc ( C ) C. H2CO3-CO32- D. NaH2PO4- K2HPO4 12. 人体血液总是维持在pH7.357.45的范围 内,这是由于( D ) A. 人体内有大量的水分(约占体重的70) B. 排出CO2气体,部分溶解在血液中 C. 排出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部分溶解在血液 中 D. 血液中的HCO3-和H2CO3的比率只允许在一 定范围内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对于给定的缓冲系,pKa值是一定的, 所以pH值取决于缓冲比 B. 缓冲比等于1时,pKapH C. 稀释缓冲溶液时,溶液的pH值基本不 变,因为在缓冲溶液中有抗酸成分和抗碱 成分 D. 高浓度的强酸、强碱溶液也有一定的 缓冲作用 17. 人体血浆内最重要的缓冲对为( B ) (教材146页) A. NaH2PO4-Na2HPO4 B. NaHCO3-H2CO3 C. Na-蛋白质-H-蛋白质 D. KHbO2-HHbO2 21. 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A ) A. 0.2molL-1HAc-0.2molL-1NaAc溶液 B. 0.05molL-1HAc-0.05molL-1NaAc溶液 C. 0.25molL-1HAc-0.15molL-1NaAc溶液 D. 0.075molL-1HAc-0.025molL-1NaAc溶液 31. 人体正常血浆的pH值是在( A )范围内 A. 7.35-7.45 B. 7.45-7.55 C. 7.55-7.65 D. 7.65-7.75 四、填 空 1. 缓冲溶液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越接近 1,则其缓冲容量 。 2. 由酸碱质子理论可知,缓冲溶液是由 组成 。 4. NH3.H2O-NH4Cl溶液中,NH3.H2O能够 抵抗外来的 成分;而NH4Cl能够抵 抗外来的 ,称为 成分。 五、判断对错 3. 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与总浓度和缓冲比 有关。 ( 对 ) 4. 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越大,则其缓冲范 围也越大。 ( 错 ) 5. 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抗碱成分时HCO3- 。 (错 ) 六、计 算 一升缓冲溶液中含有0.2mol NaAc和 0.1mol HAc,求该溶液的pH值。已知 pKa(HAc)=4.75。 解:混合溶液中 NaAc = 0.2molL-1 HAc = 0.1molL-1 则该缓冲溶液的pH值为: pH = pK(HAc) + = 4.75 + = 4.75 + 2 = 4.75 + 0.3 = 5.05 答案 一、选 择 3.D 9.C 12.D 16.C 17.B 21.A 22.B 23.A 31.A 四、1. 越大 2. 共轭酸碱对 4. 强酸;抗 酸成分;强碱;抗碱成分 五、判断对错 3. () 4.()5.() 选择题(教材24页) 1.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表明( B ) A.分散介质带电 B.胶体粒子带有大量的电荷 C.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D.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 .3.在一定温度下,在4个装有相同体积As2S3 的溶胶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等 体积的下列不同的电解 质溶液,能够使As2S3溶胶最快发生聚沉 的是(D )。 A.KCl B.NaCl C.ZnCl2 D.AlCl3 4.将等体积的0.008 molL-1的KI和0.01 molL-1的AgNO3混合制成AgI溶胶, 然后分别加人同浓度等体积的下列不同的 电解质溶液,对AgI溶胶的聚沉能力次序 是( B )。 A. MgSO4 AlCl3 K3Fe(CN)6 B. K3Fe(CN)6 MgSO4 AlCl3 C.K3Fe(CN)6 AlCl3 MgSO4 D. AlCl3 MgSO4 K3Fe(CN)6。 8.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C ) A.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10.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 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A ) A.(AgI)mnI-(n-x) K+x-xK+ B.(AgI) mnNO3-(n-x)K+x-xK+ C.(AgI) mnAg+(n-x)I-x-xK+ D.(AgI) mnAg+(n-x)NO3-x+ xNO3- 12.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最 灵敏的方法是( B ) A.光度计测定粒子浓度 B.观察丁铎尔效 应 C.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 D.观察电位。 15.在外电场作用下,氢氧化铁胶体 微粒移向阴极的原因是( C ) A. Fe 3+ 带正电荷 B.Fe(0H)3 带负电吸引阳离子 C.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D.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 二、概念 1.分散系(教材第6页) 答: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 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 四、填空 3.分散系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 。它包括 、 和 三类。胶体分散系,溶胶,高分子溶液, 缔合胶体; 4.根据分散相粒子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 、 和 (真溶液,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 13.溶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是 、 与 。 胶粒带电,胶粒表面水合膜的保护作用, 布朗运动; 五、判断题 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 统。 ( 错 ) 六、计 算 1将0.01 molL-1的KCl溶液30 ml和0.02 molL-1的AgNO3溶液10ml混合以制备 AgCl溶胶,试写出此溶胶胶团的结构示 意图。 1. 解:用K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备 AgCl溶胶反应为: KCl+AgNO3=AgCl+KNO3 KCl和AgN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KCl)=0.010.03=310-4 mol n(AgNO3)=0.020.01=210-4 mol 由于KCl过量,因此AgCl溶胶的胶团的 结构示意图为: (AgCl)mnCl-(n-x)K+ x-x K+ 二章 化学反应热 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选 择 2. 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广度性质的是(C ) A. 内能 B. 焓 C. 温度 D. 熵 4. 环境对系统作10kJ的功,且系统又从环 境获得5kJ的热量,问系统内能变化是多少 (D ) A. -15kJ B. -5kJ C. +5kJ D. +15kJ (教材43页,热力学第一定律) 8. 热力学温度为零时,任何完美的晶体物质的 熵为(A )(教材58页) 零 B. 1 Jmol-1K-1 C. 大于零 D. 不确定 9. 关于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0K时,纯物质的标准熵 S m=0 ; B. 单质的S m=0 ,单质的H m .G m 均等于零; C. 在一个反应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增 大; D. S0 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16. 对于盖斯定律,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是(D ) (教材50页) A. 盖斯定律反应了体系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 状态的总能量变化; B. 盖斯定律反应了体系状态变化时其焓变只与 体系的始态.终态有关,而与所经历的步骤和途径 无关; C. 盖斯定律反应了体系状态变化时其熵变只与 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与所经历的步骤和途径无 关; D. 盖斯定律反应了体系状态变化时其自由能变 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与所经历的步骤和途 径无关. 27. 对于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B ) (教材41页) A. 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B. 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C. 既没物质交换,又没能量交换 D. 没有能量交换,只有物质交换 二、概念 1.系统: 答:热力学中,被划作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称为系统。 2.环境: 答:系统以外,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 三、简答 1.状态函数的基本性质。 2.自发过程及其特征。 3.Hess定律。 四、填 空 1. 当体系的状态被改变时,状态函数的变 化只决定于_,而与 _无关。体系的始态和终态 变化途径 2. 当体系发_叫做过程 ;_叫做途径。 体系变化的经过(或始态到终态的经过) 完成过程的具体步骤 3. 对于一个封闭体系,从始态变到终态时 内能的变化等于_和_的差额 。 供给体系的 能量 体系对环 境做功耗 去的能量 4. 在热力学中用热和功的正负号表 示以热或功的形式 传递能量的方向,体系吸收热量 Q_,体系对环境做功 W_. 为正,反之为负 为负,反之为正 五、判断对错 3.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熵值越大,混乱度越 大。( 对) 4.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的。( 错 ) 5.对于正向是吸热反应的,升高温度,平衡向正 向移动。( 对 ) 6.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的系统,称封闭系统。(错 ) 7. 根据电极电势:(Cl2/Cl-)=1.36V, (Br2/Br-)=1.07V, (I2/I-)=0.54V, (Fe 3+ /Fe)=0.77V。在标准状态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I-可被Fe 3+ 所氧化 B. Br-和Cl-可被Fe 3+所氧化 C. 卤离子都不能被Fe 3+ 所氧化 D. 卤离子都能被Fe 3+所氧化 8. 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即是 酸又是碱的是( ) A. HCl和H2O B. CO32-和HCO3- C. H2O和HS- D. Ac-和NH4+ A. 浓度 B. 压力 C. 温度 D. 催化剂 15. 下列因素中对化学平衡常数K有 影响的是( )。 二、填 空 4. 缓冲溶液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