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渡镇县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镇项目区水资源鉴定意见书.doc_第1页
尧渡镇县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镇项目区水资源鉴定意见书.doc_第2页
尧渡镇县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镇项目区水资源鉴定意见书.doc_第3页
尧渡镇县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镇项目区水资源鉴定意见书.doc_第4页
尧渡镇县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镇项目区水资源鉴定意见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镇项目区水资源鉴定意见书二00四年七月*镇农业综合开发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一、概况(1)地理位置*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偏西边缘地带,长江中下游南岸,皖赣边境。*镇位于县境中腹部,地处东径11658,北纬3015。镇址依山傍水,四周群峦环绕,*新河濒城西向北,经东流新闸直灌长江,*老河由南向北纵贯城区,梅城河由东向西自梅城入境经赤头桥与新河汇入。新、老河及梅城河道将城区分割成四片,206国道由北向南驾新河大堤,穿过城区,北连长江重镇*,南接瓷都景德镇,西接*,是皖西南部通向江西的咽喉要道。(2)地形地貌*县跨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两个级地貌区,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南北低,东南高,西北低。其中东南和中南为黄山余脉,最峰仙寓山海拔1375.5米;西北部为*盆地南侧,属长江古水道,后退缩,遗留下一系列湖泊。沿江及河湖岸侧,发育三级阶地,即岗地、区内残存丘陵、丘陵岗地间有小面积冲积平原,成圩区和农田。中部为中低山、丘陵、盆地区;南部低山、丘陵、盆地区。整个*县境南北跨幅108公里,东西均宽36公里,长宽比约为3的狭长地带。地面相对高差1000余米,这种水平距离短,垂直高差大的特点,使得县境内山、丘、圩、湖均有相当比例,生态多种多样。*镇在地形上隶属丘陵,黄山余脉。县城东北南门岭一带为山坡丘陵,地貌单元属第四纪坡积、洪积层,高低落差2-5米之间。河西沿山一带为残坡积、洪积层。城区为一冲积盆地,地势基本平坦,海拔高程15米左右,地质条件一般稳定。城区地势基本平坦,高低差均在1米之间,海拔高程一般在1617米左右(吴淞口高程系),东北部梅城、孝义一带为山坡丘陵,高低差一般在25米之间。(3)河流水系*县西北部紧靠长江。境内河系发育,湖泊众多。以中部隆起的官港山区为界,南北分水,分为三个水系,六条天然河流:北面为直接入江水系和太白湖水系,有黄湓河、*河、香隅河、鹰山河;南部为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白泥河。其中黄湓河、*河、和龙泉河为本县三条主要河流,是城乡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流经*城区的*河干流全长62.5公里,流域面积896.57平方公里,属长江水系,发源于祁门山脉西麓。*跌水以上干流总长51.6公里,流域面积455.92平方公里,该河段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河床淤积严重。城区内的*老河上、下游堵口形成死水,污染十分严重。(4)气象气候*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日照多,温度大,无霜期长。受季风影响,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平均湿度为81%,平均降水量为1592毫米,平均蒸发量为1224毫米,平均风速为1.7米/秒,常年最多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无霜期平均为222天,日照时数为2001小时。二、社会经济*县属江南山区,全县“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自然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县发展较快,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提高,全县旅游业蒸蒸日上。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0.5万元。县城*镇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2003年底建成区面积4.24平方公里,人口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万人,现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29个,各类企业近3000余家,固定资产5亿元,工业产值达7亿元。三、*镇水资源构成及特点(一) 水资源形成及分布特点受季风影响,本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资源的形成主要是河川径流,地下水除河、湖、低洼地区外,一般埋藏量较小,加上河流坡降较大,切割较深,各坡土层相对较薄,基本补给河川径流,故河川径流近乎水资源总量。根据*水文站水文资料(19592002年)统计结果分析,金家湖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592mm,降水总量7.18亿立米,多年平均径流深892mm,径流总量4.02亿立米。降雨量在年际间变化:最丰水年为最枯水年的2.46倍(最丰水年1954年2646.8mm,最枯水年1978年1075.8mm),其他年份之间变化不大,相对而言,径流量在年际间变化较大,最丰年为最枯水年的3.38倍(最丰水年1954年1662mm,最枯水年1978年492.2mm)。正常年降雨量年内分配比较均匀,大都是以六月份为高峰月,各月依次下降的对称分布,呈矮胖型。月最大值在六月份,占全年降雨总量的17%左右,汛期均为四至七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4%左右,月最小值在冬季,占全年降雨量的2.5%左右。正常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月最大值在六月份,占年径流量的18%左右,月最大值为最小值的7倍左右,月最小值在冬季,占年径流量的2.7%左右。(二)水资源数量项目区控制面积77.4km2,多年平均产水量6900万方,人均占有水量1770m3。1、 降水量根据*水文站19592002年实测资料分析计算,各特征值如下表。cs值根据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工作的统一规定采用cs2cv,面雨量以点雨量代替。*雨量站历年雨量表表4.1-2年份全年年份全年19591974.719811760.619601662.519821409.819611576.819832124.419621431.619841690.019631151.819851348.519641166.919861552.519651312.119871445.419661154.419881175.419671550.619891904.919681223.519901874.019691754.919911945.519701903.619921337.819711230.519931683.919721598.619941503.119732063.319951533.619741540.719962158.519751697.419971495.619761373.419981906.019772005.719992215.419781075.820001407.519791433.120011246.019801794.720021932.7平均1592.0*水文站年降雨量特征值统计表站名年最大年最小cv均值典型年雨量雨量年份雨量年份p50%p75%p95%*站2215.419991075.819780.221592165714181129根据上表计算,项目区内多年平均雨量为1592毫米,变差系数cv0.22,不同水平年不同频率的面雨量如下表:*镇年降水总量计算表保证率50%75%95%降水量(万方)12825.110975.38738.52、 径流量河川径流是指降落到流域表面上的降水,经地面与地下注入河川的水量,河川径流的补给也就是河流的水源。*河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季节性变化剧烈,汛期河水暴涨暴跌,枯水季节水量小,水源又感不足。受流域的地貌、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及河床切割程度的影响,地下水补给比重很小,低于5%,故本次计算忽略不计。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资源量通常用动态水量即以径流量来表示。因此,地表水资源的分析计算,也就是径流分析计算,其内容是径流特征值的分布,径流的年内分配及其年内年际变化情况。(1)基本资料*水文站共有1959至2002年共44年雨量资料,依此统计数据进行径流分析计算。(2)径流还原计算径流还原计算依据安徽省县级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计算方法及其补充参与材料之一地表水资源计算,采用简化办法进行。本次计算方法是采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中丘圩区的关系曲线,已做还原计算,直接引用。(3)径流计算径流计算采用降雨径流相关法计算,以年雨量推求年径流量,借用降雨量年内分配百分率,用同倍比缩放法计算径流年内分配。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由相应径流深乘以集水面积,计算公式如下:q0.1r.f式中:q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总量地(万立方米)r径流深(毫米)f项目区集水面积(平方公里)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35,偏态系数的依据全省统一规定即cs2cv。(4)径流计算成果据上述方法分析计算,*镇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891.52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6900.4万立方米,径流系数0.56,不同频率的年径流为:*镇年径流量计算表保证率50%75%95%径流总量(万方)7182614648943、水资源特点*镇是*县政府所在地,是*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其水资源主要来源地表水和水库、山塘蓄水,引水三大供水体系。项目区集水面积77.4平方公里,平均年降雨量1592毫米,降水总量12322万立方米。但是降雨量产生径流大部分由*河流入长江,只有少量部分蓄水得到充分利用。且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可利用水量有限。四、开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其目的是要摸清现状,预测未来,发现问题,指明方向,制定措施,提出实现水的长期稳定供给和可持续利用方案。(一)基本资料。本次供需平衡计算以2003年各项指标为基数。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镇主要发展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增长3.1%,农业总产值增长2.7%,人口自然增长率8,农民人均收入增加8.2%,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7.5%,财政增收增加9%。(二)需水量计算需水量计算就是预测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需水量,包括工业、农业、生活、灌溉、农村人畜饮用及其他用水的需水量。(1) 工业用水根据2003年*县水资源调查数据分析,工业用水与工业生产总值成正比。经过对数据的分类统计,*镇工业生产用水按取水定额确定。2003年现状水平年及2005年不同保证率工业用水量见下表。工业需水量计算表水平年年产值(万元)用水定额(m3/万元)年用水量(万m3)现状年50%61250500306375%61250510312495%6125052031852005年50%73500480352875%73500490360295%735005003675(2) 农业用水*镇主要用水是农业用水,占全镇总用水量的50%以上。现状水平年和2005年用水量则根据“十五”规划的作物灌溉面积和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综合灌溉定额,预测全镇农业需水量。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综合灌溉定额是根据不同保证率选择典型代表,依据已经拟定的灌溉制度,来确定各种作物生长期的灌溉定额,不同保证率的综合灌溉定额见下表。根据调查统计,2003年*镇农业有效灌溉面积0.68万亩。*镇分项水利设施灌溉面积统计表灌溉面积(万亩)分项水利设施灌溉面积(万亩)有效实际水库山塘引水塘坝提水泵站0.680.530.180.120.100.28农业用水综合定额表农业用水(m3/亩)现状年2005年水平年50%75%95%50%75%95%综合定额540795828510751782*镇2003和2005年农业用水量水平年现状年2005年50%75%95%50%75%95%用水量(万方)367.2540.6563.04346.8510.7531.8(3) 生活用水1、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采取不同水平年,城镇人口数量和用水定额,计算不同水平年城镇生活需水量。2003年全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总人口是39000人,以人口自然增长,预测2005年用水人口39627人,城镇生活用水中的公共设施用水量采用现状年调查成果。2003年城镇生活需水量预测计算表水平年日常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万立米)人均用水量(升/人日)人口(人)用水定额(升/人日)用水量(万立米)200339000140199.2959.8182200539627160231.469.42082、 农村人畜用水农村人畜用水根据农村人畜用水现状,结合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情况,预测发展状况。经调查测算,2003年农村用水人口将达到22772人,牲畜达到有2.3万头;2005年农村用水人口将达到23138人,牲畜达到2.4万头。2003年农村人畜用水定额见附表。*镇不同水平年生活用水量类别生活用水城镇生活农村人口农村牲畜小计水平年现状年2005年现状年2005年现状年2005年现状年2005年综合定额(升/天)1822081201406565用水量(万方)259.1300.899.7118.254.656.9413.4475.9(4)*镇用水总量项目区用水量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其用水总量如下表:*镇各水平年用水总量水平年工业用水量(万方)农业用水量(万方)生活用水量(万方)合计(万方)现状年50%3063367.2413.43843.675%3124540.6413.4407895%3185563.04413.44161.42005年50%3528346.8475.94350.775%3602510.7475.94588.695%3675531.8475.94682.7(四)可供水量分析*镇可供水量分析,是指*镇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所能提供的水量,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三部分。(1) 蓄水工程根据调查统计,*镇现有重点蓄水工程24处,其中水库5座:小(一)型1座,小(二)型4座,山塘19处,兴利库容174.4万方。分布在城效的黄泥、东山、樟树、梅山、河西、孝义、梅城7个村,供水对象大部分为农业灌溉用水,极少量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由于这些工程设施数量、规模较小,且无正规的设计指标,又无运行观测资料,故可供水量只能按年复蓄系数法进行估算。*镇蓄水工程可供水量计算表万立米水平年小(一) 水库小(二)型水库山塘合计复蓄指数有效库容可供水量复蓄指数有效库容可供水量复蓄指数有效库容可供水量库、塘容可供水量现状年50%2.5955.3143.21.6893.8157.63.5325.389.3174.4390.175%2.255.3121.71.8893.8176.32.4225.361.2174.4359.295%1.7355.395.671.5693.8146.30.9225.323.3174.4265.32005年50%2.6255.3144.91.7193.8160.43.5825.390.6174.4395.975%2.2555.3124.41.9193.8179.22.4525.361.9174.4365.595%1.7555.396.81.5893.8148.20.9525.324.0174.4269.0(4) 引水工程*镇引水工程数量较多,共有各类引水工程41处,有效灌溉面积1012亩。引水工程可供水量的计算采用以需定供法,即以有效灌溉面积与毛灌溉定额之积并乘一供水系数求得。计算公式如下:w可供nam式中:w可供某一水平某一来水频率引水工程供水系数。n某一来水频率引水工程的供水系数。a引水工程的灌溉面积。m某一来水频率保证定额。经分析和参考有关资料:p=50% , n=1 ,p=75% ,n=0.87 p=95% , n=0.7(p为保证率)据上式计算可得全镇引水工程可供水量见下表:*镇引水工程可供水量计算表(万方)水平年灌溉面积(万亩)p50%p75%p95%供水系数灌溉定额可供水量供水系数灌溉定额可供水量供水系数灌溉定额可供水量现状0.1012154054.650.8779570.00.782858.6620050.1012151051.610.8775166.120.778255.40(3)提水工程据2003年水利现状调查,*镇共有提水工程24处,其中固定提水机站18处,装机18台计279kw,流动机泵6台,计53kw。提水机站工程有效灌溉面积2762亩,实际灌溉面积2745亩。提水工程可供水量采用以需定供法求得,简化利用公式如下:w可供mam式中:w可供某一水平年某一来水频率引提水工程的可供水量。m某一来水频率提水工程的水源保证系数。a引水工程的灌溉面积。m某一来水频率毛灌溉定额。经分析参与有关资料得:p=50% , m=1 ; p=75% , m0.85 p=95% m=0.65。*镇提水工程和供水量计算表(万方)水平年灌溉面积(万亩)p50%p75%p95%供水系数灌溉定额可供水量供水系数灌溉定额可供水量供水系数灌溉定额可供水量现状年0.27621540149.10.85795186.60.65828148.72005年0.27621510140.90.85751176.30.65782140.4由于本区地下水利用极少(相对地表水),本次计算,不考虑地下水取用水量。因此,本区总可供水量即等于蓄、引、提供水量的之和。*镇各水平年可供水量统计表水平年蓄水工程(万方)引水工程(万方)提水工程(万方)合计(万方)现状年50%390.154.65149.1593.8575%359.270.0186.6615.895%265.358.66148.7472.662005年50%395.951.61140.9588.4175%365.566.12176.3607.9295%269.055.40140.4464.8(五)供水平衡分析通过以上可供水量及用水量的分析计算,得出*镇各水平年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情况,列表如下:*镇各水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水平年河川径流量(万方)可供水量(万方)需水量(万方)余缺水量(万方)入境水量地区水量合计现状年50%38718718245900593.8538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