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_15_第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_15_第2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_15_第3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_15_第4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_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感染病学教研室 邓开盛 2005年1月安徽省发生流脑流行 教学目标 1、掌握流脑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2、熟悉流脑的发病机理。 3、掌握普通型和暴发型流脑的临床表现。 4、掌握普通型和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5、了解流脑的预防措施。 概论 (流脑)脑膜炎球菌 呼吸道传染 化脓性 脑膜炎 临床特征: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 吐、 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剌激征。 冬春季多见,儿童易患。 病原学 奈瑟菌属,G-球菌。 呈肾形或卵圆形,0.6-1.0m。 仅存在于人体(铁的获取)。 T50死亡,一般消毒剂极敏感 。 专性需氧菌,血色培养基,体外易自溶 。 脑脊液涂片,革氏染色。中性粒细胞内见G-奈瑟 球菌。200X 四个主要抗原 1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13个血清群。 A、B、C群最常见,我国A群 。 2 脂寡糖抗原:主要致病因子,分L1L12 血清型。 3 外膜蛋白型特异抗原:外膜蛋白,杀菌抗体。 4 菌毛抗原:型特异性抗原,与致病有关。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2 传传播途径:呼吸道。 3 易感性:普遍易感。 5岁以下儿童为主,6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 流行特征:季节性 冬春季 (11月次年5月) 3-4月高峰 周期性 3-5年小流行 7-10年大流行 发病机制 大多带菌状态 奈瑟菌鼻粘膜鼻咽部繁殖毒力强、免疫力时 部分上呼吸道炎获得免疫力 进入血液循环败血症血脑屏障脑脊髓膜血管内 迁徙灶 皮细胞坏死、水肿、出血、通透性化脓性炎症 全身小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感染性休克,酸中毒。 内皮细胞损伤内外凝血系统被激活,PCDIC ,纤溶亢进加重微循环障碍和出血休克。 脑微血管循环障碍颅内压增高脑疝。 内毒素是本病致病 的重要因素 病理解剖 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 坏死、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 。 脑膜炎期:软脑膜蛛网膜血管充血出血, 炎症水肿,大量炎性渗出物。 暴发型流脑:脑实质坏死、充血、出血、 水肿、颅内压升高。 慢性流脑:蛛网膜纤维组织增生。 急性流脑,脑膜下可见脓性渗出液。 男性18岁,流脑。右侧大脑水肿,脑部结构模糊 不清,正中线向左侧偏移。 男性,三十岁,流脑。蛛网膜下腔血管充血,充 满大量中性白细胞,脓细胞及少量纤维素。 慢性流脑。蛛网膜纤维增生,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男,8岁。蛛网膜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 满炎性渗出物。 渗出物中主要为中性白细胞,也有一些淋巴细胞 和单核细胞,少量红细胞。 临床表现 普通型 90% 暴发型 轻型 普通型 1 前驱期: 低热、咽痛、咳嗽、鼻炎。 2 败血症期:寒战高热、T39-40、头痛、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3 脑膜脑炎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剌激 征阳性。 4 恢复期:体温正常、瘀点瘀斑消失、症状好转 。 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瘀点 性面部皮疹 流脑出血性皮疹 脑膜炎球菌的脓毒血症瘀斑 暴发型 败血症休克型:严重中毒症状、皮肤广泛性瘀斑 、循环衰歇、脑膜剌激征脑脊液检查(-)。 脑膜脑炎型:脑实质损害。 意识障碍加深,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反复惊 厥,锥体束阳性,脑水肿,脑疝表现。 混合型:病情极重,死亡率高。 流脑瘀斑性面部皮疹 (流脑败血症休克型) 沃弗综合征 (waterhouse friderichsen) 周围循环衰竭,休克, 皮肤紫癜,双肾上腺大 片出血肾上腺功能衰 竭。 女,3岁,流脑休克型。双肾上腺出血性梗死 死于沃弗综合征 (waterhousefriderichsen) 轻型 病变轻微,低热、轻微头痛、咽痛,皮 肤粘膜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及脑膜剌激 征,脑脊液检查(-)。 婴幼儿流脑特点 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 可有呼吸道症状。 拒食、呕吐、腹泻、烦躁不安。 惊厥,囟门隆起。 老年人流脑特点 暴发型发病率高。 呼吸道感染症状多。 意识障碍明显。 皮肤瘀点瘀斑发生率高。 病程长,并发症和夹杂症多,预后差。 机体反应差,白细胞可不高。 实验室检查 血象:WBC20109/L,N,DIC者PC。 脑脊液:颅内压混浊,WBC1000106/L 蛋白,糖、氯化物。 细菌学检查:涂片:阳性率60-80% 细菌培养:血液、脑脊液。 (确诊) 体外易自溶,阳性率低。 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抗体。 其他:核酸检测,脑脊液2微球蛋白, 鲎溶解物试验白 。 并发症与后遗症 并发症: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 膜炎、心包炎、肺炎、眼内炎。 (败血症迁徙灶) 后遗症:脑积水、动眼神经麻痹、耳聋 、 失明、肢体瘫痪、癫痫或神经障碍。 诊断 流行病学:冬春季,(11月5月) 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 瘀斑、脑膜剌激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象高、脑脊液化脓性改变、特异性 抗原抗体阳性。细菌培养(+) (确诊) 病例定义:确诊病例:分离到脑膜炎球菌。 推定病例:检出G-双球菌。 可能病例:抗原(+),培养(-)。 鉴别诊断 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休克: 肺炎链球菌:继发于肺炎,脑外伤 流感嗜血杆菌:婴幼儿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继发于皮肤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继发于腰穿 G-杆菌:颅脑手术后 结核性脑膜炎:有结核病史,起病慢,无瘀点 瘀斑 ,抗酸染色阳性。 治疗 普通型治疗 暴发休克型治疗 暴发脑炎型的治疗 普通型治疗 一般治疗:“三早一就”,密切监护,保持水电平衡 。 病原治疗: 早期、足量、敏感、透过血脑屏障。 青霉素:敏感、透过血脑屏障差(10-30%)。 头孢菌素:三代头孢,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 、毒性低。头孢噻肟钠 头孢曲松钠 氯霉素:易透过血脑屏障、敏感、有骨髓抑制。 磺胺药:有耐药菌株。 对症治疗:退热、降低颅内压。 暴发休克型治疗 尽早使用有效抗菌素:青霉素、头孢抗素菌素。 迅速纠正休克:扩溶、纠酸、血管活性药物(山莨 菪碱、阿托品、多巴胺)。 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减轻毒血症、稳定溶酶体、抑制血小板凝聚 。 抗DIC治疗:肝素(抗高凝)、输新鲜血、血浆、 VitK (补充凝血因子)。 保护重脏器功能:心脏 暴发脑炎型的治疗 尽早使用有效抗菌素:青霉素、头孢抗素菌素 。 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20%甘露醇。 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防治呼衰:保持气道通畅、上氧、治疗脑水肿、 呼吸兴奋剂、人工呼吸机 对症治疗:降温、镇静。 预防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就地隔离治疗, 接触者密切观察7天。 切断传播途径:卫生宣教、避免人群聚集活动 。 保护易感人群:疫苗预防: 普种:0.5ml皮下注射。 加强:6月-2岁婴幼儿隔年注射一次。 药物预防:磺胺嘧啶。 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