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处理2_第1页
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处理2_第2页
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处理2_第3页
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处理2_第4页
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处理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支持疗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吸痰。惊厥发作后, 注意吸氧,以利于脑细胞功能恢复。保持环境安静,集中 各种操作,减少刺激。禁食者给予静脉营养。 3.抗惊厥治疗 惊厥可致通气障碍,增加氧和能量消耗, 影响细胞增殖和脑的生长发育,在早产儿、窒息儿可致颅 内出血,故应及时应用止惊剂。新生儿惊厥以苯巴比妥为 首选,因其具有镇静、保护脑细胞作用。静注显效快、维 持时间长、副作用小等优点。苯巴比妥无效则用苯妥英钠 或地西泮(安定),水合氯醛可作为抗惊厥治疗的辅助剂。 (1)苯巴比妥:主张苯巴比妥静脉给药,负荷量可达30mg/kg,首次先 给10mg/kg,23min内静脉推注,1520min后以同样剂量重复用1 次。若给第1个10mg/kg惊厥停止,仍应给第2个10mg/kg,使达到足够 的血药浓度,这样可防止惊厥复发,情况紧急时,20mg/kg也可一次 给药。若给20mg/kg后惊厥仍不止,可每隔1520min继续给苯巴比妥 5mg/kg,使负荷量累积达到30mg/kg为止。在注入负荷量后12h,开始 应用维持量5mg/(kgd),负荷量为30mg/kg时,维持量应为 3mg/(kgd),肌内或静脉注射,也可口服,这样可使药物在体内适 当积累,维持一定的有效血药浓度。如果负荷量达30mg/kg仍未止惊 ,改用苯妥英钠。 (2)苯妥英钠:负荷量20mg/kg,分次静注,首次10mg/kg,如未止惊 ,每隔510min另注5mg/kg,直到惊厥停止,维持量5mg/kg。如果负 荷量达20mg/kg仍未止惊,改用地西泮(安定)。 (3)地西泮(安定):地西泮(安定)作用极快,但维持时间短,而且与 其他药物合用有很强的呼吸抑制作用。另外地西泮(安定)可增加白蛋 白与胆红素解离,对重度黄疸患儿不利。用量每次0.250.75mg/kg ,从小剂量开始,分次静脉缓注,惊厥止即停注。 4.治疗脑水肿 有脑水肿或惊厥 频繁发作,可用20%甘露醇0.25 0.5g/kg静注,24次/d 新生儿呕吐 呕吐 喂养不当 可因喂奶过多、过急、吞 入空气未排出所致。新生儿 贲门较松、幽 门紧,胃的位置近水平位,易因喂奶不当 引起呕吐。吐出物为奶,非喷射性。 颅内压增高 颅内出血、化脓性 脑膜炎等,颅内压增高,呕吐常较严重, 多喷射性。 呕吐 先天性畸形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梗阻,可 呕吐出不同的内容物,低位梗阻可有明显 腹胀,X线摄片可证实。 感染 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 胃肠功能失调 喷门-食道松弛:可能与食管肌肉发育不全 有关。采取半卧位及右侧卧位即不吐,生 后12月可痊愈。 幽门痉挛:呕吐呈喷射状。阿托品治疗有 效。 处 理 出生12周后发生呕吐,全身情况很好的,常常因喂养不 当引起。只要注意喂养方法,吸奶后竖抱起小儿轻拍背部 ,待至嗳出吞入空气后再半卧,就不会发生呕吐。 由于贲门松弛引起的呕吐,吸奶后予以竖抱,日龄稍大后 ,牛奶中加些奶糕,使奶液变稠厚些,能减少呕吐,随着 日龄增长,能逐步恢复。 如果胃出口(幽门)处肌肉痉挛,乳汁不易通过,吸奶前给 予解痉药物会有效。 因新生儿的胃游离度和活动度大,进食后会发生胃扭转而 呕吐,可于吸奶后身体稍抬高或取右侧卧位加以预防。对 于小儿喂饱后不久吐出少量乳汁,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 常,吐后不啼哭,亦不伴有其他任何症状和体征,通俗称 为“溢奶”,属于正常现象。 出生23周后开始呕吐,每天数次,逐渐频繁并发展为喷射性,每次进食后 半小时左右就发生剧烈呕吐,吐出量有时比进入量还多,吐出物无胆汁,吐 后食欲仍正常,因长期持续呕吐而逐渐消瘦的,可能为先天性幽门肥大性狭 窄。本病在男婴多见,进食时在腹部可见到胃蠕动小,有时在右上腹可模到 象橄榄大小的硬块即是肥大的幽门,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如果小儿经常发生 便秘,35天排便一次,而且必须经常灌肠才能排出,否则就出现明显腹 胀、呕吐,这时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应由医生进一步通过X光摄片等 明确诊断,随后进行根治性手术。 新生儿在胎内、出生时、出生后都很容易感染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 ,呕吐可以为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新生儿任何时期出现呕吐,伴有 上述这些疾病的相应症状,或全身情况差时,应及时到儿科就诊。 总之,引起新生儿呕吐原因很多,只有排除各种先天性畸形等外科疾 病、感染性疾病,再结合小儿全身情况,才能考虑是否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 ,否则容易延误治疗,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新生儿黄疸 黄疸分类 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新生儿生后无论是 足 月儿还是早产儿大部分(60-80%)于生后2-5天在眼白(巩膜)面部 及躯 干皮肤,可见轻度黄染,患儿体温正常,食奶好。足月儿于生 后10-14天黄染消退,早产后可延迟至3-4周消退。目前血清胆红素 早产儿 12.9mg/dl,早产儿15mg/dl。 (3)血清总胆红素 ,每天升高5mg/dl。 (4)黄疸消退的慢,足月儿超过二周,早产 儿超过四周。 (5)生理性黄疸退而复现。 黄疸的临床表现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 肤、白眼球 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 较明显 ,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 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 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 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 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 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 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 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 疸明显 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 肌张力减退。如 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 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部分患 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 脑性瘫痪等后 遗症。 引起黄疸的原因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 象,由于 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 类红 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 , 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 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 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 色,巩膜(白眼 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 45天最黄,足月儿 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 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 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 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 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 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 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 一种特 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 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 在生理 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 水平状态下继 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 黄疸明显下降,若 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 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 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 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 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 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 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 康,也无发 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 4 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 它是因为母 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 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 见, 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 儿血型为B或AB;母 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 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 道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 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 特点是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有黄疸 的同时也有贫 血。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 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 用光照疗法即可,RH血型引起者症状重。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 染等原因 ,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 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 以巨细 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 感染有风疹病毒、 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 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 疸 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 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 黄疸。此时应立即转儿科进行相关治疗。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 黄疸”,其预 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 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 感染, 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 发生;新 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 促、呻吟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口吐沫等 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青, 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 等症状。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 母亲或与婴儿密切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 吸道感染者。(吸入性、感染性) 处 理 应采用综合措施,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除保暖、 供氧等外,应积极控制感染,针对不同病原予以抗生素治 疗,适当限制液量,纠正酸中毒,对症处理,防治并发 症。 1.一般治疗 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加强护理和监护, 注意保暖,使患儿皮温达36.5,室内空气要新鲜,环境 温度2226,相对湿度在55%60%。吸净口咽、鼻部分 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 2.供氧 有低氧血症时可根据病情供氧,维持血氧在6.65 10.7kPa(5080mmHg),不超过16.0kPa(120mmHg),以 防氧中毒。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可用持续正压呼吸或气 管插管后机械通气。 3.抗生素 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 治疗: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原则上根 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用耐酶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2)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杆菌等肠道杆菌肺炎可用氨苄西林和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或对 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3)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GBS肺炎可选用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治疗3天,以后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 14天。 (4)李斯特菌肺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5)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剂量为每天50mg/kg,共 23周。 (6)病毒性肺炎:可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可用阿糖腺苷或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静脉滴注。呼吸道 合胞病毒肺炎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雾化吸入37天。 (7)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灭滴灵)静脉滴注。 4.对症处理 体温不升者应保温;烦躁、惊厥者及时进行 镇静、止痉;止咳平喘、强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 处理。发生心力衰竭应给予吸氧、控制补液量和速度、使 用强心药等。合并气胸,做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 5.支持疗法 (1)保证营养及液量:保证营养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增强抗病能力:输新鲜血或血浆,每次10ml/kg,根据病情可少量多次应 用;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人血白蛋白。 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 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 抽风,重病儿一开始可表现嗜睡、昏迷、 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在患 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 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 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 。 处 理 1、支持治疗: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全身良好的血液灌 注,维持血糖正常高值; 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 3、治疗脑水肿,控制液量,不主张用糖皮质激素; 4、后期治疗,病情稳定后智能、体能、功能锻炼,促进 脑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 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 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 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多见 于孕母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 ,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 等。 处 理 1.抗生素疗法 一般采用静脉内用药。 2.血浆置换 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例。新鲜血浆一方面可置 换出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另一方面可补充凝血因子,防 止DIC。可用新鲜冰冻血浆2030ml/kg,分23次置换, 或10ml/(kgd)输入。 3.免疫支持 应用大剂量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 400mg/(kgd),连续用45天。 4.其他治疗 包括适量的经口与经静脉营养疗法;水、电 解质的合理补充;各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补充。 5.防止休克与DIC。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面白或青紫 ,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 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囟饱满,重者 出现抽风。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病、败 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 处 理 1.抗生素治疗 (1)用药原则 应力求用药24小时内杀灭脑脊液中的致病菌,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且能较高浓度透 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急性期要静脉用药,做到用药早、剂量足和疗程够。 (2)病原菌明确前的抗生素选择 包括诊断初步确立但致病菌尚未明确,或院外不规则治疗者。应 选用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三种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