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1_第1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1_第2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1_第3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1_第4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巴黎油画记 比一比谁读的准确、流利! 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 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 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 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 相属。 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 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足 ,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 不忍睹。 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 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 则其意深长矣。 解词-解错者不会者罚抄解词一遍 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 )仿生人( ),形体态度( ),发肤 颜色,长短丰( )瘠,无不毕( )肖( )。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 ),凡 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 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 )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 其技之奇妙。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 )逾油画,盍( )驰往油画院,一观普 法交战图乎? 翻译句子 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 往往留像于馆。 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 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第一段译文 光绪十六年春阴历闰二月二十四日,我参观了巴 黎的蜡人馆。看所制作的蜡人,完全模仿活人, 形体、举止、神情、毛发、肌肤、颜色,高矮胖 瘦,没有(和活人)不完全相像的。从爵位很高 的大官到工艺界各行各业的人们,凡是有名望的 人,往往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立,有的躺卧 ;有的含笑,有的哭泣;有的喝酒,有的赌钱, 骤然看见那些蜡人,没有(一个参观的人)不惊 奇地认为那是活人的。我对它的塑造技艺不绝地 赞叹。翻译说西方人的高明无比的技巧没有超过 油画的了,为什么不到油画院去,观赏一下普法 交战图呢? 蜡人艺术 第一段:写作者参观蜡人馆的情况。 油画 口头翻译第二段 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 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目四望, 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 ,两军人马杂遝:驰者,伏者,奔者,追 者,开枪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 者,络绎相属。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进 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 ,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 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 睹。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 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身 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 第二段译文 巴黎油画院的布置方法,是(在)一间大的圆形展室( 里),把巨大的画幅悬挂(在)四周的墙壁上,从屋顶 把光线放进来。参观的人在展室里,用眼睛尽量向四面 望,就看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都密密地分布排 列着;(普法)两军人马纷乱拥挤;有驱马奔驰的,有 卧倒在地的,有徒步逃跑的,有在后追赶的,有开枪的 ,有放炮的,有拔取大旗的,有拉着炮车的,连续不断 。每一颗炮弹落地,就看见火光迸发,硝烟弥漫;那些 被击中的建筑物,墙壁坍塌,楼房毁坏,有烧黑了的房 屋,有映红了的墙壁;士兵有的折了胳臂断了脚,流血 把地面染成乌红,各种姿态死去倒下的人们,使人目不 忍睹。昂首望天,就见一轮明月斜挂(空中),云霞或 明或暗;低头看地,就见绿草如茵,平原无边。这时, 几乎自己怀疑身外就是战场,却忘了自己是在一间画室 里的人。 第三段 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 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 也。”则其意深长矣。 v我听说法国人好胜,为什么自己画自己 的 战败的惨状,使人如此丧气?翻译 说,(这)是用来昭示明显的警戒,激发 法国人的义愤,图谋报复啊,(这样), 那么它的含义就(很)深长了。 把握文章脉络 记述作者参观蜡人馆 (陪衬与过渡 ) 蜡人外形 蜡人姿态 (简略) 描写参观油画普法交战图的情况 陈列室情况 、战争画面 、法军惨败 、夜景 点明画意文旨:说明法国人创作普法交 战图的用意和作者写此文的原因。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 课文导读 全文形象地描绘了巴黎蜡人馆和巴黎油画院 这两座风格各异的艺术宝库,介绍了名画 普法交战图的生动画境、高明画技、艺术 魅力、深刻寓意和感人的力量,赞颂了“好胜 ”的法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寄 寓作者的政治见解:谴责当时腐败的“大清帝 国”屡战屡败、屈服于列强的软弱无能,暗示 国人也迫切需要有这种自我反省、发奋图强 的精神,启示同胞们应从深重的国难中吸取 教训,痛定思痛,图报负,雪国耻。因此, 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本文的思想性强, 立意高远。 作者简介 薛福成(1838年1894年),字叔耘,号庸庵, 祖籍无锡县西漳寺头,后迁城内前西溪。其父薛 湘是道光年间举人,官至郇州知府。咸丰八年( 1858年)中秀才。咸丰十年(1860年)撰写选 举论上、中两篇,揭露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 同治四年(1865年),入曾国藩幕僚。光绪五年 (1879年)作筹洋刍议,提出变法主张。清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 台道,在宁波以电报遥控镇海之战击退法舰。出 使欧洲各国,曾盛赞欧洲君主立宪制,回国后不 久,病死于上海。 课文导读 全文虽只有四百来字,却能熔记 叙、描写、议论于一炉,既写得波 澜起伏,跌宕多姿,又主次分明, 层次清楚,令人不由得发出由衷的 赞叹:普法交战图是油画中的 杰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