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1.doc_第1页
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1.doc_第2页
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1.doc_第3页
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1.doc_第4页
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2011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机遇,按照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工作思路,以全域规划为引领,以“六大扶贫工程”为抓手,努力争创“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一、围绕连片推进抓扶贫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围绕国家20112020扶贫开发纲要和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科学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22016)、十年扶贫规划(20112020)、秦巴山片区(*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和率先建设扶贫攻坚示范县实施方案,同步编制新居、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推动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根据规划,将全县48个乡镇522个村规划为25个扶贫开发片区,按照每年巩固提升一片、推动实施一片、规划启动一片的模式,逐年梯次推进。目前,已初步建成元顶子片、红沙片、正直片3个连片扶贫示范区,惠及12乡镇112个村11万人,5.7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全县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分别由2010年的15.4万人、26.7%降至目前的9.7万人、16.7%。二、围绕六大工程抓扶贫大力推行“1+6”扶贫开发模式,即以“1”个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同步推进以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6”大扶贫工程。一是巴山新居工程。坚持围绕城镇、被撤乡镇和资源富集地建设巴山新居,打造光雾山美丽乡村品牌。累计建成黑池、将营、红光等中心村(综合体)17个、聚居点533个、巴山新居4.18万户、聚居人口9.5万人。通过整合残疾人危房改造、危旧房改造等项目资金,探索实行农村廉租房制度,帮助152户474名农村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二是乡村道路工程。按照“县到乡一小时联通,村村通水泥(油)路、全部中心村和多数建制村通客车”的目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2011年以来,全县新(改)建乡镇联网路332.9公里,硬化村道1161.99公里,村道公路通畅率提高20个百分点。同步推进水、田、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各类供水工程2000多处,解决20多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推进以“五小水利”和渠系配套工程为重点的“全域灌溉”建设,新增、恢复和改善灌面10.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05平方公里;全县522个村实现同网同价供电,350个村实现通有线电视;建成移动通信站400余处,实现农村、城镇电话全覆盖,83个行政村(社区)连通宽带。三是产业扶贫工程。始终坚持将农民增收放在首要地位,突出六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核桃、茶叶“双百工程”和“巴药发展行动计划”,新增特色产业基地18万亩、总面积达到135万亩。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回引、优质服务等方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进培育七彩林业、天恩红茶业、蜀江生物科技等农业龙头企业36家,发展专合组织405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61个,特色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东榆工业园和坪河新材料、乐坝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一园三区”基础配套基本完成、建成面积达5平方公里,引进百草中药、*海螺等23家企业入园发展,实施百草中药二期、汽车零配件加工、蜀信电气成套设备制造、石膏综合开发利用、石材综合开发等工业项目45个,三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1.97亿元,海螺水泥预计10月中旬正式投产,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7%。成功创建光雾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米*国家aaaa级景区,光雾山aaaaa级景区和“醉美玉湖七彩长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成功举办全国拔河锦标赛、环中国国际自行车赛、杜鹃花节、休闲避暑节、红叶节、玉湖龙舟赛等节庆活动,推动光雾山景区四季游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三年来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四是技能培训工程。大力实施职教攻坚战略,扎实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三年累计落实各类教育项目资金2.7亿元,新建、改造校舍26.78万平方米,添置教育装备价值3000万元;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0万人次,年均转移输出劳动力25万人次,年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以上。五是公共服务工程。健全完善“1+n”服务机制,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科技等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顺利实现并轨运行,村卫生站覆盖率达到100%,所有乡镇建起综合文化站,建成文化示范村52个,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92所、幼儿园15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六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完成*河元潭至上两、明江河下两至赶场河道采砂整治工作,关停取缔河道采砂38处,治理水土流失27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三、围绕精准实施抓扶贫坚持“扶真贫、真扶贫”的思路,三年多来,坚持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举措,县级部门先后包村186个,落实党员干部10797人次,帮扶贫困群众27878户,帮助162个村基本脱贫。特别是今年来,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驻村帮扶等工作,逐步建立起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一是精准识别。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为标准,综合考虑健康、教育、住房等情况,通过村民自治、群众参与、民主评议、逐级审核和公示公告等方式,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县人民政府审定公告等程序,识别出贫困户25031户,并分户建档立卡。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公示、县人民政府审查公示、报省市审定的程序,识别出贫困村156个。二是精准帮扶。对1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落实33名县级领导和153个县级部门挂包(市级部门挂包3个),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抽调468名干部分村组建了由部门副科级实职以上领导为队长、部门和乡镇驻村干部为成员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实行驻村定点帮扶。对25031户90201贫困人口由县乡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2128名党员干部通过“一帮一”、“一帮多”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结对帮扶。由帮扶单位、乡镇驻村干部、村组党员干部负责,结合贫困户的发展需求和家庭实际,逐户分析致贫原因,瞄准当前最需要解决的“住房安全、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稳定增收和残有保障”五个难点问题,分户建立脱贫档案,制定三年脱贫计划,实现规划到户、建档到户、实施到户、扶持到户。三是精准管理。按照组织领导到村、工作责任到人、目标考核到点的思路,实行精细化管理。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级部门、乡镇、村分别成立驻村帮扶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从县到乡镇到村社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县与帮扶部门、帮扶单位与驻村干部分别签定驻村帮扶目标责任书,明确县级挂联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驻村帮扶干部是直接责任人。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考评体系,将目标任务明确到时间节点,实行一月一自查,一季一交账,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评比,三年全面总结,并通过自查、考评等方式,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从帮扶责任落实、帮扶实效、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四、围绕改革创新抓扶贫坚持在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充分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创富激情,积极投身统筹城乡、扶贫攻坚。一是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产权改革步伐,固化产权、放活经营权、增加财产权。启动48个乡镇“八权一股”确权颁证,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建投融资担保公司和产权评估中介机构,规范建设县乡村三级产权交易平台,为产权交易和流转搭建平台。全县颁(换)“八权一股”的九证共计44.9万本,完成48个乡(镇)、522个村产权交易平台(服务站)建设,依托农村产权融资12亿元,实现让“产权本本”变“资源资本”。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五型转户”模式,即带着产权转户、稳定职业转户、合法固定住所转户、投亲靠友转户、失地农民转户,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向县城、乡镇(被撤并乡镇)、产业园区、资源富集区聚居,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全县城镇化率较2011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2.06万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二是创新资金投入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扶贫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采取民办公助、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坚持“多建多补、少建少补、不建不补”和“一事一议”的原则,最大限度调动群众投身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改变过去“让我投入”为“我要投入”。2011年来通过政府奖补引导、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自主投入54.5亿元。优化金融信贷环境,鼓励信用社、邮储银行、农行等金融机构放宽信贷限制,发放贷款5.9亿元。扎实开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试点村89个,入社农户达10066户,其中贫困户7157户,累计为8319户贫困户发放借款资金5448万元。同时优化资金使用,创新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资金10.8亿元,重点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巴山新居、危房改造和人畜饮水工程等建设。三是创新规划建设机制。始终突出群众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群策群力编制扶贫规划,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实地踏勘,广泛吸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召开院户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切实做到群众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监督、自主评判,杜绝了规划与群众需求“两张皮”。积极推行竞争立项、滚动调项,建立“自上而下”的宣传发动机制和“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