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读物小儿常见病推拿课件_第1页
幼儿读物小儿常见病推拿课件_第2页
幼儿读物小儿常见病推拿课件_第3页
幼儿读物小儿常见病推拿课件_第4页
幼儿读物小儿常见病推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常见病推拿 郑州市中医院 杨元平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 取穴及操作手法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 治疗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发 育的过程中,年龄越小其特点越明 显。了解这些特点不仅有利于对常 见病的发生与认识有帮助,而且对 其治疗过程中的原则与治法的制定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指五脏六腑,形指形体结构,即四肢 百骸,精血津液。气指生理功能,诸如肺气、 脾气、肾气等。 由于各个器官功能皆处于发育过程中,脏 腑的形气相对不足,其中以肺脾肾为主。 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 之本,其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生理病理特点一 “肺常不足”,肺为清虚之体,既易于 邪又不耐寒热,故称为“娇脏”。小儿脾 常不足又往往会导致肺气弱。 肺主气司呼吸,宣发卫气,调节腠 理开合。肺常不足,卫外机能未固,外 邪每易由表而入侵袭肺系。所以时行病 及感冒咳嗽等证最为常见。 认识与 了解 “脾常不足”。由于小儿机体处于不 断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需求比 较大,脾胃原本尚未健全加之运化 负担较重。因而显得更加突出。 所以常为饮食所伤。易出现呕吐 、积滞、泄泻、疳证等证。 脾常不足 “肾常虚”。小儿的生长发育抗病能力等 均与肾有关。而且各脏腑之阴液资于肾 阴的滋润,各脏腑之阳有赖于肾阳的温 养。而小儿时期肾得功能又相对不足, 故曰“肾常虚”。 肾常虚无以资助他脏,脾虚不能肾精 小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解颅、五 迟、五软等发育迟缓的症状。 肾常虚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初生,如木方萌”。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 旺盛时期,年龄越小速度越快,无论是形体增长 还是功能活动。同时小儿脏腑功能娇嫩。所以一 但受邪则易于传变,但小儿脏气清灵处于脏腑生 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形势下,生机旺盛,活力充沛 ,病因单纯也较容易恢复。 景岳全书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 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 痼痴顽之比” 生理病理特点二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取穴及 操作手法 基本手法: uu推法:推法:(以患儿左手为例),医者左手托患儿 左手,医者右手以拇指侧或食、中两指并拢, 推摩选定之部位,则称为推。 推法中分补(从指尖向指根推)、泻(从指根 向指尖推)、平补平泻(来回推)三种。因其 方向不同,作用亦不同 。 拿法:以拇、食两指,适当拿住选定部 位(穴位所在处),两指返复地增减用 力,则称为拿。拿时间久暂,以见效为 止。 l揉法: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按某一穴 位,左右旋转,则称为揉,左揉为补, 右揉为泻,左右揉为平补平泻。 l运法:医生右手拇指侧或食、中两指并 拢,由某穴起,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 穴,如此反复操作,则称为运。 u掐法:以医生指甲,压住某一穴位,则称为掐 u按法:医生以拇指端在选定部位向下先用缓力 压之,稍停再用缓力压之,以后慢慢将手指抬 起,则称为按。 u点法:医生以拇指或中指,在选定部位向下适 当用力叩击,如此反复操作,则称为点法。 分法:医生两手拇指,由选定之部位,向两侧 分推,如此反复操作,则称为分。 合法:医生两手拇指向中合拢,重复推摩选定 部位,则称为合。 此外还有摇、搓、捻、滚等法,但不常用,故 不介绍。 1.脾经定位: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 指根。 功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 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主治:伤乳食,腹胀,呕吐等实热诸证,均宜 用泻法推之。若脾虚泄泻,消化不良,不思饮 食,腹胀,腹痛,疳积,泄泻,自汗,盗汗, 气虚无力以及脾胃虚寒诸证均宜用补法推之。 常用学位 2.肝经定位:食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功用:平肝泻火,息风镇惊。 主治:急、慢惊风,伤风感冒,目赤, 脾虚泄泻,肝炎及一切炎症。 常用学位常用学位 3.胃经定位: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 缘赤白肉际处。 功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主治:清胃热,将胃气,一般呕吐皆可 用之。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4.肺经定位: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 根。 功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止咳利 咽,补益肺气,宣肺清热。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 喘、虚汗、脱肛等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5.大肠穴定位: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 ,由指尖到指跟。 功用:调整大肠功能,固肠涩便,止 泻痢,退肝胆之火,清利肠腑,除湿热 ,导积滞。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6.小肠穴定位: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 处,由指尖到指根。 功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 之热 主治:小便赤涩、尿闭、遗尿等。 7.利小便穴: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推向 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8.四横纹定位:掌面,第2至5指根部横 纹处。 功用:调中行气,消胀散结,清脏腑之 热。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9.小横纹穴(掌小横纹)定位:掌面, 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 功用:清郁热,化痰涎。另说:清热 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喘嗽(气管炎)。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0.八卦穴定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以掌 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 径,画一圆圈,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为乾、 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对小天心 者为坎,对中指者为离。 功用: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 胃逆,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 。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1.二马穴定位: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 小头之间的凹陷中。 功用:大补元气,健脑补髓,滋阴补 肾,利水通淋。 主治:虚热喘咳、小便赤涩淋沥 。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2.外劳宫穴定位:在手背、中指与无 名指掌骨中间。 功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安蛔 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泻、脱肛 、遗尿等。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3.天河水定位:前臂掌侧正中,自腕 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功用:清热解表,安神除烦,泻心 火,利小便,化燥痰。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等一 切热证。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4.六腑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 一直线。 功用: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凉 血解毒。 主治:高热、烦渴、惊风、咽痛、木 舌、腮腺炎和大便秘结等。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5.天突定位: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 功用:清热化痰,降逆止呕。 主治:咽喉红肿疼痛,咳喘,咳痰不 爽,呃逆,呕吐等症。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6.膻中定位:在胸骨上缘,两乳头连线中 点。 功用:清热化痰止咳,宽胸利膈。疏肝解 郁。 主治:咳喘痰鸣,胸闷,吐逆。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7.足三里定位: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 旁1寸。 功用:健胃消食,消胀散结,止泻 等调节肠胃功能紊乱性疾病。 主治:胃痛,腹胀,腹泻,便秘等 脾胃病;失眠;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 穴。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8.七节骨定位:从命门起到尾骨呈一直 线。 功用:调节肠腹寒热,提升元气。 功用:便秘,痢疾,泄泻,脱肛。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9.脊柱:从大椎到长强呈一直线。 功用:清热解表,提高脏腑功能, 健脾和胃。 主治:外感发热,疳积,脾胃虚弱 脏腑不和性疾病,强壮保健穴。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炎系指支气管发生炎症,小儿 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 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 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 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为主。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肺气虚弱,为邪犯 肺,正不胜邪,肺气上逆,闭阻气道,而发生 咳嗽,发热等病证。 感受风邪有风寒,风热之不同。风寒袭肺 ,肺气上逆,常见本病之初。风热犯肺或寒郁 化热,则热灼肺津,炼液为痰,痰阻气道。风 寒,风热之中以风热为多见。 病因病机 1.急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初起有感冒的临床表现,继则 咳嗽加重,可有发热、胸闷、气促、食 欲不振,初为干咳,以后痰渐多。 治则:清热止咳。 取穴如下: 临床表现与治疗 (1)平肝肺10分钟,清胃5分钟,八卦10 分钟,清天河水500次,按天突50次, 揉膻中5分钟,捏脊9遍。发热38.5度以 上改八卦为推六腑500次。 (2)喘重痰多(肺部有湿啰音者),去 清胃,加小横纹。 (3)唯独喘重,少痰或无痰(肺部有干 啰音),去小横纹改四横纹。 取穴 2.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如反复发作或治疗不 彻底可称为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轻者仅早晚有咳嗽,重 者可有发热,咳嗽,吐痰明显,活动后 喘,呼吸可带哮鸣音,日渐消瘦等。 治则:润肺止咳。 临床表现与治疗 (1)可先按急性气管炎治疗,推两次以后改为 补法:二马10分钟,补脾10分钟,平肝5分钟 ,补肺5分钟,捏脊9遍。 (2)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发热,喘重, 痰多此为虚中夹实证,治宜清补兼施。取穴: 二马10分钟,补脾10分钟,清肺5分钟,天河 水500次,揉膻中5分钟,捏脊9遍。 取穴 附治痰要穴 (1)燥痰(干性啰音),取四横纹;湿 痰(湿性啰音),取小横纹。 (2)热痰(脉滑有力),取六腑;寒痰 (脉玄滑),取外劳宫。 (3)虚痰(脉弱无力),取二马。 “泄泻”相当于西医的“腹泻”,是指 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 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 ”,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 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 见 小儿泄泻 病因: 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 主要病变在脾胃。 主要病机: 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 谷精微,若脾胃受病,运化失职,则饮食入胃 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 而下,致成泄泻。 病因病机 1.伤食泄 口嗳酸气,口渴恶食,腹热胀满,泄时腹痛 ,泄后痛减,小便赤涩,大便色黄白,臭如败 卵,或兼呕吐。伤乳食者,大便色黄白,内有 奶瓣,或呈蛋花样。 治则:清热消导,和中分利。 临床表现 1.轻症:大便小于六次每日。 补脾经10分钟,清胃5分钟,天河水5分钟, 揉脐3分钟,足三里2分钟,捏脊9遍。 2.重症:大便日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补脾经10分钟,利小便10分钟,清胃10分钟, 六腑5分钟,足三里5分钟,捏脊9遍。腹痛加 外劳宫5分钟。 3.日久邪实兼体虚者,大便消化不良,屎黄,脉 滑无力者。 补脾经10分钟,二马10分钟,清胃10分钟, 六腑10分钟。 取穴取穴 2.热泄 临床表现:泄时暴注下迫,大便色黄赤,泄 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躁,腹痛身热,溲少 而黄,肛门灼热。 治则:清热分利。 取穴:六腑10分钟,清大肠10分钟,清脾 胃10分钟,推下七节骨300次,捏脊9遍。 推两次症状减轻后可酌情改为:八卦10分钟, 清脾胃10分钟,摩腹5分钟,点按足三里1分钟 ,捏脊9遍。 取穴取穴 3.寒泄 临床表现:腹痛肠鸣,泄泻清澈,或白水泻, 或色绿,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气温和。 治则:疏散风寒,温中止泻。 取穴:外劳宫15分钟,补脾胃10分钟,摩腹5分 钟,足三里1分钟点按,推上七节骨300次, 捏脊9遍。 取穴取穴 4.脾虚泻 临床表现:食后作泻、消化不良、大 便溏薄、色黄,重则完谷不化、腹胀不 渴,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 治则:健脾止泻。 取穴:(1)轻症:外劳宫10分钟,清 补脾10分钟,平肝10分钟,捏脊9遍。 (2)重症:加二马10分钟,推上七节 骨300次。 取穴 一.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母乳不足或喂养不当所 致。或早产儿,长期生病,如腹泻,慢 性痢疾,结核病等也常是致病因素。 小儿营养不良 厌食 食欲不振,饮食无味,挑食偏食,面 黄无华,纯白,形体瘦弱,腹胀便溏或 大便干燥,舌苔厚腻或白或呈地图舌, 脉细弱无力,指纹淡红。 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