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心理应激课件_第1页
_心理应激课件_第2页
_心理应激课件_第3页
_心理应激课件_第4页
_心理应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 激 Stress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余毅震 1 l男,59岁岁,曾任美国心脏脏学会的主席,一贯贯 注意将血压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标都控制在正常 范围围之内,他注意饮饮食控制,烟酒不沾,宁可 步行不乘车车,宁愿爬楼不乘电电梯,并热爱热爱 网 球运动动;他欣赏赏自己是执执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典 范。有一天需紧紧急返回克利夫兰兰参加重要的紧紧 急会诊诊,但因天气原因航班延误误了8h,他在机 场烦场烦 躁不安,紧张紧张 焦虑虑,突发剧发剧 烈的胸前区 疼痛,检查检查 的结结果证实证实 患了广泛性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l心理应应激 应对应对 不当 疾病发发生 2 l2004年加拿大的Yusuf教授公布了一项项由52个 国家参加的大型研究的结结果, 发现发现 通过过9个全 球普遍性的危险险因素,可以预测预测 全世界90.4% 以上AMI的发发病,这这9个危险险因素是:腹型肥 胖、高血压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酗酒、 过过分紧张紧张 、缺少运动动,以及每日蔬菜水果的 摄摄入量不足。第一次将“过过分紧张紧张 ”这这个心理 压压力被公认为认为 是引起严严重心脏脏病的一个危险险 因素。 l心理健康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性绝绝不亚亚于控制体 重、血压压、血脂和血糖的重要作用。 3 l慢性失眠症 l社会心理应激是患者发病的重要诱因 ,其 中躯体性因素(多为躯体疾病迁延,未得到有 效治疗且满意的解释所致)占35%,心理性应 激因素占56% ,社会性应激因素占9%。 4 一、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 通常是指机体感受 到的周围的压力。 医学心理学定义:个体在事件或环境 刺激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应对过程。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5 l1.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 l 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 l 的和不适应的; l2.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 l 的和文化的生活事件; l3.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 l 为的; l4.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l 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 l 用。 6 l心理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l积极作用:心理应激可以增强人的适应能力。例 如,运动员起跑时,精力集中,能量重新分配, 以适应比赛的环境。 l消极作用:过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应激,会击溃 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导致心身疾病。例如 消化性溃疡。 7 二、应激的分类 l(一)根据对机体的影响程度 l1. 生理性应激 l2 .病理性应激 l(二)根据应激源的性质 l1. 躯体应激 l2 .心理应激 l(三)心理应激分类 l1. 良性应激 l2. 劣性应激 8 三、 应激理论 l(一)生物应激观 l加拿大学者薛利(H. Selye)的“全身适应综合征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lGAS 三阶段: 1 警戒反应阶段 2 抵抗阶段 3 衰竭阶段 9 1.警觉期(alarm stage) 特点: (1)机体防御机制加速动员; (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 2.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 特点: (1)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为主 (2)对特定应激原的抵抗程度增强 3.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 特点: (1)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但某些受体数量和亲和 力均下降; (2)出现病理性应激表现。 10 (二)素质与压力理论 在诱发应激的外界因素与生理因素之 间有一个交互作用。 人的基因决定其生理状况(素质), 应激域限比较低或机体虚弱的人,容易因 应激而发生疾病。但其发生依赖于应激源 的数量、作用力大小以及个人经历。 11 (三)认知交互理论 应激是需求与理性应对需求时所需要 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当能力不能满足需要 时,事件或环境才具有应激性。 具体而言,同一个事件或环境对某个 人可能具有应激性,而对其他人可能不具 备应激性-个体认知评价不同 12 四、应激作用过程 应激源(生活 情景性) 将其看作为忧伤或 高兴的事情 情 绪 唤 醒 生 理 唤 醒 应激 结 果 (认知评价) (生理反应) 图 应激模式 13 14 第二节 应激源 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stressor):):是指使人 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亦称生 活事件(1ife events)。 能引起应激的刺激物有生物性、 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等各种因素 。 15 一、应激源的类型 l1、按事件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分类 l躯体性应激源 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 l 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包括理化因 l 素、 生物学因素和疾病因素 l心理性应激源 各种心理冲突和挫 l 折导致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各种 l 消极情绪。 16 l社会性应激源 各种自然灾害和社 l 会动荡例如战争、动乱、天灾人 l 祸、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等应激源。 l文化性应激源 一个人从熟悉的 l 生活方式、语言环境和风俗习惯 l 迁移到陌生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 l 文化冲突和挑战。 17 l2、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l 工作问题 现代化的工作环境或 l工作的本身就是应激源,包括长期从事 l高温、低温、噪音、井下等环境的工作; l长期远离人群(远洋、高山、沙漠)、 l高度消耗体力、威胁生命安全、经常改 l变生活节律无章可循以及单调重复的流 l水线工作;超出本人实际能力限度的工 l作;调动、转岗或离岗。 18 l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 l人际关系问题 l经济问题 l个人健康问题 19 l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 如个人在 事业和学业上的失败或挫折,以及涉及案 件、被审查、被判罚等。 l喜庆事件 如结婚、立功受奖、晋升晋级 等,也需要个体作出相应的心理调整。 20 l3、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l正性生活事件 指个人认为对自己的身 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 l负性生活事件 指个人认为对自己 产 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 l研究证明,负性生活事件与心身健康相 关性明显高于正性生活事件。因为负性 生活事件对人具有威胁性会造成较明显 较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 而导致机体出 现病感或疾病。 21 l 196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托马马斯.赫姆斯(T. Homes)及理查查德.瑞(L. Rahe)对对5000多人进进行 调查调查 ,编编制了包括43种生活事件的社会再适应应量表 (Social Readjustment Scale, SRRS)。 l 每种生活事件标以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LCU),用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 激强度。 l 其中应应激值值最高的三件事是配偶死亡(100LCU )、离婚(73LCU)和夫妻分居(65LCU)。 l 我国学者张明园、杨德森等也编制了适合国情 的生活事件量表,并已广泛使用。 (二)应激源与健康二)应激源与健康 22 23 l一年内生活事件总和 l 300 86患病 l 150300 50%第二年患病 l 150 第二年平安 24 第三节 应激反应 (stress reaction) 因为应激源的作用而导致个体在生物 、心理、社会方面发生的变化。 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psychosomatic response)。 25 l(一)神经机制:交感肾上腺髓质轴 l 急性应激状态-应激刺激-被中枢神经接收、加工 和整合-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 轴被激活-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 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导致中枢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心理 的、躯体的和内脏的功能改变 。 一、生理反应一、生理反应 26 l(二)神经内分泌机制: l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l当应激源作用强烈或持久时,冲动传递到下丘脑引起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分泌,通过脑垂体 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促使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 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引起一 系列生理变化。 27 l(三)神经免疫机制: 一般认为,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 能。但是,长期较强烈的应激会损害下丘脑,造成皮质激 素分泌过多,使内环境严重紊乱,从而导致胸腺和淋巴组 织退化或萎缩,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下降,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阻滞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等一 系列变化,从而造成免疫功能抑制,降低机体对抗感染、 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的能力。 28 (一)(一) 情绪反应情绪反应 焦虑 (anxiety)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 应,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 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恐惧 (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 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抑郁 (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 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 、性欲降低等。 愤怒 (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 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 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二、心理反应 29 (二)行为反应 逃避(escape)与回避(avoidance)逃避是指已经接触到 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是指事先知 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 离应激源。 逃避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l逃到另一现实中:恋爱挫折-刻苦学习 l逃向幻想世界:挫折-幻想-满足、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小女孩幻 想自己飞到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国,和她 祖母一起过着幸福生活。 l逃向疾病:有人在遭遇挫折时,巴不得自己生病以赢 得同情和关照。 如紧张性腹泻等疾病症状。这一类 病不是诈病,而是机能性障碍。 30 退化与依赖 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 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 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 欲望;依赖(dependence)即事事处处依靠别 人关心照顾而不是自己去努力完成本应自己去 做的事情。 敌对与攻击 敌对(hostility)是内心有攻击 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 羞辱别人;攻击(attack)是在应激刺激下个 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 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可分为直 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 31 l无助与自怜 无助(helplessness)是一种无能 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 态;自怜(self-pity)即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 怜悯惋惜。 l物质滥用 (drug abuse) 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 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 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 。 32 三、应激反应与健康 l(一)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l1 .适度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l2 .适度应激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 必要条件 33 (二) 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l (1) 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以症状和体征的 形式表现出来 l(2) 应激使以有的精神或躯体疾病复发,或加重 这些疾病。 l(3) 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新的精神或躯 体疾病。 l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34 (三) 应激状态下的临床表现 l1 急性应激反应 l2 慢性应激反应 l3 应激对已有疾病的影响 l4 应激同其他因素一起引起新的疾病 35 (四)应激反应的量化 l90项症状核查量表(SCL90) l焦虑自评量表(SAS) l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l抑郁自评量表(SDS) l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36 第四节 应激的心理基础 l l 一、认知评价一、认知评价 l l 认知评价认知评价( (Cognitive Cognitive appraisalappraisal) )是指个体是指个体 对遇到的生活事件性质、程度和意义作出对遇到的生活事件性质、程度和意义作出 推断。推断。 37 l【立论】人会遇到无数心理社会性 事件,只有那些对人有意义的刺激 物才能引起应激反应。而事件对一 个人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 自我认知评价。 38 (一)认知评价过程 l拉扎罗斯(L.Lazarus)和他的工作小组将个 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三级: l1.初级评价:“我是不是有麻烦?” -厉害关系的判断 l2.次级评价:“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做?”-应对能力的 判断 l3.再评价:有效问题关注应对(适应); l 无效情绪关注应对(不适应)-应对技巧的 调整 39 (二)影响因素 l1.情绪 l2.不确定性或无法预知性 l3.事件对个人的意义 l研究证明,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应激 反应之间确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0 二、应对方式 又称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 ,指 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时 采取的各种策略,是个体对外界应激事件所 采取的认知和行为的综合体。 41 (一)应对方式的分类 1.应对指向性:应对策略是针对事件或问题的,称为问题中心策略 ( problem-focused coping),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的,称为情绪中心 策略 (emotion-focused coping) 2.应对者态度:积极与消极 3.个性特质(trait):可能存在一些与个性特质(trait)有关的、相 对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应对风格(coping styles)或特质应对。例 如,日常生活中某些人习惯于幽默,而有些人习惯于回避。 42 l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是精神分析理论的 概念,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 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 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 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应对属于意识层面 ,心理防御机制属于潜意识层面。但也存在着内部联系: 两者都是心理的自我保护措施。 43 l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9种防御机制,后来他的女儿安娜 弗洛伊德发展了防御机制理论。至今,已有数十种 防御机制被提出。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酸葡萄心理:伊索寓言:一只饥饿的狐狸,看到 葡萄架上有很多成熟的葡萄,内心非常想吃,但因葡 萄架过高,跳了三次都没有摘到葡萄,为了维护自己 的面子,狐狸就对身边的动物说:“葡萄味酸,非我 所欲也。” 平时人们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又得不到,就会故意说它 不好。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得不到某种东 西说这种东西不好,就是酸葡萄心理。 能减轻心理 压力,维持心理平衡。 44 l l甜柠檬心理: l伊索寓言:有只狐狸想找些可口的食物 ,但遍觅不得,只找到了一只酸柠檬,这实 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狐狸却说“ 柠檬味甜,正是我所欲也”。柠檬明明是酸 的,却硬说柠檬是甜的。 l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故意夸大所获东西 的好处,借以减轻所失东西产生的痛苦。 45 否认作用 指把已经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不可能发生 ,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例如,小孩打坏了东西,往往用手把眼睛蒙住,这与鸵鸟 在敌害迫近时把头埋在沙滩里一样,否认当前可怕的现实 。 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当事人在 心理上有一个准备过程,来接受不得不接受的痛苦现实。 但是否认并不能使被否认的问题得到解决,长期否认也会 妨碍对现实环境的适应。 46 压抑作用 压抑是指人们把自己意识所不能接受的心理内容, 不知不觉地排斥到潜意识之中的过程。由于压抑, 痛苦的经历似乎被遗忘了,使人在现实意识中感觉 不到焦虑和恐惧 压抑是行为主体的一种主动遗忘,它和由于时间延续过 久而发生的自然遗忘不同,只是个体把不为社会接受的 本能冲动、欲望、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地从意识 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或使自我避免痛苦 。但是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 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一旦出现相似 的场景,被压抑的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体造成更大的 威胁和危害。心理分析学派认为,一切心理疾病都是由 于过度压抑造成的。压抑原本是希望忘记可怕的刺激, 结果反而会因潜意识的活动引起更多的相关刺激。 47 反向作用 一个人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往往做出与动 机方向截然相反的行为。这种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相反的 现象称为反向作用。它实际上也是对个人的冲动和欲望进 行压抑的一种心理表现。 例如,林黛玉明明十分喜欢贾宝玉,但却常常表现出对宝 玉的不满和挑剔。 “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曾偷”都是反向作用的表 现。 48 问题中心策略 情绪中心策略 应 对 活 动 计划 再评价 幽默 放松 回避 否认 求助 转移 淡化 面对 祈祷 退化 自控 烟酒 分散注意 自评 倾诉 屈服 自责 升华 幻想 忍受 药物 合理化 发泄 生活 认知 社会 应激过程 情绪和生理 事件 评价 支持 反应 图9-3 应对与应激过程的关系49 (二)应对指导 应对应激的放松方法: 放松方法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 ,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性的方法。包括: 1.自生训练 2.呼吸锻炼 3.沉思 4.表象训练 5.休息和睡眠 50 1平静而缓慢地呼吸,我的呼吸很慢、很深。 2我感到很安静。 3我感到很放松。 4我的双脚感到沉重和放松。 5我的踝关节感到了沉重和放松,我的膝关节感到了沉重 和放松,我的双脚、踝关节、膝关节、臀部全部感到沉重 和放松。 6我的腹部、我的身体的中间部分感到了沉重和放松。 7我的双手感到了沉重和放松,我的手臂感到沉重和放松 ,我的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双手、手臂、双肩全部 感到沉重和放松。 【应对指导方法示例】 (一)自生训练 51 8我的脖子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下巴感到沉重和放松, 我的额部感到沉重和放松, 我的脖子、下巴和额部全部感到沉重和放松。 9我整个身体都感到安静、沉重、舒适、放松。 10我的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慢。 11我感到很放松。 12我的双臂和双手是沉重和温暖的。 13我感到十分安静。 14我的全身是放松的,我的双手是温暖的、放松的。 15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手,我的双手是温暖的、沉重的。 16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臂,我的双臂是温暖的、沉重的。 17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是温暖的、沉重的。 18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脚,我的双脚是温暖的、沉重的。 52 19我的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慢。 20我的全身感到安宁、舒适和放松。 21我的头脑是安静的,我感觉不到周围的一切。 22我的思想已专注到身体的内部,我是安闲的。 23我的身体深处,我的头脑深处是放松、舒畅和平静的。 24我是清醒的,但又处于舒适的,安静的,注意内部的状态。 25我的头脑安祥、平静,我的呼吸更慢更深。 26我感到一种内部的平静。 27保持1分钟。 28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深吸一口气,慢慢地睁开双眼, 我感到生命和力量流进了我的的双腿、臀部、腹部、胸部 、双臂、双手、颈部、头部。这力量使我感到轻松和充满 活力。我恢复了活动。 53 (二)呼吸锻炼 呼吸锻炼按如下方式进行: 1.取一个舒适的位置,坐或躺下来,闭上眼睛。 2.开始慢慢地呼吸,每次呼气与吸气的时侯数数,从一数 到三,以维持慢而有规律地呼吸模式。 3.伸展四肢与呼吸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大的放松和减少应 激。例如:吸气的时侯,手臂向上伸,呼气的时侯,手臂 向下放。 在安静的室内进行这种锻炼5-15分钟。虽然呼吸锻炼 不能减少所有的应激,但是,现有研究已经显示出,这也 是减少应激的一种有效手段。 54 1.一开始,你必须选择一个词或一个声音,在沉思的时侯反 复多次地重复这个词或声音。所选的词或声音应对你没有任 何情绪色彩,它是你完全放松的标志。 2.开始沉思时寻找一安静之处,闭上双眼,舒适地坐下来, 进行深呼吸,使注意力不要紧张,使身体处于柔软状态。 3.将注意力集中于你所选定的词或声音,不要听或想任何其 它东西。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你所选定的词或声音,放松,避 免分心。 4.在集中注意力于所选定的词或声音15至20分钟后,睁开眼 睛,开始将注意力从所选定的词或声音上转移开来。握紧双 拳,对自己说,你已处于警觉状态,精神重新振作起来,结 束本次练习。 (三)沉思 55 表象训练又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 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所有感觉在脑中对过去 经历过的事进行重现或再创造的过程。 使用这种技术能够降低个体的应激水平,其具体方 法有如下几种: 1.表象转移 2.回想成功的情景或经历 3.技能的表象训练 (四)表象训练 56 在下面的每道题后,圈上与你的情况相符合的数字。“1”表示与你的情 况完全符合;“2”表示与你的情况基本符合;“3”表示情况不确定; “4”表示基本不符合;“5”表示与你的情况完全不符合。最后,将所有 的分数相加。分数越低,表示该种放松技术对你越有效。 1我感觉良好。 1 2 3 4 5 2它很容易与我的计划相吻合。 1 2 3 4 5 3它使我感到放松。 1 2 3 4 5 4. 我比通常能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 1 2 3 4 5 5. 它是一种容易学的技术。 1 2 3 4 5 6当学习这种技术时,我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1 2 3 4 5 7. 练习完这种技术后,我不感到疲劳。 1 2 3 4 5 8. 练完了这种技术后,我的手指与脚趾感到温暖。 1 2 3 4 5 9练完了这种技术后,我以前所有的 1 2 3 4 5 应激症状(头痛、肌肉紧张、焦虑)都消失。 10每次练完这种技术后,我的脉率比我开始练 1 2 3 4 5 这个技术前要低。 (五)休息和睡眠 57 三、社会支持 l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 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 个体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 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 l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 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58 社会支持机制的理论假说 l(一)缓冲作用假说:认为社会支持本身对健 康并无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提高个体对日常生 活中伤害性刺激的应对能力和顺应性,从而削 减应激反应,起到缓冲生活事件的作用。 l(二)独立作用假说:认为社会支持不一定要 在心理应激存在下发挥作用,而是通过社会支 持本身的作用,以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进而促 进健康。 59 四、人格与应激 l(一)人格对应激的影响 l1. 影响认知评价: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人 格心理特征因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影响个体在应 激过程中的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 l2. 影响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一定程度决定应对活 动的倾向性即应对风格。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 在面临应激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l3. 人格与社会支持密切联系:人格特征间接影响 客观社会支持的形成,也直接影响主观社会支持 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水平。 60 (二)人格在应激与疾病关系中的作 用 人格类型 A型 急躁、竞争、 高动机、有攻 击性、有时充 满敌意 B型 有耐心 、悠闲 、没有攻击性 、易合作 患冠心病的概率高 患冠心病的概率低 图 不同类型人格者的患冠心病模式 61 小结:控制应激的方法 l1. 消除应激源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