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第五章_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课件_第1页
基础医学第五章_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课件_第2页
基础医学第五章_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课件_第3页
基础医学第五章_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课件_第4页
基础医学第五章_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二节 心身疾病 提 纲 一、 心身疾病概述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护 四、常见的心身疾病 一、 心身疾病概述 1、心身疾病概念 v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 vv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的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躯体器质性疾病。 vv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的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和躯体功能性疾病。躯体功能性疾病。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 2、心身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v性别:女性高于男性 v年龄:更年期高、青年期略高、老人、 儿童低 v职业:脑力劳动高与体力劳动 v地区:城市高与农村、发达国家高与发展国家 3、心身疾病致病因素 v社会文化因素;发达国家、战争、社会 动荡和 自然灾害、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文化和环境因 素与心身疾病发病有关 v心理因素;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引起的情 绪变化导致疾病。 v生理始基;某些心身疾病发病前的生理特点 4、心身疾病的范围 v心血管系统 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心绞痛、累诺氏病、心动过速 v胃肠系统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症 v泌尿生殖系统 排尿障碍、阳萎、阴冷、月经失调或痛经 v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机能障碍、糖尿病 v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过度唤起综合症、慢性呃逆 v皮肤 荨麻疹、斑秃、神经性皮炎 v肌肉和骨骼系统 周身疼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1、心里动力学理论 v 弗洛伊德(SFreud,1900):早期建立在心 理动力学理论基础上,主张应用精神分析的 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无意识领域中的心理冲 突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在 矛盾或情绪紊乱是心理与行为变态的根源。 潜意识心理 冲突 神经系统功能 改变 脆弱器官 病变 心理动力学机制心理动力学机制 vv心理冲突心理冲突 迷 走 N 功 能 亢 进 哮喘、消化溃疡等 交 感 N 功 能 亢 进 原发性高血压、甲亢等 心理动力学机制心理动力学机制 心理生理理论 2、心理生理理论 巴甫洛夫(Pavlov): 条件反射学说,大脑皮质和内脏活动相关学说,论 述了环境中的信息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机制来调节机 体各系统的功能。 美国的坎侬(Cannon),在20年代,认为强烈的 情绪反应(恐惧,忿怒),可引起动物体内植物神 经、内分泌、心血管等代谢活动的剧烈变化,导致 生理功能的改变。 心理社会刺激 应激反应 神经内分泌、 免疫变化 疾病发生 心理生理学机制心理生理学机制 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 社会环境 刺激 习得性心理、 生理反应 情绪紧张、呼吸 加快、血压升高 个体素质 环境强化 巩 固 症状、疾病 综合模式综合模式 心理中介因素: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 致病因子 物理化学 生物遗传 器官 脆弱性 心理生 理反应 心理 应激 应激源 躯体 心理 社会 职业 躯体中介因素: 遗传素质 生理特征 环境因素 社会支持体系 心身反应 心身紊乱 心身疾病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护三、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护 (一)诊断原则(一)诊断原则 1 1、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 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 3 3、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二)诊断程序(二)诊断程序 1 1、采集病史(心理社会方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采集病史(心理社会方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 个性或行为特点、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或社会支个性或行为特点、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或社会支 持资源、个体认知评价模式等;持资源、个体认知评价模式等; 2 2、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情、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情 绪反应等;绪反应等; 3 3、心理行为检查:晤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心理行为检查:晤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 4 4、综合分析:、综合分析: (三)治疗与预防(三)治疗与预防 1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改善情绪状态,提高 治疗遵从性和生活质量,帮助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治疗遵从性和生活质量,帮助建立有效的社会支 持系统。持系统。 2 2、心、身同治、心、身同治 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者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心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者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心 理干预为辅(情绪控制)理干预为辅(情绪控制) 以心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以及以躯体症以心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以及以躯体症 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在躯体治疗的同时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在躯体治疗的同时 ,侧重心理治疗。 ,侧重心理治疗。 (四)防治三个目标 1、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病的心理社 会因素。 2、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强应 对能力 。 3、减轻生理反应,缓解病情。 (五)心身疾病的预防 v培养健全人格 v学会调控情绪 v矫正不良行为 v提高应对能力 v争取社会支持 四、主要的心身疾病 v原发性高血压 v冠心病 v癌症 v支气管哮喘 v消化性溃疡 高血压所致的心脏代偿性肥大 原发性高血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v高血压的患病人群有逐渐 年轻化的趋势。西方高应 激地区的居民,社会经济 地位较低,人口密集及重 大社会事件发生率高的群 体均易发生高血压. vA型行为与高血压、高盐 饮食行为、超体重有关 一、生活事件 精神紧张职业 1、调度员 2、人际关系紧张者 二、愤怒情绪 三、人格特征(A型行为) 1、易激动、冲动、好奇 2、期望水平高、压抑情绪 冠心病 一、人格特征(A型行为) 1、具有时间紧迫感 2、有竞争敌意倾向 长期应激 v儿茶酚胺 v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v血压血脂 v导致游离脂肪酸 二、生活事件 1、负性生活事件 2、战争 3、职业紧张 三、不良行为 高盐饮食、缺少活动 行为类型与人格特征的作用 A型行为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M.) 和罗森曼(Roseman,R. H.)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 的概念。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人都表现出一些典型而共同的 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缺乏耐心、 容易产生敌意,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 表现特点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TABP),而相对缺乏这类特 点的行为称之为B型行为(TBBP)。A型性格被认为是一种 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冠心病人中有更多的人是属于A型性 格,而且A型性格的冠心病人复发率高,愈后较差。 薛宝钗、林黛玉分别带有A型和B型人格特征 消化性溃疡 v人格特征;被动、拘谨、顺从、依赖性强 v遗传因素 某些人具有较高的胃蛋白酶原水平, 这种高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家族遗传有关。这些人 在应激情境下易患消化性溃疡。 v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 泌增多,抑制溃疡面愈合 v内分泌改变,胃液增多导致溃疡 沃尔夫 (H.G.Wolff) v美国沃尔夫(1950)通过胃瘘病人发现 v情绪愉快-粘膜血管充盈、胃液分泌增加 v愤怒、仇恨-粘膜充血,分泌增加 v抑郁、自责-粘膜苍白,分泌减少 v不同心理引起不同的生理反应 v情绪对生理活动的影响还受遗传性器官易罹患性和个体生理 、心理特征的影响。 v个体在遭遇上述刺激时,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元 含量升高,胃粘膜自行消化产生溃疡。 v长期处于失望、失助和悲哀的情绪状态时,可导致胃粘膜供 血减少,苍白和对自行消化作用的抵抗力降低,也易导致溃 疡的发生。 v高应激职业群体的研究表明,应激可使已有的溃疡恶化。 胃小弯近幽门处目瞪口呆见一椭圆 形溃疡,边缘平坦,粘膜皱襞向溃 疡面集中 支气管哮喘 人格特征 v过分依赖敏感 v希望得到照顾。 精神紧张因素 v心理冲突 v焦虑、沮丧、抑郁诱发哮喘 v强烈的应激刺激可导致哮喘的突然发作 . v情绪反应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影 响到免疫机制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 v儿童患者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亲子关 系的紊乱所造成的紧张或不良情绪而诱 发哮喘的发作。 糖尿病 v糖尿病是指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 代谢紊乱,出现持续性高血糖、尿糖、多食、 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v 发病情况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 迅速上升。据统计,1980年的发病率仅为1%, 20年后的今天已猛增到3。6%。最新资料显示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000万。 v 发病原因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病 有关已被多项实验所证实,现代医学科学的研 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 疾病。 v生活方式与糖尿病 生活方式的改变所造成 的应激是遗传易感群体中型糖尿病发生的因 素之一。 v人格特征与糖尿病 患者存在情绪压抑、倔 强、急噪易怒等特点。病人组生活事件数目、 生活事件总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分明 显低于对照组。 v生理心理学研究证实,动物(老鼠)在遭受 应激刺激后,可导致糖代谢的紊乱和胰岛素代 谢调节的紊乱,这些研究将进一步揭示社会心 理应激与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肢体坏疽 皮肤溃烂,关节肿胀 癌症 个性特征: C型行为 v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敢怒不敢言、 过分压抑。 v情绪不稳,不善于疏泄负性情绪 v负性情绪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功 能,降低机体对癌症的抵御能力 生物 因素 遗传基因 个体身体素质, 疾病的基因基础和易感性, 生理、生化、内分泌、解剖特点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特征 心理 因素 社会 文化 因素 早期经历、 依恋风格、 后期生活经验 产前情况 养育情况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目前动机、态度, 行为风格、应对方式 人格特征 应 激 事 件 (积累) 心身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 发病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关系示意图 人格与疾病 素质质 核心 疾病 A型行为模 式 动怒以及与任务有关的愤怒冠状动脉疾病 癌症易感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