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_1课件_第1页
咳嗽_1课件_第2页
咳嗽_1课件_第3页
咳嗽_1课件_第4页
咳嗽_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咳 嗽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 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 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 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二)证治源流 内经对咳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如“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等。 分类: 内经以脏腑命名分五脏咳嗽; 诸病源候论有十咳之称。 刘完素指出咳与嗽有别。 张景岳把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至今仍切合临床实用。 喻昌医门法律论述肺燥,创温润和凉 润之法。 (三)范围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 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以咳嗽 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流行病学情况: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 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 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 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肺炎亦为 常见病,我国每年约250万例病炎发生, 12.5万人因肺炎死亡;慢性支气管炎患病 率为3%5%,50岁以上患病率可急剧上升 至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四)现代医学的认识及进展 咳嗽既是一种生理保护性反应,又是 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二、病因病机 六淫: 风寒暑 湿燥火 肺脏虚弱 痰湿蕴肺 肝火犯肺 肾脏亏虚 外邪袭肺 内邪干肺 痰 火 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 咳 嗽 三、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2、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 发热等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 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其他脏腑失调 的症状。 3、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 罗音。 4、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 支气管肺炎 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 支气管扩张 四、鉴别诊断 咳嗽 肺痈 肺痨 咳 嗽 内外之邪侵袭致宣降失常,肺气 上逆,咳嗽或伴咯痰、发热等症。 感受热毒,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 成痈,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 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 体质虚弱、感染“痨虫”,主症为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 逐渐消瘦等。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初起 多兼有肺卫症状,属邪实。 内伤咳嗽,多为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 兼他脏病证,多属邪实正虚。 2、分清寒热虚实 外感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者属实;内伤中痰湿、 痰热、肝火属邪实,日久伤肺,可与正虚并见。 3、辨痰的性状 (1)辨色 白风、寒、湿;黄热;灰痰浊 ; 血性痰(脓痰、铁锈色痰)肺脏风热或痰热; 粉红色泡沫心肺气虚,气不主血。 (2)辨质 稀薄风寒、虚寒;粘热、燥、阴虚 ; 稠厚湿热。 (3)辨量 量少多干性咳嗽;量多多湿性咳嗽 。 (4)辨味 热腥痰热;腥臭痰热成痈;味甜 痰湿;味咸肾虚。 (二)治疗原则 1、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属邪实,治以宣肺散邪为主 。 内伤咳嗽多宿病,常反复发作,多属邪实正虚, 治当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2、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 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3、初期一般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肺气宣 畅则咳嗽自止;日久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标本兼顾。 (三)分证论治 风寒袭肺 外感咳嗽 风热犯肺 风燥犯肺 痰湿蕴肺 内伤咳嗽 痰热郁肺 肝火犯肺 肺阴亏耗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 ,发热,无汗。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或小青龙汤 趣味方歌止嗽散:陈干姐不愿借钱 陈甘桔部菀芥前 中成药:蛇胆陈皮散 1支 3次/日 镇咳宁胶囊 12粒,3次/日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 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 兼次症:咳时汗出,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 ,恶风,身热。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趣味方歌:为何杏杆皆连菊叶 苇荷杏甘桔连菊叶 中成药:蛇胆川贝批杷膏 15mL 3次/日 复方川贝止咳露(本院制剂) 15mL 3次/日 3、风燥犯肺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 。 兼次症:喉痒,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有血 丝,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舌脉: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燥证与风寒并见系为凉燥,方用杏苏散。 趣味方歌桑杏汤:傻子离母(想)伤人 沙子梨母(想)桑仁 中成药:蜜炼川贝批杷膏 1格 3次/日 养肺润燥颗粒(本院制剂) 15g 3次/日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 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 兼次症: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趣味方歌三子养亲汤:三子来借书 三子莱芥苏 中成药:祛痰止咳颗粒 6g 2次/日 橘红痰咳液 2支 3次/日 2、痰热郁肺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 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痰血。 兼次症: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 ,口干欲饮。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趣味方歌:桑芩芝二母卖瓜梗 和 红菱草 桑芩桅二母麦瓜梗(和)红苓草 中成药:蛇胆川贝液 1支 2次/日 5%GS 250mL 痰热清针 20mL VD qd 3、肝火犯肺 主症: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 ,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兼次症: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 量少质粘,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趣味方歌泻白散:白耕草地 白粳草地 中成药:清肝润肺止咳露(本院制剂) 30mL 3次/日 4、肺阴亏耗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 ,或声音逐渐嘶哑。 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 ,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 舌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趣味方歌:沙麦炒桑竹豆粉 沙麦草桑竹豆粉 中成药:益肺止咳胶囊(疗肺散) 4粒 3次/日 养肺润燥颗粒(本院制剂) 15g TID 六、转归预后 1、外感咳嗽一般易治,若迁延失治、误治,反复发作, 损耗正气,可转为内伤咳嗽。临床上燥与湿二者较为 缠绵。 2、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 3、咳嗽日久不愈,可累及他脏,由肺及脾及肾,常出现 痰凝、血瘀、水停面演变成喘证、哮证、肺胀、虚劳 等,则病程趋于缠绵,临床迁延难愈。 七、预防调摄 1、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受凉。 2、调饮食,戒烟酒等不良习惯。痰多者饮食不 宜肥甘厚味;风热、气火、风燥、肺阴虚者, 不宜食辛辣香燥之品及饮酒。 3、痰多者应尽量鼓励其将痰排出。咳而无力者 ,可翻身拍背助痰排出,心要时吸痰。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 能力。 八、中医研究进展 1、外感咳嗽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支 气管肺炎为多见。多数学者认为,治疗外感咳嗽,除注 意辨别风寒,风热,风燥外,还应注意兼夹症的辨证论治 .在治法上,提出应掌握宣,清,润三个环节:咳嗽初期, 咳而不爽,胸闷,鼻窍不利者,均宜侧重于宣;外邪入里 化热,出现痰热郁肺者,应着重于清;邪去大半而咳嗽不 止,或体虚久咳者宜润。在选方用药上,不少学者认为, 风寒咳嗽,麻黄有专长,医学心悟的止嗽散,仍不失 为治疗外感咳嗽的有效方 。 2、内伤咳嗽属“积年久咳”,以慢性支气管炎及某些 慢性肺部疾患所致的咳嗽为多见。治 以调理脏腑功能 为要,扶正培本,标本兼治。 病案讨论(一) 病史:岑某,女,22岁,大学生,因咳嗽1周,并发热2 天入院。症见:发热,最高达39.2,咳嗽频作,咯黄 稠痰,量较多,伴胸痛,口渴,纳一般,二便尚可。 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查体:左中下肺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变,左肺呼吸减弱 ,可闻及明显湿罗音。心脏听诊(-)。 X线胸片:左下肺炎。 血分析:WBC13.0*10e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