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界 v新生代是地球历史最近6500 万年的地质时代, 其已经历的时间仅相当古生代的一个纪。新生代 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其符号是Kz。 v地层自老至新,划分为2 个纪,1829 年国际地 层委员会把第三纪地层之上的松散地层划分出来 ,称为第四纪。 v国际地层委员会研究将第一纪和第二纪废弃不用 ,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保留下来。第三纪、第 四纪合在一起,称新生代。(第一纪大致相当前寒武纪,第 二纪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 新生代(界)的划分 主要特征 v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称新阿尔卑斯运动,又称喜马拉雅运动,简称 喜山运动。 v中国现代构造和地貌轮廓形成于第三纪初期,自东而西,大体可 分三个拗陷带: v第一拗陷带位于中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大部分为海水所淹没; v第二拗陷带包括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等; v第三拗陷带包括呼伦口尔、陕甘宁(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 v华北沉降盆地干湿相间的泥砂沉积,华北地区经过燕山运动,太 行山以西隆起,以东发生拗陷;在早第三纪初由于喜马拉雅运动 ,断裂影响加剧,又形成许多次一级的隆起和拗陷,在拗陷中普 遍沉积了第三系,厚度可达四、五千米;而在隆起地带,则沉积 变薄以至消失。 v济阳坳陷隶属于第二拗陷带的华北平原中的次一级拗陷。 华北平原地层综合剖面 济阳坳陷地层综合剖面 沙5井 惠民洼陷孔三段(Ek3)地层巨 厚, 济阳坳陷主要特征 车镇凹陷 东营凹陷东营凹陷 惠民凹陷惠民凹陷 新生界第三系 v第三纪又划分为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它们原是第三纪 的两个亚纪。早第三纪旧称老第三纪,约开始于距今 6500 万年前,结束于2330 万年前。这一时期形成的地 层称下第三系,旧称老第三系(E)。 v晚第三纪旧称新第三纪,约开始于距今2330 万年前, 结束于164(或248)万年前。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 上第三系,旧称新第三系(N)。 v早第三纪划分为3 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其 相当地层单位称为:古新统(E1),始新统(E2), 渐新统(E3); v晚第三纪划分为2 个世:中新世,上新世,其相当地层 单位称为:中新统(N1),上新统(N2)。 济阳油区第三系 v济阳油区第三系分布普遍,厚度大,其变化也很 大。凹陷最深部位厚度可达7000m以上,向边缘 地带变薄,凸起上最薄处仅数百米。岩性以陆源 砂、泥岩为主,夹少量化学岩,含5个组,自下 而上为: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和 明化镇组。 v孔店组和明化镇组的命名剖面分别位于河北仓县 和明化镇,其余的建组剖面均在本油区之内。 v下第三系地层受基底岩层构造的影响较大,在几 个凹陷内发育特征有较大的不同,上第三系地层 由于是坳陷形成晚期,其发育特征基本相似。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中始新统构造沉积图 孔店组(k ) v本组分为三段,自下而上分孔三段、孔二段、孔一 段。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断裂影响加剧,特别是孔 三段以填充沉积为主,分布范围小。 v孔二段为湖相沉积,其分布范围较有限。化石以孢 粉为主,水生生物不甚发育,只有少量淡水生物化 石。如介形类有五图真星介、常州圆星介、昌邑金 星介、潍县湖花介和沼泽拟星介。且多分布于孔二 段上部。下部含孢粉化石及少量藻类。 v孔一段:介形类及腹足类缺乏。 孔三段(Ek3) 孔三段 (Ek3) 岩性为灰绿色、紫灰色厚 层玄武岩夹少量紫红色、灰绿色及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顶部夹少量薄层炭质泥岩。 视电阻率曲线为很高的尖峰。自然电位曲 线为幅度不太高的负异常,较为明显。 该段地层分布于潍北凹陷南部斜坡,厚 度241.5713m。惠民凹陷的阳信洼陷及临 清坳陷的德州凹陷等均有发育。 孔三段不整合于白垩统“王氏组”之上。 判古3 孔二段(Ek2) v孔二段 主要是一套暗色湖相沉积。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夹砂岩、硬砂岩、 含砾砂岩、油页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等。 v昌潍坳陷的潍北凹陷发育较全,厚度一般为100700m,可以两分。 v下部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岩及部分灰紫色泥岩为主,夹灰色及浅灰色 含砾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等。中间普遍夹数层炭质泥岩。视电阻 率曲线呈低平小锯齿状。自然电位曲线近于平直。 v上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与灰色、浅灰色砂岩、钙质粉砂呈不等厚 互层,夹油页岩、炭质泥岩及煤层。下半部见紫红色、暗紫色泥岩及浅 灰色硬砂岩。底部普遍有含砾粗砂岩或杂色砾岩。视电阻率曲线由下而 上逐渐增高,出现成组的高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呈指状负异常。 v孔二段除普遍分布于潍北凹陷外,还见于惠民凹陷、德州凹陷西部等局 部地区。 孔一段(Ek1) v孔一段 岩性为棕红色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不等厚互 层,夹少量绿色泥岩。下部见较多的灰色砂岩,有 自下而上逐渐变细、砂岩厚度减薄的趋势。上部常 有含膏泥岩及薄层石膏和钙质砂岩成组出现。视电 阻率曲线呈较高而明显的锯齿状,上部有成组出现 的高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上见成组的负异常,其 幅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厚度300850m。 v孔一段普遍分布于潍北凹陷。济阳坳陷均有不同程 度的发育,厚度变化也较大,最厚处大于1000m。 东营地区孔店组与沙四段地层变化规律 反映了沉 积环境的 变化。 沙河街组(Es) v区内沙河街组分布广泛、厚度较 大。与其下伏孔店组为整合或假 整合接触。 v岩性上可分为段,各段岩性和 厚度上从凹陷中部向边缘有不同 程度的变化。现分述如下: 沙河街组 沙一段 沙二段 沙三段 沙四段 东营凹陷 东营凹陷中 央隆起区 东营凹陷 南斜坡带 同一层段不 同沉积相带 的岩性差别 。地质 人员的悟性 要求。 沙四段(Es4) 沙四段: v本段可以三分,以东营凹陷为典型。 v下部 岩性以紫灰色、灰绿色泥岩为主,夹砂岩、粉砂岩、含砾 砂岩及薄层碳酸盐岩。东营、沾化及车镇凹陷中常有数量不等的 盐岩及石膏夹层。东营凹陷的中央隆起带,盐膏层最为发育,如 胜坨地区含膏盐井段大于1000m,盐岩石膏单层厚度10m以上, 常含泥砾。惠民凹陷和临清坳陷的盐膏不发育,特征不明显。潍 北凹陷则以紫红色泥岩为主,而未见石膏层。 v视电阻率曲线变化较大。盐岩石膏和碳酸盐岩层多为高阻尖峰。 自然电位曲线在对应砂岩部位为明显负异常,异常幅度变化较大 。 v厚度变化较大,凹陷边缘地带常缺失或仅厚几十米,而凹陷中央 很厚。如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钻遇厚度1753m,红层未穿。惠民 凹陷的红层厚度大于2000m,其中可能包括部分孔一段。 v中部 岩性以蓝灰色泥岩、灰白色盐岩石膏层为主 ,夹深灰色泥质白云岩及少量灰色、紫红色泥岩。 蓝灰色泥岩多集中在上半部,习惯上称“蓝灰色泥岩 段”。盐岩石膏层多集中在中下半部。沾化、车镇凹 陷见有泥灰岩。 v视电阻率曲线,对应中下部盐岩石膏层为中高阻 尖峰,向上逐渐变低,至上半部近于直线。自然电 位曲线呈小波状起伏。 v厚度一般约300m,以东营凹陷为典型。 v上部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褐灰色泥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砂岩及油页岩。各凹陷岩性 略有变化,凹陷内不同部位亦有差别。 v东营凹陷的南部斜坡地区粒屑碳酸盐岩较发育,见有深灰色、灰褐色泥岩夹生物灰岩、鲕 状灰岩、角砾状灰岩、页状灰岩、页状白云岩及少量薄层管状礁白云岩。凹陷西部及平方 王地区为块状管状藻礁白云岩。凹陷的北部和东部地区为砂砾岩夹灰色、灰绿色泥岩。凹 陷中部广大地区则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夹致密灰岩、白云岩和页岩,其下多见薄层盐岩 、石膏。视电阻率曲线基值较高,自上而下成阶梯状抬高,为中高阻尖峰,成梳状排列 。自然电位曲线的基值自上而下负向逐渐偏移,对应渗透层呈指状或箱状负异常。 v沾化、车镇凹陷的北缘陡坡地带为砂砾岩发育区。南部缓坡地带及凸起周围为粒屑灰岩发 育区,适当部位可形成管状藻礁白云岩,如沾化凹陷的义东、邵家等地。凹陷中部发育为 盐岩石膏层,如渤南、罗镇、四扣及大王庄北部等地区,均有含膏灰岩、含膏白云岩、含 膏泥岩、石膏及盐岩等化学沉积物。石膏的含量自下而上逐渐减少。视电阻率较高、高阻 层连续出现。自然电位曲线自上而下负向逐渐偏移,对应渗透层的负异常幅度不太明显。 v惠民凹陷目前尚未发现盐膏层。主要为灰色砂泥岩、泥岩夹生物灰岩、鲕状灰岩及油页岩 ,一般厚度较小。视电阻率曲线基值较低,仅部分高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有负向偏移。 v潍北凹陷为灰色砂、泥岩互层,夹薄层生物灰岩、鲕状灰岩及油页岩。电阻曲线无明显特 征,对应灰岩、油页岩见中高阻尖峰。 v本段上部的厚度一般100400m,最大可达600m。 v 沙四段:下、中部水生生物较为单调;上部则极 繁盛,有个门类的海水生物繁衍。下部含较多的 潜江扁球轮藻。下、中部介形类有火红美星介及淡 水至半咸水生活的真星介属、金星介属和拟星介属 的分子。上部水生生物极为丰富,介形类以产南星 介属为标志,下半部产济阳美星介,上半部产后翘 南星介,光滑南星介,坡形玻璃介,王家岗玻璃介 ,纯化金星介,后长金星介和长帽形湖花介等。 沙四段(Es4) v据岩性和生物特征,本段可以三分。钻井注意利津、六户洼陷具有异常高压欠压实地层,注意防井喷;防盐岩、石膏侵 和岩盐层扩径;软泥岩易缩径;防掉牙轮,防扭断钻具;罗家、大王庄地区防H2S气侵及中毒。录井注意测油气上窜速 度,防油气侵、井喷;盐岩岩屑不能多淘洗;卡准层位,观察含油级别,尤其要注意不要漏描轻质油和裂缝含油。 v沙四下亚段:为紫红色泥岩夹棕色、棕褐色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和薄层碳酸盐岩。坳陷东部常有数量不等的盐岩及石膏夹 层。视电阻率曲线变化较大。盐岩石膏和碳酸盐岩层多为高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在对应砂岩部位为明显负异常,异常 幅度变化较大。化石较少,并以干旱类型的生物为主,有介形类Cyprinotus igneus、Cypris、Limnocythere;轮藻类 Gyrogona qianjiangica、Charites stenoconica;腹足类Sinoplanorbis、Gyraulus;以及Ephedripites- Ulmipollenites minor- Rhoipites-Schiaeoisporites孢粉组合。 v沙四中亚段:以蓝灰色泥岩、灰白色盐岩石膏层为主,夹深灰色泥质白云岩及少量灰色、紫红色泥岩。蓝灰色泥岩多集 中在上半部,盐岩石膏层多集中在中下半部。视电阻率曲线下部为中高阻尖峰,向上逐渐变低近于平直。自然电位呈 小波状起伏。化石主要产于上部的泥质和白云岩岩层中,有介形类 Cyprinotus igneus;腹足类 Lymnaea binxianensis、 Sinoplanorbis intermedia、Australorbis;轮藻类 Gyrogona qianjiangica、Obtusochara jinglingensis;有孔虫 Triloculina;沟鞭藻与疑源类 Subtilisphaera dongyingensis、Palaeoperidinitum angularium、Palaeostomocystis minor ;以及Ephedripites- Taxodiaceaepollenites-Ulmoideipites tricostatus 孢粉组合。 v沙四上亚段:主要岩性为深灰色、灰褐色泥岩、油页岩、泥质灰岩和灰岩互层,上部夹生物灰岩和白云岩,局部形成枝 管藻点状白云岩。介形类Austrocypris、Cyprinotus jiyangensis、Austrocypris posticaudata、A.levis、Candona acclivis 、C.wangjiangangensis、Cypris chunhuaensis、C.postilonga、Limnocythere longipileiformis、Huabeinia obsocura、 H.primitiva、Candona binxianensis、Chinocythere laizhouwanensis;腹足类Lymnaea binxianensis、Succinea dongyingensis、Australorbis sp.、Sinoplanorbis intermedia、Hopeiella alticonica、H.specipsa、H.pyriformis、 H.physoidea、Hydrobia liuqiaoensis、Bithynia cf.hebeiensis、Prososthenia gaoshengensis、Liratina tuozhuangensis ;轮藻Gyrogona qianjiangica f.quadrata、Shangdongochara decorosa、Guangraochara distincta、Linyiechara clara、 L.magna、L.subparella;鱼类Diplomystus shengliensis、Knightia bohaiensis、Tungtingichthys eocaenus;沟鞭藻 Deflandrea、Senegalinium、Subtilisphaera、Luxadinium;有孔虫Triloculina、Nonion、Florilus、Ammonia;钙质微型 化石Sphenolithus;枝管藻类Cladosiphonia sinensis、C.shandongensis; 义64 大古65井 基2 沙3井 沙三段(Es3) v以湖相沉积的暗色砂、泥岩为特征。主要岩性为灰色及深灰色泥岩夹砂岩、油页岩及碳质泥岩。与下伏沙四段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一般700 1000m,凹陷中部最厚可达1200m以上。据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可分为3个亚段: v沙三下亚段:岩性为深灰色泥岩、油泥岩与灰褐色油页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灰色灰岩及白云岩。厚度一般为100300m,向凹陷边缘逐渐变 薄或缺失。视电阻率曲线上可见两组高峰,下组基值成丘状,为幅度不太高的尖峰状锯齿;上组为密集的高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比较平直。本 亚段生物化石丰富,以深水类型为主,产介形类Huabeinia chinensis、H. primitiva、H. postideclivis、H. obscura、Candona acclivis、C. altitrapezoides、C. mica、C.adulta、Pseudocandona boxingensis、Limnocythere ovata、Chinocythere ventricostate 等;腹足类Prososthenia gaoshengensis、Liratina tuozhuangensis、Sinoplanorbis sinensis 等;轮藻 Shandongochara profunda、Collichara panheensis、Obtusochara elliptica;双壳类 Sphaerium、Unio、Oxynia;鱼类 Diplomystus shengliensis、Knightia bohaiensis;沟鞭藻与疑源类 Bohaidina retirugosa、B. granulata、Parabohaidina granulata、Leiosphaeridia、Granodiscus;以及Quercoidites microhenrici-Ulmipollenites minor孢粉组合。钻井注意 防油气侵;局部地层压力系数为1.41.6,宁海、六户地区可达1.75,油质轻,油气比大,防井喷着火。录井注意提示防井喷,观察油气侵,注 意测定油气上窜速度。 v沙三中亚段:岩性以深灰色泥岩、油泥岩为主,或夹有多组浊积砂岩或薄层碳酸盐岩。视电阻率曲线自下而上逐渐降低,对应含油渗透层或碳酸 盐层见高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近于平直,对应砂层为指状或箱状负异常。化石丰富,以深水类为主,有介形类Huabeinia chinensis、H. huidongensis、H. costatispinata、Cyprois mina、Candona beizhenensis、Pseudocandona ovata;腹足类Valvata applanata、Sinoplanorbis sinensis、Succinea、Hopeilla speciosa;鱼类Diplomystus shengliensis、Knightia bohaiensis;轮藻Shandongchara decorosa、S. profunda; 沟鞭藻与疑源类 Leiosphaeridia、Bohaidina graulata、Granudiscis;以及Quercoidites microhenrici-Ulmipollenites minor孢粉组合。钻井注意地 层压力系数较高,为1.2-1.3,防油气侵、井喷;2、防掉牙轮、断钻具。录井注意录井注意卡准取心层位,加强岩心沉积相、物性及含油性的观 察和描述。 v沙三上亚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油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钙质砂岩、含砾砂岩、油页岩及薄层碳酸盐岩,厚0500m。砂砾岩以反旋回 为主,砂岩顶部常为钙质砂岩,含砾砂岩或鲕状灰岩。视电阻率曲线基值不高,大部分呈锯齿状夹高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为钟形和弧形负异常 。化石丰富,有介形类Huabeinia huidongensis、H.chinensis、H.unispinata、Tuozhuangia acclinia、Chinocythere helicina、Ch.opima等;腹 足类Pyrgula?tricarinata、Stenothyra shengliensis、Gyromelania xinzhenensis、Coptostylus orientalis等;轮藻Stephanochara wanzhangensis f. minor、S. funingensis;沟鞭藻类Bohaidina microreticulata、B.alveolae、Conicoidium tuberculatum、Cleistosphaeridium centrocarpum、 Horologinella ineurvata、Cordosphaeridium、Oligosphaeridium。钻井注意地层压力系数正常或稍高,注意油气侵或水侵。录井注意卡准取心层 位,加强岩心沉积相、物性及含油性的观察和描述。 义64 义11 沙3井 沙三段:本段下、中部深湖相沉积广布,渤海湾生物 群大发展,各门类地方性属种大量形成。本段介形 类以华北介属、玻璃介属及坨庄介属为代表,说明 水体较深。下部介形类常见种有隐瘤华北介,原始 华北介,滨县玻璃介和莱州湾华花介。轮藻常见有 山东优美轮藻。中部介形类常见种有脊刺华北介, 小型拟星介和伸长纺锤玻璃介。上部介形类较多常 见的有惠东华北介,中国华北介,单刺华北介,倾 斜坨庄介,蜗角华花介和丰满华花介。 v沙三段 v以湖相沉积的暗色砂泥岩为特征。岩性主要 为灰色及深灰色泥岩夹砂岩、油页岩及炭质 泥岩。油页岩集中出现于下部。假整合或不 整合于沙四段之上,凹陷边缘因超覆沉积而 缺失部分底部地层。厚度一般7001000m, 凹陷中部最厚可达1200m以上。可以分为: v下部 岩性为深灰色泥岩与灰褐色油页岩不等厚互层,夹少 量灰色灰岩及白云岩。厚度为100300m,向凹陷边缘变薄 或缺失。 v油页岩特征明显,以褐灰、褐黄色为主,页理不太发育;质 地细腻、含油率高;岩性简单,主要为泥岩和油页岩。在发 育较好的渤南洼陷,油页岩尤为发育,形成上、下两套油页 岩。视电阻率曲线上可见两组高峰,下组基值呈丘状,为幅 度不太高的尖峰状锯齿;上组为密集的高阻尖峰。凹陷边缘 的部分地区为一套砂泥岩互层夹油页岩或炭质泥岩。如惠民 凹陷的盘河地区的盘河油层段,为灰色砂泥岩互层夹薄层炭 质泥岩,厚100200m。东营凹陷的广利、滨南等地亦见砂 泥岩互层段,厚几十米。自然电位曲线,除对应砂岩处见负 异常外,一般较平直。 基2 中部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巨厚泥岩为主,或夹有多 组浊积砂岩或薄层碳酸盐岩。视电阻率曲线自下而 上逐渐降低,对应含油渗透层或碳酸盐岩层见高阻 尖峰。自然电位曲线近于平直,对应砂层为指状或 箱状负异常。厚度一般为300500m。凹陷深处可 达600700m,向边缘减薄。本段地层的岩性全区 稳定,仅沾化、车镇凹陷孤北、渤南、义东及大王 庄北部地区等为油页岩、油泥岩及泥岩,夹少量钙 质岩,其视电阻率曲线呈簇状高阻尖峰。 基2 上部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岩与粉砂岩互层, 夹钙质砂岩、油页岩及薄层炭质页岩,厚0 500m。砂砾岩以反旋回为主,砂岩顶部常为 钙质砂岩,含砾砂岩或鲕状灰岩。在惠民凹 陷的临南洼陷北坡油页岩较发育。潍北凹陷 仅为砂泥岩互层。视电阻率曲线基值不高, 大部分呈锯齿状夹高阻尖峰。油页岩、炭质 泥岩集中层段高阻尖峰也集中。自然电位曲 线为钟状和弧形负异常。 基2 沙三上地层反旋回 特征。 沙二段(Es2) v据岩性与生物组合特征,本段可分为2个亚段。钻井注意油气侵;防高密度钻井液压漏不 整合面;防扩径影响固井;防掉牙轮、井斜。录井注意观察油气显示、含油岩屑,要做滴 水试验,落实油水系统和含油高度。 v沙二下亚段:岩性为灰绿色、灰色泥岩与砂岩、含砾砂岩互层,夹碳质泥岩。其上部见少 量紫红色泥岩。视电阻率曲线基值较低、夹部分中低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为指状负异 常。该段分布不稳定,多出现在各凹陷中部,面积较小,向边缘和凸起往往缺失。厚度为 0200m。产介形类Huabeinia unispinata、Camarocypris elliptica、Cypris shenglicunensis、Chinocythere carnosa等;腹足类Melanoides floristriata、Australorbis ;沟鞭藻与疑源类Comasphaeridium、Conicoidium granorugosum;以及 Taxodiaceaepollenites elongatus-龙卧虎Alnipollenites-Polypodiaceaespoeites孢粉组合。 v沙二段上亚段: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砂岩互层,夹钙质砂岩、含鲕砂岩及含 砾砂岩。与其下亚段呈不整合接触。沾化、车镇凹陷本段顶部夹薄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或生物灰岩。视电阻率曲线基值较下部略高,呈锯齿状,夹中低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见 指状负异常。分布范围较小,厚度0100m,沾化、车镇凹陷可大于200m。生物化石以 干旱型为主,主要有介形类Camarocupris elliptica、Cyprinotus xiaozhuangensis;腹足类 Melanoides、Tulotomoides spiralicostata;轮藻Charites producta、Croffiella piriformis; 沟鞭藻与疑源类Campenia circellata、Parabohaidina;以及Ephedripites-Rutaceoipollis孢 粉组合。 义11 大62井 基2 沙二段:湖相沉积范围缩小,渤海湾生物群 淡水类型的发展比较突出。介形类常见种有 椭圆拱星介,二疣假玻璃介,博兴假玻璃介 ,短假玻璃介,浪游土星介等。下部介形类 主要分子有卵形拱星介,济南土星介和翼刺 坨庄介等;上部介形类发育有长形拱星介, 斜槽拟结星介,胜利村金星介,椭圆金星介 ,肖庄美星介,箭形华花介,肥大华花介, 平方王华花介和后四刺华花介。 v沙二段 v本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v下部 岩性为绿色、灰色泥岩与砂岩、含砾砂岩互层,夹 炭质泥岩。其上半部见少量紫红色泥岩。一般凹陷中部与 下伏沙三段呈整合接触。视电阻率曲线基值较低、夹部分 中低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为指状负异常。分布不稳定, 多出现在各凹陷中部,面积较小,向边缘和凸起往往缺失 。厚度为0200m,最大厚度不超过350m。 v上部 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砂岩的互层,夹 钙质砂岩、含鲕砂岩、及含砾砂岩。与其下部呈假整合接 触。沾化、车镇凹陷本段顶部夹薄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或生物灰岩。视电阻率曲线基值较下部略高,呈锯齿状, 夹中、低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见指状负异常。分布范围 较小。厚度为0100m,沾化、车镇凹陷可大于200m。 v沙一段 v与沙二段连续沉积。岩性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灰褐色泥岩、油泥岩、碳酸盐岩 和油页岩组成,可以三分。以东营、惠民凹陷为典型。 v下部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绿色泥岩夹砂质泥岩、白云岩及钙质砂岩。沾化 、车镇凹陷为油页岩夹白云岩、生物灰岩、泥灰岩。视电阻率曲线在东营、惠民 凹陷为低平小锯齿状;沾化、车镇凹陷为高阻尖峰,俗称“剪刀电阻”。自然电位 曲线较平直。厚度一般3070m。 v中部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夹生物灰岩(螺灰岩、介形虫灰岩)、鲕状灰岩 、针孔状藻白云岩及白云岩等。沾化、车镇凹陷油页岩、油泥岩发育。视电阻率 曲线总的为高阻尖峰。在东营、惠民凹陷为三组梳状高阻尖峰;沾化、车镇凹陷 为所谓上高阻及鞍部电阻。自然电位曲线略呈小突负异常。厚度一般4080m。 v上部 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灰褐色泥岩,夹钙质砂岩、粉细砂岩。沾化、车镇 凹陷夹有油泥岩及部分油页岩。视电阻率曲线为中低锯齿状尖峰。沾化、车镇凹 陷由上而下形成三个逐一升高的中高电阻,俗称“步步高”。自然电位曲线近于平 直,局部见幅度不高的负异常。厚度一般40180m。 沙一段(Es1) v与沙二段为连续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灰褐色泥岩、油泥岩 、碳酸盐岩和油页岩组成。下部为泥岩、油泥岩或油页岩夹砂质灰岩、 白云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泥岩、油泥岩,夹钙质沙岩、粉砂岩。视 电阻率曲线呈高阻尖峰,下部俗称“剪刀电阻”,上部为“步步高”。自然电 位曲线比较平直。生物化石极为丰富,以浅水类型为主,有介形类 Glenocypris、Guangbeinia、Xiyingia、Candona、C.diffusa、 C.sinensis、C.tuozhuangensis、Candonopsis、Phacocypris huiminensis等;腹足类Stenothyra paritis、Gangetia brevirota、 G.longirota、G.vulgaris、Melanoies?florivaricosa等;沟鞭藻及疑源类 Sentusidinium biornatis、Rhombodella、Paucibucina等。钻井注意局 部含油白云岩地层压力稍高,压力系数为11.1,注意油气侵,防井喷 ;生物灰岩孔、洞、裂缝发育,防高密度钻井液压漏地层;防蹩跳钻、 防井斜。录井注意注意捞取标志层岩屑,及时对比地层变化和观察油气 显示。 东营地区沙一段地层 义11 大62井 阳信 沙3井 基2 沙一段全区分布广泛,且较稳定,是重要的对 比标志层段。但不同凹陷,或同一凹陷内的 不同部位,各种岩性的比例有差别。如东营 凹陷的高青花沟地区,是一套块状灰岩,厚 达200m,视电阻率曲线为基值很高的尖峰。 临清坳陷与惠民凹陷较相似。潍北凹陷缺少 油页岩、白云岩等特征岩性,仅为砂泥岩互 层,厚度较薄,分段不明显。 沙一段:海水再度入侵,糊泊扩张,生物迅速发展, 腹足类的发展达到鼎盛状态。介形类特征种属有洼 星介属,广北介属,西营介属,短坡玻璃介,伸玻 璃介,中华玻璃介,坨庄玻璃介,沙河街似玻璃介 ,惠民小豆介和细长小豆介等。下部介形类常见种 有普通小豆介,盘河小豆介,光滑洼星介,椭圆洼 星介和草桥湖花介等;中部介形类以产辛镇广北介 为代表;上部介形类以产广北介属和西营介属为特 征,常见种有李家广北介,后长广北介,高西营介 ,光亮西营介,大西营介,平直玻璃介和平背玻璃 介等。 东营组(Ed) v岩性为灰绿色、灰色、少量紫红色泥岩与砂岩、含砾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或夹薄层碳酸盐岩。从凹陷中心向边缘岩性逐 渐变粗,砂砾岩增加,泥质岩减少。本组可分为3段。钻井注意地层软硬交互,防蹩跳钻,防井斜;注意油气侵。录井注 意在披复构造带、断裂带上油气显示;地层压力系数正常。 v5.4.3.1东三段(Ed3):以灰色砂岩与灰色、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为特点。东营、惠民凹陷岩性较粗,色调较浅,砂岩比 较发育;沾化、车镇凹陷岩性较细,以泥岩为主。视电阻率曲线呈中低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近于平直。厚度一般0 420m,东营凹陷较薄,惠民、沾化、车镇凹陷较厚。介形类Hebeinia、Crepocypris、Megacypris、Fusocandona、 Candona shangheensis、Chinocythere unicuspidata、Ch.bicuspidata、Ch.binzhouensis、Ch.tricuspidata、 Ch.carnispinata、Ch.longispinata等;腹足类Viviparus xinglongtaiensis、Stenothyra carinohumeralis、S.(Basilirata) spiralis;轮藻Maedlerisphaera ulmensis、M.chinensis、Croftiella zhangjuheesis、Nemegtichara vulgaris、 Stephanochara kenliensis、S.microgranula、Harrisichara dezhouensis;沟鞭藻及疑源类Prominangularia dongyingensis、P.granulata、Dictyotidium、Hungarodiscus等。 v5.4.3.2东二段(Ed2):以灰绿色及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灰白色及浅灰色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少量白云 质灰岩。东营凹陷岩性较粗,砂岩发育。惠民、沾化和车镇凹陷岩性较细,以泥岩为主。视电阻率曲线呈低值小锯齿状 。自然电位曲线近于平直。厚度一般0280m。介形类Berocypris、Parashandongia、Chinocypris; Candona posticonvexa、Phacocypris guangraoensis、Ph.caudata、Ph.dissmilaris、Ph.extensa、Ph.latiovata、 Pseudocandona caperata等;腹足类Tianjinospira monostichophy ma、T.distichophyma、Stenothyra?eversilabia 、 Valvata ringentis、V.(Atropidina)pileiformis。 v5.4.3.3东一段(Ed1):本段为湖盆演化旋回末期沉积,其顶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因此,各凹陷缺失的程度也不一样, 惠民凹陷完全缺失,东营凹陷较薄,沾化、车镇凹陷较厚。岩性为灰绿色及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及灰白 色砂岩、含砾砂岩。东营凹陷较细,沾化、车镇凹陷较粗。视电阻率曲线呈低阻小尖峰,自然电位曲线为小鼓包负异常 。厚度0110m。本段产脊椎动物山东原松鼠Prosciurus?shantungensis。介形类及腹足类稀少。轮藻为东三、二段延 续的属 义11 义11 义11 基2 判古3 沙3井 v东营组 v 本区东三段湖相沉积中心向沾化及车镇凹陷偏移,湖盆范 围似有缩小之势,但生物群继续发展。 v 东三段:介形类有代表性的属种有河北介属,鞋星介属, 宏星介属,纺缍玻璃介属,黄河介属和山东介属,商河玻璃 介,豆状小豆介,歪小豆介,三角小豆介,单峰华花介,双 峰华花介,滨州华花介等。 v 东二段:介形类仍较丰富,常见属种有东营介属,瓜星介 属,拟山东介属,华星介属和华花介属,还有后凸玻璃介, 广饶小豆介,尖尾小豆介,异形小豆介,伸长小豆介等。 v 东一段:介形类及腹足类稀少。 v东营组(d ) v本组与下伏沙一段呈整合或假整合。岩性为 灰绿色、灰色、少量紫红色泥岩与砂岩、含 砾砂岩、砾状砂岩的不等厚互层,或夹薄层 碳酸盐岩。从凹陷中心向边缘岩性逐渐变粗 ,砂砾岩增加,泥质岩减少。本组可分为三 段。 v东三段 v本段以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为特点。东营凹陷岩性较粗,色调较浅, 可构成下粗上细的一个正旋回。中、下部为浅灰色、灰白色砂岩;含砾 砂岩夹灰绿色砂质泥岩、少量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视电阻率曲线底部 见中高阻的尖峰,向上呈低阻小锯齿状。中、下部自然电位曲线为明显 的高幅度箱状、指状负异常,上部近于平直,偶见小鼓包状负异常。沾 化凹陷岩性较细,以灰绿色及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浅灰色及灰白色粉 砂、钙质砂岩及少量白云质砂岩。车镇凹陷主要为一套暗色泥岩。视电 阻率曲线为锯齿状,见中低阻尖峰。自然电位曲线近于平直,见少量小 鼓包负异常。惠民凹陷砂岩很发育,以浅灰色、灰白色砂岩、含砾砂岩 为主,夹灰绿色、灰褐色泥岩,少量薄层炭质泥岩,底部可见薄层劣质 油页岩。视电阻率曲线为低值中低锯齿状,下部见中阻尖峰。自然电位 曲线为高幅度指状,部分箱状负异常。 v厚度一般0420m,东营凹陷较薄,惠民、车镇、沾化等凹陷较厚。 v东二段 v本段以灰绿色及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灰白色及浅灰色粉 砂岩及灰色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少量白云质灰岩。总的较东一段细。 东营凹陷岩性较粗,砂岩发育,下部以灰绿色及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 为主,夹灰白色含砾砂岩、砂岩;上部为灰绿色粉细砂岩夹棕红色、灰 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一个正旋回。中、下部视电阻率曲线近于平 直,上部呈低阻小尖峰状。自然电位曲线为中高幅度的箱状、指状负 异常。惠民凹陷主要为灰绿色、灰褐色泥岩,夹少量的泥质粉砂岩。视 电阻率曲线为低值小锯齿状。自然电位曲线近于平直,粉砂岩处见低幅 度负异常。沾化、车镇凹陷以灰绿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 薄层灰白色粉砂岩、少量钙质砂岩,底部见多层白云质灰岩、顶部出现 含砾砂岩。视电阻率曲线为低值小锯齿状,上部见中阻尖峰。自然电位 曲线近于平直,仅上部见低幅度小鼓包负异常。厚度一般0280m。 v东一段 v本段为湖盆演化旋回末期沉积,其顶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因此,各凹陷缺失的程度也不一样,惠民凹陷完全缺失, 东营凹陷较薄? 沾化、车镇凹陷较厚。岩性为灰绿色及紫红 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及灰白色砂岩、含砾砂岩。 东营凹陷较细。沾化、车镇凹陷一般下部粗、上部细,构成 正旋回。视电阻率曲线呈低阻小尖峰。自然电位曲线为小鼓 包负异常,相对泥岩处近于平直。厚度0110m。 v整个东营组的厚度不稳定,由于顶部多遭剥蚀,从凹陷中部 向边缘直到凸起部位厚度逐渐减少,剥蚀程度越来越多。常 常依序缺失东一段、东二段、甚至东三段,不少凸起上完全 缺失东营组。 上第三系(N) v、上第三系化石组合 v 上第三系馆陶组以河流相沉积为主。明化镇组几度接受海浸沉积。 v 馆陶组 v 馆下段:仅见孢粉化石 v 馆上段:水生生物均为淡水类型。介形类有纯净小玻璃介,围绕湖花 介,玛拉斯土星介,隆起土星介和浪游土星介等。 v 明化镇组 v 下部介形类主要是馆上段延续的属种。上部产淡水介形类,除本组下 部的属种全部延续下来之外,还有正式美星介,光滑湖花介,布氏土星 介,粗糙土星介,双褶土星介和开封土星介等。 v馆陶组(g ) v馆陶组与下伏地层为区域性不整合接触,可以分为两段。 v馆下段 v岩性为灰色、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夹灰色、灰绿色、 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惠民凹陷的岩性相对较细,下部为杂色泥岩与灰绿色粉 砂岩的不等厚互层。视电阻率曲线呈低值略平,见稀疏的中低值尖峰。自然电位 曲线一般为高幅度箱状负异常。厚度一般200500m。 v馆上段 v岩性为紫红色、暗紫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粉细砂岩。下 部砂岩较发育,上部泥岩较发育。视电阻率曲线基值较低,上部为小锯齿状,中 、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非本人意愿终止合同模板7篇
- 承包破碎铁块协议合同书
- 酒店管理与物业合同协议
- 房地产项目承包经营合同格式新4篇
- 企业合同管理岗位bi备技能与知识测试答案
- 迁坟补偿后协议书10篇
- 培训协议合同范本个人
- 劳务承包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绿色建筑项目承包经营合同
- 2025年度多功能挖掘机土方工程承包合同
- 精英人才管理办法
- 2023年经济法基础第四章税法概述及货物和劳务税法律制度课件讲义
- 摩托训练考试题及答案
- 蚊虫消杀培训课件
- 秋季行车安全课件
- 贝尔面瘫个案护理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非外科强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2
- 检测机构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措施
- 2025年驻村帮扶培训课件
-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 煤气设施检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