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委会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关于村委会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关于村委会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关于村委会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关于村委会的研究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关于村委会的研究综述 姓 名: 董强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社会学 班 级: 社会51 学 号: 2215127 指导教师: 李义波 职称: 讲师 2008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村委会的研究综述社会学专业学生 董强指导老师 李义波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所持续关注的问题。村委会自改革开放成立以来就承担了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任,推行村委会制度作为解决当今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一直是人们讨论的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村委会在自身建设方面受到了来自体制内外的一系列制约因素。本综述从村委会选举、村委会职能、村委会治理架构以及村委会与村党组织和乡镇政府的关系等一系列方面展开,进而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关键词:村委会; 职能; 选举; 治理架构a survey on the village committe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dongqiangtutor liyiboabstract:three agricultural issues has always been attracting the enormous attention of our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the village committee has been under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chinas grassroots democracy- building since its emergenc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meanwhile, the village committee has become a focal point discussed by people for the significant role it is playing in resolving three agricultural issues.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the village committee/it is receiving a series of disadvantageous factors from its interior and exterior in the progress of self-building. this review unfolds from the villiage committees self-election, functions, governmental structure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llage-party organizations and town governments, together with aspects like that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key words:the village committee;functions;election;governance structure 引言20世纪80年代初,为应付因人民公社解体而出现的政治真空状态,广西宜山县和罗城县农民自发组织“村民委员会”。但直至1988 年村委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和1998 年村委会组织法的正式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才在中国乡土社会发芽、生长。村委会选举使村民自主地参与到农村的政治舞台上去,为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提供了一条政治途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民主的发展。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的集权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东西部的巨大差距都使得中国在村民自治这条道路上走得艰难异常,出现了许许多多另当初的制度设计者们无从想象的情况,这些共同构成了当今中国农村的自治状况。 选举无疑是所有围绕村委会的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所查阅的文献中关于这一方面的论述也是最多的;村委会的职能由于制度上的种种缺陷,也表现的十分令人费解,不知其究竟真正要干的是什么;农村党组织作为中国执政党的最基层组织,按照中国的传统政党关系不可避免地与村委会发生了一些矛盾。下文将着重上述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一、村委会选举村委会的选举无论其实际情况进行得如何,在大多数学者的眼里,村委会的选举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的基石,但是这一种自下而上的由基层民众选举自己的治理官员是从根本上同中国的传统相违背的,中国古代虽然也是“选举社会”,但那是统治者选择统治者的一场游戏,跟我们今天正在做的有着天壤之别。1许多学者都认为村委会选举的质量与村一级的党组织、乡镇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唐晓腾认为,农民的高度“非农化”使得有关部门和镇、村干部对选举方法及其民主化程度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并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出现了民主规则的“民间化现象”,严重影响到农村村民对民主选举的预期,并会降低村级组织的权威性和合法性。1李德芳和王章佩从制度上规范党政关系,讲到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民意基础,另外有关部门必须像抓选举那样抓选举过后的管理,落实好各项政策,坚决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2韩小凤则指出,党组织与村委会矛盾不少;乡镇政府主导农村选举,有些是违法操作。3尹利民认为,乡镇政权并没有因为税费的取消而放开村委会选举,村委会选举质量总体上出现了下降的趋势。4金艳锋则指出,乡镇政府深入农村抓选举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并且带来了不少问题。5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目前社会上的说法“农村选举搞不好是因为农民素质低”是不对的,并提出了不同看法:金艳锋指出由于农民认为参加选举成本有些高,而且收益不大,所以大多数人不愿参选,5而魏星河和郭云华也指出,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对村民自治中采取的政治冷漠的行为,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6还有一些学者从另外一些角度看待村委会的选举并讨论到了村委会选举中的其它问题。李德芳和王章佩认为应该放手让农民并帮助他们建立实际需要的自治组织,使村民自治奠定在良好的社会基础之上。2韩小凤则指出农村中的宗族势力抬头,很多地方由于某一宗族势力的强大而忽略国家的法律法规,妨碍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3贺佃奎与黎应章指出,由于城缘村的经济实力远在一般农村之上,利益这个轴心就把人们聚集起来并让人们为之(村委会)争夺不已,这也不见得奇怪。7马福云认为农村选举的普选模式,因其最能体现村委会直选精神和原则而成为我国村民委员会直选中采取的最基本方式方法,而其他层次的四种选举模式都是在普选模式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提名确定村民委员会候选人这一环节进行改动而产生的。8吴玉英主要阐述了贿选在当今农村普遍存在;6李国珍认为非理性行为影响并支配着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为。9二、村委会职能 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大队逐渐消失代之以村民委员会,但由于形式、环境的变化再加上改革开放后人们对农村土地的人身依附关系渐松,村委会对自身所应该担负的职能产生了模糊,相关法律也没有给出村民委员会相应的职能规定,从2002年开始,我国开始逐步取消农业税这对村委会的职能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关于村委会的真正职能,人们认识并不一致:有认为农村基层组织(村委会)在引导农村脱贫致富、组织协调公共事业等服务职能方面在不断加强;10也有人说村委会应该发挥管理者、中介者、决策者和服务者的职能;11还有人认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主要载体,其职能主要是代表村民实行自治,其次是协助乡镇政府开展行政工作,自治职能应远较协助行政职能重要。12许多学者认为现在的村委会的职能发生了偏移甚至异化:很多村委会应该负主要责任的职能被放到了一边。杨宏恩讲到村委会在实际中非常重要的发展经济等项职能被放在了极其次要的位置,13而罗秀兰指出,在不少农村地区村民委员会的自治职能被忽视,村民自治成了有名无实的空架子,12鲁华君进一步指出,行施自治权的主体由村民演变成了村民委员会,而村民委员会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村委会主任一人手中,村民自治变成了村委会少数人、村委会主任或村支部书记的自治。14学者们大多认为在新形势下村委会必须转变职能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挑战:杨宏恩讲到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转变村委会职能,经济职能要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13而张于牧说农村基层组织工作重心转移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变化、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地区经济氛围的熏陶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形成。10许多学者都对如何促进村委会的职能转变提供自己的见解,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杨宏恩强调重新设计,在这一方面,作者认为村委会成员要准公务员化;村委会成员要市场化;村委会的职责要简化;村委会的职责要创新;村委会的职责要独立;压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13而刘武芳和封春玲从县乡村三级来考虑村委会的职能转变,他们认为为促进村委会职能转换, 应推进县、乡管理体制改革, 培育和发展农民自组织, 加大对村民和干部的培训, 规范民主选举, 加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15田建强则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来转变村委会的职能,那就是改善村委会的组织机构,使其按公司化的方式运作。16三、村委会的治理架构 我国虽然也有自己的村委会组织法,但这部至今仍在发挥效应的法律并没有多好的预见性,它自身的许多模糊定义使得村委会自身也无所适从,农村的治理架构显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学者们大都认为现行的农村治理架构同理想中的合理的治理架构是有差距的。尹焕三、李永春和高洪涛从管理的角度指出“乡政村治”在运行中暴露了其在治理架构上的缺憾,导致在实践上的矛盾和管理中的偏差;17原光分析到农业税取消后, 中国农村步入了“后农业税时代”,在农民彻底减负之后, 农村治理也陷入了迷茫期。18新的农村治理架构必须推出,为此学者们各抒己见。有学者认为必须理顺各个层面的关系。尹焕三、李永春和高洪涛认为矫正“乡政村治”管理体制,要明确界定各级的职能定位,理顺各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创造村民自治的良好环境;探索卓有实效的方法。17崔巍主张采用公司制的管理模式处理好村委会与村办企业、村党支部、村民之间的关系。19也有学者提出了新的管理架构,原光主张变县政乡治村办的治理模式为县治乡协村辅的新结构,18而崔巍则认为应该采用公司制的管理架构充分发挥村委会在自治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村民自治。19尹焕三、李永春和高洪涛认为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社会治理的宗旨和理念;以政策调整为主线,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的支持与反哺的力度,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的和谐与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转。17四、村委会与党组织以及乡镇政府的关系 由于我国的现行法律并没有解决好村委会在与党组织、乡镇政府的交往中真正的地位定义,致使许多老思维仍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党组织仍要发挥它的一把手作用,乡镇政府仍要对它底下的人说了算,这些都多多少少地影响了村民的自治,但现行的法律并没有解决好它们三者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进行制度设计。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没有避免这样的事实,那就是村委会一般都与村党组织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尹毅指出了党支部与村委会出现一边压到一边或者争来争去、互不相让的局面,20常成成也讲到党支部与村委会的权力斗争几乎不曾停止,21刘勇说由于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难以协调,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22不过龚春明从更为专业的角度说对两个有着共同目的的不同组织而言,双方在职能、权限等方面却有重合,那么就不能按照自己的逻辑运作下去,冲突将不可避免。23对于出现的这种局面,学者们都认为制度创新不可避免。尹毅指出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协调,20常成成也讲到解决两委的出路仍然是在制度创新上,修改、细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制度。21不过刘勇说应该剥夺村委会的经济职能,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它职能。22两委的斗争都源自于对权利的争夺,但作为农民来说他们在其中发挥了最根本的作用:文丰安说村委会与党组织的实际权力地位, 不会单纯地决定于制度规范, 同时还要决定于村民对权力的制度化认同。24同时有国外的学者在论及中国的三农问题时提到,农民们显然没有理解村委会的自治地位,他们认为应该由国家出钱、农民出工、村委会组织来建设新农村,农民在看待新农村建设中,多从自家生计考虑,无法提出过多宏观政策性的建议。25五、其他方面学者的论述 可以造成今天村委会的局面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这都需要我们从其它方面进行论述。沈承诚讲到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组织载体,在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引导与推动的关键作用,而村委会却存在角色的失衡,其角色的失衡并不仅仅是“过度自治化”或“附属行政化”,而是偏离了“公”走向了“私”。因此,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村委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是对村委会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从村委会干部的角色、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偏差、村党支部的制度失权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对村委会进行监督的困境,并给出制度创新和安排的相关对策。26贺雪峰认为由于村民们都是原子化的,如果一个村干部不愿为乡镇从农民那里谋好处,那么他在乡镇那里就成为了很明显的刺头,仅靠村干部自己是不可能干得过政府的,但农民们在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却不多,为农民们维权确实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27郭斌等在未来村干部将何去何从中指出,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免农业税以后村干部传统行政性职能开始逐渐弱化、消失,服务性职能将不断得到加强。但是, 免税时代村干部普遍存在职能空缺和思想困惑。村干部何去何从? 以未来农村组织变化的趋势为视角, 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下考察了村委会组织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 村委会组织与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等, 指出在现实条件下村干部职能应明确定位在:协调各种要素、资源以发展农村经济, 并积极为农村社区便民事业提供各种公益服务。28小结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很多的角度对村委会的各个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得我们可以尽可能完全地掌握关于村委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选举制度的民主化安排对乡村治理和村干部的行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法律的不规范、制度上的缺陷、村民与村干部的素养不高、党组织与乡镇政府还以固有模式介入农村选举、农村参选的成本偏高收益较少等等原因农村选举还在这样那样的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村委会的职能理应像教科书书上说的似的应该是引导农村脱贫致富、组织协调公共事业等服务职能以及管理者、中介者、决策者和服务者的职能,但由于就有传统以及新的形势,新的村委会职能虽清晰但路并不好走;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农业税取消了的背景之下,农村的治理架构要如何变化引人注目,学者们在论述这一块时显然倾尽全力,以收微效;在论及党组织、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时,人们都认识到它们对村民自治的妨碍作用,但谈及改革时未免投鼠忌器,我认为提出的改革方案不尽如人意。人们通常都会讲到战略战术的问题,以上我个人认为都是战术问题,都没有把握好大的战略,在当今形势下,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中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到,村委会的职能、作用、影响是在一步步弱化的,这是与当前开放的社会、发达的经济、自由的思潮所分不开的,而这个弱化的趋势鲜有人提及是现在村委会研究的一大漏洞。参考文献:1 唐晓腾.城市化中的农村民主选举:制度、方法及影响j.社会科学,2007(7):112-123.2 李德芳,王章佩.村民视野中的村民自治j.社会主义研究,2007(6):128-130.3 韩小凤.村委会选举与农村民主化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07(2):57-61.4 尹利民.税费取消后的村委会选举j.汉江论坛,2007(3):13-16.5 金艳锋.村委会选举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调研世界,2007(3):35-38.6 魏星河,郭云华.政治冷漠:农民对村委会选举的一种行为j.求实,2003(10):60-62.7 贺佃奎,黎应章.村委会选举中的作弊现象、影响因素及治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3):75-77.8 马福云.村委会直接选举的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6(4):65-71.9 吴玉英.论村委会直选中的法律规制j.求实,2007(5):92-95.10 张于牧,金安江.从黄石三村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重心的转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21-24.11 刘勤燕,王征兵.村干部职能演变及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7(4):124-127.12 罗秀兰.关于村民委员会职能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15-18.13 杨宏恩.必须转变村委会职能j.中国改革,2004(10):34-35.14 鲁华君.现行农村政治体制背景下的村民委员会职能偏离j.社科纵横,2007(12):78-79.15 刘武芳,封春玲.论“后农业时代”村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