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课件_第1页
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课件_第2页
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课件_第3页
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课件_第4页
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幼儿的生长监 测及预防接种 第一节 生长监测 学习目标 掌握测量婴儿体重、 身长的方法。 掌握婴儿身高、体重 、头围、胸围和上臂围的测量 ;学会根据测量的数值正确记 录婴儿生长发育曲线。 人体测量学的作用 骨骼测量提供人类在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 的骨骼尺寸。帮助我们了解人骨骼发展的情况以及相 互关系同时也可以了解骨骼在生长和衰老过程中的 变化等等。 婴幼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 体重 身高 上臂围 头围 胸围 婴儿体重的测量 体重:是人体总的质量,综合反映骨骼 、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质量,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营养状况。 测量器械 1、杠杆式体重秤。 2、指针式体重测量仪 3、电子液晶体重测量仪器 4、婴儿台式测量仪 5、体重身高测量仪 测量的时间 0-6个月: 体重 :1次/月; 6-12个月:体重:1次/两个月 13-36个月:体重:1次/三个月 每一次测量的结果都要做记录。 体重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受试者排空大小便,穿短内裤 ,赤足轻轻踏上秤台直立于正中或坐于座 板上,手不乱动或接触其他物体。调整砝 码至杠杆平衡,记下读数至最小刻度,测 量误差不超过0.1kg。 注:每次测量体重时要连续测三次,用两个相近的数 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婴儿体重测量的特殊情况 n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体重的增长逐渐减慢, 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 n儿童体重的增长为非等速的增加,进行评 价时应以个体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 据,不可用“公式”计算来评价,也不宜以 人群均数(所谓“正常值”)当作“标准”看 待。 n当无条件测量体重时,为便于医务 人员计算小儿用药量和液体量,可 用以下公式估计体重: n出生体重3.2KG左右; n3月前体重(月龄0.8)+3.2KG; n4-6月体重(月龄0.6)+3.2KG; n7-12月(月龄0.4)+3.2KG或6+(月 龄0.25); n大于1岁体重(年龄2)+8 婴儿身长的测量 身高(长)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 度的总和。多数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 确,应采取仰卧位测量,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 相差13cm。 测量器材常用的有: 人体测高计:由带mm刻度的主尺、底座、顶 端固定尺座、套在主尺上的活动尺座及直尺组 成。 马尔丁测高计:结构与人体测高计同,但无 底座,特点是携带方便。 卧式身长计:用于测量3岁前婴幼儿 的。须注意,卧位身长通常比同一个体 所测得立位身高值大13mm。 使用前应用水平仪检查身高计是否放 置平稳;用直角尺检查滑测板与立柱( 或活动尺)是否垂直;用标准钢卷尺校 正刻度尺,误差不得超过0.2%。 测量 婴幼儿用卧式测板 3岁以上儿童用身长计 精确至0.1cm 身长 身 高 婴幼儿量床 测量方法:脱去鞋袜,尽可能穿单衣裤 1、卧式身长:婴儿仰卧位,双眼直视 正上方,头和肩胛间、臀、双足跟紧贴测量板 ,双膝由测量人员压平。测量人员目光读取头 顶垂直延线的数值。 2、立式身高:被测人员直立,头和肩 胛间、臀、双足跟贴紧测量板,测量人员目光 读取头顶水平延线的数值。 注每次测量身高要连续测三次,取两个相近 数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取小数点后一位 数。 测量身高的注意要点 1.不要穿鞋 2.头枕后,肩甲间和足 后跟要在一条水平线 上 3.双眼平视前方 4.测试人员读取数值 测量的时间 0-6个月: 身长 :1次/月; 6-12个月:身长:1次/两个月 13-36个月:身长:1次/三个月 每一次测量的结果都要做记录。 身高测量的特殊情况 n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 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二个 生长高峰。 n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n1岁时身长约75cm; n2岁时身长约85cm; n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 速度下降。 3.头围与胸围的测量 (1)头围 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 n出生时头相对大,平均32-34cm; n1岁时头围约为46cm; n2岁时头围约48cm; n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头围的测量 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n头围 规律 婴幼儿期连续追踪测量头围比一次测量 更重要。头围大小与双亲的头围有关(与 遗传有关);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 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测量 软尺紧贴头皮,前起眉弓上缘,后经 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一周 精确至0.1cm (2)胸围 n 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 。出生时胸围32cm,略小于头围12cm 。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约为46cm ) n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 头围+年龄-1cm)。 n1岁左右头围与胸围的增长在生长曲线 上形成头、胸围的交叉,此交叉时间与 儿童营养、胸廓的生长发育有关,生长 较差者头、胸围交叉时间延后。 胸围 规律 出生时32cm,小于头围12cm,11.5 岁两者相等。 1岁青春期胸围头围年龄1(cm )。 测量 平静呼吸,双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 软尺前经乳头上缘,乳腺已发育的女 孩,经胸骨中线第4肋间,后绕两肩胛下 缘一周。 取呼、吸气的平均值。 精确到0.1cm。 头围、胸围的测量次数 6个月内每月测量一次; 712个月每两个月次量一次; 1336个月每三个月次量一次; 4.上臂围的增长 n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 肤的生长。 n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 慢,约12cm。 n因此,有人认为在无条件测体重和身高 的地方,可用左上臂围测量筛查5岁以下 儿童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 5-135cm,营养中等;125cm为营 养不良。 上臂围的测量方法 1、上臂紧张围:被测者用力屈曲肘关节,在 肱二头肌最隆起处测量读数。 2、上臂放松围:放松上臂,自然下垂,在原 处测量读数。 5.上臂围的测量次数 6个月内每月测量一次; 712个月每两个月次量一 次; 1336个月每三个月次量一次。 如何记录婴儿生长发育曲线 什么是生长曲线? 把生长现象(即所测得的身高、体 重数值)在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出来的称 为生长曲线。 坐标图的画法:一般是在横轴上标出婴 幼儿月龄段或年龄段,纵轴上标出测定的 身高或体重值。 生长曲线的画法:在坐标图上先画给出的 正常婴儿的标准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再画出 实测值,把他们连接成曲线即可。 如何判断:根据所画的生长曲线,是否在 正常婴儿标准数值的上限制和下限值范围之 内;在标准值范围内属正常,在标准值范围 之外属异常。 第二节 预防接种 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预防接种的程序和要 求。 掌握预防接种的反应现象及处 理方法。 预防接种的概念 n预防接种:人们运用免疫学的原理,将相应的生 物制品(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易感 者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 异抵抗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相应传染 病的发生的目的,这样的人工免疫方法称之为预防 接种。 n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 (1)皮上划痕; (2)注射,包括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3)口服; (4)喷雾吸入等。 预防接种的发展 n人类在生存和繁衍的历史长河中,与疾病不间断 地斗争并逐一取得胜利而使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 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免疫预防传染病留 下了光辉篇章。尽管“ 免疫(immune)”这个词一直到 生命科学范畴近代才出现,但人们对免疫这个现象 早在古远時代就有了认识。在中国、埃及、印度和 古希腊文献中就有记载,曾描述了在传染病流行時 ,用患过该传染病的人来护理病人和埋葬尸体,该 护工可免患同种传染性疾病。 预防接种的发展 n天花的免疫预防记载描述最为完整。天花 做为一种传染病,据历史学家推测,大约在 一二万年前在地球上就存在。古埃及法老 Ramses 5世(公元前1160年)木乃伊的面部就 留有天花的瘢痕。约在公元2、3世纪天花传 入我国,东晋时期(319420年)有流行的 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免疫的方 法预防天花的国家。公元10世纪,唐、宋时 代已有接种人痘(古代中国称天花为痘疮) 的记载。 预防接种的发展 n牛痘苗的发明是人类在预防传染病实践中的辉煌 成就 ,1769年Jewster和Bose在德国观察到挤牛奶的 女工不患天花。1774年Benjamin Jesty记载了对他的 妻子和两个儿子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事实。1781年 Nach曾描述了牛痘的自然史和它通过挤奶女工的手 在牛群中传播的方式,提出接种牛痘的方法。但这 些观察都不够系统或未发表,当時未引起注意。直 到1798年英国爱德华.琴钠(Edward Jenner)发表了接种 牛痘预防天花的调查论文后,并经过多次临床研究 证明种牛痘预防天花安全有效,几经曲折才为世人 公认。接种牛痘的方法也在英国得到推广。琴钠的 论文被译成5种文字发表。种牛痘方法在许多国家得 以推广。 预防接种的发展 n牛痘苗的接种在19世纪传入我国。 1828年北京设种痘公局 , 1919年,我国开始大量生产痘苗,1926年我国学者齐长 庆在北京一天花患者身上分离到一株天花病毒并传代减毒, 获得了“天坛株”痘苗毒种。在我国一直沿用到天花被消灭。“ 天坛株”痘苗毒种得到了WHO的认可,是当今世界5个优秀痘 苗毒种之一。 n 从牛痘苗的发明到天花被消灭,历時180余年的漫长历 程,这是人类以免疫预防为主要手段消灭的第一种疾病,这 是一个划時代的创举。全球于1977年10月在索马里的麦卡 (Merka)发现最后一例自然感染的天花病例,并经全球消灭天 花委员会证实。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云南云省西盟县发 现中国最后一例自然感染的天花。1980年5月第33层世界卫生 大会(WHA)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 中国计划免疫的由来 n 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新疫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 及一些已应用而未普及使用的疫苗(DPT等)推广使用,新生 儿童接受疫苗的种类增多,形势需要对儿童的预防接种在时 间上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基层卫生防疫人员提出了对疫苗要 有计划的进行免疫接种。卫生部在1978年根据群众中提出的 计划免疫的要求,发文全国,要求在3年内在全国实施“计划 免疫。” n在国际EPI活动的推动下,于1982年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 国计划免疫工作会议,成立了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计划免 疫专题委员会(后改称为计划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此次 会议制订了计划免疫工作规划、计划免疫工作条例 和计划免疫工作考核办法等三个文件。同时制订了“儿 童免疫程序。 计划免疫纳入法制轨道 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品管理法于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 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令颁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n条例将预防用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 向公民,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 疫规划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 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 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n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 防接种实行免费接种。 疫 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 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 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n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 种的生物制品。 n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 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 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 n菌苗: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分为死菌苗和 活菌苗两种 n疫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 疫苗;有灭活疫苗:如狂犬病、斑疹伤寒疫苗 等;减毒活疫苗: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 n类毒素: 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以脱毒而 成。类毒素对人体无毒,注射后可刺激身体产 生抵抗毒素的免疫力。 现在把以上三种制剂统称为疫苗。 疫苗的概括 分类 特征 现在使用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 将病原微生物的毒性 减弱后制成的疫苗 卡介苗、麻腮风联 合疫苗、水痘疫苗 等 灭活疫苗 将病原微生物完全杀 死后制成的疫苗 白百破疫苗、 价肺炎疫苗、流感 疫苗等 基因工程疫苗疫苗抗原通过基因工 程技术生产 重组酵母基因工程 乙肝疫苗、口服轮 状病毒疫苗等 计划免疫(一类)疫苗的种类 n见附件表格 计划免疫疫苗的种类 1、卡介苗: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 防严重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2、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可预防乙型肝炎。 3、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 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婴儿出生后按计 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 4、百白破三联疫苗:由百日咳菌苗,精制白 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 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5、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麻 疹。宝宝8个月时,须采取人工方法,即注射 麻疹疫苗。 二类疫苗的种类 n水痘疫苗、口服轮状疫苗、肺炎疫苗、流 感疫苗、风疹疫苗等等 、甲肝疫苗:接种后可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 ,用以抵抗甲型肝炎病毒对机体的伤害,预防甲 型肝炎有肯定的预防作用,一类二类疫苗均在 使用。 腮腺炎疫苗:腮腺炎并发症较多,易并发脑 炎、睾丸炎或卵巢炎。集体生活的儿童比较易感 ,没有患过腮腺炎的孩子应该接种。作为二类疫 苗使用。 风疹疫苗: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对胎儿产 生不良影响。故此种疫苗做为优生,在青年女性 中使用较多(二类疫苗)。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是将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配制而成的混合疫苗 ,注射针可预防种传染病。该疫苗可以增 加机体免疫种类,减少孩子注射次数,作为很 好的防病手段在一、二类疫苗中使用。 水痘疫苗:水痘属于高传染性传染病,目 前为国家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水痘每年在 学校中均发生爆发病例。水痘疫苗为其有效防 控措施。应积极使用。(二类疫苗) 水痘临床变现 水痘 带状疱疹 48 重症水痘 :水疱 8000 中等症水痘 :水疱200300 轻症水痘 :水疱 50 感染期 一般从出诊前的12天到皮 疹全部结痂,一般47天。 水痘危害性不容忽视 49 脓痂疹:1岁4个月男婴 并发症 有肺炎、脑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孕妇感染水痘病毒,2-3月出 现流产,4月可引起胎儿畸形、脑发育不全、皮肤感染等。 水痘危害性不容忽视 50 流感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政府普及 使用预防流感的新疫苗。因流感病毒种类很多, 而且每年都在变化,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也在每年 随之变化,故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均进行接种。 流感非普通的伤风感冒,所以,流感疫苗不预防 普通感冒。老年人亦为流感疫苗的重要使用对象 。现在北京已开始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及在校学 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流 感 病 毒 特 征 核蛋白 基质蛋白 类脂质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过去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的影响 1918-19 西班牙流感 (H1N1) 片段 造成全世界2000-5000万人死亡、 欧亚禽流感多个 基因 1957-58 亚洲流感 (H2N2) 造成全世界近100万人死亡 禽人杂交PB1.HA.NA 1968-69 香港流感 (H3N2) 造成70万人死亡 禽人杂交PB1.HA.NA 1977前苏联流感(H1N1) 人流感杂交 过去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的影响 2003-2010年东南亚地区禽流感(H5N1) 造成290人死亡 2009年3月,墨西哥流感(H1N1) 造成至少18771人死亡 二十世纪三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二十世纪三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1976年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接受流感疫苗注射 23价肺炎疫苗:该疫苗是由肺炎球菌制成 的,接种后机体会产生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 ,不易患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由于多种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都可引起肺炎,所以注射一种 病菌的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肺炎。目前上海 市已在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的肺炎疫苗 接种。该疫苗的使用成人优于儿童。 8、乙型脑炎疫苗 :预防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脑 炎。一旦被脑炎所感染发病,将产生严重的 后遗症。2013年10月,我国成都生物制品研 究所自主研发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通过了 WHO的认证。已被列入了WHO的采购清单 。国内首家。 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 9、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预防婴幼儿腹泻的良药。 n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对轮状病毒普遍易感, 由于反复的感染可以形成免疫保护,在青少 年和成人多为轻症或无症状感染。 n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n几乎所有5岁以下的儿童都感染过轮状病毒 。 n易感人群:2月龄5岁的儿童 n高危人群:6月3岁的婴幼儿 轮状病毒 l轮状病毒是1973年由澳大利亚科学家 Bishop首次发现 l电镜下轮状病毒呈二十面对称球形颗粒,双 层衣壳,外型似车轮,故命名为“轮状病毒” (otavirus) n月子会所缺乏监管。上海一月 子会所发生多名新生儿感染轮状 病毒事件,其中一名婴儿病危。 该会所隐瞒信息并拒绝承担责任 。(新民晚报2013.1.21) 疫苗接种禁忌症 患有以下疾病的婴儿不宜接种 1、感冒发热,体温超过37.5. 2、患急性传染病或传染病愈后不满半个月。 3、有严重的心脏病、肝脏病、结核病者。 4、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病、脑 发育不全者。 5、对疫苗中的成分过敏者。 6、疫苗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禁忌症。 7、请咨询接种医生。 儿童接种疫苗应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应在出生后应及时接种疫苗并完成 基础免疫。这是由于小儿出生后,从母体带来 的抗体逐渐消失,对各种传染病容易感染。为 了迅速有效地使易感儿童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儿童应按基础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二、儿童监护人必须及时为孩子接种,同时, 孩子接种了疫苗并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 任何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都不可能保证其免疫 保护率达到100,家长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三、对于儿童接种疫苗前后应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主动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证 上的内容,知道孩子在相应的年龄段该接种 何种疫苗,每种疫苗可预防哪种传染性疾病 ,同时要知道接种次数以及在什么时间接种 ,应特别注意那些具有时间限制的疫苗接种 。 四、家长应掌握孩子的基本健康状况 虽然免疫接种程序为儿童安排了最佳接 种时间,但疫苗使用说明有明确的规定,处 于一些疾病状态时是不能接种的,应等儿童 身体好转后及时询问并补种疫苗。另外,对 鸡蛋过敏的儿童就不能接种流感等疫苗。 五、二类疫苗,需由家长支付疫苗费用,又称“计划 免疫外疫苗”,包括风疹、麻腮风三联、肺炎球菌、 流感、甲肝疫苗等,政府没有强制所有孩子都去接种 二类疫苗。所以,目前这些疫苗还属于家长“自愿、 自费”选择。到底孩子需要接种哪些二类疫苗,需要 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医生商量。 六、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有局部红肿、疼痛、发热 等症状,几天后可消失,这些是正常反应,一般不需 要处理。如果体温升高到38以上,需要及时就诊。 对症治疗。婴儿患感冒或全身不舒服等症状,接种前 请咨询接种医生。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 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 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 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 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种类和处理 全身性反应:有些儿童在接种疫苗后数小 时或几天内会出现全身性反应,多为发热、 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 处理方法:可根据症状对症处理,给予阿司 匹林、扑热息痛等即可康复,但有少数儿童 可出现全身性皮疹,皮疹临床表现多样化, 但以荨麻疹最为常见,可服用扑尔敏或用苯 海拉明针剂等,如发现出血性皮疹、过敏性 紫癜等,则应马上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 情。 晕厥:是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