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养与相关疾病 其他 我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原因 一、蛋白质与免疫功能 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当 蛋白质营养不良时,其有关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 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免疫器官: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明显影响胸腺 及外周淋巴器官的正常结构。且这种损伤是不可 逆的,一旦受损其结构和功能恢复极为缓慢。 (二)细胞免疫:蛋白质营养不良时主要影响T淋巴 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总数显著 减少,对抗原诱导的增殖反应降低。 (三)体液免疫:蛋白质营养不良时,上皮及粘膜组 织分泌液中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显著减 少,溶菌酶水平下降,使其组织抵抗力降低,甚 至可导致感染扩散。 二、维生素与免疫功能 (一)维生素A n维生素A及衍生物作为一种营养素从多方面影响 免疫系统的功能。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粘膜 局部免疫力降低,淋巴器官萎缩,神经细胞活性 降低,细胞免疫反应下降,时机体对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抗原成分产生的特异抗体明显减少。 (二)维生素E n研究表明,维生素E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促进免疫 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分化,提高机体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三)维生素C n维生素C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参与免疫球蛋 白的合成和促进淋巴母细胞生成和免疫因子产生 。维生素C缺乏能使免疫功能降低。 三、微量元素与免疫 (一)铁 n研究结果表明,铁缺乏能损害免疫功能。使胸腺 萎缩,T淋巴细胞分泌减少和吞噬细胞的杀菌活 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过量铁摄入也会导致感 染的发生。 (二)锌 n锌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和功能有重要作用。锌 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十分迅速而且明显。包括 对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网络的 相互作用均有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1. 1. 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 2 2高血压高血压 3 3吸烟吸烟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率 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机理主要是: 脂蛋白代谢紊乱: 血小板功能异常: 动脉壁代谢障碍: 5其他 年龄,随增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 加; 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逐渐增多, 肥胖者,冠脉粥样硬化比不肥胖者增加1倍以上; 体力活动少量,精神紧张者 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率都高。 二、营养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 的影响 1. 脂类 2. 能量 3. 碳水化合物 4. 蛋白质 5.维生素:VC、B6、VE、B12 6.矿物质: 三、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四、营养治疗原则 1.控制能量摄入 2.限制饱和脂肪酸、胆固醇摄入 3.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 4.动植物蛋白合理调配 5.多吃蔬菜水果菌藻类 6.限制钠盐摄入 7.少饮酒多饮茶 8.建立良好膳食制度 五、 食物选择 宜用食物 1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的豆类及其制品。 2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玉米、小米、高粱等。 3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 4富含优质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类。 5富含特殊成分,有降脂、降压作用的海带、香菇、木 耳、洋葱、大蒜等。 忌(少)用食物 1.动物油脂及油炸食品,如肥猪肉、炸鸡腿等。 2.过咸、过甜的食品及酒,如咸菜、大酱、食用糖、蜂蜜. 一、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类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 的形式存在与血液之中。用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 :乳糜微类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 单位。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的危险性之间呈负相关。 (二)高脂蛋白血症 因血浆中的脂类是与蛋白质结合存在,认为用高 脂蛋白血症这个名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脂类代 谢失常情况。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 率呈正相关。 脂蛋白分类及化学组成脂蛋白分类及化学组成 分类分类 化学组成(化学组成(% %) 功能功能 (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 蛋白蛋白 胆固醇胆固醇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磷脂磷脂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 1 4 95 5 1 4 95 5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脂入血转运外源性甘油三脂入血 (CMCM) 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20 50 5 25 20 50 5 25 转运胆固醇到全身组织被转运胆固醇到全身组织被 (LDL) (LDL) 利用利用 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 10 15 60 15 10 15 60 15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至全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至全 (VLDL) (VLDL) 身身 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45 25 5 25 45 25 5 25 转运外周组织胆固醇到肝转运外周组织胆固醇到肝 (HDL) (HDL) 代谢和排泄代谢和排泄 二、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 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其中脂肪酸的组 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可升 高血胆固醇水平;长链脂肪酸有使血脂生高的作 用;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 密度脂蛋白,且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而多不饱 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中的EPA(C20 :5) 和DHA(C22 :6)。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 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反式脂肪酸不仅 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 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都观察到膳食胆 固醇可影响血中胆固醇水平,并增加心脑 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使血液中 胆固醇浓度减少,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避 免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有利于防治动脉 粥样硬化。 三、膳食热能、碳水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当人体长期摄入的热能超过消耗时,多余的能量 就会转化为脂肪组织,形成肥胖。肥胖者冠心病 、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 膳食中碳水化物摄如过多,除引起肥胖外,还 可直接诱发高脂血症。 四、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证明,动物性蛋白质升 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性蛋白质明 显。而植物大豆蛋白质则有明显降低 血脂的作用。 五、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E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防治心血 管病的作用。 维生素C参与胆固醇代谢形成胆酸的羟 化反应,使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 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泛酸、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等,在抑制体内脂质过 氧化、降低血脂水平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 用。 六、膳食纤维与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呈显著负相关。 七、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镁和钙: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增加冠状动 脉血流和保护心机细胞完整性的功能。动物缺钙 可引起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二)铬和硒:铬是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 分,缺乏可引起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清胆 固醇增加,动脉受损。缺硒可引起心肌损害,促 进冠心病的发展。 (三)钠:钠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高血压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八、其他因素 大量饮酒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饮茶有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抑 制血小板凝集;大蒜和洋葱有降低血胆 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香菇和木耳都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 九、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 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多吃植物性蛋白质,少吃甜食。 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 饮食易清淡、少盐。 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少饮酒。 高血压 (hypertension)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 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原发性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继发性 高血压的饮食治疗原则 (一)流行病学 (二) 诊诊断标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血压水平的分类(血压水平的分类(WHOWHO) 19991999年年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1) (一)膳食电介质: 大量研究显示食盐摄入量与 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 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压。 (二)能量 : 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正常体 重者显著增高,临床上多数高血压病人合 并有超重或肥胖。 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2) (三)脂肪和胆固醇: 脂肪产生的能量高,高脂肪膳 食可以引起肥胖和高血压。 动物脂肪(除鱼油外)含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胆固 醇,与血栓形成有关,易导致脑卒中。 植物脂肪(除椰子油外)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 血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集时间,有抑制 血栓形成的作用,可预防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 。) 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3) (四)维生素 Vit C和B族维生素可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故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五)烟酒和茶 卷烟中的尼古丁具有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促使钙盐、胆固醇等在血 管壁上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茶叶中的茶碱有 利尿降压作用,其中以绿茶为好。 (五) 高血压的饮食治疗原则 (一)控制能量摄入 (二)控制脂肪和胆固醇 (三)限制膳食中的食盐 (四)相对地增加钾盐的摄入 (五)多选用降压降脂食物 (六)禁忌食物 (七)膳食制度 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限制饮酒以被专 家建议作为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1.限制钠盐摄入 类型 食盐 轻度高血压 35 中度高血压 12g 重度高血压 咀嚼无盐膳 2.控制总能量 达到标准体重 25-30千卡能量/Kg .BW 标准体重(kg)=H(cm)-105 肥胖度= 实际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 (Kg)x100% 判断标准: 肥胖度10为超重 2029为轻度肥胖 3049为中度肥胖 50为重度肥胖 3摄入适量钾、镁、钙 食物选择 宜用食物 降压食物 芹菜 胡萝卜 西红柿 黄瓜 木耳 海带 香蕉 降脂食物 山楂 大蒜 蘑菇 木耳 高钙食物 奶类及其制品 豆类及其制品 高维生素食物 蔬菜 水果 鲜枣 猕猴桃 苹果 柑橘 忌用(少用)食物 高脂肪食物 动物油脂 油炸食物(油条) 高盐食品 腌制食品 第二节 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一、 营养与糖尿病 二、 营养与肥胖 营养与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于胰岛素分 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 特征的内分泌一代谢疾病,伴有碳水化合 物、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一、概述 1.发病情况 地区:世界各地都有、 逐年上升 人群:年龄 性别 职业 体型 2.分型 型糖尿病:(DDM ) 型糖尿病:(NIDDM ) 其它类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现状 n目前中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过2千万 ,糖耐量低减病人不低于3千万。 nWHO预测到2025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将达5 千万。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 大糖尿病国家。 DM流行率增加原因 n生活方式改变;现代化、城镇化 n经济水平提高 n人口老龄化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n遗传因素: n感染因素: n易患因素: n饮食因素: n精神因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数的预计值 型糖尿病与型糖尿病区别 项目 型 型 病 因 免疫与遗传 遗传 生活方式 发病年龄 青少年 中老年 临床症状 明显 不明显 体 重 偏瘦 偏胖 胰岛素分泌 绝对缺乏 相对缺乏 酮症酸中毒* 易发生 不易发生 治疗 注射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二、主要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2.全身症状 3.生化指标 血糖、 尿:尿糖、尿蛋白、尿酮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99年WHO、 IDF、 mmol/l ) 糖尿病 (DM)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 静脉(血浆) 空 腹 6.1 6.1 7.0 服糖后2小时 10.0 11.1 11.1 (糖耐量损害 IGT) 空 腹 5.65.610%为超重, 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 肥胖,50%为重度肥胖。 n2、体质指数法:体质指数(BMI)=体重 (kg)/身长(m) 2 nWHO成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4.9, 超重25.0,肥胖前期2529.9,1级肥 胖3034.9,2级肥胖35.039.9,3 级肥胖 40.0。 肥胖的影响因素 n1、肥胖发生的内因:肥胖40%70% 由遗传因素决定。 n2、社会因素:经济的发展,食物成份的改 变,都影响肥胖。 n3、饮食因素:进食速度过快,喜零食、甜 食、夜宵等因素都影响肥胖。 n4、行为心理因素:自卑、内向的儿童容易 导致肥胖。 n5、体力活动因素。 肥胖分类 n1、遗传性肥胖。 n2、续发性肥胖。 n3、单纯性肥胖。 二、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 内因主要遗传 外因 社会因素 经济发展 生活舒适 活动减少 饮食因素 行为心理因素 肥胖的分类:按发生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遗传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 三、 肥胖的危害 1.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n肥胖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 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肥胖可导致儿童血 脂浓度增加、血压增高。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肥胖症能导致混合型 肺功能障碍。 对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 对体力智力、生长发育的影响。 2.对成人健康的危害: n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 重要危险因素。一些研究还证明了肥胖与 胆囊病有关。极度肥胖者肺功能可能异常 ,而且肥胖者的内分泌和代谢常发生异常 。 体重指数 腰围 四、肥胖程度的评价四、肥胖程度的评价 体重指数 腰围 四、肥胖程度的评价四、肥胖程度的评价 肥胖症的治疗 合理安排饮食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 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六、肥胖的治疗 1. 膳食治疗 1) 节食疗法 12001800kcal/d 2) 低能量疗法 6001000kcal/d (最低安全水平) 3) 极低能量疗法 200600kcal/d (住院治疗) 2. 运动疗法 长时间 低强度 有氧运动 1) 运动方式 2) 运动强度 3) 运动时间 3. 药物疗法 食物抑制剂 副作用 膳食疗法:基本原则 1.饮食 2.增加体力活动和锻炼: 膳食、营养与肿瘤 食物是人体联系外环境最直接、最经常、最 大量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 质基础。因此,研究膳食营养与肿瘤的关 系在探讨肿瘤的病因、找出肿瘤防治措施 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癌症的流行病学 n1998年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布,恶性肿瘤已 经成为中国城市的第一位死亡原因。26个 省、区、市全部抽样地区恶性肿瘤的死亡 率水平为108.39/10万,男性高于女性, 城市略高于农村;引起人口死亡的主要恶 性肿瘤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直 结肠肛门癌、以及白血病;肺癌和肝癌呈 明显逐步上升趋势。 二、营养、食物与肿瘤的关系 (一)膳食因素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n总的膳食质量决定于体内营养状况,从而 决定着癌变过程的转归。 饮食致癌的可能机制 n饮食中的致癌物或直接前体有可能启动 癌变过程。 n促进内源性致癌物的产生。 n转运致癌物至其作用部位。 n通过其代谢作用改变了组织对致癌物的 易感性。 n基因调控。 n膳食中缺乏抗癌成分。 n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致癌的可能机制 n1、有报道,烧焦、烟熏、盐渍、卤制食物含有多 种致癌物能促进胃癌、食管癌发生。从烘烤油煎 (炸)肉和鱼类中分离出有致突变作用的杂环胺 类物质,其中10种能诱发大鼠发生乳腺癌。 n2、促进内源性致癌物的产生:高脂肪食物可能引 发乳腺癌、直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含大量 红肉饮食很可能增高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这 类饮食也可能增加胰腺、乳腺、前列腺和肾癌的 危险性。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加工方式是引 发和促进多种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不良饮食习惯、嗜好与发生胃癌危险性有关: n上海市调查发现三餐不按时者,胃癌相对危险性 为2.65; n暴饮暴食者,胃癌相对危险性为3.82;进食快 者为1.61,进餐时经常生气者为7.0;饮食习惯 中喜食重盐者为2.64,烫食为2.04,干硬食为 1.80。 n而喜生食者相对危险性为0.63,冷食为0.64, 软食为0.60,相对危险性较低。 (三)食物与癌 n1、蔬菜类:大豆、甘蓝、菜花、西兰花、豆瓣菜 、圆白菜、紫油菜、大蒜、洋葱、小葱、韭菜、 胡萝卜、番茄、蘑菇、海带、银耳、木耳、四季 豆、金针菇、卷心菜、南瓜、豌豆、莴笋、波菜 等。 大豆与癌:大豆摄入量与乳腺癌、胰腺癌、结肠 癌等许多癌症的发病率呈相反关系。 n2、水果:苹果、大枣、无花果、弥猴桃、山楂等 。 n3、茶叶,茶叶尤其是绿茶,对实验性肿瘤具有一 定的化学预防作用。 n4、动物性食物:牛奶、羊奶、青鱼、海参、龟、 鳖、泥鳅、鸭蛋、墨鱼等。 四、食物与忌口 n传统中医认为,应“忌生、冷、油腻、苋菜 、醋、生葱、猪肉、桃李、海藻、生血物 、生硬难消化物、牛肉、萝卜、鸡、鱼、 辛辣等”。 五、肿瘤病人的饮食建议 n1、食物多样:吃多种蔬菜,水果,豆类,和粗加 工的淀粉主食,以营养适宜植物性食物为主。 n2、维持适宜体重:BMI在2123范围内。 n3、保持体力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快步走,加上 每周1小时跑步或类似运动量。 n4、蔬菜和水果:全年每天吃400800g蔬菜和 水果,每天保持35种蔬菜,24种水果,特别 注意摄入深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n5、少吃加工食品,限制甜食。 n6、建议不要饮酒,或尽量少喝酒。 n7、每天红肉摄入量在80g以下,尽可能选 择禽肉和鱼肉。 n8、限制动物脂肪摄入,植物油也要适量。 n9、盐:成人每天用盐不要超过6g,儿童不 要超过3g。 n10、少食用含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的食物。 n11、不吃霉变食物,不吃烧焦食物,少吃 烤肉、烟熏食物、腌腊食物。 n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会专 家小组提出的膳食建议,其内容包括:食 物多样、减少总脂肪、盐的摄入、保持体 力活动、维持适宜体重等14条。 膳食、营养与骨质疏松 n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 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 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一、骨质疏松分类 n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继发性者的原发病因明确,常由内分泌代谢疾 病(如性腺功能减退症、甲旁亢、Cushing综合 征、型糖尿病)或全身性疾病(如器官移植术 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改造考核试卷
- 石油开采与全球能源需求考核试卷
- 煤气设施的操作和检修考核试卷
- 电子设备回收利用考核试卷
- 航空旅游安全措施考核试卷
- 索道设备维护保养成本控制考核试卷
- 咖啡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国际合作考核试卷
- 电气设备批发商市场调研方法考核试卷
- 2025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郴州有限责任公司资兴西坌矿业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采油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26314-2010锆及锆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 GB/T 21244-2007纸芯
- DB51-T 2985-2022竹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 disc与亲子沟通没有任何身份比为人父母更高贵
- 柳青《创业史》-全-课件
- 2001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
- 安川变频器培训二:应用技术(安川)课件
- ICRU62号报告详细完整
- 介绍家乡 贵州长顺课件
-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件-8.安全过马路|大连理工版 (共8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