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职业技师考试 考试重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wps_第1页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职业技师考试 考试重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wps_第2页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职业技师考试 考试重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wps_第3页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职业技师考试 考试重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wps_第4页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职业技师考试 考试重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wp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 5部分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部分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第第1 单元 绪论单元 绪论 绪论相关内容常考。近几年来考试频率约 2 次。 其中,微生物概念、特点及分类是考试的重点,微生物的作用应熟悉掌握。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在 医学中应掌握,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应熟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一般不会引起疾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 丛(菌群)平衡失调,此时该菌可致病。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2.细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染色体为裸露 dna 分子,无核膜、 核仁,细胞器不完善, 以二分裂繁殖,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第第2 单元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单元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的内容必考,应作为重点复习。近几年来考试的频率约 7 次。 其中,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l型是考试重点,应熟练掌握;熟悉细菌的形态与排 列方式及代表细菌应掌握;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应熟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器官。 2.质粒为双链闭环 dna 分子,是细菌染色体(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 性状。 3.磷壁酸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4.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 5.以细菌的芽孢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6.细菌l型营养要求高,缓慢生长,必须用含血清的高渗低琼脂基础培养基,可形成油煎蛋样菌落。 7.鞭毛是细菌运动器官。 第3 单元 细菌的生理 细菌生理必考应重点复习。在近几年来考试的频率约 5 次。 其中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繁殖的方式和速度、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各时期细菌的生理活性和形态 特征应熟练掌握,细菌的新陈代谢和了解细菌数的测定的方法、细菌合成代谢的产物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菌一般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一般细菌培养 1-4h 是细菌适应新环境的阶段,处于生长曲线的迟缓期。 3.细菌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脂多糖。 4.热原质多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合成的脂多糖,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5.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 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外毒素主要有革兰阳性菌产生,但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 第 4 单元 细菌的分布 细菌的分布常考。 近年来的考试频率约 3次。 其中应熟悉掌握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 菌及菌群失调;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土壤中的厌氧芽胞杆菌是创伤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2.正常菌群的分布,正常人体表与外界相通的口腔、 鼻咽腔、 肠道、 泌尿生殖道等存在着不同种类和 数量的微生物。 3.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正常菌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寄居 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时可致病。 4.菌群失调是指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 量变化,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其诱因为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 疗,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引起机体菌群失调。 5.引起菌群失调的常见菌群 球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变形杆菌、 产气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阴沟肠杆菌等;厌氧菌有类杆菌、 产 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等;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第5 单元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常考。近年来考试出现 3 次。 其中消毒、 灭菌、 防腐、 无菌操作的基本概念,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和 监测为考试重点,应熟练掌握;掌握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杀菌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检测方法;生物因 素对细菌的影响应熟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属于表面活性剂的常用消毒剂有新洁尔灭、消毒净、度米芬等。 2.紫外线可使 dna 分子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 dna 正常复制,导致细菌死亡。常用于空气和 物体表面的消毒。 3.巴氏消毒法 61.1-62.8、30min 或者 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 4.加压蒸汽灭菌法。通常在 103.4kpa 的压力下达 121.3,维持 15-20min 可杀灭所有细菌的芽孢和 繁殖体。 5.冷冻真空干燥法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 第6 单元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细菌遗传与变异常考。近几年来考试频率约 3 次。 其中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微生物变异的现象、遗传变异的机制是重点内容,应熟悉掌握;了 解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鞭毛的沙门菌失去鞭毛的变异是 h-o 变异,指的是有鞭毛的细菌失去鞭毛,其抗原性也失去。 2.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存在于染色体、质粒额转位因子中。 3.卡介苗(bcg)是一株毒力减弱而保留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4.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环状双股 dna。 第7 单元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必考,应作为重点复习。近几年来考试频率 5 次。 其中细菌的致病物质及作用、细菌的毒力、感染性疾病和细菌的感染来源与类型是考试重点,应熟 练掌握。抗微生物感染应熟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菌的毒力是指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2.有一定的毒力和数量的病原菌,要经过适当的侵入门户,到达一定的器官额组织细胞才能致病。 3.外毒素是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主要有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 性菌产生。 毒力强、 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类毒素是外毒素在 0.3%-0.4%甲醛液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可使 其脱毒,仍保留其免疫原性。 4.引起外源性感染的细菌来自体外,包括由人或其他宿主、环境中来。 5.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称为菌血症。 6.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性腹泻。 第8 单元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偶考。在近几年来的考试出现频率 1 次,但有些内容仍需掌握,如微生物在生物 化学分类中的地位、细菌分类的单位和命名。 常考的细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支原体等属于原核生物界。 2.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3.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真菌界。 第9 单元 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微生物学检验概述偶考。在近几年考试中出现 1次,但仍有些内容需复习,如掌握标本的处理,微 生物学检查方法、 快速诊断的方法、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 熟悉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检 验及试验结果报告的时间,微生物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及对应疾病的举例。了解动物试验和细菌的非培养 检测方法。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鲎(hou)试验可以检测出细菌内毒素。 2.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等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3.微生物学的快速诊断包括特异性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4.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第10单元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常考。在近几年来的考试出现频率约 4 次。 其中应熟练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在细菌形态学检查的应用,细菌常用染色方法。掌 握细菌不染色标本的检查法。了解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在细菌形态学观察的应用。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菌不经染色直接镜检,主要检查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态。常用的有压滴法和悬滴法, 以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2.革兰染色顺序是结晶紫、 碘液、 95%乙醇、 稀释复红。 染色结果革兰阳性菌为紫色,革兰阴性菌呈红 色。 3.结核分枝杆菌经抗酸染色后菌体为红色。 4.观察不易染色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运动用暗视野显微镜。 5.革兰染色的媒染剂为碘液。 第 11单元 培养基 培养基的相关内容属于必考内容,应作为重点复习。 在近几年考试中出现频率为9次。 其中培养基的 组成成分、培养基的种类是重点内容,应熟练掌握。掌握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化学成分或抗生素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生 长。 2.ss琼脂是强选择性培养基,主要用于志贺菌、沙门菌的分离。 3.基础培养基(basal medium)是只含有基础生长所需的最基础营养成分,嘴常用的是肉浸液。 4.细菌l型培养基是针对细菌细胞壁损伤的细菌 l型。 5.碱性琼脂或 tbcs 琼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他弧菌。 6.中国蓝平板是较好的肠道弱选择性培养基。 7.营养肉汤长用于标本及各类细菌的增菌。 8.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细菌动力及保存菌种。 9.克氏双糖铁琼脂属于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 第12单元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常考。出现频率约 3 次。 其中应熟练掌握细菌的接种和分离技术,细菌在培养基的生在现象和细菌培养的方法;掌握厌氧 菌培养的方法;了解细菌l型的检查方法。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于脓汁、粪便等含菌量较多的标本常采用分区划线分离法分离培养细菌。 2.半固体培养基穿刺菌种保存法,在接种、孵育后,再向培养基中加入灭菌的是液体石蜡。 3.培养的l型细菌菌落长出现油煎蛋样菌落(典型 l型菌落)。 4.有些细菌在平板上生长繁殖后可产生特殊气味,如铜绿假单胞菌(生姜气味)、厌氧梭菌(腐败 的恶臭味)。 第13单元 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必考,应作为重点复习。出现频率10次。 其中,碳水化合物(糖类)代谢、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是考试的重点, 应熟练掌握。酶类试验、抑菌试验应熟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杆菌肽敏感试验属于抑菌试验。 2.吲哚(靛基质)试验属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3.凝固酶试验是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金葡菌为阳性。 4.典型的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结果 乳糖 + imvic(+-)。 5.氧化酶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与假单胞菌的鉴别,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 奈瑟菌属、 莫拉菌属 细菌也呈阳性反应。 6.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属于碳源利用和氮源利用试验。 7.硫化氢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中属及种的鉴别。阳性时,培养基变黑。 8.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的细菌有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和摩根菌属细菌。 9.氧化酶试验所用的试剂是 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或 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 10.vp试验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第14单元 血清学试验 偶考,在近几年考试中未出现过,但要了解血清学鉴定和血清学诊断的概念和常用方法。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抗体效价必须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水平或随病程递增才有诊断价值。须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 份血清标本,若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 4 倍或 4 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在患者血清中检出病原微生 物的抗原有诊断意义。 2.常用的血清学诊断试验是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放射免疫测定法。 第15单元 动物实验 偶考,近几年未出现过。但应熟悉常用实验动物的要求和常用实验动物接种方法,了解实验动物的 分类及用途、动物采血法和动物实验的应用。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实验动物的品系选择。 2.实验动物的个体选择。 第16单元 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偶考,出现过1 次。但要掌握保存菌种的方法;熟悉菌种保管的注意事项。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两方面; 1.冷冻干燥保存法:又称冷冻真空干燥法,是目前最有效的菌种保存方法之一。 2.利用各种斜面和半固体培养基,加上液状石蜡保存菌种,是一种最常用而又简易的保存方法。 第17单元 微生物商品化、自动化检验 偶考,近几年未出现过。但应熟悉微量生化反应系统和自动化装置。 常考的细节有以下两个方面: 1.各种api 系统对应检测的菌种。 2.各种微量生化反应系统所检测的细菌类型。 第18单元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必考,应作为重点复习。出现频率19次。 其中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奈瑟菌属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所致疾病、 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是重点,应掌握;肠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应熟练掌握;了解卡他布兰汉 菌属的特性。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葡萄球菌水解后,可获得蛋白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存在于葡萄球菌的表面,结合 在细胞壁的黏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 a 蛋白(spa)。 2.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链球菌中,最多见的血清型为 b 群链球菌。 3.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病原体,能产生自溶酶,人工培养超过 48h 常死亡。它的唯一宿主是人,脑膜炎奈瑟菌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4.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耐热核酸酶,耐热,能较强降解 dna 和 rna。目前临床上已将耐热核酸酶 作为测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金葡菌在血液标本增菌培养结果呈均匀浑浊生长并有胶 冻状凝块。 5.淋病奈瑟菌可发酵葡萄糖,产酸,但不酵解麦芽糖(常借此与脑膜炎奈瑟菌相鉴别)。dna 酶阴 性,氧化酶和触酶试验均阳性。 6.淋病奈瑟菌的致病因素是菌毛。有菌毛的淋病菌可黏附至人类尿道粘膜上,不易被尿液冲掉,抗 吞噬作用明显,被吞噬后仍可在吞噬细胞内寄生。 7.a 群链球菌:杆菌肽试验阳性。 b 群链球菌:camp 试验阳性,可水解马尿酸钠。 d 群链球菌:七 叶苷试验阳性。肺炎链球菌呈阳性的试验是荚膜肿胀试验。 8.用于鉴别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关键性试验为过氧化氢酶(触酶)试验。在革兰阳性球菌中,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触酶),而链球菌属为阴性,故此试验常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 初步分群。 9.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对新生霉素敏感的细菌是表皮葡萄球菌。 10.区别肺炎链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试验有胆汁溶解试验、 菊糖发酵试验和optochin(奥普托 欣)敏感试验阳性。 肺炎链球菌呈阳性的试验是胆汁溶解试验、 菊糖发酵试验和optochin(奥普托欣)敏 感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和快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动物(小白鼠)试验阳性。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呈阴 性。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常与亚急性心内膜炎有关。 11.猩红热多由 a 群链球菌引起。 第 19单元 肠杆菌科及检验 必考,应作为重点复习。出现频率14次。 其中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所致疾病、 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是重点,应熟练掌 握。 肠杆菌科共性、 变形杆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 摩根菌属、 耶尔森菌属、 肠杆菌科的生物学特性、 所致疾 病、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应掌握;熟悉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及少见的肠杆菌科生物学性状及其微生 物学检验方法。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菌,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常见。其 o 抗原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两类,根据抗原构造可将志贺菌分为痢疾(a)、福氏(b)、鲍氏(c) 和宋内(b)志贺菌4 群。 志贺菌在肠道选择培养基(ss 琼脂)可形成中等大小、 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 宋内志贺菌可形成扁平、粗糙的菌落。 2.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痢疾样腹泻(黏液脓血便)。氧化酶试 验可区分肠杆菌科细菌和弧菌科细菌,前者阴性后者阳性。 3.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入血引起肠热症,引起全身病变。疑为伤寒沙门菌感染可于第 1、2周取血, 第2、 3 周取粪便,第3周取尿液,全病程取骨髓做培养。 肥达反应用于辅助诊断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 4.大多数甲基红阳性,动力阳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的菌属是埃希菌属、 爱德华菌属、 沙门菌属。 5.沙门菌主要致病因素有侵袭力、内毒素和肠毒素 3 种。伤寒沙门菌具有周鞭毛。 6.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 20个属,即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 菌属、 沙雷菌属、 哈夫尼亚菌属、 爱德华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 变形杆菌属、 摩根菌属、 耶尔森菌属等。 7.典型的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结果是:乳糖 +,imvic + + - -。 8.在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多可迁徙生长。 9.氧化酶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弧菌科细菌的鉴别,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葡萄糖氧化- 发酵试验(o/f 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菌的区别,前者均为发酵型,而后者通常为氧化 型或产碱型。 10.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的一组细菌为变形杆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和摩根菌属细菌,肠杆菌科 中其他细菌均为阴性。 11.变形杆菌硫化氢试验阳性,变形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 半胱氨酸)产生 硫化氢,硫化氢遇铅或亚铁离子则形成黑褐色的硫化铅或硫化铁沉淀,变形杆菌为肠道寄居的正常菌 群,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各种感染,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变形杆菌属迁徙生长,不分解 乳糖。 12.变形杆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的鉴别:变形杆菌属迁徙生长,硫化氢、 明胶液化和脂酶 (玉米油)均阳性,普罗威登斯菌属和摩根菌属均为阴性;普罗威登斯菌属鸟氨酸脱羧酶阴性、枸橼酸 盐利用试验阳性,摩根菌属前者为阳性,或者阴性。 13.痢疾志贺菌感染引起发热、 腹痛、 里急后重,大便次数明显增加,脓血便。 大便培养ss琼脂上分 离出透明菌落,生化结果:kia 培养基斜面产碱、底层产酸,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迟缓发酵乳糖,硫化 氢阴性,miu 培养基为- + (或-) - 。 第20单元 弧菌科 常考,应为重点复习。出现频率4 次。 其中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是考试重点,应熟练掌握;掌握副溶血性弧菌的生 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熟悉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的特性和生化试验。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霍乱弧菌具有耐热的特异性 o 抗原和不耐热的非特异性 h 抗原。 2.霍乱弧菌常用 ph8.5 的碱性蛋白冻水增菌培养,分离培养常用选择型培养基有硫代硫酸钠-枸橼 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tcbs)、4号琼脂和庆大霉素琼脂平板。 3.不能及时接种的粪便标本保存在碱性蛋白冻水中,主要是为了分离霍乱弧菌。 4.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为有单极鞭毛,运动极为活泼,无芽孢,有窄的荚膜。能发酵葡萄糖产酸, 氧化酶和触酶试验阳性。 5.在正常胃酸条件下需要大量霍乱弧菌才能引起感染,是因为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第21单元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偶考,出现过1 次。但应熟悉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检验方法。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两方面: 1.培养弯曲菌属常用的培养基有 skirrow、butzler 和 campy-bap 培养基。 2.空肠弯曲菌是微需氧菌,在 43生长,不分解糖类,氧化酶阳性,菌体弯曲呈逗点状、s 形或螺 旋状,有动力的革兰阴性菌。 第22单元 厌氧菌及检验 偶考,出现频率 2次。其中厌氧性细菌的分类及其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是重点,应掌握; 熟悉厌氧菌的分离和鉴定及常见厌氧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检验方法。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庖肉培养基常用于厌氧菌的增菌培养。 2.常用亚甲蓝监测厌氧环境,亚甲蓝在无氧的环境中呈白色,在有氧的环境中呈蓝色。 3.鉴定产气荚膜梭菌时应选择 nagler 试验:蛋黄琼脂平板上,产气荚膜梭菌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 浊圈。是因为此菌产生的卵磷脂酶分解蛋黄中的卵磷脂,可被特异的抗血清所中和。 第23单元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常考,出现频率3 次。 其中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应掌握;其他需氧和(或)兼 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应熟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白喉棒状杆菌菌体两端有异染颗粒,在吕氏血清斜面生长迅速的革兰阳性杆菌。 2.皮毛加工厂的工人最容易感染的细菌是炭疽芽胞杆菌。 3.白喉棒状杆菌最主要的致病物质是外毒素。白喉棒状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 素可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 4.蜡样芽孢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第24单元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常考,应作为重点复习。出现频率4 次。 其中应熟练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熟悉非典型分枝杆菌和 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液加入乳化剂吐温-80,则呈均匀分散生长。 2.结核分枝杆菌专性需氧,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死亡,为兼性胞内寄生菌。 3.分枝杆菌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可占其干重的 60%,这与其染色性、 抵抗力、 致病性等密切相关。 4.结核分枝杆菌革兰染色不易着色;抗酸染色阳性,菌体呈红色。 5.结核分枝杆菌为专性需氧,生长缓慢,最快 18h 繁殖一代,固体培养需 2-5 周出现可见菌落。 第25单元 非发酵菌及检验 必考,应作为重点复习。出现频率5 次。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是重点,应熟悉掌握;嗜麦芽窄食单 胞菌、 产碱杆菌属、 不动杆菌属、 军团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 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应掌握;非发酵菌 的种类应熟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常见于烧伤或创伤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2.适合军团菌的培养基是 l-半胱氨酸的 byce 培养基。 3.铜绿假单胞菌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菌。 普通平板上长成圆形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 扁平、 隆起、 湿 润菌落;在血平板桑长成扁平、湿润的灰(蓝)绿色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经肉汤培养,液面可形 成菌膜,菌液上层为蓝绿色;产生可溶于水和氯仿的蓝绿色荧光绿脓素及溶于水而不溶于氯仿的绿色 荧光素。 4.铜绿假单胞菌最适温度为 35,但4不生长。 5.假单胞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有 1-3根鞭毛,运动活泼。 6.氧化酶试验是鉴定非发酵菌的重要试验,非发酵菌中除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个别假单 胞菌外,氧化酶试验菌为阳性。 第26单元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常考,应重点复习。出现频率3 次。 其中,应掌握嗜血杆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掌握其他嗜血杆菌属的生物学 特性和致病性。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流感嗜血杆菌在加热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上生长较佳,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共同 培养时,距离葡萄球菌越近菌落越大,距离越远菌落越小,此称为卫星现象,有助于对流感嗜血杆菌 的鉴定。初次分离培养流感嗜血杆菌的条件为巧克力平板、5%-10%co2 环境。 2.根据流感嗜血杆菌产生吲哚,尿素酶及鸟氨酸脱羧酶反应,将其分为 8 个生化型。 3.流感嗜血杆菌通过呼吸道侵犯人体引起感染。 第27单元 衣原体及检验 常考,出现频率3 次。 应掌握衣原体的繁殖周期;熟悉衣原体生物学性状、 临床意义、 微生物学检验。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衣原体的繁殖发育周期可见原体和网状体(始体)两种颗粒。原体在细胞外较为稳定,无繁殖能 力,但有高度的感染性。网状体为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代谢活泼,不能自胞外存活,无感染性。 2.衣原体的直接检测方法有直接镜检、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3.沙眼衣原体可通过性传播引起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等性病。 第28单元 立克次体及检验 偶考,近几年来考试未出现过。应掌握立克次体共同特征与分类及其血清学检测;熟悉立克次体生 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检验。 可考的细节有两方面: 1.羌虫病立克次体通过羌螨叮咬传人,引起羌虫病。 2.外斐反应,用于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第29单元 支原体及检验 常考,出现频率约3 次。 其中,要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熟悉支原体的致病性。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 呈高度多形态性、 能通过除菌器,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 型微生物。 2.在人工培养基上呈现“油煎蛋样菌落”的微生物是支原体。 3.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 4.解脲脲原体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不能利用葡萄糖和精氨酸,可分解尿酸产碱。 第30单元 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偶考,出现频率1 次。 其中,应掌握放线菌属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熟悉诺卡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 方法。 常考的细节:放线菌感染时,脓性标本中容易发现有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磺颗粒”。 第31单元 螺旋体及检验 常考,出现频率约3 次。 其中,应掌握螺旋体概念及分类,掌握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熟 悉疏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能够通过胎盘传播引起胎儿先天性疾病的螺旋体是梅毒螺旋体。 2.检测梅毒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所用的抗原是牛心类脂质。 3.临床实验室明确诊断梅毒的常用方法为 fta-abs、mha-tp、elisa 和免疫印迹试验等。 第32单元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常考,出现频率2 次。 其中,应掌握病毒的概念、 结构,掌握几种常见病毒,如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 风 疹病毒、 肠道病毒、 轮状病毒、 乙脑病毒、 疱疹病毒、 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 学检验、 临床意义;熟悉细菌体、 非寻常病毒、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病毒大小、 形态以及病毒的实验室 诊断方法;熟悉汉坦病毒、狂犬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检查。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胎儿脐血检测到 cmv igm 表示胎儿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 2.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检测流感病毒时,相应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阻止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与细 胞相应受体结合。 3.病毒标本的保存 大多数病毒抵抗力较弱,室温易被灭活,因此标本要快速处理,注意冷藏, 4可保存数小时,长时间保存需 -70。 第33单元 真菌检验 常考,应作为重点复习。出现频率约5 次。 其中,念珠菌和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检验是重点,应熟练掌握;真菌概念、生物学性状、 微生物检查方法应掌握;真菌致病性、曲霉菌和其他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检查应熟悉。 常考的细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 2.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