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育迟滞1ppt课件_第1页
精神发育迟滞1ppt课件_第2页
精神发育迟滞1ppt课件_第3页
精神发育迟滞1ppt课件_第4页
精神发育迟滞1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精神发育迟滞 梁月竹 概 述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简称M.R)是指生 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 等原因引起,以智能发育不全或受阻为特征,以各种技能 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 病。该组疾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并 存。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遗传、生化和行为科学的 进展,使得与精神发育迟滞相关的内科、神经科及社会行 为问题被普遍重视,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到多 学科的知识。因此,精神发育迟滞越来越受到医学、心理 学、社会学、教育学及司法学界的共同关注。就精神科医 生而言,近年其工作重点已从单纯的诊治转向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方面。多学科合作,综合研究已成趋势。 流行病学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患病率及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报道差异较大, 可能与诊断标准、调查方法和工具不统一有关。此外还受确诊年龄 (据报道岁以前确诊率只有75)、智力稳定性(主要是轻度精 神发育迟滞变化很大)等因素影响。 1990年全国5个地区0-12岁儿童调查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南京 21.87、厦门4.50、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区为122.34、山西柳林 46.44、安徽旌德县57.98。 国外报道,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为整个人群的10-30;世界卫 生组织的统计结果(1985),发达国家患病率为5-25,其中重度3 -4,发展中国家为46,其中重度5-16。估计全世界约有1.2亿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我国约有4千万。 男性患病多于女性,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智力 水平与社会经济状况成负相关,低社会阶层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 者比例高,这与不发达地区医疗和营养状况不佳、碘缺乏、近亲结 婚等不良因素有关。 病 因 (一)遗传因素: 1.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 分离 2.染色体的结构异常 3.嵌合体:细胞内有两种以上的核型 4.遗传代谢性疾病 5.多基因遗传 (二)母孕期有害因素 1.感染 2.毒性物质和药物 3.烟和酒 4.物理因素 5.妊娠期疾病 6.孕母的年龄 7.营养不良 8.胎盘功能低下 9.免疫功能低下 临 床 表 现 n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智力低下, 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所谓社会适应能力,主 要涉及个人与外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及个人行为的社会意义。我国以往对MR的 分级为:轻度称愚鲁,中度称痴愚,严重者 称白痴,由于这种分级的称呼带有贬义,现 已不再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将精神发育迟滞 分为轻、中、重、极重四级。 边缘智力 n智商:70-85 n抽象思维能力减退,思维的广度 、深度与机敏性较差;不能完成 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n占75%80%。智商5070。这类儿童除在早年 发育较正常儿童略迟缓外,不易发现其他异常 。一般入学后才被发现。其学习能力差:患儿 的理解力、抽象思维及分析综合能力差,故对 事物的看法常限于外表现象。虽然有可能成段 地背诵,但却不能正确应用。其有轻度社会适 应缺陷,适应能力低于一般同龄儿童,遇到不 良刺激时易产生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日常 生活可以自理,长大后可以从事简单熟练技能 劳动。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n占有10%12%。智商3549。患儿语言 发育水平较差,与其在短时间内接触中 即能察觉。学习能力差:只能完成10以 下的简单计算。有一定模仿能力,特殊 训练后可学会简单人际交往及生活技能 ,在监护下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n占3%8%。智商2034。患儿往往合并 躯体畸形和神经系统障碍,语言及运动 功能均明显受损:发音不清,动作笨拙 。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甚至不会躲避危 险。长期反复训练下可提高生活自助能 力,甚至在监护下从事最简单体力劳动 。 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n1%5%。智商20。他们往往具有明显的 生物学病因,包括严重的染色体畸变和先 天遗传代谢病,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畸形 和躯体其他部位的畸形。没有语言功能, 理解或遵从要求或指令的能力受到严重损 害。情感反应原始,只能发出一些表达情 绪和要求的喊叫,不能辨别亲疏,生活全 部需人照顾。早夭者多见。 精神发育迟滞分级比较简表 临床分级 智商 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分级 智残水平 传统分级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50-70 轻度适应缺陷 可教育型 四级智残 愚鲁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35-49 中度适应缺陷 可训练型 三级智残 痴愚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20-34 重度适应缺陷 依懒型 二级智残 痴愚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20 极重度适应缺陷 养护型 一级智残 白痴 常见临床类型: n1.地方性呆小病 n2.唐氏综合征 n3.脆性X综合征 n4.苯丙酮尿症 n5.胎儿酒精综合征 n6.儿童铅中毒 n7.儿童艾滋病 诊 断 标 准 n1.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一 般说智商于70以下。 n2.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表现在个人生活 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能有明显缺陷。 n3.起病于18岁以前。 治 疗 n1.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查 明原因,早期干预。 n n 2.2.综合治疗综合治疗 n1)病因治疗:对于某些病因较清楚的代 谢、内分泌疾病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n如: n限制含有苯丙氨酸的食物的饮食疗法 以治疗苯丙酮尿症,以纠正苯丙氨酸羟 化酶的先天缺乏所导致的苯丙氨酸转化 障碍。 n地方性克汀病及时补碘。 n基因疗法。 n2)药物治疗:a.对症治疗:对具有兴奋 、冲动或伴有癫痫发作者要采用抗精神 病药物或抗痉挛药物治疗。b.促大脑代 谢治疗:常用药有脑复康、r氨酪酸、 脑活素等药。 n3)教育训练和行为指导:应加强与患儿家 长的联系,加强和教师、心理工作者的密切 合作。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也具有相当大的 潜能,而非医学措施便显得更为重要。开始 训练愈早,效果愈好。实施中应遵从不同程 度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方法的原则。对轻中度 者可进入特殊学校,尽早开始语言、劳动和 生活技能教育训练。对重度者以养护为主, 重点指导训练基本生活技能。 教育训练和行为指导 (1)临床教学法 这是一种典型的 个别化教学训练方法,目的在于按照 临床资料,为个别迟滞儿童设计适合 其需要的教学方案。采用个别指导、 独立学习和小组训练三种形式,通过 “训练一测验一训练一测验”交替过程 ,逐渐提高能力。 教育训练和行为指导 (2)主题单元教学法 亦称循序渐进 法,将各种课程系列地划分为若干小 型,变为有逻辑顺序的主题学习单元 ,在各课协同配合下,按主题单元循 序渐进地进行教育训练。 教育训练和行为指导 (3)任务分析法 运用行为分析 的技巧,将各训练任务目标 行为,做详细剖析,重点放在达 到目标行为的操作方面。 教育训练和行为指导 n(4)、感觉统合训练 对于活动过度,注意力 难集中的儿童,增强来自前庭、肌肉关节和皮 肤等感觉输入,训练他们综合这些感觉,并同 时做出适当的反应。 n (5)、行为矫正法 主要运用鼓励学习原则 ,矫正迟滞儿童的某些问题行为或特殊功能障 碍,效果较好。实施前,首先要明确需矫正的 “行为”,然后观察其前因、过程和结果;继之 记录“问题行为”,并画出基线;最后选择有效 强化物,由简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强化训练 。 教育训练和行为指导 n(6)、开发右脑增智训练 临床观察和 研究发现,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主 要障碍是抽象思维能力及对言语性材料 反应能力差;而对直观形象的内容接受 困难不大。智测结果也发现操作智商比 语言智商好。提示右脑功能相对较好, 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国内外许多学者 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也说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大脑 尚留有潜能需开发。 预防 n 1、把好优生关 禁止近亲婚配,育龄妇女或有 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妇应接受优生咨询和产前诊 断;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提高优生意识。 n 2、加强孕期保健 注意营养,避免接触有害 化学物质,戒烟、戒酒,防射线,防病毒感染 等;保持愉快的情绪,多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等 ;碘缺乏区孕妇注意补碘。 n 3、注意围产期保健 防产伤、窒息、感染等 。 n 4、做好优育、优教工作 合理喂养、加强护理 防意外脑伤害,防感染中毒,注意心理发展和 健全人格的培养。尽早对婴幼儿进行语言及智 力开发,重视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预防 n 4、做好优育、优教工作 合理喂养、加强护理 防意外脑伤害,防感染中毒,注意心理发展和 健全人格的培养。尽早对婴幼儿进行语言及智 力开发,重视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n 5、注意新生儿筛查 某些先天性代谢障碍, 如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以在产后早 期检查出来,给予及时治疗能大大减少精神发 育迟滞的发生或减轻智力损伤程度。 n 6、做好重危儿童监护工作 对于妊期异常和 分娩时难产、早产、窒息、足月小样儿及中枢 神经系统损伤的儿童应进行追踪观察,定期检 查,一旦发现问题进行早期干预。 预防 n7、创造良好的环境 给予必需的适宜刺 激,包括感官的刺激和情感的交流。否 则容易产生轻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n 8、科学用脑 人脑潜力很大,早期全面 开发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