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从基础到临床张运课件_第1页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从基础到临床张运课件_第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从基础到临床张运课件_第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从基础到临床张运课件_第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从基础到临床张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祝贺第七届CICI大会 的召开!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从基础到临床 山东大学 张 运 心血管疾病的中国现状 u进入本世纪以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的 第一位杀手 u2007年我国271.6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 疾病死亡总人数的34%,平均每11.6秒死亡1人 ,这一死亡速度是美国人的3倍(每34秒死亡1 人),相当于每10天发生一次汶川大地震! u我国2002年卫生总费用为5684亿元,2007 年上升到10966亿元,5年内翻了一番 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公告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机制 TCFA Plaque Rupture Thin fibrous cap Plaque Erosion Thin-Cap FibroAtheroma TCFA Thin fibrous cap FibroatheromaTCFA Features of Vulnerable Plaques vLarge necrotic core (40% plaque volume) vThin fibrous cap (65 m) vDecreased collagen content of cap vMacrophages, activated T cells 297:1967-69 (IF 3.712) 应邀为Heart (IF5.39)撰写综述 主要研究工作 u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 u易损斑块的分子机制 u易损斑块的检测技术 u易损斑块的干预策略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斑块稳定性 抑制内皮凋亡关键因子膜整连蛋白稳定斑块 C57BL/6J ApoE-/- AB Zhang, et al. J Cell Physiol, 2010, Epub ahead of print(IF4.586) 血管正性重构调控新机制 u血管正性重构是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血管 外膜成纤维细胞(AF)在血管重构中起核心作用 u发现Smad, MAPK 和整联蛋白信号通路的交 互作用是AF发挥活性的主要机制 u特异性生长抑制同源基因(Gax)通过抑制上 述通路的交互作用而抑制AF的功能 Liu, et al. ATVB, 2008, 28:725-31 (IF 7.235) 对血管正性重构新机制的评价 eNOS基因调控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机制 uNO是血管内皮功能的 重要调节分子,但自我调 控机制不明 u首次发现eNOS基因的 内含子4可编码27nt的 miRNA,起到调控eNOS 基因表达的作用 Zhang, et al. PNAS, 2005, 102: 16967-972 (IF 9.432) eNOS基因调控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机制 u证实27nt的miRNA是通 过eNOS基因的pre-mRNA 剪切而产生 u发现27nt的miRNA诱导 eNOS基因甲基化并通过调 节启动子核小体的改变来调 控eNOS Zhang, et al. J Biol Chem, 2008, 283: 14685-693 (IF 5.328) Zhang, et al. Mol Biol Cell, 2008, 19:3997 -4005 (IF 5.979) 这些研究支持这样一种理念,即内源性 siRNAs 可通过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 调节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 Allo M, Nature Struct Mol Biol, 2009,16:717-25 AMPK降低细胞内ROS产生的机制 u ROS可导致氧化应激和斑块炎症但产生机制不明 u 首次发现AMPK通路通过上调Trx表达,从而显 著降低细胞内ROS的增多 u 首次提出转录因子FOXO3a介导了AMPK通路对 Trx的调节 u 阐明了AMPK-FOXO3a通路对代谢应激下细胞内 ROS水平的保护作用机制,为治疗心血管疾病和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Li, et al. Diabetes, 2009,58:2246-57(IF 8.505) AICARPA AMPK ROS FOXO 3 Trx promoter p300 AMPK降低细胞内ROS产生的机制 Li, et al. Diabetes, 2009,58:2246-57(IF 8.505) 炎症抑制斑块胶原合成的新机制 u炎症可导致斑块纤维帽胶原减少,但分子机制不 明 u发现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P4H(I)启动子存在 TNF-反应元件,证实NonO蛋白结合在此部位 u应用特异性的SiRNA沉默NonO蛋白,TNF-介 导的抑制P4H(1)的作用减弱了70%,这一作用通 过ASK1-JNK通路所介导 u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炎症因子抑制细胞外基质合 成的新的分子机制Zhang, et al. ATVB, 2007, 27:1760-1767 (IF 7.235) 炎症抑制斑块胶原合成的新机制 Zhang, et al. ATVB, 2007, 27:1760-1767 (IF 7.235) 对易损斑块炎症新机制的评价 ATVB 在本期的ATVB,张澄等人发现了一个JNK通 路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的新机制。通过抑制血 管壁ASK1-JNK-NonO通路激活尤其是通过 NonO蛋白的抑制,有可能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和减少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提 供了一个值得尝试的新靶标 主要研究工作 u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 u易损斑块的分子机制 u易损斑块的检测技术 u易损斑块的干预策略 炎症因子和不规则斑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Ding, et al, Am J Med Sci, 2008,336:27-31 Carotid Ulceration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巨嗜细胞、T淋巴细胞、激活 的内皮细胞和增生型平滑肌细胞可产生和分泌某些分 子,可用于颈斑块不稳定和破裂的生物标记物,如 CRP、MMP、TIMP、sCD40L、ox-LDL、Lp-PLA2 、 sPLA2、 MPO、MCP-1等” 69,70 基于颈动脉斑块形态的介入治疗推荐意见:1.在介入 治疗之前,所有患者均应进行颈动脉斑块形态学的评 价B;2. 应采用可靠的影像学技术或生物标记物检出 介入治疗前后具有栓塞危险的斑块C 对欧洲介入治疗指南的影响 颈动脉斑块体积压缩比预测缺血性脑卒中 u发现颈动脉斑块 在心动周期中的体 积压缩比可独立预 测缺血性脑卒中 u预测价值大于传 统危险因素和影像 学其他指标 颈动脉斑块三维体积 Zhang, et al. J Hypertens, 2009;27:348-56 (IF 5.132) 对颈动脉斑块三维应变新技术的评价 该研究打开了一个使我们不仅只观察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和形态,而且可观察斑 块力学的新窗口,这一令人感兴趣的新技 术具有发展前途,值得深入研究 易损斑块力学模型的研究 Su, Zhang, Sci China G, 2004, 47:452-62 Su, Zhang, Sci China G, 2008,57: 867-2 基 本 方 程 血管内二维超声弹性图的研制 斑块块肩部应变渐变应变渐变 斑块块肩部应变剧变应变剧变 Prediction of Plaque Rupture by VVI LSp RSpCSp Prediction of Plaque Rupture by VVI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Strain HR 95%CI p LSp (%) 0.386 0.14540.820 0.007 CSp (%) 8.446 5.9049.104 0.001 RSp (%) 8.963 5.35810.486 0.001 Zhang L,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10, 211:146-52 (IF 4.522) Prediction of Plaque Rupture by VVI uCSp: Cut-off: 0.268% Sensitivity: 88.6% Specificity: 92.0% AUC: 0.965 uRSp: Cut-off: 0.296% Sensitivity: 88.0% Specificity: 88.6% AUC: 0.963 Zhang L,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10, 211:146-52 影像学和血清学结合预测兔斑块破裂 Predictors OR P EI 7.056 0.003 PA(mm2) 1.942 0.032 hsCRP (ng/mL) 1.025 0.006 AIIc%(dB) 0.856 0.002 Chen, et al. Am J Physiol, 2007, 293: H2836-44 (IF 3.712) Predictors ORP 95%CI IMT (mm) 9.500 0.0291.25671.861 hs-CRP(mg/L) 2.9160.0391.0578.045 RI0.0100.0120.0000.364 影像学和血清学结合预测患者斑块破裂 Chen, et al. Am J Cardiol, 2007,100:1341-6 (IF 3.575) 2008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进展报告 随着与临床不良预后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的不断增 多,研究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发现目前甚 少的可与影像学(如本研究)或其他诊断技术相结 合的生物标记物,以更加经济的方式改善我们对 于患者死亡和心血管病发症的预测能力 主要研究工作 u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 u易损斑块的分子机制 u易损斑块的检测技术 u易损斑块的干预策略 内皮凋亡因子抑制剂稳定斑块 Zhang, et al. ATVB, 2010,30:411-8 (IF 7.235) MCP-1显性缺失突变体稳定斑块 * P0.01 Zhong, et al. J Cell Mol Med, 2008,12:2362-71 (IF 5.228) 斑块易损指数 Role of ACE and ACE2 in RAS Dong, et al. ATVB, 2008, 28:1270-76 (IF 7.235) Plaque stability score ACE-2基因过表达稳定斑块 MCP-1 MC AdACE2 AdEGFP AdACE2+A779 SMC actin Oil red O stain (lipids) Massons trichome (Collegen) C AdEGFP 。 AdACE2 AdACE2+A779 plaque stability score TLR2和TLR4联合干扰稳定AS斑块 TLR2和TLR4联合干扰稳定AS斑块 TLR2和TLR4联合干扰稳定AS斑块 Qi L, et al. Hum Gene Ther, 2009, 20:739-50 Yang JM, et al. J Cell Mol Med, 2010, Epub ahead of print u提出应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 (Treg)诱导斑块免疫 耐受的新思路 u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 者中获得的CD4+ CD25- T 细胞经体外抗 原诱导成为特异性的 Treg, 为AS免疫耐受治 疗提供了新途径 诱导免疫耐受抑制斑块进展 Peng, et al. Blood, 2009,113:2568-77 (IF 10.555) simvastatin Doxycycline rapamycin TXL Model control High-lipid control * * * * * vs. high-lipid control *P0.01 Effects of Drugs on Vulnerability Index Chen WQ. Br J Pharmacol, 2009; Chen et al. J Ethnopharmacol, 2009 Vulnerability Index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TXL uIncidence of Plaque Rupture uGroup A 73.3% (11/15) uGroup D1 14.3% (2/14) uGroup D2 7.1% (1/14) uGroup D3 7.7% (1/13) uGroup E 7.1% (1/14) (Bars = 20m ) Zhang L, et al.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9, 297:2004-14 Effects of TXL on Plaques 1 张蕾等人关于通心络稳定斑块的研究的 确令人感兴趣,该研究无容置疑的发现 支持作者的结论,即通心络减少动物模 型中斑块破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