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知识讲座.ppt_第1页
税收知识讲座.ppt_第2页
税收知识讲座.ppt_第3页
税收知识讲座.ppt_第4页
税收知识讲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收知识讲座 巴南区国税局 讲座内容 n第一部分 税收和税制 n第二部分 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部分 税收和税制 n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 n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n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n税法层次及制定权限 n我国目前开征的税种 n我国现行的分税制 一、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 的主要方式 n税收是什么 n税收的目的 n税收的本质 年份支出合计计 经济经济 建设设 费费 社会文教 费费 国防费费 行政管理 费费 其他支出 200222053.156673.75924.581707.784101.323645.77 200324649.956912.056469.371907.874691.264669.4 200428486.897933.257490.512200.015521.985341.14 200533930.289316.968953.362474.966512.346672.66 200640422.7310734.6310846.22979.387571.058291.47 年份支出合计计 200222053.15 200324649.95 200428486.89 200533930.28 200640422.73 年份收入合计计其中税收占% 200218903.6417636.4593% 200321715.2520017.3192% 200426396.4724165.6892% 200531649.2928778.5491% 200638760.234809.7290% 满足满足 需求需求 结论 n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机器运转的需要 。 l“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马克思认为,国 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政权为了行使其职能 ,就要耗用一定的物质资财,因而必须采用适当 的方式取得财政收入,税收就是财政收入的一种 基本的、稳定的来源。 l非主流学说:公需说、利益说、交换说、义务说 n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 l我国近年来各种税收收入已经占到(纳入政府预算 管理的)财政收入总额90%以上。 n税收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l国家以法律规定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 偿地取得财政收入,形成特殊的分配关系。这种 分配关系集中反映了国家与各阶级、各阶层的经 济关系、利益关系。 二、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的区别 n税收的特征 n税和利的区别 n税和费的区别 n税和债的区别 n税和基金的区别 重庆庆市统计统计 年鉴鉴 单单位:万元 项项 目2005年2006年 财财政收入5,811,921 7,421,702 一、地方财财政收入3,949,624 5,294,579 (一)一般预预算收入2,568,072 3,177,165 1.工商各税1,582,655 1,924,483 其中:增值值税336,548 387,112 2.农业农业四税187,203 228,079 3.非税收入798,214 1,024,603 其中:国有资产经营资产经营 收益96,751 149,408 行政性收费费收入480,942 595,151 罚罚没收入90,923 95,370 (二)基金预预算收入1,381,552 2,117,414 其中:土地有偿偿使用收入1,138,046 1,799,228 二、中央四税收入1,656,599 1,944,772 其中:增值值税收入1,009,640 1,161,335 三、其他中央收入205,698 182,351 n财政收入的形式包括:税收、国有资本收益 、行政性收费、基金、国债等。 税收的特征 n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点。税 收特征可以概括为“三性”。 l强制性 l无偿性 l固定性 n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 缺一不可。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 本质的体现,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 保证,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要求 。三者相互配合,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 定。 如何理解税收的“三性”? n税收的强制性。指国家凭借其公共权力以法律、法令形式对税收 征纳双方的权利(权力)与义务进行制约,既不是由纳税主体按 照个人意志自愿缴纳,也不是按照征税主体随意征税,而是依据 法律进行征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 务,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税收的强 制性主要体现在征税过程中。 n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征税后,税款一律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由 财政统一分配,而不直接向具体纳税人返还或支付报酬。税收的 无偿性是对个体纳税人而言的,其享有的公共利益与其缴纳的税 款并非一对一的对等,但就纳税人的整体而言则是对等的,政府 使用税款目的是向社会全体成员包括具体纳税人提供社会需要的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税收的无偿性表现为个体的无偿性 、整体的有偿性。 n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征税预先规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包括纳 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这些标准一经 确定,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税收的固定性包括两层涵义 : l第一,税收征收总量的有限性。由于预先规定了征税的标准,政府在 一定时期内的征税数量就要以此为限,从而保证税收在国民经济总量 中的适当比例。 l第二,税收征收具体操作的确定性。即税法确定了课税对象及征收比 例或数额,具有相对稳定、连续的特点。既要求纳税人必须按税法规 定的标准缴纳税额,也要求税务机关只能按税法规定的标准对纳税人 征税,不能任意降低或提高。 l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于某一个时期而言的。国家可以根据经济和社会 发展需要适时地修订税法,但这与税收整体的相对固定性并不矛盾。 税和利的区别 n利,即利润。在1983年以前,企业所得税只 对非国有经济征收,而国有企业实行上交利 润的办法。到1984年国家先后分两步实施了 国营企业“利改税”改革,之后国有企业全部 由上交利润改为了缴纳企业所得税。 n税和利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在法律意义 上也不一样。 l国家依法征税,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力,在税法 面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处于同 等地位。 l利润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国家参与国企利 润的分配,行使的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税和费的区别 n费,即政府性收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 法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向特定服务 对象实施特定行政管理或提供特殊服务时, 按照非盈利原则收取的费用。它分为行政性 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特征:国家强制性、社 会管理性、稳定性、补偿性、财政预算管理 性。 如: l企业注册登记费 l城市水资源费 l车辆牌照费 l发票工本费 n主要区别:税具有无偿性,费通常具有补偿 性,特定的费与特定的服务往往具有对称性 。另外税收具有固定性,费的收取更灵活 。 税和基金的区别 n基金,即政府性基金,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所属部门根据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和中共中 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为支持某项事 业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 。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 和政府性收费有一些共同点)。 如: l三峡工程建设基金 l教育费附加 l文化事业建设费 n主要区别:基金是政府收入的一种辅助形式 ,具有“强制性、立法层次低、征收主体多 样、专户管理专门用途”等特性,是一种“准 税收” 。 什么是“费改税”? n据统计,到1997底,经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 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有371项,其中 涉及企业的有217项,还有很多地方收费项 目。费多税少、费强税弱、以费挤税、乱收 费等问题比较突出,破坏了国家收入分配秩 序和格局,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n国家逐步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区分性质,逐 步实施“费改税” 。 l“车购附加费”已经改为了“车购税”。 l正在酝酿的“养路费”改“燃油税” 。 税和债的区别 n债,指国债,是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 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是 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能够起到筹集资金、 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的作用。 n主要区别:国债是一种债务,到期需要偿还 。 三、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n经济决定税收 n税收反作用于经济 年度 国内生产总值产总值 (亿亿元) 税收收入总总 额额 (亿亿元) 税收收入占 gdp的 比例 gdp环环比税收环环比 2002120332.717636.4514.66%9.74%15.26% 2003135822.820017.3114.74%12.87%13.5% 2004159878.324165.6815.12%17.71%20.72% 2005183867.928778.5415.65%15%19.09% 200621087134809.7216.51%14.69%20.96% 年度 重庆庆地区生产产 总值总值(亿亿元 ) 国地税收收入 (亿亿元) 税收收入占 gdp的 比例 gdp环环比税收环环比 20021990.01197.689.93%12.71%16.72% 20032272.82238.5510.5%14.21%20.67% 20042692.81293.8110.91%18.48%23.16% 20053070.49340.7611.1%14.03%15.98% 20063491.57411.6411.79%13.71%20.8% 项项目国税收入合计计 (亿亿元) gdp (亿亿元) 国税收入占 gdp 的比例 2007年增长长%2007年 现现价增长长 % 2007年增长长% 全市326.1827.454111.8217.767.938.23 一、一圈288.7427.63199.4217.249.028.84 涪陵区15.0116.83192.2724.967.8-6.51 渝中区17.2315.99279.514.916.170.94 大渡口区10.9620.4193.8921.5411.68-0.93 江北区44.5333.21179.7918.7424.7612.19 沙坪坝坝区13.0626.41229.6418.955.696.27 九龙龙坡区14.7322.61374.5618.823.933.19 南岸区13.0629.51156.820.88.337.21 北碚区6.4111.89110.2220.065.82-6.8 渝北区7.7233.3245.4634.053.14-0.56 巴南区6.5927.73142.5722.564.624.22 长长寿区8.544.73125.2625.26.7915.6 江津区6.2322.42175.9118.113.543.65 二、渝东东北翼19.7421.71686.719.192.882.11 三、渝东东南翼17.6932.03225.721.077.849.05 项项目工业业增值值税 (亿亿元) 工业业增加值值 (亿亿元) 工业业增值值税税 负负 2007年增长长%2007年现现价增长长 % 2007年增长长% 全市160.6126.561514.7222.7410.63.11 一、一圈141.6625.991262.0721.911.223.36 涪陵区5.9314.0592.7328.86.39-11.45 渝中区4.8513.3314.3217.533.85-3.55 大渡口区9.9721.2767.6723.514.73-1.81 江北区6.6327.3173.9516.938.978.88 沙坪坝坝区8.0226.78108.721.57.374.35 九龙龙坡区9.8421.72170.16195.782.28 南岸区5.220.1480.63266.45-4.65 北碚区4.9811.8357.0126.28.74-11.39 渝北区4.1727.64132.4876.73.14-27.77 巴南区5.329.8766.8427.997.931.47 长长寿区7.0651.1661.0331.411.5715.04 江津区4.4116.5568.9624.56.4-6.39 二、渝东东北翼10.7519.8189.4724.955.67-4.12 三、渝东东南翼8.249.363.1834.0812.9711.35 经济决定税收 n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l近年gdp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态势较好。 l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宏观税负)相对稳定, 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符合经济发展方向(我国 的宏观税负水平目前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的国家 行列 ,自然会随着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而提高) 。 l税收收入稳定较快增长,收入质量较好。 l税收收入增长幅度大于gdp增长幅度,反映出税 收收入 和gdp在计算方法、组成结构之间有差异 ,也说明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 。 l重庆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水平,主要 反映出地区间经济结构不同、发展不平衡。 l巴南区的国税税负在全市排第14位,低于全市及 一圈的水平,税负小幅增长,也反映出巴南区的 经济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n结论: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是税收得以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良性增长才能带 来税收稳定增长。 税收为什么会高于gdp增长? n第一,计算方法不同的影响。税收是按照现价征收的,税收增长率是按现价 计算的;而统计局核算公布的gdp增长率是按照不变价核算的。gdp的核 算通常是按照生产法(产出减中间投入)计算的;而税收是根据不同的税种 所对应的计税依据和税率分别计算征收的,二者计算方法的不同是产生差异 的根本原因。除增值税计税依据与工商业增加值对应外,其他各项计税依据 均不对应,拿税收与gdp直接对比,其可比性就很差。 n第二,税收结构和gdp结构之间有差异。gdp由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 值组成。全国税收收入是由十几个税种组成的,不同税种有不同税源,分析 税收增长以及高于gdp增长的原因,必须作税收结构分析。第一产业提供 的税收很少,税收主要来源于工商业增加值、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进出口 及企业利润,而这些指标的增长都大大高于gdp增幅,由此带动增值税等 相关税种收入增长也高于gdp增长。 n第三,外贸进口对gdp和税收的影响不同。gdp核算的是进出口净额,外 贸进口在gdp核算中是减项,进口越多对gdp的贡献越少;但体现在税收 上是加项,进口越多进口税收增加就越多。 n第四,累进税率制度对税收具有加速增长作用。随着计税依据的增长,适用 税率随之提高,税收收入也就呈跳跃式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有关税收 相对于其计税依据的更快增长。 n第五,加强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过去,由于征管手段和征管水平比较落后 ,造成了一些税收流失。近年来,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税收征管手 段有了明显改善,征管力度不断加大,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税收 流失相应减少,这也是税收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的重要原因。 n第六,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近年来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税收调节经济调 节分配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调整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有增有减 ,如2007年新的税收政策出台净增加税收收入约1200亿元。 宏观税负受哪些因素影响? n影响和拉动宏观税负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税制相对 稳定的条件下,主要是经济和税收征管两大因素。 n经济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两个 方面: l一是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变化。以“十五”期间为例,在“十 五”期间,第二产业(特别是冶金、石化、有色金属、机械制 造、煤炭、电力等行业)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快,到2005年末 ,工业增加值完成76190亿元,年均增长13.73%,快于gdp 的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为41.79%,比2001年提高了2.05 个百分点。由于第二产业税负高于其他两次产业税负,因此 ,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税收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 速度,从而拉动宏观税负水平的上升。 l二是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在经济发展速度一定的条件下, 经济运行质量越高,企业的税收贡献额就越多,从而使宏观 税负水平也相应提高,反之亦然。 n税收征管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因素。征管水平高, 征收率就高,宏观税负也就相应提高。近年来,随着征管 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征管手段的逐步现代化,征管质量和效 率与1994年税改时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税收的总体征 收率也大大提高,成为拉动宏观税负逐年上升的直接原因 。 税收反作用于经济 n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机制 l国家通过制定税收总量政策调控宏观税 负增减,税收结构政策(主要是税收优 惠)形成税负差异,来调节税收成本( 投资成本的一部分),以此引导资源配 置,吸引利用资金,调节收入分配和协 调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保障经济可持 续发展。 n例如,用减免所得税政策来鼓励外商投资。 n例如,制定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快西部发展。 n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的局限性 l税收政策相对稳定不易变化。 l税收调控受政府财政能力的制约。 四、税法层次及制定权限 n法律 n行政法规 n部门规章 n地方性法规 n地方性规章 n规范性文件 n减免税制定权 税收法律 n制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n现有税收实体法两部,税收程序法一部。 l实体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 l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n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规 范性决议、决定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 等法律效力。 税收行政法规 n制定权:国务院。 n主要包括 l税收的基本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尚未制定 法律的,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比如,现行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诸多税种,都是国务 院制定的税收条例。 l法律实施条例或细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的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 国务院根据授权制定相应的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 。 n国务院制定规范性文件对税收的非基本制度 和税收行政法规具体规定做出解释。 地方性税收法规 n制定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 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 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n限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只有 经由税收法律和税收行政法规授权,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才有权制定 地方性税收法规。 l目前,我国税收法律和税收行政法规没有授权地 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税收法规。 部门税收规章 n制定权: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主要是财政 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务院关税 税则委员会。 n主要包括 l根据行政法规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实施细则 。 如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 l在部门权限范围内发布对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具 体事项做出规定的规章。 如发票管理办法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等。 n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对税收法律或者行政法 规在具体适用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者 补充内容以及如何具体运用做出解释,对税 收政策和税收征管具体事项做出规定。 地方性税收规章 n制定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 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n限制:须经由税收法律和税收行政法规授权 方可制定地方性税收规章。 l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暂行条例规定,税额标 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规定幅度内 确定。 税收规范性文件 n制定权: l省级或省级以下税务机关 n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 律、法规、规章及上级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规 定,且需要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的事项。 税收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和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 收费,税收的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 税、补税以及其他不得由税收规范性文件设 定的事项。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税 收规范性文件不得作出损害税务行政管理相 对人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定。 谁有权制定减免税政策? n征管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 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 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 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 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五、我国目前开征的税种 n开征的税种 n增值税 n企业所得税 税收收入统计统计 单单位:亿亿元 项项 目2006年度 各项项税收34809.72 消费费税1885.69 增值值税12784.81 营业营业税5128.71 进进口产产品消费费税、增值值税4962.64 资资源税207.11 城市维护维护建设设税939.72 企业业所得税7039.6 个人所得税2453.71 城镇镇土地使用税176.81 其他各税999.59 关税1141.78 船舶吨税15.74 农业农业税45.25 契税867.67 耕地占用税171.12 外贸贸企业业出口退税-4877.15 证证券交易印花税179.46 车辆购车辆购 置税687.46 目前开征的税种 n共20个税种 n按征税对象可以划分为3大类 l货物和劳务税类(占总税收70%以上) n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车辆购置税 n关税 l企业所得税类(占总税收20%以上) n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l其他类(财产行为等) n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 n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n资源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n契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 n船舶吨税 n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暂停) 增值税 n增值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 施,是目前我国税收收入最大的税种。 n纳税人 l在我国境内销售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n税率 l一般纳税人税率:17%,13%,0(出口) l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6%,4% n计税方法 l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当期销售额税率当 期进项税额 l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当期销售额适用征 收率 l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 企业所得税 n企业所得税法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 实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l统一了税法并适用于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并适 当降低了税率;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范围和标 准;统一并规范了税收优惠政策;统一并规范了 税收征管要求。 n纳税人 l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 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n税率 l25% n计税方法 l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各项扣除)适用税率 六、我国现行的分税制 n什么是分税制 n税收收入划分 n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分税制是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n1994年,我国进行了财税体制改革。 n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 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 和地方共享税,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 税收管理制度,并分设中央和地方两 套税收机构分别征管。 n在核定地方收支数额的基础上,实行 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 移支付制度等。 n实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 种、税权、税管的划分,实行了财政“ 分灶吃饭”,自收自支、自求平衡 。 税收收入统计统计 单单位:亿亿 元 项项目税收收入合计计其中:中央地方 各项项税收34809.7219576.1415233.58 消费费税1885.691885.69 增值值税12784.819588.433196.38 营业营业税5128.71160.544968.17 进进口产产品消费费税、增值值 税 4962.644962.64 资资源税207.110207.11 城市维护维护建设设税939.726.29933.43 企业业所得税7039.64358.462681.14 个人所得税2453.711472.17981.54 城镇镇土地使用税176.810176.81 其他各税999.590999.59 关税1141.781141.78 船舶吨税15.7415.74 农业农业税45.25045.25 契税867.670867.67 耕地占用税171.120171.12 外贸贸企业业出口退税-4877.15-4877.15 证证券交易印花税179.46174.095.37 车辆购车辆购 置税687.46687.46 税收收入划分 中央税消费税、车辆购 置税 关税、船舶吨税 中央 和地方 共享税 增值税(75%/15%/10%)、 企业所得税(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 行、中国银 行、中国建设银 行、国家开发银 行、中 国农业发 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 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外,60%/24%/16%) 、 个人所得税(60%/24%/16%) 地方税营业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 契税等除中央税和共享税外的税种 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国税局 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 置税、 企业所得税(新办工商业企业)、 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 地税局 企业所得税(新办的交营业 税的企业)、 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 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 城市房地产税、资源税、印花税、 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 海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船舶吨税 第二部分 税收优惠政策 n我国目前税收优惠的特点 n税收优惠的方式 n本区适用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 一、我国目前税收优惠的特点 n涉及税种多。各税种均有税收优惠规定,以 所得税优惠为主,货物和劳务税方面优惠较 少。 n税收优惠方式多样。以减、免、退税等直接 优惠为主。 n实行区域化、产业化的税收优惠。以区域化 的税收优惠(普惠)为主向产业优惠(特惠 )为主、区域优惠为辅转变。 l所得税取消经济特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优 惠,改为对特定产业优惠 n税收优惠面向各类型经济。以外向性税收优 惠为主向公平内外税负转变。 l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优惠,实行国民待遇。 二、税收优惠的方式 n减税 n免税 n退税,包括出口退税 、即征即退 、先征后返 n其他优惠方式 减税 n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减除纳税义务人一部分应纳税款 ,它是对某些纳税人、征税对象进行扶持、鼓励或照 顾,以减轻其税收负担的一种特殊规定。 n方式一是税额比例减征,即减征一部分应纳税额。 l对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及从事符合 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投资经营的所 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 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l企业从事税法规定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种植、海水和 内陆养殖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n方式二是减率减征,即通过减低税率来减征税额。 l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 所得税。 l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 征收企业所得税。 l符合西部大开发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免税 n按照税法规定免除全部应纳税款,是 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 扶持或照顾的特殊规定。 l企业从事税法规定的农作物、中药材和 林木种植、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牲畜和 家禽饲养、林产品采集、远洋捕捞以及 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所得,免 征企业所得税。 l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 l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批发、零售的 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 巴南局所得税减免税 统计统计 单位:万 元 减免项项目2006年2007年 内资资企业业合计计22562851 民政福利企业526185 农村信用社1003917 西部大开发政策6091019 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70 技改国产设备 投资抵免9389 其他减免3571 外资资企业业合计计14031437 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894589 免征地方所得税280345 国产设备 投资抵免229503 即征即退 n对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在征 税时部分或全部退还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 。与出口退税先征后退、投资退税一并属于 退税的范畴,其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免税 和减税。 n目前,采取即征即退政策仅限于缴纳增值税 的个别纳税人。 l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 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 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先征后返 n又称先征后退,对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 由税务机关征收入库后,再由税务机关或财 政部门按规定的程序给予部分或全部退税或 返还已纳税款,它属退税范畴,其实质也是 一种特定方式的免税或减免规定。 n目前,采取先征后返的办法主要适用于缴纳 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l对部分数控机床企业(重庆机床厂)生产销售的 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按实际缴纳增值 税额返还50% 。 l对专业铸锻企业(大江美利信、银河铸锻)生产 销售的用于生产机器机械的商品铸锻件,实行先 征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返还35% 。 l对专业模具生产企业(大江至信)生产销售的模 具产品实行先征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返还50% 。 l国家级新产品三年内、市级新产品两年内按新产 品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60计算给予拨款 补贴。 出口退税 n为了扩大出口贸易,增强出口货物在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按国际惯例对 企业已经出口的产品退还在出口前各 环节缴纳的国内流转税(主要是增值 税和消费税)税款。 n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免 抵退”办法。 l2007年我局办理出口退税(增值税)22907 万元。 其他优惠方式 n投资抵免 l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 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 从企业当年的应纳企业所得税额中抵免 。 n加计扣除 l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 生的研发费用允许按实际发生额的150% 在计算所得税时税前扣除。 n加速折旧 l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 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本区适用的部分税收优惠 政策 n西部大开发政策 n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n软件企业政策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n文件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 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 202号) n主要税收优惠内容 l(一)鼓励类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15% l(二)新办特定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 l(三)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增值税 (一)鼓励类企业所得税优惠 税率15% n对国家鼓励类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 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 税。 n鼓励类企业:以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 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 入70%以上的企业。 n规定政策执行至2010年止。目前重庆 市正在积极申请延长至2020年。 (一)鼓励类企业所得税优惠 税率15% n对企业经营业务是否属于鼓励类产业 的界定 l内资企业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年本)。 l外资企业参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 录。 l不能明确界定的,由企业的市级行业主 管部门出具认定证明文件。 (一)鼓励类企业所得税优惠 税率15% n分行业界定(融合了重庆下发的库区、旅游 等文件) l工业:除国家限制或禁止的项目外。 l旅游业:在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认 定的景点和景区内,从事销售门票、提供导游服 务、提供旅客运输服务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三峡库 区的宾馆。 l建筑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和建筑安 装企业。 l交通运输业:从事物流配送货物运输的公路、水 路、航空等物流运输企业。 l金融业:信用担保企业及融资租赁企业。 l外贸及商品批发业:从事内外贸易并具有物流配 送等一体化服务的商品批发企业。 (二)新办特定企业所得税两 免三减半 n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 电视企业。 n上述项目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 以上。 n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