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全册_第1页
第五册全册_第2页
第五册全册_第3页
第五册全册_第4页
第五册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教学过程: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学生大声齐读。二、认识钢笔及墨水、教师出示一把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学会吸水: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笔,要先冲洗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学生代表上台试吸,课后指导其他学生。三、学习书写方法、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提出希望: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先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再认识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出示实物。教师简单演示,介绍它们的用途。现在一般用墨水。二、学写毛笔字重点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学生练一练。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三、总结: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授课时间:2009/9/2至2009/9/4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的作者是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1.指导看图。 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范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3.出示句子。“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形、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3.思考:课文中“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4.小结这一段。四、作业: 1.口头扩词:荡( )( )( )推( )( ) ( )课( )( )( )墙( )( ) ( ) 2.区别助词:谁( )狼( )消( )西 ( )推( )浪( ) 悄( )洒 ( ) 3.添上合适的词语:美丽的( ) 愉快地( )凉爽的 ( ) 尽情地 ( )第三课时一、指名读课文。二、齐读课文。三、指导背诵。 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时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同桌互背练习。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五、作业:板书: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 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 祖国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授课时间:2009/9/5至2009/9/6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重点难点: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2、过渡到新课。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4、设疑:“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指名试读课文。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5、识记词语,描红。四、作业: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1)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聪聪是怎么回答的?聪聪的回答对吗? 2) 读后讨论: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3)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4)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3、细读68自然段。1)同学自读68自然段。2)读后讨论: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4、小结。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三、细读第9段:1、指名读。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四、作业:1、练读课文;2、完成书后三、四题;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板书:2 学会查“无字词典”骄阳似火 晒焉涌,撞,崩惊涛拍岸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3、古诗两首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授课时间:2009/9/6至2009/9/7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教学过程:山行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三、作业枫桥夜泊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三、了解课文大意、解释题目。、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四、感受画面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七、自由背诵本诗。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授课时间:2009/9/10至2009/9/12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教学过程: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4.板书激趣:做一片美的叶子二、初读课文。1.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四、感知全文。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六、作业设计: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 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教学准备: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2、读句、读文。二、细读课文。(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2、谈感受,突出“美”。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1)找出有关词语。(2)读句子。(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4、指导朗读。(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1、读题,师质疑。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1、齐读18自然段。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3、齐读911自然段。四、作业设计:1、 练读课文;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习作1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授课时间:2009/9/4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教学重点、难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课前准备:例文的录音。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准备一个小室内剧。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2老师在说什么呀?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二、读懂例文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1)小小组讨论讨论。(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2)指导模仿说话: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小小组交流。大组交流,指名说。(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三、指导习作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3、学生写草稿。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4、点评。(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3)交流评议.5、学生修改。6誊写作文。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课 题:练习一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授课时间:2009/9/13至2009/9/14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语交际和写字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第一部分。(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第二部分。(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3、第三部分。(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读背词语。(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1)带读全诗。(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3)熟读成诵。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2)学生练习写长横(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学生练习写短横。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8学生评议。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三、师随机进行总结。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5、北大荒的秋天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授课时间:2009/9/17至2009/9/18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读词句,想象意境,领会北大荒的美丽。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句子。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2、指导读好长句子。3、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2、组词:透()火()烧()铃()文()秀()灰()绕()岭()纹()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二、讲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天空的的流云是什么样儿?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2.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指名朗读和背诵。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3、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练习朗读,指名读。练习背诵。4、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四、作业:背诵全文。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课 题:6、西湖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授课时间:2009/9/20至2009/9/21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二、初读课文1、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3、检查自学效果。4、感知全文: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5、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三、指导朗读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四、作业描红;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一)第1自然段1、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2、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西湖是什么?(二)第2自然段1、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1)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2)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3)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2、以读代讲,读中作答3、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4、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5、教师启发,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6、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三)学习第3自然段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四)学习第4自然段1、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2、(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3、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4、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5、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和品。学生朗读练习。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摘抄好词佳句。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7、拉萨的天空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备课时间:2009/9/25至2009/9/26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重难点: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2)给生字找朋友。(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4、初步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二、精读感悟。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品读比喻句。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怎样读好这句话?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读一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图片展示3、齐读第五自然段。点拨: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三、品读模拟,拓展眼界。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2、模拟情境。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四、指导背诵。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习作2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备课时间:2009/918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懂例文。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他的自画像,并且描述了图画中的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他。2.读例文。(学生认真听。)3. 通过小虎的介绍同学们都认识了这位新朋友,你们说一说这位新朋友有什么特点?他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自己的?(学生自由发言。)4.总结学生的发言。(身材、长相、年龄、表情、性格、爱好。)5.过渡:你们也有自己的特征,请你也试着把自己介绍给小虎认识一下。二、引导讨论,归纳要点。1.要想让新朋友对你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你也得画一副自己的画像,并且把自己介绍给小虎。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呢?2.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并板书。(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3.介绍时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你自己哪里与众不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后发言。)4.小结并归纳习作要点:介绍一个人必须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等多方面。还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介绍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三、教师指导,口头作文。1.课件出示词语供学生参考:例如:外貌描写:红扑扑的小脸脸蛋,黑里透红水灵灵的大眼睛,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小而有神的眼睛,能说会道的嘴巴,樱桃似的小嘴性格描写:活泼、内向爱说爱笑、泼辣、腼腆2.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3.小组将说的比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交流,相互评议,共同提高。教师适时点拨细节处理。四、学生独立仿写练习。1.学生自己画像,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2.选两三个同学的草稿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猜作者是谁,如果大家一听就猜出写的是谁,那就说明他抓住了外貌等多方面的特征,予以表扬。如果猜不出,组织讨论,进行修改。五、总结: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杨丽丽备课时间:2009/9/26至2009/9/28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2、写好钢笔字。3、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教学重点: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和口语交际。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审题,指名读题目。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5、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认识要写的字。2、小组学习。仔细观察,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读题,审题。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5、练背。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3、练习书写。第三课时口语交际一、读题,明确要求。二、指导。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3、小组汇报。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分角色表演。四、教师总结。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8、蒲公英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五册主备教师:赵敏备课时间:2009/9/24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认识一个多音字。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揭示课题出示蒲公英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教学生字:蒲绒降伞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检查自学情况。读出下面生字词。指导朗读长句子。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二、细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指导朗读。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四、作业。描红。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抽读词语卡片。按要求填空。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读后指名回答。理解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指导朗读。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细读第3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理解重点句。出示投影片。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在就会变成百万富翁。这颗种子说了几句话?“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理解“百万富翁”。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出示投影片。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欢乐!指名读句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指名说说另外一颗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