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_6课件_第1页
葡萄膜炎_6课件_第2页
葡萄膜炎_6课件_第3页
葡萄膜炎_6课件_第4页
葡萄膜炎_6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葡萄膜炎 1 1 三个时代 对症和经验主义的治疗 18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 非特异性抗炎治疗 发现和使用皮质激素 特异性抗微生物和抗炎治疗 实验室检查和免疫学进展 2 2 定 义 狭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 广义: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 玻璃体的炎症 3 3 分 类 一、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 肉芽肿性 羊脂状KP(巨噬细胞为主) Koeppe/Busacca结节 玻璃体雪球状混浊(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 视网膜血管“蜡烛斑” 脉络膜肉芽肿 非肉芽肿性 4 4 分 类 二、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 非感染性: 风湿性疾病伴发 自身免疫性 伪装综合征(masquerade syndrome) 特发性 其它 5 5 多种风湿性疾病有眼及其周围结构的异 常,如RA的关节和眼有相同的病理过程 ,结膜和巩膜的炎症变化与滑膜和软骨 相似,免疫因素介导的炎症造成各器官 损伤。 眼的解剖结构分为3层:外层巩膜,中间 血管层称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不同疾病影响的部位可以不一样,可累 及一层或一层以上,如RA侵犯外层发生 巩膜炎,AS和JRA常常侵犯中间层发生虹 膜炎,而SLE累及视网膜造成特征性的视 网膜血管炎或狼疮视网膜病。 6 6 分类 三、根据解剖位置 虹膜炎 前葡萄膜炎 前睫状体炎 虹膜睫状体炎 后睫状体炎 全葡萄膜炎 中间葡萄膜炎 玻璃体炎 基底部视网膜脉络膜炎 后葡萄膜炎 局灶性/多灶性/弥散性脉络膜炎 脉络膜视网膜炎 视网膜脉络膜炎 神经葡萄膜炎 7 7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推荐的病情及有关判定标准 起病: 突发 隐匿 病程: 短(急性):3月 活动性: 有活动性 轻 重 无活动性 类型: 初发 复发 视力损害:严重: 视力丧失50%,ERG波幅降低 50% 轻: 视力丧失3月 2.静滴: 国外基本不用 1616 免疫抑制剂 药药 物分 类类途径及剂剂量 环环磷酰酰胺烷烷化剂剂 Po iv 12mg /(kgd) 苯丁酸氮芥烷烷化剂剂 Po iv 0.1mg /(kgd) 甲氨蝶呤抗代谢药谢药 Po iv im 1025mg /每14周一次, 3648小 时时内用完 硫唑唑嘌呤抗代谢药谢药 Po iv 12.5mg /(kgd) 环孢环孢 霉素A免疫亲亲和素配体Po iv 57mg /(kgd) FK506(他克莫司)免疫亲亲和素配体 Po iv 0.05 0.15mg/(kgd) 溴隐隐亭麦角生物碱 Po iv 2.5mg,34次/d 秋水仙碱抗炎症药药 Po iv 0.50.6,23次/d 布雷霉素抗生素Po iv 100300mg /d 1717 前葡萄膜炎 概念 虹膜炎:KP、前房炎症细胞、前房闪辉 前部睫状体炎:前玻璃体内炎症细胞 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炎前玻璃体内炎症细胞 急性: 3月 急性复发性: 长时间内反复急性发作,但每次发作 后极 血管周围炎血管炎, 静脉动脉, 水肿、渗出、出血 2424 临床表现 并发症: 黄斑病变:囊样水肿最常见 并发性白内障:常见 视网膜新生血管:周边、后极及视乳头 视网膜脱离:渗出性、牵引性、孔源性 玻璃体积血:来源: 视网膜静脉 新生血 管 2525 治 疗 原则 1. 视力0.5密切观察 出现雪堤样改变、视网膜血管炎、黄斑囊样水肿需治 疗 2. 视力女 1/3双侧 年龄:2个高峰:20岁,50岁 病因 病毒感染:HSV、VZV、CMV,直接侵犯/免 疫应答? 2929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临床表现 前段:细小/羊脂状KP,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 眼压可升高 后段: 1. 玻璃体炎:突出,机化条索 2. 视网膜坏死:多发、黄白色、边界清 累及全层,“拇指印” 广泛白色区域 周边 后极 3. 血管炎:小动脉为主 3030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进展和预后 活动性视网膜炎持续46周渐退行,视网膜变 薄、萎缩,周围色素增殖,75%孔源性或牵引 性网脱,裂孔多发,位病灶边缘。 3131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治疗 抗病毒:无环鸟苷 静滴:1500mg/天14天 口服:400600mg 5次/天6 周 2.皮质激素:与抗病毒药联合应用 3.抗凝药:阿斯匹林 4 激光 5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3232 Vogt小柳原田病 流行病学 色素较多人群:日本人、中国人最常见 2050岁(2040岁)最多 性别差异? 发病机制 不完全清楚 感染学说:TB、HSV、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没有充分证 据。 自身免疫学说: 脉络膜黑色素相关抗原 视网膜S抗原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免疫遗传因素 病理 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DaLenFuchs结节) 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常累及毛细血管和前葡萄膜 RPE移行和萎缩,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和粘连 3333 临床表现 眼部 急性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 早期(2月):复发性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晚霞状眼底 Dalen-Fuchs结节 眼外:1. 皮肤毛发 2. 神经系统 3. 听觉 3434 Vogt小柳原田病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CNV和增殖性病变 临床分型 根据最初眼部表现,分为三型: 虹膜睫状体炎型:少见 视乳头周围水肿型 后极部视网膜脱离型:常见 3535 实验室检查 腰穿:淋巴细胞增高(8周) FFA 急性期: 1. 色素上皮水平多发性点状高荧,渐扩大,并使网膜 下 液和色素上皮下液染色,勾划出多灶性网脱的轮廓 2放射状脉络膜荧光暗带和亮带 3. 视乳头渗漏 慢性期: 1. 弥漫性色素移行和色素上皮萎缩,虫蚀样透见荧光 2. CNV,AV吻合,视乳头新生血管 免疫学检查:HLADRA4,DRW53 3636 Vogt小柳原田病的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 适应证:初发患者 全身应用: 最初剂量:80200mg/d 脉冲剂量1g 逐渐减量 治疗时间6个月数年 局部治疗:点眼剂和/或眼膏 细胞毒性制剂 适应证:复发性和顽固性患者 环磷酰胺:12mg/(kgd),毒副作用大,难以长期 应用 苯丁酸氮芥: 0.1mg/(kgd),每3周调整一次剂量 , 最大量18mg/d 0.1mg/(kgd),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 量 硫唑嘌呤: 12.5mg/(kgd) 免疫抑制剂 适应证:复发性和顽固性患者 环孢素A:5mg/(kgd),维持量2mg/(kgd ) FK506:0.10.15mg/(kgd) 3737 Behcet病 概念 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等 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流行病学 “丝绸之路病”,环境因素 任何年龄,20-45岁多见 性别差异? 大多双眼,发病间隔 5-6年 病因:不完全清楚 1.病毒感染:I型HSV 2.细菌感染:链球菌 3.自身免疫: 抗原:视网膜S抗原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 类结合蛋白 口腔粘膜抗原 4.免疫遗传因素:HLA-B5 HLA-B51 3838 病理生理 1免疫功能和免疫反应异常 2血白细胞改变:粒细胞数量增多 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 3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血栓性血管炎 4其它:血浆和组织中前列腺素E 和F2增高 3939 临床表现 眼部损害 发生率 41%-100%,大多80% 两种类型:前葡萄膜炎型:女性多,不伴脉络膜和视网膜炎,预后 好。 全葡萄膜炎型:男性多,预后差。 前段:非肉芽肿性:前房积脓、积血。 后段:视网膜脉络膜炎 视网膜血管炎: 开始静脉为主,后极部小分支开始 大分支 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病变:后极部多见 黄斑:水肿、瘢痕、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裂孔 视乳头:水肿、视乳头炎、新生血管 玻璃体:混浊、积血 4040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关节炎,血管病 变,中枢神经损害,消化道损害,肺部损害,听觉前 庭功能损害,附睾炎、泌尿系统异常等。 诊断标准 (1990年国际Behcet病研究组) 1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内至少复发3次) 2下面四项中出现两项即可确诊: 1.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生殖器疤痕 2.葡萄膜炎 3.多型性皮肤损害 4.皮肤过敏反应性试验阳性 4141 分 型 主征:眼部损害、口腔溃疡 、皮肤损害、阴部溃疡 次征:关节炎、胃肠道病变、附睾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