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_第1页
七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_第2页
七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_第3页
七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_第4页
七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与教学内容17、捞铁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方法经历阅读全文,探究3-6自然段,了解怀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和捞铁牛的经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情感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教学札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 激趣导入从讲述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的历史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 整体感知(1)点击课文朗读二、 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让了解这些历史的学生讲述捞铁牛的故事。1、学生边听录音边看课文,入情入境,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2、 准字音,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3、 课文分几个部分来讲述这个故事的?1、 汇报朗读情况。2、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课文主要些什么?怀丙和尚打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他是怎么样打捞铁牛的?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三、 课堂练习1、 点击课件,生字新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2、 指导学生注意“陷”的写法。尤其注意右边的写法。四、 课堂小结五、 拓展练习六、 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说说怀丙和尚是利用什么将铁牛捞上岸的?二、 探讨课文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学习文章第一部分。2、 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可以相机点拨,巡回指导。教师在学生归纳总结后,做演示实验。3、学生独立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教师出示教学提纲教师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录象。四、共同学习课文第四部分。五、课堂小结七、 拓展练习八、 布置作业1、学生认读生字新词2、齐读、个别读。3、正确书写每个生字。学生练习书写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自己归纳总结。学生同座之间互相讲述怀丙和尚打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能简单描述。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1)铁牛做什么用的?(2)铁牛怎么样了?为什么要捞铁牛?(3)谁说能把铁牛捞上来?2、班内集体交流。学生回答问题。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1)怀丙和尚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分几个步骤?(2)抓住有关动词进行思考归纳。(3)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他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吗?(4)让学生想象做这些准备工作是为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1、四、五自然段些什么?2、四自然段的后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3、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4、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 八只打铁牛捞上岸的?学生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描述。3、 学生观看录象。齐读课文最后一段:1、 概括这段的段意。2、 抓住“出色“一词,说说怀丙和尚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总结本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用另外的方法把铁牛打捞上岸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做“水中放入盐使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并把实验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下节课集体交流。板书设计:17捞铁牛利用水的浮力 陷进淤泥 准备工作 打捞过程 怀丙 出色课题与教学内容18、科利亚的木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2、 朗读时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过程方法 经历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札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激趣导入教师简单描述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2、整体感知(1) 教师点击课文朗读。二、 组织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1、出示字幕卡片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 科利亚是谁?2、 为什么要埋木匣?3、 木匣是怎么回事?1、 学生边听录音边看课文,入情境知内容。2、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3、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认读生字新词,说说理解了哪些词语。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3、 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情况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四、 课堂练习。1、 点击课件,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2、 指导学生注意“避”的读音和写法,和“僻”字进行严格区分。五、 课堂小结。 六、 拓展练习。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说说科利亚事怎样挖木匣的?三、 探究课文内容。1、 探究“埋木匣”的过程2、 自主探究“挖木匣”的过程教师出示自学提示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朗读第十二自然段。3、 探究科利亚受到的启发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从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这件事中想到了什么?四、 课堂小结五、拓展练习六、布置作业4、 汇报朗读情况。5、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 文章按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2、 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分别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下来。3、 了解妈妈和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画出相应的表示时间的动作的词句。1、 齐读、个别读。2、 正确书写每个生字。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归纳总结。复述妈妈和科利亚埋木匣的经过。说说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熟读课文,认真书写生字新词。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说科利亚事则那样能够挖木匣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1、科利亚和妈妈事怎样埋木匣的,画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表示动作的词语。3、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4、在教师的直到下学生概括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1、用比较的方法自主学此部分内容,思考有关问题:(1)、自学课文,画出写科利亚和妈妈挖木匣时的时间的重点语句。(2)、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找不到木匣,后来找到了?想一个方法告诉大家。3、 学生分小组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1、学生分角色朗读。读中指导:不同的人物要读出不同的感情和语气。2、学生再读评议。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写什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问题:1、自由读科利亚最后说的一段话。2、画出这段最关键的一句话。 3、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学生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自行归纳总结文章内容,并谈谈学完此文后的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完此文后的收获,并解答以前不懂的问题。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的题目。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设计:18、科利亚的木匣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四年后)只会数到十 能数百步 步子打一倍量了十步 量了十步 应该量五步 埋下 找不到 一切都在变课题与教学内容19、陶罐和铁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认识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2、 阅读课文,能抓主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涵的道理。过程方法 经历阅读提示的学习过程,把握要求,探究文章的内容,了解对话的内容,学会全面看问题。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札记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 激趣导入通过学生讲述一些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教师介绍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2、 整体感知教师播放课文录音二、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1、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2、自主探讨课文内容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一些童话故事。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3、 讨论初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明确自学要求(1)、自读阅读提示。(2)、把握阅读要求。1、 轻声读课文,思考问题:(1)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3、了解寓言内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傲慢、轻蔑、恼怒谦虚、和睦相处、(2) 通过铁罐和陶罐对话,找出态度的不同。 (3)由于陶罐和铁罐人生的态度不一样,他们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吗? 4、挖掘寓言的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再读课文,抓住对话,来体会深刻的寓意。三、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语气的变化来朗读读出陶罐的谦虚,读出铁罐的傲慢,读出对陶罐的赞美,也读出对铁罐的憎恶。对于铁罐的结局,要读出惋惜的语气。三、课堂小结四、课堂延伸五、拓展练习六、布置作业(3)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并认真读一读。1、 再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它们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以及朗读语气的变化。2、 通过多次阅读感悟铁罐的态度。3、 通过多次阅读感悟陶罐的态度。4、 学生再读它们的对话,体会它们的态度。学生读相关段落体会它们不同的结局。并谈谈自己的感受。1、 在别人的长处面前铁罐事怎么做的?陶罐是怎么做的?2、 你比较赞扬谁的做法?你想向它学习什么?3、 陶罐和铁罐各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和品质?1、 学生分角色朗读。2、 按照自己的体会和老师的指导读出感情。学生说一说,学习这篇寓言后,我们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学完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新想法,打算以后怎么做?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记下来。结合本则寓言的写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一则寓言故事,最好能揭示一定的寓意。完成拓展练习,课下交流。板书设计:19、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谦虚、和睦相处 光洁、朴素美观不同态度 许多年后 铁罐(傲慢)傲慢、轻蔑、恼怒 氧化、无影无踪课题与教学内容20长城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2、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3、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过程方法 经历阅读提示,明确要求,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所说明的道理。情感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教学札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 激趣导入通过学生回忆一些寓言故事和寓言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2、 整体感知(1) 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组织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指导 学生回忆一些寓言故事,在班内讲述。1、 学生根据自读阅读提示。2、 归纳出几点阅读要求。1、 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学生初读后的感受。3、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遍课文,想想:1、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然后把题目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三、细读课文,质疑解疑。四、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体会。五、指导朗读。1、 和学生一起分析长城砖感情的变化,让学生说说该用怎样的感情去读每个自然段。2、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六、课堂小结七、课堂延伸八、拓展练习八、布置作业2、学生自读、讨论。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4、说说自己的理由。1、 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4、 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1、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2、 长城砖的真正价值是什么?3、 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4、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5、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 学生谈长城砖的变化。2、 分析出该用怎样的感情去出读这些变化。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寓意的寓意。1、由学生复述这则寓言故事学生 1、学生谈谈这则寓言深刻的寓意。2、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生实际,谈谈你学完此文后的体会,以及今后的的想法。根据本课的学习和自己的体会,写一篇读后感。完成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20长城砖原先: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羡慕 伟大、了不起、不能相比、里程碑接着: 坚强、刚毅、庄重、最宝贵后来:知道自己的价值,不失去自信课题与教学内容读写例话 抓住主要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让学生初步懂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2、 培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过程方法 经历仔细阅读例话,明白其中讲了什么,进而抓住重点,通过重温科利亚的木匣,进一步掌握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情感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实践汇总形成一定的能力。教学札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一、 整体感知二、 重温科利亚的木匣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三、 回忆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四、 质疑问难,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教师组织学生采取个别提问,集体交流的方法。五、 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例话主要讲了什么?你明白其中讲了什么吗?1、 在读科利亚的木匣2、 回顾科利亚的木匣的学习过程。3、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它的主要内容的?学生回忆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1、 整体感知法。2、 一部分一部分的阅读,了解没部分都讲了什么?3、 把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1、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2、 班内集体交流,补充,总结。学生交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六、 拓展练习 七、布置作业以本组的其他课文为例,学生 畅所欲言,说说怎样抓住这些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课外的一篇难度适合的短文,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读写例话抓住主要内容1、整体感知2、弄懂每一部分的意思3、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课题与教学内容积累运用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学习“读读背背”,要求学生读好背熟,一要读出韵脚,二要读出节奏。2、通过阅读名言警句,明白学习生活工作中做人的一些道理。过程方法 经历探索“读读背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抓住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