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第16课《天净沙  8226秋思》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第16课《天净沙  8226秋思》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第16课《天净沙  8226秋思》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第16课《天净沙  8226秋思》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第16课《天净沙  8226秋思》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 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 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 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 维 教学设想 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 2、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 学会学习。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 神。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 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 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 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 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 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 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 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 作者简介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 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 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 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 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 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 ,是元代的新诗体 “元曲” 剧曲(杂剧) 散曲 散套(套曲):是同一宫调 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我国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 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 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 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 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 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 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 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 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 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元曲小知识 解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 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 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 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 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 ,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 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 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 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 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 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秋思之祖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 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吗 ?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 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 工整, 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 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 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 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 。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 短结合的形式美。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 景色与情思交融 的佳作。 “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 夕阳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凄凉萧瑟的 晚秋郊野图 飘零之凄 孤寂之愁 思乡之切 旅途之苦 烘托出作者 的羁旅愁思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 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 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天净沙 秋思秋思 马致远马致远 枯藤枯藤/老树老树/昏鸦,昏鸦,小桥小桥/流水流水/人家,人家, 古道古道/西风西风/瘦马。瘦马。 夕阳夕阳/西下,西下,断肠人断肠人/在在/天涯。天涯。 品读明意 枯藤老树昏鸦 诗歌赏析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 ,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 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 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 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 ,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 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 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 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 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 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 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 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 诗歌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 。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 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 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 上。 诗歌赏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 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 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 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 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 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 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 ,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 诗歌赏析 学习思考 1.列举描绘的景物,看形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点拨:这首曲前三句都是名词(词组)并列,一个 名词(词组)就是一个景物。后两句描绘的西下夕 阳和行进在天涯路上的断肠人,共同形成了一幅萧 索荒凉的深秋晚景图。特别是枯、老、昏、古、西 、瘦、夕、断肠等词语的修饰作用,增添了景致的 荒凉、凄楚,浑天黄日下,无不令人寸断肝肠。 “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美景,用 在此处却成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更反衬出断肠人无家可归的凄苦心 情。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为全 曲点睛之笔,抒写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凄苦之情。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小令是怎样达到情景交融的? 点拨:作者是寄情于物,通过漓淋尽致的 刻画物象,描绘有形可感的深秋色彩,借 具体生动的物象表达了无形抽象的凄苦心 情,从而达到情景相通、情景交融。 4.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经典画面,生发凄凉 与思念的意境,形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点拨展示:秋日的枯藤缠绕着老树,这是 傍晚的乌鸦落脚的家,眼见着有一处小桥 独立、流水潺潺的人家,却不能进,只好 骑着这匹瘦马,继续行进在古老的小道上 ,迎着西风,看着夕阳,肝肠寸断,沦落 天涯。 5.说说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为什么更能 打动人? 点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立意高远 ,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画龙点睛之 笔,是其它三首所没有的醒豁的诗眼,而 且这一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 感的深度,感染力强,对读者心灵触动更 大,从而成为“秋思之祖”。其它三首基本 上或较多地停留在视觉图景的表层,有的 甚至模糊不统一,更无深意,张可久的“小 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还可算是景情兼 美的一笔。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烘托 思乡 苍凉 荒凉 恬静 游子思 乡图 写景 抒情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 断 肠 对比反衬 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揭示了本文的 主旨。断肠人在天涯是怎样一种感受?你能 说说“断肠人”在想些什么? 作品构思精巧、别致,说一说这一首曲在内 容表现上有什么艺术特色? 说一说: 正 面: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 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映衬手法 曲子的 写 作手法: 描写 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小结 前三句写景,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 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 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 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 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引出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 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侧面反衬 出游子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夕阳”点出了时间,并 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 ,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写众多自然 景物,情景交融,有情有景。把浓重深秋的色彩,刻画得 淋漓尽致。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拓展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 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 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 黄河楼 读古人思乡的诗句,还会联想到哪些?你有 什么感想?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表达台湾 同胞盼望回归之情。还可联想到现居美国的 诗人彭邦桢的新诗月之故乡表达在国外 的华人、华侨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 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 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月亮在水 里/一个月亮在天上/ 读了后我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 民族自豪感。 阅读欣赏一首诗(曲)的一般方法,1、从语 言入手,再现画面;2、从画面感受意境;3、 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入它的艺术 境界,丰富诗(曲)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外阅 读中实践. 仔细观察课文中为它配的插图 ,看一看这副插图是否最好地体现 了秋思的意境,老师非常希望 同学们能给插图作者提出一些意见 和建议。 创新节拍 1、诗中说是瘦马,可画中的马还比较健壮 ,马腿上的肌肉都看得很清楚,应该把马画得 瘦骨嶙峋一些才好,而且最好是老马,马的表 情还可以更忧郁一些。 2、图中远处的树给人郁郁葱葱的感觉, 近处的树却是光秃秃的。这样的对比太强烈了 ,不符合诗中的意境。老树上如果有几片摇摇 欲坠的叶子更能体现沧桑之感。插图中根本没 有枯藤,如果能画出枯藤与古树的缠绕,植物 的意象就鲜明了。 3、插图中鸟儿们飞得很轻盈很高很快乐,哪 里是昏鸦啊。鸟可以画得沉重一些,笨拙 一些,最好让大部分鸟栖息在枯枝上,因 为“秋思”的画面应凝重。 远处的夕阳可以画得朦胧一些,还可以画 出半边已经落下山的样子,渲染出傍晚的 气氛。 4、如何体现西风?图中并没表现出来。可 以在茅屋上画些淡淡的炊烟,炊烟袅袅, 小桥流水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