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ct解剖1ppt课件_第1页
正常ct解剖1ppt课件_第2页
正常ct解剖1ppt课件_第3页
正常ct解剖1ppt课件_第4页
正常ct解剖1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正常CTCT解剖读片解剖读片 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影像科 鲍家启 CTCT图像优势:图像优势: l数字化横断面图像。 l 图像清晰度和密度分辨率高, l 提高病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读片方法: 1、熟悉CT解剖结构: 是CT正确诊断的前提。 2、运用比较法: 颅脑、五官、颈部、 胸部 、 盆腔为对称性结构。 l3、正确利用CT值: 鉴别病变性质 l 水:0-20HU、 l 气体:-2000-200HU、 l 脂肪:-190-30HU, l 出血:45-80HU、 l 软组织:20-60HU、 l 钙化:130-2500HU、 一、颅脑CT 1、颅底层面 眼眶 中颅 窝 后颅 窝 乳突 颞骨 额骨 枕骨 四脑 室 蝶骨 小翼 脑桥 鸡冠 蝶窦 2 2、蝶鞍层面、蝶鞍层面 前颅 窝 蝶鞍蝶鞍 鞍背 小脑半球 脑桥 小脑 角池 蝶窦 3 3、鞍上池层面、鞍上池层面- -上丘的层面上丘的层面 蝶鞍 鞍背 额叶 颞叶 小脑半球 第四 脑室小脑蚓部 垂体 4 4、鞍上池层面、鞍上池层面- -下丘层面下丘层面 鞍上池 (五角 或六角 形) 海马 侧裂池 环池 中脑 5 5、第三脑室下部层面、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小脑幕 四叠体池 第三脑室 侧脑室 前角下 部 尾状核头 6 6、第三脑室上部层面、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侧脑室 前角 基底节区 (尾状核、豆状核、 外囊、屏状核、 脑岛) 上夭状窦 小脑沟 第三脑室 内囊前肢 內囊后肢 内囊膝部 7 7、侧脑室前、侧脑室前角层面层面 侧脑室前 角 透明隔 松果体 小脑幕 尾状核头 内囊 丘脑 8 8、侧脑室体部层面、侧脑室体部层面 胼胝体 膝部 内囊 脉络丛 枕叶 侧脑室 胼胝体压 部 丘脑 9 9、侧脑室上部层面、侧脑室上部层面(1)(1) 额叶 顶叶 大脑镰 枕叶 放射冠 上夭状窦 侧脑室侧脑室 胼胝体 1010、侧脑室上部层面、侧脑室上部层面(2)(2) 大脑皮质 半卵圆 中心 顶叶 侧脑室侧脑室 大脑镰 额叶 1111、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半卵 圆中 心 额叶 顶叶 顶叶皮质 1212、大脑皮质上部层面、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额叶 半卵 圆中 心 大脑镰 顶叶 脑灰质 脑沟 1313、大脑皮质上部层面、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脑沟 大脑镰 1414、大脑皮质上部层面、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脑回 脑沟 大 脑 镰 二、胸部CT 纵隔窗 肺窗 l (一)胸部纵隔窗 l 目的-纵隔 l 气管 l 大血管 1 1、胸廓入口或胸骨切迹平面、胸廓入口或胸骨切迹平面 气管 左头臂静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 下动脉 2 2、胸锁关节平面、胸锁关节平面 食管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右头臂静脉 3 3、胸骨柄平面、胸骨柄平面 右头臂静脉 食管 左颈骨下动脉 左头臂静脉 左颈总动脉 4 4、主动脉弓部平面、主动脉弓部平面 上腔静脉 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 血管前间隙 主动脉弓 降主动脉 5 5、主动脉弓下平面、主动脉弓下平面 6 6、主肺动脉窗平面、主肺动脉窗平面 升主动脉 气管 食管 7 7、隆突平面、隆突平面 奇静脉 奇静脉弓奇静脉弓 奇静脉弓 8 8、气管分叉层面、气管分叉层面 升主动脉 上腔静脉 右肺动脉 右主支气管 食管 肺动脉干 左主支气管 奇静脉 9 9、左肺动脉平面、左肺动脉平面 左肺动脉 1010、右肺动脉平面、右肺动脉平面 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 左肺上静脉 1111、左心房、左心房 右 心 房 左心房 冠状动脉 1212、四腔心层面、四腔心层面 右心室 右心房 左心室 左心房 1313、心室平面、心室平面 右心室 心包膜 左心室 14、室间沟、肝顶 肝脏顶叶 下腔静脉 心包膜 室间沟 (二)胸部肺窗(二)胸部肺窗 目的肺门 肺叶 肺段 支气管 l1、正常肺门解剖 1 1)气管分叉层面)气管分叉层面 右上叶尖段 支气管 右上叶 支气管 右上叶肺 静脉后支 左主支气管 左上叶尖 后段支气 管 右主支气管 2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上叶支气管层面 右主 支气 管 右肺动脉前干 右肺上叶前 段支气管 右上叶肺 静脉后支 右上叶后段支气管 右上 叶支 气管 左主支气 管 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 左肺动脉 右肺上叶前 段支气管 右肺上叶后 段支气管 3 3)左主支气管层面)左主支气管层面 右下肺动脉干 中间段支 气管 左肺上静 脉 左上叶舌 段支气管 左下肺动脉 左主支 气管 4 4)右中间段支气管层面)右中间段支气管层面 中间段支 气管 左主支 气管 降主动脉 5 5)左上叶舌段支气管层面)左上叶舌段支气管层面 左上叶舌 段支气管 左下肺动脉 右下肺动脉 6 6)右中叶支气管层面)右中叶支气管层面 右肺中叶动脉 右中叶支气 管 右下肺 动脉 左下叶支气管 左下肺动脉前内 基底支 左下肺动脉后外基底支 左肺下静脉后 基底支 右下叶支气管 右下叶背段支气管 7 7)两肺下叶段支气管)两肺下叶段支气管 左下叶内前基底段支气管 左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 左肺下静脉 右 下 叶 支 气 管 内前 外 背 外 后 2 2、肺野、肺野 应用肺窗来观察肺叶和肺段: 1、肺野-首先要观察叶间裂 (两肺斜裂、右肺水平裂) 来界定肺叶的范围与边界。 2、肺段-无明确分界,主要依据肺段 支气管或纵膈窗。 3、肺小叶由小叶间膈、小叶核心和肺小叶 实质组成。 l依据纵膈窗判断肺段 l1、胸锁关节平面:右肺上叶尖段、左肺上叶尖后段; l2、主动脉弓上部平面:两肺上叶前、尖、后段; l3、主肺动脉窗平面:前、后、背段, l4、左心房上部:中叶内外侧段(舌段)、背段; l5、左心房上中部:中叶、舌段对称显示、背段; l6、心室平面:中叶内侧段、下舌段、 l 下叶(内、前、外、背基底段)占大部分 ; l7、心脏下部:同上,两下叶背段被后段替代 右侧斜裂右侧斜裂 右侧斜裂裂 右肺上叶 左肺上叶 两肺下叶 左侧斜裂左侧斜裂( (双排双排CTCT、1616排排) ) 左侧斜裂 左侧斜裂 1616排排CTCT 右侧斜裂 左侧斜裂 右肺上叶 左肺上叶 右肺下叶背段 右肺中叶 (水平裂) 右肺中叶 少血管区 右肺斜裂 右肺下叶 右肺中叶 右肺中叶外侧段、内侧段 右肺下 叶前基 底段 右肺 下叶 外基 底段 右肺下叶后段 右肺中、下叶肺段 右肺下 叶内基 底段 肺韧带 右肺下叶 后段 下肺韧带 l感谢: l 吕秋洋、陈珊、 l 王婷婷、章秀娟同志 l 的热情帮助! 三、腹部正常三、腹部正常CTCT解剖解剖 (一)正常肝脏CT解剖 1、肝实质 肝实质密度 脾、胰、肾 CT值:3880HU, 脾7 8HU 血液 肝静脉、肝门静脉: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均匀強化 (A期、门脉早期不均匀) 2、肝血管 三套: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 1)、肝静脉-肝段划分标记: 肝右静脉:右叶前段和后段之间 肝中静脉:左叶和右叶之间 肝左静脉:左叶内侧段和外侧段之间 在膈下平面三支静脉汇入下腔静 脉(此区称为第二肝门) 肝静脉 2)、门静脉(简称门脉): 在肝门(第一肝门)最粗, 呈管状结构。分左 右两支, 平扫呈条状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呈高密度,且强化 早于肝静脉。 肝门三结构:肝动脉(偏左)与胆总 管(偏右),后方, CT平扫 门静脉分支 门静脉 CT增强 l3)、肝动脉:平扫时肝内分支不能分 l 辨, 增强时可呈高密度影。 肝动脉 3、肝内胆管(1-3MM) 伴随肝动脉和门静脉走行, 从肝周边向肝门走行, 到达肝门时左右肝管汇合成总肝管。 l 约40%病例显示肝内胆管(低密度影) 4、肝韧带和沟裂 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矢状走行,将肝 左叶分为内、外侧段 静脉韧带沟裂:尾叶和肝左叶外侧段之 间, 胆囊窝与下腔静脉窝连线:肝左、右叶 分界。 圆韧带 (二)正常胆道的CT解剖 1、 肝内胆管:己述 2、肝外胆管 总肝管(3-5MM):表现为肝门处环形 低密度影, 胆总管:总肝管与胆囊管合并形成, 直径 6MM, 10MM为异常 (向下绕过十二指肠球后进入胰头 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Vater壶腹) 胆总管 胆总管扩张 3、胆囊 位于肝左右叶之间的胆囊窝内 胆囊腔CT值:0-20HU 胆囊壁 3.5mm 5mm为病理性增厚 长径:4-5CM , 5CM为增大 胆囊 (三)、正常胰腺的CT解剖 胰腺位置: 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为凸面向前 的条带状结构。 位于脾动脉下方,脾静脉前方。 前方-胃窦,右侧-十二指肠降段, 后方-下腔静脉 脾静脉 脾静脉 十二指肠 胃腔 肾脏 胃窦 胰腺 腔静脉 钩突 l胰腺走行:斜形、横形、S形、马蹄形 l胰腺形态:变化大,从胰头到胰尾逐渐 l 变细, 移行、光滑、连续。 l胰腺密度: l 均匀或欠均匀, l CT值低于肝, l 与血管、脾相近 胰头:位低,圆形,在十二指肠降部 内侧、腔静脉前方。 向下延伸为钩突, 其外侧为十二指 肠。 胰颈: 后方-门静脉, 左后方肠系膜上动脉。 胰头 钩突 胰体: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前方, 脾静脉紧贴后缘 (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 胰尾:位高,指向脾门,空肠曲位于附近 体尾交界的后方 -左肾上腺 胰腺CT值:35-45HU (软组织密度) 边缘:呈波浪状 主胰管:体、尾部中央, 内径:2-4mm 胰腺大小(Haertel):重要意义 胰头: 3.0cm(最大径) 体部: 2.5cm 尾部: 2.0cm Haaga:以 L2 椎体横径作为标准: 正常胰头椎体横径比为0.51 胰体为13 23 尾部为15 25 注意: 勿将胰体尾背侧走行的脾静脉与胰腺 之间的一条低密度影(脂肪)误为扩 张的胰管。 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前壁发出, 又称“苹果柄”,其前方为胰体 十二指肠水平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 静脉 后 方,而胰头位于该血管的外侧方 老年人胰腺萎缩 脾静脉:识别胰腺的重要标志, 其前方为胰腺体、尾部; 也有助于区别腹腔肿瘤: 脾静脉之前:多为体、尾部肿瘤, 之后:多为左肾上腺、左肾 或其它后腹膜肿瘤。 胃腔胃窦 十二 指肠 脾 脏 胰 尾 胰腺周围结构 腹腔动脉干 腹主 动脉 (三)、正常脾的CT解剖 l脾位于左膈下, l内侧与胃、肾及胰腺相毗邻, lCT平扫:脾密度均匀,CT值:4522HU, 增强:动脉期-明 显强化,呈高密度 不均匀, 40秒后CT值升至最 高值,之后缓慢下 降,密度逐渐均匀 。 l脾:个体差异较大, l 长12cm,宽7cm,厚34cm。 lCT横断面:以1根肋骨或肋间隙作为1 个肋单元,在一个层面上脾的长度以5 个肋单元作为正常标准, l 大于5个肋单元者 l可考虑为脾大。 (四)正常(四)正常肾上腺的CT解剖 l肾上腺: l 肾周间隙上端,与肾筋膜相连, l 其周围有脂肪组织。 l右肾上腺: l 下腔静脉后方 l 右肝叶内侧和 l 右膈肌脚外侧 l左肾上腺: l 左膈肌脚外侧, l 脾动、静脉及胰尾部的后方, l 脾的内侧,其位置比 l 右肾上腺略低。 l 10%的肾上腺下端 l 可达肾门。 l形态:倒Y形、倒V形、线形、三角形、 l X形等, l 右侧:倒V形(90%52%)及 l 线形(36%87%)多见, l 左侧:倒Y(32%)形及 l 倒V (50%60%)多见。 l厚度:58mm,小于1cm, l 比同侧膈肌脚细,前后自然走行, l 无局部结节状突出。 肾上腺形态 (五)正常肾的(五)正常肾的CTCT解剖解剖 l 肾:腹膜后间隙(另述),肾周围有大量脂 l 肪组织。 l 肾上下径:1012cm l 肾横径:56cm(肾门平面) l 肾实质厚度:1.5cm l CT: l 肾上下极呈椭圆形,肾门平面呈镰刀状。 l 左肾上极脾侧-驼峰样隆起, l 肾盂:大小各异,位于肾动、静脉的后 l 方,与输尿管相连。 肾上极 平面 肾下极平面 肾盂平面 l 输尿管:经腰大肌的前方下降至盆腔内,在膀 l 胱底外上角从 后方入膀胱。 l 平扫:输尿管呈点状影(不易辨 认)。 l 增强:呈高密度点状影。 l 肾静脉:位于肾动脉的前方,比肾动脉粗大。 l 左肾静脉:比右肾静脉长,从肾门发 l 出后,跨越腹主动脉 前方汇入下腔 l 静脉。 l 右肾静脉:呈锐角注入下腔静脉。 肾静脉走向、 腔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 静脉 l平扫:肾实质密度均匀一致, l CT值为 3050HU,不能分辨肾皮质 l 和髓质。肾盂肾盏近似水密度。 l增强:肾实质密度明显升高。 强化特点: 取决于造影剂的 量、浓度、 速度和CT扫描的 时间与 速度。 CT增强 大剂量造影剂增强: 1.动脉期早期:主动脉峰值后10秒 肾皮质强化,此时髓质尚呈低密度。 2.约60秒后,皮髓质密度相似。 3.随后,肾髓质的强化比皮质明 显,肾盏、肾盂显影。 (六)腹膜后间隙及其结构的(六)腹膜后间隙及其结构的 正常正常CTCT解剖解剖 l腹膜后间隙: l 是后腹壁(壁层)与腹横筋膜之间 l 的解剖间隙及解剖结构的总称 筋膜间隙筋膜间隙 分为:肾旁前间隙 肾周间隙 肾旁后间隙 1、肾旁前间隙: 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区域。 四个主要脏器: 十二指肠(球部除外)、胰腺、 升结肠、降结肠、肠系膜血管、 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 二大通道: 间隙两侧:潜在通道; 髂脊稍下方平面:与肾周间隙、 肾后间隙相连通。 十二指肠 胰腺 降结肠 肠系膜 血管 2、肾周间隙: 肾前筋膜(即Gerota筋膜) 与肾后筋膜(即Zuekerkandle 筋膜)之间的区域。 三个脏器 四个融合 一个连通 肾上腺、 肾、 脂肪以及肾包膜血管 肾周间隙: 三个脏器: 肾上腺、肾、脂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