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二) 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 2反射的结构基础:_ 反射 反射弧 3写出图中反射弧各结构的名称 1_ 2_ 3_ 4_ _ 5_ 4.用图中数字写出完整的反射弧:_ 5直接刺激A,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_ 【点拨】如果切断反射弧,刺激某一部位后发生的反应都不是反 射。因为反射的途径是反射弧,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12345 不属于 二、兴奋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_,也叫_ 电信号神经冲动 (2)神经纤维的传导过程: 静息膜电位 兴奋部位膜电位 _ 形成局部电流。 (外_内_) (外_内_) (3)传导方向:_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刺激 电位差 正负负正 双向 (1)写出图中所包含的结构名称: 1_ 2_ 3_ 4_5_ 6_ (2)传导方向:在图下的方框内画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3)兴奋传递过程: 兴奋 突触小体 _下 一个神经元兴奋。 (4)传递特点为:_,原因是_ _。 轴突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传导突触小泡 释放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单向传递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点拨】兴奋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时,电信号转换为化学 信号,再转换为电信号。 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部位:中央前回 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 1.躯体运动 特点 位置关系是_的 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大小_ 2.语言活动 S区:_中枢,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H区:_中枢,皮层颞上回后部 【点拨】高级神经中枢指的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及 脊髓内的中枢都属于低级中枢。 倒置 无关 运动性语言 听觉性语言 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反应速度_ _,作用 范围_,作用时间_ 2.联系 (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_的控制。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的功能。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_。其中 _的调节占主导地位。 比较缓慢 比较广泛比较长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共同协调、相辅相成 神经系统 五、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 _:性行为 催乳素:调控_行为、促进哺乳 1.激素调节与行为 动物泌乳等 促性腺激素:间接影响性行为 2.神经调节与行为 (1)先天性行为包括趋性、_和_。 (2)后天性行为包括印随、模仿和_。 3.激素调节与神在动物行为中的关系 二者相互协调作用,但是_处于主导地位。 性激素 照顾幼仔 非条件反射本能 条件反射 神经调节 【点拨】动物的行为强调的是动物的外在运动,对于动物体内 的运动,如胃肠的蠕动、大脑的思维就不能称为动物行为。 【思维判断】 1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分析】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而非条件反射的 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 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都会兴奋。( ) 【分析】只有刺激强度达到一定数值(阈值)后神经纤维才会 兴奋。 3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分析】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如果是抑制性的递 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后,该神经元不兴奋。 4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运动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 ) 【分析】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但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 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兴奋传兴奋传 导导 结结构特点功 能结结构破坏对对功能的影响 相互联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 特殊结构 内外界刺激的信息 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 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 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 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 相应的活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技巧点拨台】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 (B)。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 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 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典例训练1】(2011上海高考)如图表示麻醉剂阻断神 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 阻断的位置是( ) A. B. C. D. 【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1)有感觉无效应原因: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 (2)明确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运动的部位是效应器。 2.题眼:“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据此推测兴奋不能传到 手部肌肉。 【解析】选C。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 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传出 神经。 【互动探究】 如果被阻断,病人有没有感觉?手能动吗? 提示:没有感觉,手不能动。 分析:感觉的形成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 脑皮层。由于传入神经受阻,大脑皮层不能形成感觉;传入神 经受阻,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手指不能运动。 【变式备选】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 B.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 【解析】选 C。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 定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入神经,表示传出神经,表 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 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刺激 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产生机制 (1)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特点:双向性,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 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高考警示钟】 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 (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 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典例训练2】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 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 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 ) 【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2.解题关键:(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双向传导; (2)局部电流始终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解析】选C。细胞膜电位在未受到刺激时是“内负外正”,当 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 向传递,而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由“兴奋点”同时向两端 传导。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 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解析】选C。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 弧的感受器;甲图的结构为突触,其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 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根据乙图中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可判 断a、c仍然处于未兴奋状态,b为兴奋部位;在兴奋部位和相邻 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 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传递过程 突触后膜 受体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2.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3.突触有关问题归纳 (1)递质的释放方式为外排,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 性。 (2)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 :促进或抑制。 (3)递质的去向:递质发生效应后,被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 迅速停止作用。 (4)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 4.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 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 转。 (2)在神经元之间: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 反的偏转。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指 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高考警示钟】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 度,其原因主要与递质的产生、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关。 2.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 需时间的长短。 【典例训练3】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 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刺激D点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摆动 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传来的信息 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 【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纤维和突触处信号的传递方向。 2.解题关键:根据两个神经元的位置,可判断刺激通过突触C时 的传递方向是由BD。 【解析】选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两个神经元 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 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当刺激D点时,兴奋传导到E点,引起一 次电表指针的偏转。因兴奋不能由D点经C点传递到B点,故电表指 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A错;C处表示连接两个神经元的突触,兴 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 学信号电信号”,B对;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兴奋在突触中 传递时不能进行“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即C处的信息不能 传到D处,C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刺激B点时, 神经冲动既可传导到A点,也可传递到 C点,D对。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a、b、c 、d四处安放灵敏电流计,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下列有关 指针偏转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处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B.b处电流计的指针最先发生偏转 C.c处电流计的指针首先发生偏转 D.d处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解析】选C。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 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因此施加一强刺激后,首先c处电流计 的指针发生偏转,然后依次是b处、d处。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与调节 1.动物行为的共性 (1)任何行为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任何行为都是对环境的适应。 (3)每种行为的产生都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协调 作用的结果。 2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产生过程中,其生理基础的几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 但几个方面的作用绝不是并列平行的。动物行为受激素调节,更 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神经调节是产生动物行为的主导因素,神经 和激素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 3动物的行为与调节 (1)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 先天性行为为后天性行为为 趋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特 点 从单细单细 胞动动物 开始出 现现 从具有神经经 系统统的动动 物开始出现现 一系列 非条件 反射的 有机结结 合 刚刚出生或 刚刚孵化出 的动动物具 有此行为为 幼年动动 物学习习 的主要 形式 幼年、成 年动动物都 可建立 生来就有 遗传遗传 物质质决定 有利于适应环应环 境 根据后天经验经验 形成 环环境决定 提高了适应变应变 化的环环境的能 力 先天性行为为后天性行为为 趋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共 同 点 是对环对环 境适应应的结结果;与神经调节经调节 有关,除单细单细 胞动动物 外,其结结构基础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调节 起辅辅助作用;运动动 器官是行为为的表现现者 (2)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协调作用(以性行为为例) : 【高考警示钟】 1.一种非条件反射一般不能形成动物的本能行为,本能要比非条 件反射复杂得多。一种本能行为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一系 列顺序性的非条件反射形成的。 2.不能把后天性行为简单地等同于条件反射。一种后天性行为往 往包含着多种条件反射的活动。 【典例训练4】下列与动物行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蜘蛛织网是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构成的本能行为 B婴儿的吮吸反射、小鸭的印随学习、小鸡模仿扒地索食均属 于先天性行为 C狗看到主人端着食盆向它走来便分泌唾液是与生俱来、不需 学习的行为 D动物的性周期和性行为都是在性激素的调节下完成的,神经 系统的影响甚微 【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考查动物行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具体 实例判断。 2.解题关键:应熟记B项中 “印随学习”“模仿”的分类归属, 以及C项中的行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 【解析】选A。蜘蛛织网是本能,婴儿吮吸是非条件反射,都属 于先天性行为,而印随学习、模仿属于后天性行为。狗看见主人 端着食盆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需要学习才能建立。动物的行为 都是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通过运动器官完成的,而且神经 调节占主导地位。 【变式训练】人类和动物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判断和推理能 力,但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具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哪一项是 二者的最主要区别( ) A以生活体验为基础 B以概念为基础 C以模仿为基础 D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 【解析】选B。人和动物的区别表现在人具有语言、思维、能劳 动和社会性等方面。在学习方面,人和动物也有本质区别。人通 过学习获得判断、推理能力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而动物通过学习 获得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是简单而局限的,动物的学习不是以概念 为基础,而是以印随、模仿、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是后天性 行为,要有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才能进行。人类特有的对语言、 文字(概念)等作出反应的能力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反射弧各组成结构的确定 有关脊蛙反射活动的实验 【案例】(2010全国卷)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 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 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 枢位于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 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 立即刺激A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 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 某一端出现伸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 动,主要原因是_。 【命题人透析】 (1)感受器和神经中枢的位置判断: 感受刺激的结构是感受器,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是神经中枢 (脊髓和大脑皮层)。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黏膜中,神经中 枢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由题知感受刺激的部位是脊蛙左后肢的趾 部皮肤中的感受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的神经中 枢只在脊髓。 (2)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 兴奋在一条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但反射活动总是从感 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是单方向的传递,因 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3)反射活动完成的基础: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A端产生的冲动能引 起效应器活动,但该过程中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 【标准答案】 (1)皮肤 脊髓 (2)突触的结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能 不能 不能 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阅卷人点评】 得分要点 (1)必须体现“皮肤”、“脊髓”。 (2)必须体现 “突触”。 (3)必须体现“反射弧结构不完整”的观点。 失分案例 (1)错答为中枢在“脑和脊髓”。 (2)错答为“基因”。 (3)第3、4空错答为“能效应器有反应”。 1.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 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 部位 反应应 破坏前破坏后 左后肢左后肢收缩缩右后肢收缩缩左后肢不收缩缩 右后肢不 收缩缩 右后肢左后肢收缩缩右后肢收缩缩左后肢不收缩缩右后肢收缩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解析】选C。由表中数据可知: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 ,左、右后肢都会出现收缩的反应,说明存在以下反射弧:“ 左后肢感受器 神经中枢 左后肢”、“左后 肢感受器 神经中枢 右后肢”、“右后肢感 受器 神经中枢 右后肢”和“右后肢感受器 神经中枢 左后肢”。若破坏的是左后肢的感受器或传 入神经或两者同时破坏,则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应能收缩, 故选项A、B错。若破坏的是左后肢的效应器,则刺激左后肢时 ,右后肢应能收缩,故选项D错。只有左后肢的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同时破坏,才会出现刺激左后肢,左、右后 肢均不收缩,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不收缩(效应器被破坏) ,右后肢能收缩。 2.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大脑皮层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脊髓 A B C D 【解析】选D。在跑步中需要大脑皮层与脊髓的调控,另外,小 脑是控制机体平衡的,下丘脑与体温、血糖和水盐的平衡调节 有关,而脑干包含人体的呼吸中枢,所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 神经结构有。 3.下列关于各种多细胞动物行为形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 B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 C印随是动物生来就会的一种先天性行为 D判断与推理是动物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A趋性 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它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 应;B本能也是先天性行为,它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照一定 的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C印随是一种后天性行为,要先受到大 的运动目标刺激,然后才会追随;D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 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是通过学习获 得的。 4.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 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 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 成突触 【解析】选B。A项中,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项中,突 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后一 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C项和D项中,在电子显微镜下 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 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5.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 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_,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 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 (2)图乙中的表示_,它的形成与_有关,物质对 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_。 (3)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兴奋传导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 _ _。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 突触后膜具有_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 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 _作用,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爬架安全专业试题及答案
- 口腔专业基础试题及答案
- 卫生应急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专业级试题及答案
- 历史专业期末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2025-2026年高三上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龙岗玻璃锁施工方案
- 光刻技术简介
- 《电磁学》教案课件
- GB/T 4291-1999冰晶石
- 机修车间岗位廉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表
-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课件
- 牙及牙槽外科
-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 万用表 钳形表 摇表的使用课件
- 63T折弯机使用说明书
- 170位真实有效投资人邮箱
- 工程力学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