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件_第1页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件_第2页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件_第3页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件_第4页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的幸福一天 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 冲杯三聚氰氨奶。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 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和注胶牛肉,加一 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 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开瓶甲 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馒头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持续成为当下中国民生焦点问题,成为持续成为当下中国民生焦点问题,成为“ “爆炸性爆炸性” ”的公众的公众 话题,并上升为国家政治层面的命题,如此下去或有动摇国本之嫌话题,并上升为国家政治层面的命题,如此下去或有动摇国本之嫌 食品安全的概念 我国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九 十九条规定: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 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 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 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 慢性危害。 食品=食物 食物是指“可以充饥的东西”,而食品是指“商 店出售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 食物作为一种泛称,强调的是物质外在、表 面的属性,包括食物的色、香、味等特征;而食品 强调的是食物的内在规律性以及商品属性,包括 食物诸多内、外在特征的决定要素、变化规律等 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的投入产出、消费需求 的变化、价格的决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等社会 经济特征。 (l)食品的物理特性:指消费者通过眼观、鼻闻 、手摸、口尝等感官方式来获知的食品特性,如 食品的色泽、气味、口感等。 (2)营养健康特性,指食品中所含对人体有益的 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 质等。 (3)安全特性,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 售、贮藏等环节中,受到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状况 ,如农药残留、添加剂、微生物污染是否超标等 。 (4)伦理特性,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生态环 境等造成的破坏、污染等不良影响。 食品存在的潜在风险 1、食品污染 2、农药残留 3、重金属元素残留 4、食源性疾病 5、转基因食物 6、假冒伪劣 7、食品添加剂超标 生产、加工、包装、运输 、储存、烹制等环节 六六六、DDT、五氯硝基 苯、艾氏剂 铅、镉、汞、铜、砷 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人 畜共患传染病、肠源性病毒 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 虫病等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某种食品是否可以 安全食用。具体就是评价食品中有关危害成份或者危 害物质的毒性以及相应的风险程度,需要利用足够的 毒理学资料确认这些成份或物质的安全剂量。食品安 全性评价在食品安全性研究、监控和管理方面具有重 要的意义。 食品安全系统 2000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将食品安全列为WHO的工作重 点和优先解决的领域,并首次通过了有关加强食品安 全决议。决议重点强调了发展可持续的、综合的食品 安全系统以减少整个食物链的健康危险的必要性。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 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采取了多项控制措施 ,取得了很大进展。 食品安全管理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 问题,有待更加科学化。 2006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6月份的福寿螺 事件;7月份的“人造蜂蜜”事件;8月份的毒猪油事件和 “口水油”沸腾鱼事件;9月份的瘦肉精中毒;10月份 的 大闸蟹致癌事件;11月份的“苏丹红”鸭蛋事件、 “磕 药”的多宝鱼和有毒的桂花鱼事件;12月份的陈 化 粮 事件等等。 2007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龙凤与思念问题 速冻食品深圳撤柜事件;上海星巴克售过期苹果汁事件 ;五粮液幸运星糖精超标事件;北京王致和豆腐乳被指 保质期内发霉事件;味全食品旗下奶粉被查出致病菌事 件;台湾婴儿配方奶粉检出致病菌事件等等。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更是将食品安全问题推至 顶峰,时间推至2011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 件有:3月15日的双汇瘦肉精事件;5月19日雨润 烤鸭问题肉;5月24日“塑化剂”风波;8月17日肯 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8月8日山西老陈醋95为 醋精勾兑;9月19日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10 月进口奶粉死虫活虫;11月9日立顿铁观音稀土超 标;10月19日速冻食品病菌门;11月28日可口可 乐中毒;12月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三聚氰胺奶粉之祸 2008年09月11日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 发表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 致肾病,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开始浮出 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2008年9月12日 卫生部通报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 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 。截止到2009年1月9日,全国累计报告 患儿近29.6万人。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 侦查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刑事案件47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名,逮捕60人。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至今已近 三年多,三聚氰胺的阴影依旧不散。 2010年7月,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 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 自河北等地。 双汇瘦肉精事件 新闻曝光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 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河 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主 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 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据销售人 员介绍,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 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 加工的,严格按照“十八道检 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 ,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 精”检测。此前,河南孟州等 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 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 公司。 染色馒头事件 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 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 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 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 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 日期。“染色”馒头进入了上 海部分超市销售 。上海工商 执法人员对报道中涉及的迪 亚天天仓储中心、华联超市 光新路店等进行了执法检查 ,并在现场发现了涉嫌使用 色素的“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事件 过期馒头回收回来浸泡加工,然后 重新包装销售。 防腐剂、甜蜜素等添加剂,工人都是 按经验随意添加。 这个小小的镘头生产厂,每天有数以万计的问题馒头流向市场 。 地沟油事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 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 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 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 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 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 桌。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 油有200至300万吨。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 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 癌。“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 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更详细的餐 厨废油回流餐桌的地下链条(详见右图)。 地沟油事件 蒙牛学生奶“中毒”? 2011年4月22日,陕西榆林市251 名学生因饮用蒙牛纯牛奶(学生 奶)出现恶心、腹痛、呕吐等症 状,严重者还接受了洗胃、吸氧 等救治措施 。对此,蒙牛集团相 关负责人表示,在检验结果出来 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 并认为早晨空腹喝牛奶可能导致 腹泻。甚至有专家认为是学生群 体性心理性反应。业内人士认为 ,蒙牛的这个解释十分牵强。陕 西推行学生蛋奶工程两年以来, 先后发生的七起“中毒”事件中 ,蒙牛一家就涉嫌五起。 你受害了吗? 火锅你为什么那么香? 当毛肚遇上福尔马林 毒血旺就在你身边 完善法律做保障 陈传意说:“修订后的食品 安全法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 。今后,法律将更加强调地方 政府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社 会共治,以及监管部门的统一 性、集中性和协调性,亮点很 多。 高伏说:“没有法就谈不上安 全。这几年,国家在食品安全 立法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成 效较为显著。” 李小红说:“修订食品安全 法,应重视流通环节的先导 作用,关于建立包括地方、工 商、农业、畜牧、质检、药检 等部门联动。当前法律关于冷 链物流方面的内容涉及不多, 建议此次修订能将冷链管理也 写进去。 追根溯源抓关键 孙斌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 ,抓源头很关键。当前食品安 全出问题,一部分是在加工环 节,或一部分是在流通环节, 但任何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在 原材料上如果不安全,是无法 保证其安全的。” 陈传意说:“国家食药监管总 局已有今年建立产品可追溯制 度的计划。让所有企业都建立 产品可追溯,确保一旦发生了 食品安全问题,能找得到“主 ”。” 冯乐平说:“产品追溯形式应 多样化,最好能做到二维码追 溯。” 各类企业须规范 范现国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加大 科技投入和抓源头外,管好流通领域也很关键。” 李远钊说:“应提高食品企业准入门槛,切实强化 企业的主体责任,使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高伏说:“小企业可以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做 出自己特色,做产业链的衔接;大企业应更多地做示 范和引导,代表产业发展潮流,以及代表科技、质量 、创新和社会责任,在这些方面作出自己贡献。” 社会监管责任大 邵薇说:“我国仍需加大公共科普的力度,把科学 的问题说得让人听得懂,并利用好多种传播手段。 ” 范现国说:“食品安全报道事件应该分级,由权威机构 来发布,因为食品安全涉及专业问题,决不能为吸引眼 球就胡乱说致癌、有毒等不负责任的言论。相关报道要 讲科学、把握好度,这是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34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误解 (消费者、政府) 消费者要求“零”风险 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 笼统地把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划等号 致癌物污染的食品 = 致癌食品 不合格食品 = 有毒食品 讨论: 是否存在绝对安全或者零风险的食品? 怎样判定食品是否存在风险呢? 如:食盐过量、饮酒过量。绝对的食品安全性 是不存在的,食品行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把食品 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 食品的相对安全和绝对安全 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 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 该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性: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 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 害的实际确定性,但不能担保在不正常食用时可能 产生的风险。 城市化延长食物链 农业生产 生产和加工 运输和分销 饮食服务 家庭食品制作 街头食品 销售活动 运输和服务 消费 绝对安全是一种理想状态 食物链条越长,中间被污染的可能性越大,而且有 些食品为了加工运输保存,必须加入某些化学物,我 们日常吃的很多物质都广泛地含有这些微量的物质, 但是只要摄取的量在标准之下,都不会造成对人体的 危害,所以这些化学物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 由于科技的进步,原来认为是安全的物质 ,但是现在可能被检测出来存在危害成分, 所以也变得不安全了。 某些食物是否安全也不完全取决于食物本身, 与食用者自身也有关系,比如说海鲜,即使在不 存在任何危害物质的海鲜,在某些过敏者看来也 是不安全的食品,并且同样一个消费者,在不同 时期食用同样的物质也许安全性也不完全相同, 比如在身体正常时,食用糖是安全的,当不幸患 有糖尿病后,糖对食用者来说就不是安全的物质 了。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也因为人们的观念差异有很 大的不同,所以绝对安全的食物是不存在的,而相对 安全是指在现有的技术科技和资源下,用合理的方式 食用合适的量不会导致对健康的损害这样的一种实际 的确定性。 决定食品安全与否的3个主要因素* 食品中污染物本身的固有毒性 暴露水平(剂量) 不同的群体或个体 食品中污染物本身的固有毒性 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 口LD50 (mg/kg) 6只大鼠吸 入4小时死 亡24只的 浓度(ppm) 兔经皮LD50 (mg/kg) 对人可能致死剂量 g/kg(g/60kg) 剧毒11050.050.1 高毒11050.053 中等毒50100440.530 低毒5001000350525 微毒50000100002180151000 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暴露水平(剂量) 只有剂量才能决定一种成分是否有毒。一般认为 :当食品中的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的限量时 ,食品是相对安全的。 任何一种食品,即使其成分对人体是有益的,或 者其毒性极微,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合 适,仍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譬如,食盐吃 得过量会中毒,饮酒过度会伤身体。 不同的群体或个体 一些食品的安全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譬如,鱼、 虾、蟹类水产品对多数人是安全的;可确实有人 吃了这些水产品就会过敏,会损害身体健康。 有些人群属于弱势群体,如老人、婴幼儿等。 食品安全与否的判定* 评价一种食品或者成分是否安全,不能单纯地看 它内在固有的“毒性”,更要紧的是看它是否造 成实际危害。 绝对安全或不存在丝毫的危险是很难做到的。(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食品的安全性常常是相对 的。 不合格食品=有毒食品?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推荐,将不合格分为3个等级。A类不 合格。单位产品的极重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 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称为A类不合格。应销毁。 B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 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称为B类不合格。应销毁。C 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 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称为C类不合格。可以整改可以整改。 不合格食品是属于有缺陷的产品,有些还可以继续食用,不 一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毒食品包括在不合格食品里面 ,可是不合格食品却不一定是有毒食品。 结论:不合格食品有毒食品 不合 格食品 有毒 食品 Risk Assessment Science based Risk Management Policy based Risk Communication Inter activ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concerning risks 危险性评估危险性管理 危险性交流 危害危害 与与 风险风险 危害: 食品中存在或因条件改变而产生的对健康不良作用 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 风险: 食品中的危害因子产生对健康不良作用和严重后果的 概率函数。 Hit likely ?可能碰撞吗? Effect serious ?结果严重吗? Hazard 危害 RiskRisk风险风险 食品风险分析的概念及目的 概念:风险分析是对引起不良后果的事件进行分析 和评估,并在参考有关因素的前提下,提出和实施 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它是制定 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 目的: 风险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性监管, 能够起到很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维持食品贸 易的公平的作用。风险分析 (riskanalysis)就是 对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 管理措施,以便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并且保证风险各相关方能够顺畅地交流风险信息 这样的一个过程。 风险分风险分析析内容内容 风险评估: 由于人类暴露于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的或潜 在的有害作用的科学性评价。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适 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 障公众健康。 风险交流: 在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和其他相关团体之间 进行的一种关于风险信息和意见交流的互动过程。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风险交流 基于科学 基于政策 关于风险的信息和意见的互动交流 1. 危害识别 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危害的鉴定 2. 危害特征描述 有害作用的评价 3. 暴露评估 摄入量估计 4. 风险特征描述 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确认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 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 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 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 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 关途径接触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 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根据危害确认、危害特征描述和暴 露量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 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 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估计 ,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 : 目标目标 特征描述一个特殊食品危害的风险: 定性/定量的估计 已知/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特定的人群 明确相关的不确定性 二二. .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 权衡政策措施的过程 如果需要,选择和实行恰当的控制措施 实行的措施取决于 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管理 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选择评价 执行风险 管理决定 监控和回顾 确认食品安全性问题 ;描述风险概况;就 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 优先性对危害进行排序 ;为进行风险评估制 定风险评估政策;进 行风险评估;风险评 估结果的审议。 确定可行的管理选项 ;选择最佳的管理选 项(包括考虑一个合适 的安全标准 );最终 的管理决定。 对实施措施的有效性 进行评估;在必要时 对风险管理和/或评估 进行回顾。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 风险评估政策的决定应当作为一个特殊的组成 部分包括在风险管理中。 保持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二者功能分离,以确 保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完整性。 风险管理决策应当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 性。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都应当与消费者和其他有关 团体进行明白的交流。 风险管理应当是一个考虑在风险管理决策的评 价和审查中所有新产生资料的连续过程。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 : 目标目标 选择措施,把食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鉴定食源性危害的相对重要性 建立措施框架,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对食源性危害引起的风险评估决策的效率进行评价 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措施: : 举例举例 食品标准: 限制食品中化学物的剂量 (如:MRLs, MLs, 禁止), 微生物限量, 标签警示语句 (如:过敏性) 指南 (如:污染物, 微生物污染) 操作规程 (如:良好卫生操作, 营养要求) 培训项目/资料 (如:孕妇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和汞) 风险交流 风险交流就是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 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 进行相互交流。 风险交流要素 风险的性质 要素 风险交流风险交流: : 目标目标 确保将所有关于有效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意见考虑进 决策过程中。 促进各机构进一步参与风险分析的过程 促进作出一致的、透明的和有效的决策 增进对决策及决策过程的了解 风险交流风险交流: : 举例举例 项目外的团队 专题讨论会 公众法规咨询 文件分发给公众 网页、事件簿、解释性出版物 大会发言及基于工业和社区的事件 媒体 风险分析的用途风险分析的用途 决定法规要求 (食品标准) 是否需要法规 如果是, 需要哪一种法规 应对食品紧急事件 什么是公众健康风险 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如: 给公众建议、召回、无行动、 修改法规中的要求 实施风险分析的困难性 资源方面 舆论导向和消费者对风险的认知 风险管理措施带来的额外风险 一是专业人才缺乏, 二是缺乏必要的资金 目前的风险情况交流强调消费者和新闻媒介 的参与,但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和新闻媒介对 于食品安全性问题的认识水平较低,消费者 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风险。 目前的风险分析基本都是对单个危害的风险 进行研究,较少同时考虑多种不同危害的综 合风险情况,同时缺乏进行不同风险之间比 较的可操作性方法。所选择的风险管理决定 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或者其他的危害。 举例举例: : 饮料中的咖啡因饮料中的咖啡因 风险评估 毒理学信息 如果摄入量不大则没有证据证明有害 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对儿童有害, 但是 研究较少 暴露评估 成人 几乎无影响 儿童 总体咖啡因摄入量可增加 45% 食品技术 咖啡因作为风味剂在技术上是证明可 行的 危害: 软饮料中的咖啡因 (附加功能)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政策 保持现有的添加剂允许 限制新的允许 考虑的问题 对儿童的影响 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措施 (如教育 的, 标识的, 禁止) 各种措施的可实行性 社区观点 风险管理决策: 不允许向软饮料添加咖啡因 举例举例: : 饮料中的咖啡因饮料中的咖啡因 风险评估 毒理学信息 如果摄入量不大则没有证据证明有害 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对儿童有害, 但是研究 较少 暴露评估 成人是能量饮料的目标人群 儿童 影响相对较小 食品技术 咖啡因作为风味剂在技术上是证明可行 的 危害: 能量型饮料中的咖啡因 (兴奋功能)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政策 保持现有的允许 能量型饮料是食品的新种类 考虑的问题 对儿童的影响 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措施 (如教育的, 标识的, 禁止) 各种措施的可实行性 社区观点 风险管理决策: 强制性: 允许把咖啡因用作兴奋物质加入、 分离的标准、咖啡因特定剂量、另外 标识 非强制性: 采取措施减少儿童对这种饮料的摄入 小结小结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提供: 一个合理而统一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框架 食品链不同风险投资者所需的指南和规则 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再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促 进作出合理透明的决策,保护人类健康 【案例讨论1】能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主体有哪些 ? 某美食资讯网站在其网站上增加了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页 面,每日更新。其主要的操作手段是对不同食品类别下对该类别的 食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例如:某酸奶的安全指数为0.98,某某薯 片的安全指数为0.90,并且还公布每周、每月安全综合指数的排行 榜。该网站声明这些数据都是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进行了详细的 分析和经过专家权威论证后发布的,绝对值得信赖。 这个网站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可信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评估 的主体,包括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 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主体 依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章程 。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机构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委托和指导开展与风险评估相关 工作 风险评估的主体 风险评估任务的进行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部审核同意后向国家食 品安全 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下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1、为制订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 进行风险评估的; 2、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 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需要进行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的; 3、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要求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 按规定提出; 4、卫生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的其他情形。 委员会进行评估的大体步骤: 提出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报卫生部备案 开展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报告,还要上报卫生部 结论:该网站行为并不合法, 也没可信度可言。 原因: 1、他们没有权利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 2、他们没有权利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的公布。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在食品安 全领域的应用背景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2003年,中国农科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成立时设立了风险分析研究室; 2006年颁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对农 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2007年5月,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 险评估委员会。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食品安全法,并自6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 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对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 监测,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 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存在问题 1、风险评估过程 1)我国风险评估刚起步,在技术上、设备上、资 金上和研究人员等方面的储备都还相当不足 2)没有形成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 2、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目前基本没有, 目前的管理还停留在分段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成 分浓厚 。 我国对进出口食品的风险管理,或者是对转基因食品 的风险管理还很不成熟 指导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3、风险交流过程存在的问题 食品流通各环节间的信息不对称 我国目前风险交流的意识不够 消费者对于风险的认识也制约了风险交流 信息交流渠道不通畅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不健全,风险信息传 达不畅顺 如何健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 1 .吸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2 .健全法律机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 相关规定 3 .整合各方资源,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机制 4 .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5 . 增强消费者的监管力度 1 吸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1)借鉴发达国家应用风险分析的先进经验,构建适合 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 2)实施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