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实用技术中医实用技术 之之 养生篇养生篇 长宁镇中心卫生院长宁镇中心卫生院 李李 成成 国国 中医养生的历史、对象及核心是什么? 中医养生的特点及具体体现是什么? 中医养生理论如何指导我们养生? 养养 生生 的的 历历 史史 我 有 2000 多 岁 了 哦 ! 养养 生生 对对 象象 人生三宝 精 气 神 养养 生生 的的 核核 心心 调和 阴阳 养养 生生 的的 概概 念念 关于养生之道,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关于养生之道,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2000多多 年前,中国最早年前,中国最早 也是最经典的医学著作也是最经典的医学著作黄帝内黄帝内 经经就指出:就指出:“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养生,又称摄生。生,是生命、生存、生长;养生,又称摄生。生,是生命、生存、生长; 养,即保养、补养、摄养。养生就是调摄生命、养,即保养、补养、摄养。养生就是调摄生命、 保持健康以达到长寿。保持健康以达到长寿。养生的核心是要养生的核心是要“ “调和阴阳调和阴阳 ” ”。 一、尊重自然规律, 顺应自然规律 二、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三、主张房事有度 四、“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五、防止外邪侵害 自然之道 中医养生的具体体现中医养生的具体体现 一、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二、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三、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四、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天人相应、形神兼具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时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时 每刻都与自然界有着物质、能量、信每刻都与自然界有着物质、能量、信 息等方面的交换。息等方面的交换。 “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相应” ”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人的寿命是有极人的寿命是有极 限的,这是自然限的,这是自然 规律。中医养生规律。中医养生 应顺应规律,追应顺应规律,追 求长寿但不追求求长寿但不追求 长生不老。长生不老。 顺应四时阴阳顺应四时阴阳 “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病疾不起,是谓。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病疾不起,是谓 得道。得道。” ” 素问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积极而非被动消极地适应自然规律积极而非被动消极地适应自然规律 防止外邪侵害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所谓外邪,是指六淫 之邪(风、寒、暑、之邪(风、寒、暑、 湿、燥、火)及其他湿、燥、火)及其他 外伤因素等。驱除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 邪,防止外邪侵犯是邪,防止外邪侵犯是 养生的目的,这一观养生的目的,这一观 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 整个过程中。整个过程中。 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 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 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 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 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 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人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人 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 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 心态。心态。 七情的致病特点与表现七情的致病特点与表现 特点: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特点: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 各种病证的发生。各种病证的发生。 表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表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志意和则精神专志意和则精神专 直,魂魄不散,直,魂魄不散, 悔怒不起,悔怒不起, 五脏不受邪矣。五脏不受邪矣。 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形与神俱,不可分离 神为形主,无神为形主,无 神则形不可活神则形不可活 神为形生,无神为形生,无 形则神无以生形则神无以生 养养 生生 实实 质质 形体不蔽,精神不散 形神共养 首重养神 形神共养 健 康 精亏、气虚、神耗 衰 老 精充、气足、神全 调调 整整 阴阴 阳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 “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 ,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坐不,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坐不 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 缓,即是小劳之术也。缓,即是小劳之术也。” ” 保生要录保生要录 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起居有常 适度的劳动锻炼和合理的休息,是保适度的劳动锻炼和合理的休息,是保 持人体精力充沛、健康长寿的重要条持人体精力充沛、健康长寿的重要条 件件 过劳过逸,起居无常,均对人体不利过劳过逸,起居无常,均对人体不利 “ “形劳而不倦形劳而不倦” ”的锻炼身体方法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 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 “动动” ”及及“ “静静” ” ,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 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 ,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过过 劳劳 过过 逸逸 久视伤 血 久立伤 骨 久行伤 筋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过劳过逸 养生与生活的多面性养生与生活的多面性 3 3、主、主 张张 房房 事事 有有 度度 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 天赋予人类的本能,天赋予人类的本能, 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 。适度的性生活,有。适度的性生活,有 利于个人健康,对民利于个人健康,对民 族的繁衍、社会和家族的繁衍、社会和家 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 要意义。但不主张纵要意义。但不主张纵 欲,认为房事过度伤欲,认为房事过度伤 肾耗精。肾耗精。 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 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 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 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中文名中文名六淫六淫 本本 质质外感病邪的统称外感病邪的统称 内内 容容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燥、火 首首 见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二卷二 外感性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 季节性季节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 目录目录 1 1历史起源历史起源;2 2共同特点共同特点;3 3区别五邪区别五邪;4 4六淫各论六淫各论:风邪风邪、寒邪寒邪、 暑邪暑邪、湿湿 邪邪、 燥邪燥邪、 火(热)邪火(热)邪;5 5补充信息补充信息 六淫的历史起源六淫的历史起源 1 1历史起源历史起源 六淫六淫 “ “六淫六淫” ”之名。首见于宋之名。首见于宋 陈无择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二卷二,他说:,他说:“ “夫六淫者夫六淫者 ,寒暑燥湿,寒暑燥湿风热风热是也。是也。” ”又说:又说:“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经络流入,内合流入,内合 于脏腑,为外所因。于脏腑,为外所因。” ”六淫的六淫的“ “淫淫” ”有太过和浸淫之意。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六淫六淫” ”亦可理解为六气太亦可理解为六气太 过,或令人致病的六气。过,或令人致病的六气。“ “六淫六淫” ”之名可能是从之名可能是从左传左传 昭公元年昭公元年医和所说的医和所说的“ “ 天有六气天有六气淫生六疾。淫生六疾。阴淫阴淫寒疾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 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和和素问素问 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说的说的“ “风淫于内风淫于内” ”,“ “热淫热淫于内于内” ” ,“ “湿淫湿淫于内于内” ”,“ “火淫于内火淫于内” ”,“ “燥淫于内燥淫于内” ”,“ “寒淫于内寒淫于内” ”中概括出来的。中概括出来的。左传左传 六气分为四时,与六气分为四时,与素问素问 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说的说的“ “六气分治六气分治” ”,即是说在一岁之中,即是说在一岁之中 ,有风、热,有风、热( (暑暑) )、湿、火、燥、寒六种气候分治四时,是一致的。、湿、火、燥、寒六种气候分治四时,是一致的。素问素问 天天 元纪大论元纪大论说:说:“ “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 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 ”又说:又说:“ “寒暑燥湿风寒暑燥湿风 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张介宾张介宾注:注:“ “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化于天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化于天 者也,故为天之阴阳。者也,故为天之阴阳。” ” 六淫六淫 2 2共同特点共同特点 1 1,外感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故又有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故又有“ “外感六淫外感六淫” ”之之 称。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称。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 2 2,季节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长夏 多多湿病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但是,也有一个季节可有多种邪气致,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但是,也有一个季节可有多种邪气致 病。病。 养生养生 3 3,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4 4,环境性:六淫致病与所处环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久居潮湿环境易患,环境性:六淫致病与所处环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久居潮湿环境易患 湿邪致病;高温作业者常见燥邪或火邪致病等。湿邪致病;高温作业者常见燥邪或火邪致病等。 5 5,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如寒邪直中脏腑而致泄泻;又,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如寒邪直中脏腑而致泄泻;又 可两种以上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可两种以上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热感冒风热感冒,寒湿困脾、风寒湿痹等,寒湿困脾、风寒湿痹等 。 6 6,转化性:六淫致病虽各有特点,但不是孤立的,它还可以相互影响,而且,转化性:六淫致病虽各有特点,但不是孤立的,它还可以相互影响,而且 在一定条件下,其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其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如寒邪可郁而化热,暑湿日久如寒邪可郁而化热,暑湿日久 可以化燥伤阴,六淫之邪皆可从热化火等。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人可以化燥伤阴,六淫之邪皆可从热化火等。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人 的体质不同;二是治疗不当。的体质不同;二是治疗不当。 六淫与六气六淫与六气 3 3区别五邪区别五邪 1 1、六淫与、六淫与六气六气:所谓六气,又称所谓六气,又称六元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是指风、寒、暑、湿、燥、 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气的运动变化称之为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气的运动变化称之为六化六化,决定了一年,决定了一年 四季气候的不同,即春风、夏暑(火)、四季气候的不同,即春风、夏暑(火)、秋燥秋燥、冬寒、长夏湿。机体、冬寒、长夏湿。机体 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六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使人体发病。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六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使人体发病。 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 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 于急骤(如急骤冷、于急骤(如急骤冷、暴热暴热等),机体不能适应,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等),机体不能适应,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或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燥、火乘虚或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燥、火乘虚 而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而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 “六淫六淫” ”。由于。由于 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 “六邪六邪” ”。因此,是六气还是六淫,主要。因此,是六气还是六淫,主要 与机体是否发病有关。与机体是否发病有关。 外感六淫外感六淫与与内生五邪内生五邪 2 2外感六淫外感六淫与与内生五邪内生五邪 外感六淫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外邪,而内生五邪,则是指脏属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外邪,而内生五邪,则是指脏 腑阴阳腑阴阳气血失调气血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内热(火)等五(火)等五 种病理变化,属病机学范畴。内生五邪的临床表现虽与风、寒、湿、种病理变化,属病机学范畴。内生五邪的临床表现虽与风、寒、湿、 燥、火等六淫致病特点及其燥、火等六淫致病特点及其病理反应病理反应相似,但为区别于六淫之外风、相似,但为区别于六淫之外风、 外寒外寒、外湿外湿、外燥、外火(热),故冠以、外燥、外火(热),故冠以“ “内内” ”字,称为字,称为“ “内生五邪内生五邪” ”。内。内 生五邪的临床表现,一般都没有表证,多表现为或虚证或实证或生五邪的临床表现,一般都没有表证,多表现为或虚证或实证或虚实虚实 夹杂证夹杂证。外感六淫外感六淫作用于机体后,引起作用于机体后,引起脏腑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而产生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而产生 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多有表证,而且多属实证。单纯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多有表证,而且多属实证。单纯暑邪暑邪伤人伤人 ,一般无表证可见,但常兼湿邪,称为暑湿,则有表证。只有外邪直,一般无表证可见,但常兼湿邪,称为暑湿,则有表证。只有外邪直 中时,才径见里证。中时,才径见里证。 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一为致病因素,一为病理结果,虽有区别,又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一为致病因素,一为病理结果,虽有区别,又 有密切联系。六淫伤人,由表人里,损及脏腑,则易致内生五邪之害有密切联系。六淫伤人,由表人里,损及脏腑,则易致内生五邪之害 。内生五邪,脏腑功能失调,则又易感六淫之邪。内生五邪,脏腑功能失调,则又易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风邪六淫之风邪 4 4六淫各论六淫各论 风邪风邪 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风邪侵犯人体多从皮毛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风邪侵犯人体多从皮毛 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的先导,故为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的先导,故为“ “ 六淫之首六淫之首” ”。 风邪的致病特点:风邪的致病特点: 1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 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 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 2 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善行,是指风邪致、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善行,是指风邪致 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节疼痛关节疼痛,即为,即为“ “行痹行痹”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 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3 3、风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风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 4 4、风为百病之长。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其二,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其二,风邪 袭人致病最多。袭人致病最多。 六淫之寒邪六淫之寒邪 寒邪寒邪 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的致病特点:寒邪的致病特点: 1 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 2 2、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 “不不 通则痛通则痛” ”,因此,因此,寒邪寒邪易引起易引起“ “痛痹痛痹” ”。身体。身体“ “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 3 3、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 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 合,出现合,出现发热恶寒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无汗等症状。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筋脉收缩挛急,收缩挛急, 气血不通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暑邪暑邪 凡夏季具有炎热向上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邪是火热之邪的一部分,是在凡夏季具有炎热向上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邪是火热之邪的一部分,是在 夏季常出现的致病邪气。暑邪致病根据轻重分为两种:一为伤暑,二为中暑夏季常出现的致病邪气。暑邪致病根据轻重分为两种:一为伤暑,二为中暑 。中暑病情为重。中暑病情为重。 六淫之暑邪、湿邪六淫之暑邪、湿邪 暑邪暑邪的致病特点:的致病特点: 1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扰神。、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扰神。 3 3、暑多挟湿。、暑多挟湿。 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而且是多雨的季节,使空气中的湿度增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而且是多雨的季节,使空气中的湿度增 加,故加,故暑邪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为病常兼挟湿邪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 湿邪湿邪 凡具有重着粘滞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凡具有重着粘滞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的致病特点:湿邪的致病特点: 1 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 2、湿性重着。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湿性重着。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 的特点。的特点。 3 3、湿性粘滞。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性粘滞。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滞湿滞大肠,大大肠,大 便粘腻不爽。其二,指病程的缠绵性。便粘腻不爽。其二,指病程的缠绵性。 4 4、湿性趋下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易袭阴位。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 六淫之燥邪六淫之燥邪 燥邪燥邪 凡具有干燥收敛、肃降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凡具有干燥收敛、肃降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的致病特点:燥邪的致病特点: 1 1、燥性干涩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致病具有干燥的特,易伤津液。燥邪致病具有干燥的特 点,因此也易损伤津液。点,因此也易损伤津液。 2 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由于燥邪秋季袭人致病最多,而秋。由于燥邪秋季袭人致病最多,而秋 季的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形季的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形 通,最易受邪,因此,通,最易受邪,因此,燥易伤肺燥易伤肺。 六淫之火邪六淫之火邪 火(热)邪火(热)邪 凡具有炎热向上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邪。凡具有炎热向上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邪。 火(热)邪的致病特点:火(热)邪的致病特点: 1 1、火热为阳邪,燔灼向上,易耗气伤津。、火热为阳邪,燔灼向上,易耗气伤津。 2 2、火性炎上火性炎上。“ “火曰炎上火曰炎上” ”,因此火热之邪具有燔灼向上的特点,易侵袭人体,因此火热之邪具有燔灼向上的特点,易侵袭人体 上部。上部。 3 3、火热易伤风动血。、火热易伤风动血。“ “生风生风” ”是指是指热邪热邪侵犯人体易引起侵犯人体易引起“ “肝风内动肝风内动” ”,热邪热邪引起引起 的肝风内动,又称的肝风内动,又称“ “热极生风热极生风” ”。其生风的机理有两点:一是热邪耗伤。其生风的机理有两点:一是热邪耗伤津液津液,使,使 筋脉失养,而出现手足颤动;二是热盛易助阳,使肝阳升动不止,筋脉失养,而出现手足颤动;二是热盛易助阳,使肝阳升动不止,阳气阳气升动升动 无制则化风。无制则化风。“ “动血动血” ”是指是指热邪热邪为病,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便血、为病,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便血、 皮肤发斑等。其机理也有两点皮肤发斑等。其机理也有两点: :一是一是热邪热邪使血行加快,迫使血液妄行横溢,容使血行加快,迫使血液妄行横溢,容 易导致出血;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出脉外。易导致出血;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出脉外。 4 4、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扰心神。 5 5、火邪易致疮痈。、火邪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拿来主义》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北京素描三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WJM664-生命科学试剂-MCE
- DL-Cytarabine-13C3-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京安全员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3-Oxidosqualene-d6-Squalene-oxide-d-sub-6-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美容的考试题及答案
- 电焊培训知识大全课件
- 高校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新闻稿
- 保安职业体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白银境外融资报告
- 韦莱韬悦-东方明珠新媒体职位职级体系咨询项目建议书-2017
- DB43T 2558-2023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
- 八上外研版英语书单词表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合同
- 腹内高压综合征
- 识别界限 拒绝性骚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2024年新教材)
- 压疮护理质量改进一等奖(有稿)
- 2024养老院房屋租赁合同
- 输血指南的循证医学更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