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课程课件2院外急救_第1页
急救护理学课程课件2院外急救_第2页
急救护理学课程课件2院外急救_第3页
急救护理学课程课件2院外急救_第4页
急救护理学课程课件2院外急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概念: 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 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 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病 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段的 救护。 第一节 概述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三、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四、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和管理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为病人的生命赢得了抢救时间,提 高了抢救成功率。 时间就是生命!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v(二)院外急救的特点 v1、突发性 v2、紧迫性 v3、艰难性 v4、复杂性 v5、灵活性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一) 院外急救的任务 1、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2、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 3、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 另:孤寡老人的求救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1、先排险后施救 5、先施救后运送 2、先重伤后轻伤 6、急救与呼救并重 3、先救命后治病 7、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4、先止血后包扎 8、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三、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 广州模式 重庆模式 上海模式 北京模式 5. 深圳模式 6. 香港模式 广州模式 v120急救中心为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 v特点: 投资少、合理利用资源、安排急救半径 v缺点; 不具备急救医疗支持力量、与各医院协调困难 重庆模式 v急救中心依托与一家综合性医院、拥有现代化 的急救设备和救护车 v特点:投资少,急救能力较强,但指挥权威性 较差 上海模式 v急救中心下设分站,分站负责院前急救;与 各协作医院紧密配合紧密 v特点:其功能与广州模式相似,但院前急救 的人、财、物均属中心、易管理、反应快 北京模式 v为大而全模式,集指挥调度、院前急救科、 院内急诊、ICU住院病房为一体 深圳模式 v是一个既依托各大医院有自成体系的急救医疗 指挥中心,实行“集中受理、分区处理、就近派 车”的调度原则。 v特点:既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设备、又能集中 财力、完善指挥调度系统、并具有合理的急救 半径和有力的医院支持 香港模式 v其医疗急救采用与消防、司警统一的通信网 络,报警电话为“” 四、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v(一)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原则 v(二)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管理 (一)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原则 v1院外急救中心设置原则 v2分中心(站)设置原则 v3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 v4随急救车医护人员、驾驶员配置原则 v5急救半径与反应时间要求 1院外急救中心设置原则 (1)数量: 一个拥有30万人口以上的区域应该 设置一个院前急救中心(站)。 (2)地点: 在区域中心地带; 车辆进出交通方便处; 设在医院内也可设在医院外 (3)基本建筑设置 (4)基本建设 2分中心(站)设置原则 (1)数量:按社区需要设立数量 (2)地点:人口较密集地带 (3)基本建设设置:一般为每辆急救车占地50 100m2 还包括:值班人员休息室;生活室,包括 伙房、洗漱、厕所;活动室;车库。 (4)基本设备:急救车辆;急救医疗药械;通 信设备;生活设备。 3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 v 急救车辆数量配置标准:原则上每5一 10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 经济实力较强区域、灾害多发区域可增加 车辆比例 4随急救车医护人员、驾驶员配置原则 每辆急救车与医师及护士配编比例为 1:5 急救车辆数与驾驶员数量配比为 1:5 5急救半径与反应时间要求 急救半径: 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 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 线辐射距离。城区急救半径应5km 反应时间 是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 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 平均反应时间 指区域内每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市区要 求15分钟以内,条件好的区域要在10分钟以 内,郊区要求30分钟以内。 (二)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管理 v1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 v2装备齐全和完好的运输工具 v3配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 1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 v(1)急救电话(120、999等)收接畅通 v(2)自动显示呼救方位与救护车的动态变化 v(3)自动记录呼救时间,自动同步录音 v(4)急救资料储存 v(5)危重病人病情资料储存与提供医疗咨询 2装备齐全和完好的运输工具 v(1)担架与运送保护用品, v(2)止血、包扎、固定用品 v(3)人工呼吸器具 v(4)手术器械 v(5)容器 v(6)急救用的救生带。 v(7)护理用品 v(8)消毒器具及一般消毒液。 v(9)外伤消毒药 v(10)洗眼用品。 v(11)必要的药物等。 v车辆完好 3配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 yes NO 运转良好的急救网络其相应的指标有 v 城区急救半径5km; v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分钟; v 监护型救护车3辆; v 危重病人医疗处理率达标100; v 救治显效、有效稳定率90; v 急救途中死亡率1; v 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为0; v 三年内行车重大交通事故次数为0; v 心脏骤停现场复苏成功率5; v 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 v 通讯设备完好率为100; v 急救车辆完好率85; v v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完好率95; v 甲级病历率90; v 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为100; v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消毒并毁形率 为100; v 病人对急救满意率85; v 完成指令性任务为100; v 来信来访处理率为100; v 调度室3声呼救响铃接电话率为100; v 回车率3; v 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率为0。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v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v二、现场救护 v三、转运与途中监护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v (一)现场评估 (二)紧急呼救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一)现场评估(1-2min内完成): 发病原因、环境、病情的评估 1、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及发病的原因 2、评估危重病情,包括意识、气道、呼吸、循 环等。 (1)意识:推动肩膀、呼唤名字、轻拍面颊。 掐压人中、合谷穴 (2)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是呼吸的必要条件。 (一)现场评估 (3)呼吸: 一看(看病人的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有无呼吸音) 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一)现场评估 (4)循环:常规触摸桡动脉,如未触及,则应触 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 缺氧、失血、疼痛、心衰、休克时:脉率加快、变 弱;心律失常出现脉搏不规则; 桡动脉触摸不清:说明收缩小于80mmHg; 触摸病人的皮肤,了解末梢循环来判断血液循环情 况 :了解皮肤温度、有无发热、有无湿冷,以 及观察有无发绀、花纹出现, (二)紧急呼救 1救护启动 2电话呼救 电话呼救时应清楚说明: 呼救人电话号码与姓名 病人确切的地点,尽可能指出周围明显标记 和最佳路径等。 病人目前最危急的情况 灾害事故、突发事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 程度、发生的原因、受伤人数等。 二、现场救护 v(一)摆好体位 (二)检伤与分类 (一)摆好体位 v1,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应将其置于复苏体 位即仰卧位,并置于坚硬的平地上。 v2神志不清者,应将其置于恢复体位即侧卧位,以 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吸人气管而窒息。 v3意识、呼吸与心跳存在者,根据受伤、病变部位 不同应摆好正确体位。 被毒蛇咬伤下肢:患肢放低。 咯血者:患侧卧位。 腹痛者,屈双膝于腹前,以放松腹肌。 脚扭伤: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总的原则是,不要随意移动病人,以免造成再次损伤 。 (二)检伤与分类 v1检伤 v(1)头部体征: v(2)颈部体征: v(3)脊柱体征: v(4)胸部体征: v(5)腹部体征: v(6)骨盆体征: v(7)四肢体征: (注意:期间的心理抚慰!) (二)检伤与分类 v2分类 v轻度:标记为绿色 v中度:标记为黄色 v重度:标记为红色(紫色:USA) v死亡:标记为黑色 (二)检伤与分类 v 3现场救护要点 v (1)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v (2)维持循环功能 v (3)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v (4)对症救护措施,如止血、止痉、止痛、 止吐、止喘等。 (二)检伤与分类 v (5)灾害、意外事故的现场救护 v (6)各种创伤的现场救护 v (7)对于猝死、创伤、烧伤及骨折等病人的 现场急救时,要掌握松解或去除病人衣、裤 、鞋和头盔的护理技巧。 v (8)对疑有脊椎损伤者应立即予以制动,以 免造成 (二)检伤与分类 v4分流 v轻度损伤者,经一般处理后可分流到 住处或暂住点,或到社区卫生站点。 v中度损伤者,经对症应急处理后可分 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v重度损伤者,经现场急救、维持生命 措施后,生命体征稍趋稳定可分流到附 近有条件的医院。 v死亡者,做好善后与遗体处理。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 v(一)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 v(二)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 (一)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 v 1担架转运特点 v 较舒适平稳,一般不受道路、地形限制, 工具不足时可用木板、树枝、竹竿等为代用 品来临时制作使用。但由于非机械化,速度 慢、人力消耗大,而且受气候条件影响。 (一)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 v 2汽车转运特点 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影响小,但在不平 的路面上行驶颠簸较严重,途中救护受到 影响,而且部分伤病员易发生晕车,出现 恶心、呕吐,甚至加重病情。 (一)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 v3轮船、汽艇转运特点 v 轮船运送平稳,但速度慢,遇风浪颠 簸厉害,极易引起晕船。汽艇运送速度 快,一般用于洪涝灾害时的运输工具。 4飞机转运特点 v速度快、效率高、平稳,不受道路、地形的 影响。但随飞行高度的上升,空气中的含氧 量会下降,会对肺部病变、肺功能不全等病 人不利。飞机上升与下降时气压的变化会对 开放性气胸、腹部术后的伤病员、外伤致脑 脊液漏病人不利;湿度低、气压低会对气管 切开病人不利等等。 (二)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 1体位 2担架在行进途中,伤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