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4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_第1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4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_第2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4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_第3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4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_第4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4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 地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湘教版 高考总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图 第四单元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四单元 考纲解读备考定位1 名师讲解考点突破2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3 课 时 作 业4 考纲解读备考定位 提纲挈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思维 建模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 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相互作 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物质循环、 能量交换、资 源的综合利用 地理环境中常见物质循环的基 本规律;自然地理要素间 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整 体性的表现 分析某区域自然 地理环境整 体性特征 名师讲解考点突破 自然地理环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图释图释 考点 疑难难突破 典例精析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解析 从图图表中获获取信息 答案 (1)B (2)C (2)若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序号 共同构成了生物循环过程,则表示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环节是( ) A B C D (3)若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序号 共同构成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过程,且字母b表示海洋上空,则塑造地表 形态最明显的环节是( ) A B C D 解析 第(1)题题,结结合岩石圈的物质质循环过环过 程,知a、b 、c、d分别别表示变质变质 岩、沉积积岩、岩浆浆岩和岩浆浆。第(2)题题, 结结合生物循环过环过 程,知为绿为绿 色植物进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的过过程,体现现了自然地理环环境的生产产功能。第(3)题题,结结合 题题意知为为地表径流,对对地表有明显显的塑造作用。 答案 (1)B (2)D (3)D 地理环环境的整体性 表解考点 疑难难突破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生物)、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既要注意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又要突出区域总体特征。 2解释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 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 解释桂林山水的成因,要结合气候(降水)、水、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 典例精析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米。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为为250500毫米,下游地区年降水量 一般不足100毫米。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库和 大型引水工程,促进进了该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农业 的发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析 应综应综 合考虑虑河流与地下水、海水间间的关系;河流 含沙量减少,两岸的土地失去了肥力的来源;对对生物的影响; R河下游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毫米,是热带热带 沙漠气候,径流 量减少会使其生态态系统统更加脆弱等。 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 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 候更加干旱,气候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1)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 ) A雨林生态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 C基塘农业D河谷农业 解析 第(1)题题,由图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现象都是由 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三项项表述虽虽然正确,但与题题 意不符。第(2)题题,西双版纳纳采用上层层种植乔乔木树树种,下面种 植茶树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层种植药药材、苹果等喜阴 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这里发发展的是立体农业农业 与生态农业态农业 , 充分利用了光照与地形条件。 答案 (1)C (2)A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年份2009 2010201 1 2012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 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 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 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 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 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 B C D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解析 第1题题,由图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 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都增加,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 生物量略有下降,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故总总体生物量提高; 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植株数量不变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 加,故植株密度改变变。第2题题,由表中地下生物量数据可知: 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渐下降,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逐年上 升,呈现现此消彼长长的竞竞争。第3题题,从实验结实验结 果来看,草本植 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增加,草本植物将 会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而 地下生物量减少。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续,未来由于灌木植物 地下生物量的持续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缩缩。 答案 1.A 2.D 3.D 4曲线、 、 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 5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解析 第4题题,从图图示三条曲线线分析,线线在热带热带 森林 带带最大,且在森林带带明显显高于草原带带和荒漠带带,应为应为 降水线线 ;线线在草原带带和荒漠带带明显显高于森林带带,应为应为 蒸发线发线 ; 线线在热带热带 森林带带最高,依次向亚热带亚热带 森林带带和温带带森林带递带递 减,应为应为 气温线线。第5题题,甲地与丁地都属温带带,热热量相当; 乙地为热带为热带 森林带带,蒸发发量比丙地小;刚刚果盆地位于热带热带 森 林带带,格陵兰岛兰岛 位于苔原带带和冰原带带,所以刚刚果盆地风风化壳 厚度大于格陵兰岛兰岛 ;伊朗高原位于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带,恒河 平原位于热带热带 森林带带,二者相比,伊朗高原风风化壳厚度薄。 答案 4.B 5.C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_。 解析 通过经纬过经纬 度定位,此岛岛位于南美洲马马尔维纳维纳 斯 群岛岛(福克兰兰群岛岛)。“冷”是由于纬纬度较较高(气温低)、寒流影响 ;“湿”是因为纬为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