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定义填空、选择 广义 狭义 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填空、选择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一萌芽阶段特点 二萌芽阶段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及著 作填空、选择、判断、简答 孔 子 教育作 用 教育对象教育目 的 教育内 容 教学原 则与 方法 道德修 养的 方法 教师观 社会 个人 “有教无类” 德才兼 备的 君子 文化知 识 道德教 育 因材施 教 立志有 恒 学而不 厌 启发诱 导 自省自 克 诲人不 倦 学思结 合 身体力 行 以身作 则 谦虚笃 行 改过迁 善 爱护 学 生 学 记记 教育 作 用 教育 制 度 和 学 校 管 理 教学 原 则 论教 师 为国 家 培 养 人 才 学制 与 学 年 课内 外 结 合 师严 道 尊 教学 进 程 和 考 察 标 准 教学 相 长 预时 孙 摩 长善 救 失 启发 诱 导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政治学伦理 学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论演说家的教育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一创立阶段的特点 二创立阶段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及著 作填空、选择、判断、简答 教育的 作用 和目 的 教育适 应自 然的 原则 班级授 课制 统一学 制和 学年 制 学科课 程 教学原 则 夸美纽纽 斯 大教 学论 社会人是他整 个教 育思 想体 系的 根本 性原 则 直观性 循序渐 进 启发 巩固性 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洛克教育 漫话 绅士体育、德育、智 育 教育 目的 培养 自然 人的 途径 各个 年 龄 阶 段的 教育 卢卢梭 爱 弥儿 培养 自然 人 自然 的教 育 人的 教育 事物 的教 育 教育目的要素教育 裴斯泰洛齐齐 林哈德与 葛笃德 促进人的能 力的发展 教育学 的理 论基 础 教育 目 的 课程 体 系 教学 方 法 教育性教 学原则 教 师 权 威 赫尔巴 特 普通 教育 学 心理学 选择 目 的 六种 道德 目 的 教育 本 质 教育 目的 课程 与教 材 教学 五步 骤 儿童 中心 论 杜威 民主 主义 与教 育 生长活动 课 程 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填空、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凯洛夫:教育学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平行 教育原则;前景教育原则 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 苏霍姆林斯基: 布鲁纳: 布鲁姆: 瓦根舍因: 皮亚杰: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派别:德国的实验教育学 ;德国的文化教育学;美国的实用教育学;法国 的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系统科学的 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填空、选择 一、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利托尔洛、沛西能 主要观点:教育是个生物学的过程,生 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 意识的模仿。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填空、选择 一、原始形态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教育内容简单 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二、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作为 阶级统治的工具,教育有阶级性,与生产 劳动脱离。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道统性、专制性、 刻板性、象征性。 三、现代学校教育 一形态:从社会性质上,分为资本主 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分为工业社会的 教育和知识社会的教育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生 产性、科学性、世俗性、国际性、终身性 第三节 当代中国教育 一、历史定位:1903年 二、发展 一发展历程: 新中国初期的教育:1945-1952 1953- 1957 1958-1966 “文革”十年的教育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 二发展现状 三、改革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填空、选 择、判断说明、简答 经济政治文化科技 社会对教 育的制 约 经济发 展制约着教 育事业发 展的物 质基础 政治制度 决定着 教育的 社会性 质 文化影响着教 育的价值取 向 科技的发展促 进了现代教 育的科学化 过程 经济规 模和速度制 约着教育事业发 展的规模和速度 决定着教 育的领 导权 教育的课程内 容 科技的发展变 革着现代教 育的课程设 置和内容体 系 经济结 构和布局制 约着教育事业发 展的结构和布局 决定着教 育管理 体制 学校的育人模 式 科技的发展变 革着现代教 育手段、方 式和方法 经济发 展通过对 人 才和知识的需求 制约着教育目标 的设定 决定着社 会成员 的受教 育权利 教育的历史传 统 经济发 展水平制约 着学校的课程设 置与教育内容 决定着教 育标准 和有关 教育内 容 简答: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第二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 政治文化科技 教育在社会 发展中的 作用 教育再生产 劳动 力 教育促进 人的政 治社会 化 传递 -保存 文化 传播科技 教育再生产 科技 教育培养 现代 政治、 法律人 才 传播-交流文 化 创新科技 教育推动现 代经济 的 知识化过 程 教育促进 现代 政治民 主化 选择 -提升 文化 创造-更新文 化 判断说明: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填空、选择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先导性、全局性 、基础性地位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 的战略重点地位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填空、选择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选择、填空、 简答 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 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 德 威尔逊 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相互 作用论 辩证 唯物主 义观 点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选择、填空、判断说明 一、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遗传素质的作用性质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社会环境对人发展作用的表现:环 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 提供对象、手段、资源和机遇等;人是在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2、主要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家 庭环境;大众传媒 二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 1、环境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复杂性 。 2、环境虽对人的发展起重大的影响作 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三、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判断说明、简答、论述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 进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具体作用 :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 力量、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二、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 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选择、填空、判断 说明 一、概念 二、意义和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 有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 价的重要标准 三、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 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三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选择、填空 一、西方教育目的理论:宗教本位、社 会本位、个人本位 二、我国古代教育目的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培养能够 维护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政治人才 三、西方国家的教育目的 欧洲中世纪教育目的 西方国家的近现代教育目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选择、填空、判 断说明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历 史演化 一发展演变情况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思想观点 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素质教育 一内涵 二基本观点 三提出和发展 四实施 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选择、填空 一、教育制度的内涵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根据发展历 史划分 学校教育的 层次 学校教育的类 别结构 学校教育 的形式 学校 教 育 制 度 类 型 古代学制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全日制 现代学制初等教育职业教育半日制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业余制 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三、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政治、经济、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学制发展因素 第二节 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古代学制 中国古代 学制 古希腊西方中世 纪 古代学 制 官学斯巴达教会学校 私学雅典世俗学校 书院中世纪大 学 二、中国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选择、 填空、简答 一旧中国的学制 1901-1911年的清末发展阶段:1902年,壬 寅学制。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 制。 1903年,癸卯学制。是中国实行的一 个现代学制。 1912-1922年的民国初期发展阶段:1912年 ,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新学 制、六三三学制 二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 三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三、西方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产生的动力和原因 二形成的两条途径 三三种基本类型的学制 单轨学制 、双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四二战以后的新发展 1、重视学前教育 2、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 限延长 3、高等教育多样化 4、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第三节 义务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选择、填空 、判断 一、义务教育的产生极其含义 二、中国的义务教育制度 一确立与发展 二基本性质: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三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对中国的 影响 第四节 终身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简答、论述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三、终身教育的制度化与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一古今教师职业定位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 三教师的含义 四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征选择、填 空、简答 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3、专业训练和资格 4、专业自主 5、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6、专业地位 五教师劳动的特点选择、填空、判 断 1、对象的多样性 2、手段的主体性 3、时间的延续性 4、空间的广延性 5、成果的精神性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选择、填空、 判断 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活动权、指导评价 权、报酬待遇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 培训权 义务: 三、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 者、研究者、协调员 四、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一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二学科专业修养 三教育专业素养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选择、填空 一概念 二专业发展阶段 1、弗勒的生涯关注理论 2、弗斯勒的生涯发展理论 3、骨干教师成长四阶段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参加培训 2、专业阅读 3、网络学习 4、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 5、教育考察与观摩 6、校本教研与培训 第二节 学生选择、填空、判断 一、学生的本质特征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三、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性质与作用 一师生关系的多重性质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 学中的作用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二、师生互动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含义 种类 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 第七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选择、填空、判断、简 答 一、课程的定义 一定义 二意义和作用 二、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 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与科技 受教育者 课程理论 三、课程的分类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隐性课程、必修课程、选修 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第二节 课程设计选择、填空 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学科课程 标准和教材 第三节 课程发展选择、填空、判断、简 答、论述 一、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选择化和个 性化、平衡化、综合化、管理上的多极化 二、我国的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 标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构和 意义学校课程 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选择、填空、判断 一、定义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的结果主要表现为 概念和原理的习得,行为方式的养成,道 德和审美价值观念的获得,心理和生理机 能的提升等。教学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 发展价值;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在 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具有多种形态, 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具有课内、课 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教 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 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教 学可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直接交往 活动进行,也可以通过印刷物、广播、电 视、录音等手段展开。智育是授予学生系 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机能、发展他们的智 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教 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但教学还可以促进 德、体育等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学不仅仅 是完成智育。 智育不仅仅通过教学来完成,还可以通过 其他途径如家庭、社会活动或课外活动等 。 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三、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 中外教学思想与理论选择、填空 一、学记 一对确立教学评价标准和制度 的论述 二对教学原则的论述 教学相长原则、启发诱导原则、长善救失 原则、藏息相辅原则、豫时孙摩原则 二、西方教学理论 一布鲁姆的掌握教学理论 二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 1、学什么 2、什么时候学 3、怎样学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同化教学理 论 四克拉夫基和瓦根舍因为代表的 范例教学理论 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第三节 教学过程 填空、选择、判断、 简答、论述 一、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 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第四节 教学原则选择、填空、判断 一、教学原则概述 定义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二、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 系实际原则 第五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选择、填空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填空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教学的其他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现 场教学、复式教学 第七节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填空、判 断、简答、论述 一、教学方法 以语语言 传递传递 为为主 的 以直接 感知 为为主 的 以实际实际 训练训练 为为主 的 以探究 为为主 的 以陶冶 情感 为为主 的 讲讲授法演示法练习 法发现发现 法欣赏教 学法 谈话 法参观法实验 法情境教 学法 讨论讨论 法实习 作 业法 自学指 导法 二、教学手段 定义 发展过程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操作要求 第九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选择、填空、判断 一、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 和道德品质教育 二、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政治方向、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品 德能力 内容: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 大纲 第二节 中外德育思想与理论选择、填空 一、古代中国德育思想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 二孟子的德育思想 持志养气、反求诸己、磨砺意志 三董仲舒的德育思想 二、西方德育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工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禽病防治考试题库及答案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试题库和参考答案
- 2025年病媒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高端办公空间装修达标验收及产权移交协议
- 2025年企业员工医疗费用垫付及报销流程管理合同
- 2025年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保与研发改进服务协议
- 2025年离婚协议书:婚生子监护权争夺与财产合理分配方案
- 2025小学绿色食品配送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化厂房租赁安全协议及安全生产责任书
- 委托代购房屋合同协议
- 硬件设备自动测试软件系统架构的理论分析与设计
- 2025电商运营培训
- 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调配制度
- 设备缺陷月度分析报告
- 学生姓名贴标签贴模板(编辑打印版)
- 2025年广西贵港市储备粮管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 2020年评标专家考试题及答案山西
- 中西结合治疗皮肤病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体育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