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县域城市化中的动力机制研究 以聊城市为例 专业代码: 070702 作者姓名: 张敏 学 号: 2007202036 单 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 李红 2011年5月31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目 录前 言11县域城市化的基本内涵12我国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22.1农村工业化推进22.2比较利益驱动22.2.1农业内部推力32.2.2非农产业的外部拉力32.3农业剩余贡献32.3.1产品贡献42.3.2市场贡献42.3.3要素贡献42.3.4外汇贡献42.4制度变迁促进43聊城市县域城市化发展现状53.1聊城市县域城市化发展现状53.1.1县域城市化水平低,与工业化的发展不协调53.1.2县域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协调63.1.3县域城市化的质量低74聊城市县域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74.1内因对聊城市发展的影响74.1.1资源因素74.1.2人口因素84.1.3产业结构94.2外因对聊城市发展的影响94.2.1区位因素94.2.2政策因素105推动聊城市县域城市化进程105.1要立足长远,制定建设与发展小城镇的科学规划105.2推进城镇化快速、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有相关体制115.3必须研究提升小城镇功能和水平问题115.4着力研究聊城市未来城市重点建设115.5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需要制度创新11结 语12参考文献13致 谢14摘 要县域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以位于山东省鲁西地区的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县域城市化的发展实践为背景,初步总结了县域城市化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指出我国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深入分析了聊城市城市化发展中的动力机制,这对于我省城镇城市化的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同时对新时期合理构筑和优化我国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关键词:县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聊城市AbstractCounty urbanization is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impassable stage. In this paper the egular of Liaocheng city district is loca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research object, b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unty urbanization practice as the background, preliminary summarized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ounty urbanization;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our country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county urbanization; Then deeply analyzes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motive mechanism of Liaocheng city, thi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 urbanization in our province, and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new time Chinas county building and optimization reasonable motive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provided a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Key words:County;Urbanization;Dynamic mechanism;Research;Liaocheng city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县域城市化中的动力机制研究以聊城市为例前 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的县域经济实质上属于农村经济范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城镇化问题也成为经济社会变革的一大主题。县域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主要部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县域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转化过程,无疑包括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内涵。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经济学家、地理学家、人口学家、社会学家对城市化各有侧重点。城市化实质上是一种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1。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镇集中和聚集的过程,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区域规模上的扩大、职能和设施上的完善以及城镇的经济关系、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的社会文明广泛向农村渗透的过程。城市化过程既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过程。县域城市化作为整个城市化过程的一个重要侧面,主要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人们的工作领域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变化的职业转换过程和居住地由县域(城镇)区域向城市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其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增强,以现有城市来吸纳县域农村人口,现有城市不断扩大的过程。2我国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我国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2.1农村工业化推进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充分解放。但当时城乡隔绝的户籍管理制度却严重限制着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在农村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出现了极具特色的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2。乡镇企业的迅猛崛起,对城市化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它打破了“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传统观念,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特别是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结构基础。乡镇企业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促进人口集中方面有着特殊的效果,同时乡镇企业也加速了资本、技术、信息等经济要素向乡镇工业小区区域内的转移,人口和经济要素的快速集中过程,实质就是城市化的发展过程。2.2比较利益驱动早在17世纪中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ianPety)在分析英国、荷兰等地农业、工业和商业活动时就明确指出,由于不同产业间比较利益的差别,将驱使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部门3。正如著名的克拉克定理所描述的那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将首先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并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的趋势是,随着经济发展,一次产业逐步减少,二、三次产业相应增加。相对二、三产业而言,农业是一个比较利益较低的弱质产业,要受到市场和自然两种风险的双重约束。由于比较利益的驱动,农业内部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在非农部门外在拉力和农业部门内在推力的双重作用下,流向非农部门。在实践过程中,伴随着劳动人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也必然导致劳动力在空间分布上的重新配置。产业转移主要体现为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空间转移主要体现为由分散到集中,由农村流向城镇和城市的转移。产业结构的演进导致了经济的非农化和工业化,产业空间布局的转移导致了人口定居方式的聚集化、规模化,这实质上就是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同时,当第二产业及人口的聚集程度达到第三产业大规模发展的门坎条件后,也将极大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城镇化进一步在三次产业比较利益的驱动下进一步“成长”起来。从比较利益驱动的作用机制看,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过程是在农业的内部推力和非农产业的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同时资本、技术等经济要素的转移也存在着同样的趋势。2.2.1农业内部推力从农业内部推力看,一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及其快速增长,超出了有限耕地的有效承载能力4。中国目前耕地面积18.14亿亩,人均和劳均耕地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农村人口递增的同时,农村耕地资源还在逐渐缩小。二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严重限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表一 2006-2010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年份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比例20061175935873.27822693120071376841403.32560386520081578147613.31463978220091717551533.33300989720101910959193.2284169622006-2010年的五年时间里,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一直保持在3.3上下,没有明显缩小的趋势。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各方面对农业投入的减少,也使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有所降低。2.2.2非农产业的外部拉力从非农产业的外部拉力看,一是日益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动农村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由于城乡利益差别及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加剧,使城镇表现出巨大的利益吸引拉力,农村人口在个体利益的驱动下,大规模向城镇流动,人口快速向城镇集中。二是在受教育机会和文化生活方面,城镇与农村也存在较大差别。城镇地区一般具有更好的职业和工作条件,更好的社会环境,更丰富多彩的物资文化生活条件,这种吸引力通过信息传播和示范效应同样也对农村产生着强大的拉力作用。2.3农业剩余贡献农业剩余的存在是县域城镇化推进的必要前提5。这里所说的农业剩余既包括农产品的剩余,也包括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等的剩余,是一种广义的农业剩余。2.3.1产品贡献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工业生产原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农业的就业份额、产值份额都在大幅度地下降,但人们所需要的食物仍然要来自于农业。同时,伴随着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城镇化,人们对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农业部门提供的原料,也直接推进了作为城镇发展动力的工业发展。2.3.2市场贡献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市场。农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产投入品和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从而使城镇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使城镇化动力不断加强。2.3.3要素贡献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生产要素。城镇的发展和扩张,必然要求资源的不断增加和集聚6。农业资源向外转移,是这些非农部门增加资源的基本途径。除国家依靠行政力量强制使农业资源转向非农部门外,城镇经济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由此提供的要素的高价格,也诱导着市场条件下的农业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向非农部门的转移,这些生产要素是城镇化实现的基本条件。2.3.4外汇贡献城镇化的推进也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外汇方面的支持。通过农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可以为工业发展换回进口国外技术设备所必须的外汇,从而推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剩余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赋税方式,即农民通过赋税提供剩余。二是价格方式,即农业剩余通过不利的贸易条件由农业流向工业,由农村流往城镇。三是储蓄方式,即通过吸收农民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和对政府及企业债券的认购提供剩余。四是财产剥夺方式,即政府当局凭借政治力量使农民无偿放弃财产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提供剩余。2.4制度变迁促进以罗纳德H科思(RonaldHCoase)和道格拉斯C诺(DouglassCNorth)为代表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是重要的,它对经济行为的相关分析应该居于经济学的核心地位。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7。城市化作为伴随社会经济增长和结构变迁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同样与制度安排及其变迁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制度安排转变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与创新在城镇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这种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有效率地推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农业产品剩余和要素剩余。二是通过有效率地推进非农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非农化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三是通过有效率地促进经济要素流动的制度安排,使农业部门的要素流出推力和非农部门的要素流入拉力形成结合与集聚的合力。四是通过有效率地推进城镇建设的制度安排,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业的开发,从而满足了城镇非农产业和人口不断集聚的需要。3聊城市县域城市化发展现状3.1聊城市县域城市化发展现状聊城市是山东省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鲁、冀、豫交界,京杭运河与黄河在境内交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随着京九、京邯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的开通,该区域的经济区位优势日益得到提升。1997年聊城市撤地建市,现辖东昌府区、临清2市和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及高唐等6县及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聊城的经济有所提高,但是县域城市化水平仍很低。3.1.1县域城市化水平低,与工业化的发展不协调聊城市县域城市化水平无论是从时间序列还是从空间上看,都是非常低的。据相关聊城市与山东省的县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数据统计,2000-2010年聊城市各县镇城市化水平虽然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其间城镇化水平却一直低于山东省的城镇化平均水平,差距有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2010年聊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只是济南市城镇化水平的一半(表2),全省的平均水平为44.12,但聊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的差距是逐渐缩小的。空间上与山东省的其他16地市比较,聊城市城镇化水平只是略高于济宁、临沂、德州、滨洲、菏泽等地(表2),在全省中处于较低水平。地区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洲菏泽城镇化57.735.444.431.130.034.930.822.2表2 山东省17地市城镇化水平比较表地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城镇化66.759.557.241.559.245.436.117.141.1聊城市的城镇化还表现在和工业化的发展不协调,本文工业化水平用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在此采用2006-2010年的数据(表3)。聊城市自2006年以来,虽然城市化与工业化率都在增加,但是城市化水平仍远远低于工业化率,远远低于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聊城市的城镇化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聊城市的工业化的孤军深入,与城镇化的发展不协调。表3 聊城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率比较表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城市化(%)21.1623.2226.6628.534.92工业化率(%)34.535.937.039.543.0比值0.610.650.720.720.813.1.2县域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协调聊城市的县域城市化水平与聊城市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以及聊城市的就业结构也是不协调的。从表4可以看出聊城市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偏高,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为44.1时,聊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仅为34.9,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是1:2.28:1.25,可见聊城市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结构的非农化水平,这说明聊城市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着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适应全球经济变化风险。聊城市是一个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落后,说明聊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表4 城镇化水平和各产业产值就业结构关系的定量比较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聊城市22.150.327.634.9山东省10.859.136.844.13.1.3县域城市化的质量低县域城市化的质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城镇化的核心载体城镇现代化问题;二是城镇化的域面载体城乡一体化问题8。由于聊城市的统计资料有限,本文仅选择表5中的指标来衡量聊城市与山东省的城镇化现代化水平。通过与山东省平均水平的比较,可以发现聊城市的城市现代化指标都偏低,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可见聊城市的城镇现代化水平偏低。本文采用城乡关联度来评价聊城市的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可见,聊城的城乡差距很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表5 聊城市城镇现代化综合评价与山东全省比较指标聊城市山东省人均GDP(元)807413654万人拥有医生人数(人)0.5713.57人均居住使用面积(m2)121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13.5611.70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元)10811914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台)4.469.22注:资料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2010)。4聊城市县域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4.1内因对聊城市发展的影响4.1.1资源因素小城镇的发展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广义资源包括硬性资源和软性资源,硬性资源指一切可以看得到或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各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除硬性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就是软性资源,如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文资源、知识资源、关系资源等9。硬性资源偏于传统资源,而软性资源偏于现代新兴资源,软性资源相对于硬性资源对现代市场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而产品资源、资本资源、劳动力资源又构成了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空间聚集程度也反映出了城镇化水平。自然资源的多样性。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久负盛名的冠县鸭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全国之最。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454.86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42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9.51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地热资源尚待开发。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历史资源的唯一性。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凭借“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全新城市定位和不懈地努力,一个新兴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聊城,也大踏步走在了休闲城市建设的前沿。2008年“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2010年“第三届中国休闲发展论坛”,论坛揭晓了“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评选结果,聊城两次榜上有名。4.1.2人口因素人口是经济社会的主体,实现城镇化最基本的是实现人口的城镇化。人口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规模。前面已经提过聊城市城镇发育程度低,人口规模较小,明显低于青岛、济南等,因此难以发挥聚集效应。因此,一方面要调整城镇产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要建设良好的小城镇人居环境,从而吸引市区居民,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11。人口的流动。人口的流动使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镇,城镇人口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大大提高了城镇化水平。聊城市城镇人口的流动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中心城对周边地区尤其是小城镇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小城镇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吸纳作用,这是小城镇作为城之尾,乡之首所表现出来的传递力;农业的发展与乡镇企业的崛起对人口向城镇迁移的推动作用;交通网络的发展,吸引了周围落后地区人口的迁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人口的素质。农民自身观念的变化也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动力。聊城市各级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不断提高,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就业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一般性劳务的需求减少,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各城镇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新进入就业岗位的人口,并且提高的速度还在加快。4.1.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演进改变了城镇的形态和规模进而影响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对第一产业分析:从表4、表5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占我市总产值的比重在呈下降的趋势。农业是聊城市占地面积最大,使用劳动力最多,历时最悠久,又有诸多优势的产业。根据统计,目前聊城市农业人口仍然占很大比例,必须发展农业,提高生产力,从而尽可能少地占用劳动力,使农业人口不断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因此, 我市第一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都市型农业,并向第二、三产业延伸,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对第二产业分析:仅靠第三产业难以支持地区经济的增长,聊城市还需要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为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市的第二产业必须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在原有的基础上,要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要从原来的粗放型转为集约型,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对第三产业分析: 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 近年来,第三产业在我市经济中的比例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且产值在生产总产值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在经济发展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第三产业的需求弹性很大,市场前景好,就业容量大,将成为我市安置劳动力最重要的部分。从我市历史和现状研究来看,第三产业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同时,目前世界经济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第三产业中教育、科研、信息、通讯等与经济密切联系的行业也将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4.2外因对聊城市发展的影响4.2.1区位因素软资源的优势。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这些都是聊城市发展的潜在的资源市场。同时2010年全运会的召开,为聊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交通的发达和便捷性。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极大地促进了聊城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3.5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还开通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聊城信息港”是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的一部分,它与国外信息网相连,实现了与世界资源共享。4.2.2政策因素政策新导向推动了小城镇发展。政策对于小城镇经济发展及其模式选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政策影响小城镇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和主导产业的选择12。另外,政策能够激发市场中活动主体的活力。1997年聊城市撤地建市,现辖东昌府区、临清2市和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及高唐等6县及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种撤村并点,撤乡并镇的决策行为,既有利于消除部分村镇区域过小、分布零散、人口过少、经济总量偏低的弊端,又有助于扩展中心村镇的发展空间与辐射功能,消除小城镇的距离和重复建设的现象。5推动聊城市县域城市化进程5.1要立足长远,制定建设与发展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制定规划要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这个总指导原则,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13。规划要把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现实需要与实际可能结合起来,统筹兼顾,通盘安排通讯、交通、水电、环保等“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统筹规划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软件”的配套。规划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做好几个科学合理的定位:要进行各城镇布局定位;要进行各城镇的规模定位;要进行各城镇类型和产业结构定位。规划要从地域区情出发,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发展确定小城镇的不同类型的产业构成,并突出其各自的优势和特色。5.2推进城镇化快速、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有相关体制第一:继续改革有碍实行城乡一体化和贯彻国民待遇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户籍管理制度创新,消除对农民的歧视。让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取得永久性的居住权,在居住权上享有国民待遇。第二:要制定宽松灵活的小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和流转政策。国务院体改办产业与市场司俞燕山提出“着力于建立用地置换和存量调整机制”,应当作为制定城镇建设用地政策的借鉴。第三:完善资本投入政策,拓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筹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投融资政策。除政府在财政实力增强基础上增加对小城镇的投入,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第四:制定产业集聚政策。其立脚点在于建立起一整套的诱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通过产业集聚政策以及规范乡镇企业布局到小城镇的政策法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引导原有分散的乡企向有条件的小城镇搬迁。5.3必须研究提升小城镇功能和水平问题城市化意味着人口功能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经营聚集度的提高和对整个区域辐射力的增大。我们主张,在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的基础上,推进城镇城市化,要特别搞好县城的建设14,使它们真正赋有城市的各种功能,成为综合产业极点。简而言之“城镇城市化”要求突出城镇的多种功能,按照现代城市功能和城市理念来建设城镇,促使其逐步成长为新型的小城镇。5.4着力研究聊城市未来城市重点建设城市功能定位决定了该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结合我市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工作。打造宜居型小城镇:以小城镇为核心,规范规划,营造适宜居住的环境和条件,转移农村人口,推动城镇化进程;打造节约型小城镇: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更为集约地使用土地等空间资源;打造生态型小城镇: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科技型小城镇:依托我市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创造良好投资、工作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人才,提升小城镇综合实力,促进小城镇经济快速发展;打造特色型小城镇:充分发挥小城镇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内部企业管理,突出自身特色,以其特色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5.5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需要制度创新户籍制度创新:聊城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富余,大量闲置的剩余劳动力是发展聊城市的人力资本,因此,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势在必行。今后,可以完全放开农村和城市间的户口迁移限制,让农民自由地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对于这一部分农村人口,可以让他们自谋职业,并且分担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制度创新:在城市征用农用地的过程中,要根据土地质量情况以及土地的地理位置,正确计算土地的价格,对农民进行合理的补偿,多占多补,少占少补,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并且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工作进行适度的安排,解决农民失地后的后顾之忧。城市土地使用制度要取消“灰色市场”的作用,所有的城市土地征用和土地出让都由市场控制15,完全取消政府的作用,完善土地使用制度,使土地价格正常化。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由于目前聊城市存在下岗职工再就业矛盾突出,失业保险扩面征缴难度大,低保资金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制度创新是关键。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政府促进为动力,以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体” 的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要做到:保证下岗职工的生活费发放,推动“下岗”与“失业”并轨;保证养老金的收缴与发放,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进行养老保险的宣传,加强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结语小城镇的动力机制与小城镇所处的农村工业化、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制度变迁等方面有关。聊城市县域城市化的发展动力机制与资源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淯水新城投资集团及子公司招聘1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保山市招聘“企业引培生”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天津一航院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药店相关技能鉴定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德赛西威全球校招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航天科技集团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泸州市江阳区卫生健康系统考核招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大学后勤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招聘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五自教育课件
- 比亚迪汽车车间管理制度
- 《烽火岁月中的木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公司外出施工管理制度
- 分析包容型领导风格对团队绩效和员工创新绩效的作用
- T/CCS 071-2023井工煤矿智能化带式输送机运维管理规范
- 2024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篇)
- 绿色算力新质生产力
- 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24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真题含答案
- 《蓝海集团企业战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