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疾病ppt演示课件_第1页
肛门直肠疾病ppt演示课件_第2页
肛门直肠疾病ppt演示课件_第3页
肛门直肠疾病ppt演示课件_第4页
肛门直肠疾病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肛周疾病肛周疾病 1 1 . . 直肠、肛管解剖直肠、肛管解剖 (1)直肠 消化道的末段,位于盆腔内,上接乙状结 肠,下连肛管,全长约1215cm。 2 2 . . 直肠上1/3前面与两侧为腹膜覆盖,中1/3 前面腹膜向前反折成为直肠膀胱凹陷或直 肠子宫凹陷,下1/3无腹膜覆盖。 3 3 . . 肛柱齿线以上的黏膜,由于括约肌收缩, 出现810个纵形条状皱襞,又叫Morgagni 直肠柱 肛瓣各直肠柱下端之间的半月形黏膜皱襞 肛窦肛瓣与直肠柱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 ,易于感染发生肛窦炎 4 4 . . 肛乳头肛管与肛柱链接部位三角形乳 头状突起 肛腺开口于肛窦处,分泌粘液润滑排 便 5 5 . . 6 6 . . 齿状线 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由肛瓣及肛柱下端 组成,该线呈锯齿状,故称齿线为重要的 解剖标志。 7 7 . . 齿状线上、下的解剖差异 部位齿齿状线线以上齿齿状线线以下 组织组织黏膜皮肤 动动脉供应应直肠肠上、下动动脉肛管动动脉 静脉回流直肠肠上静脉丛丛回流 入门门静脉 直肠肠下静脉丛丛回流 入下腔静脉 淋巴回流腹主动动脉周围围或骼 内淋巴结结 腹股沟淋巴结结或髂髂 外淋巴结结 神经经支配植物神经经支配,无 痛觉觉 阴部内(脊)神经经 支配,痛感敏锐锐 8 8 . . 肛垫 直肠、肛管结合处,亦称直肠肛管移行区 (痔区)。 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纤维相混合 的纤维肌性组织(Treitz)肌 9 9 . . (2)肛管 消化道的终端,上接直肠,下端终止于肛 门缘。 解剖学肛管上自齿线,下至肛缘,长 约1.2-1.5cm 外科学肛管上自肛管直肠环,下至肛 缘,上界扩展至齿线上1.5cm左右 1010 . . 直肠肛管肌 肛管内括约肌 不随意肌,肠壁环形肌增厚 肛管外括约肌 围绕肛管的环形横纹肌,分为皮下部 ,浅部和深部。 皮下部为下环,于肛门前皮下相连,切断不引起肛门失禁 浅部为中环,围绕内括约肌外面,附着于尾骨 深部为上环,浅部上外侧,附着于耻骨联合 1111 . . 直肠肛管肌 肛提肌 左右各一,由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组成 起自骨盆两侧壁,斜行向下止于直肠壁下部两侧,左右联 合向下呈漏斗状 承受一定的腹压,承托盆腔内脏,帮助排粪,括约肛管 1212 . . 肛管直肠环 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下部、外括 约肌浅部、深部及提肛肌的耻骨直肠肌组 成的一围绕肛管的肌肉 完全切断引起肛门失禁 必需切断时最好在后正中,失禁现象较轻 1313 . . 肛管直肠环 1414 . . 肛管直肠环 1515 . . 1616 . .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肛提肌以上间隙 骨盆直肠间隙,左右各一 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下间隙 坐骨肛管间隙 肛门周围间隙 间隙内充满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容 易形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1717 . . 【检查体位检查体位】 侧卧位 膝胸位 截石位 蹲位 弯腰扶椅位 1818 . . 19 胸膝位:最常用,肛门部显露清楚,内脏向上 移位,盆腔内空虚,检查易于成功 1919 . . 20 截石位:仰卧于专门的检查床上,是直肠肛管 手术时常用体位,也适用于一般检查 2020 . . 21 左侧卧位 2121 . . 22 蹲位: 病人在检查床 上取下蹲大便姿 势,适用于检查 内痔、脱肛和直 肠息肉等,可见 到内痔或脱肛最 严重时情况 2222 . . 23 弯腰前俯位 2323 . . 24 肛门视诊:观察肛门 有无红肿、血、脓、 粪便、粘液、瘘口、 外痔、溃疡、脱垂等 2424 . . 25 直肠指检:可发现痔、肛瘘、直肠息肉、直肠肛 管肿瘤、直肠周围间隙感染、前列腺疾病、腹腔 转移癌等 肛门镜检查:在视诊、指检的基础上进行 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2525 . . 26 视诊、指诊和肛镜 检查发现的病变部位 ,一般用时钟定位法 予以记录 2626 . . 27 影像学检查: X线、 CT、 MRI、 腔内超声等 2727 . . 一、痔一、痔 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瘀血、扩张 、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发病率高,真正发病率不详。“十人九痔” 、“十男九痔”、“十女十痔” 2828 . . 【病因病因】 肛垫下移学说 静脉曲张学说 其 他 饮酒 刺激性食物 肛周感染 2929 . . 【分类分类】 内痔 位于齿线以上,肛垫支持结构、静脉 丛级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 外痔 齿状线以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 栓形成 混合痔 内痔通过静脉丛与外痔融合 3030 . . (一)内痔(一)内痔 母痔发生肛门于右前、右后、左侧(3 、7、11点)的内痔(原发性内痔) 子痔除母痔外其余部位发生的痔(继 发性内痔) 3131 . .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便血:内痔的早期症状;继发性贫血 (2)脱出:晚期内痔的主要症状; (3)疼痛:不明显; (4)发生血栓、嵌顿、感染时有疼痛 3232 . . 分 期 便时出血痔核脱出回纳情况痔核嵌顿 一 期 滴血或射 血 不脱出 二 期 出血大便时脱 出 便后自行回纳 三 期 偶有出血大便时脱 出 便后不能自行 回纳,需用手 推回 嵌顿、绞窄 、坏死、感染 溃烂 四 期 偶有出血痔块长期 脱出 不能回纳或回 纳后又立即复 发 3333 . . (二)外痔(二)外痔 血栓性外痔 多因静脉栓塞或破裂,血液凝结 成块。剧烈疼痛是特点,肿块短期长大。 结缔组织外痔 是肛缘皮肤皱折变大,内有结 缔组织增生,血管少,无曲张静脉。偶有瘙痒感 ,炎症时可疼痛。 静脉曲张型外痔肛缘红肿、伴瘙痒 炎性外痔 肛缘红肿、触痛渗出伴瘙痒 3434 . .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疼痛 (2)肛旁异物感,肛门不适,潮湿不洁, 有时瘙痒 3535 . . (三)混合痔(三)混合痔 内痔外痔症状同时存在 加重时呈环状脱出肛门外称环状痔 脱出痔块被括约肌嵌顿,水肿淤血甚至坏 死称嵌顿性痔或绞窄性痔 3636 . .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直肠息肉 直肠癌,肛管癌 直肠脱垂 3737 . . 【治疗治疗】 (1)无症状的痔无需特殊治疗; (2)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 非根治(将脱垂的肛垫复位,尽可能保留 肛垫) (3)保守治疗为主。 (4)个体化原则 3838 . . 一般治疗 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腹泻 温水坐浴 注意局部卫生清洗 3939 . . 器械治疗或物理治疗 硬化剂注射:适用一二期内痔。常用硬 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5%石炭酸植 物油等。 胶圈套扎法:适用于一、二、三内痔。 将特制胶圈套在痔根部,使痔缺血、 坏死、脱落。 4040 . . 器械治疗或物理治疗 红外线凝固疗法:适用一二期内痔。复 发率高,临床少用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适用 于2-4期内痔。 4141 . . 手术治疗 1 血栓性外痔剥离术 适用于血栓性外痔, 痔表面皮肤梭形切开,取尽血栓,伤口填 油纱布,不予缝合 4242 . . 手术治疗 痔单纯切除术 适用于II,III度内痔混合痔。 痔基底部钳夹后贯穿缝扎,切除结扎线远 端痔组织,齿状线以上粘膜缝合,齿状线 以下皮肤不缝合。 一次切除不宜超过2-3枚 外剥内扎术 Milligan-Morgan术 4343 . . 手术治疗 痔环状切除术 手术借助长812cm 有炳软木园柱,插入肛门将痔拖出切 除,间断缝合内外创缘。容易感染, 术后需定期扩肛。 4444 . . 内痔环切术 (1)软木塞 (2)插入软木塞,拉出 环痔,固定环痔 (3)环行,切开外层粘 膜,分离痔核 (4)环行切断内层粘膜 ,缝合内、外粘膜 (5)环痔切除后,局部 引流 4545 . . 手术治疗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PPH术 适用于3,4度内痔,非手术治疗失败的2度 内痔环状痔,直肠粘膜脱垂也可采用 切除齿状线上2cm以上的直肠粘膜2-4cm 4646 . . 4747 . . 4848 . . 4949 . . 5050 . . 5151 . . 5252 . . 5353 . . 肛裂 (Anal Fissure) 齿线下方肛管处皮肤裂伤后形成的溃疡 多发生在后正中部位 。 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 长约0.5-1.0cm。 呈梭形或椭圆形。 常引起肛周剧痛。 5454 . . 5555 . . 病因 与多种因素有关 直接原因:排便时机械性创伤。 解剖基础: 肛尾韧带伸缩性差。 此区域血供较差。 排便时肛门后方承受的压力较大。 5656 . . 病理 l急性肛裂: 边缘整齐、浅、 红色、有弹性,无瘢 痕。 l慢性肛裂: 基底较硬、边缘 增厚、肉芽灰白 。 肛裂“三联征”:肥 大的肛乳头;“前哨 痔”;肛裂。 5757 . . 期分类法 (1)期肛裂:病程短,溃疡边缘整齐, 无瘢痕形成。裂口新鲜,尚未形成明显裂 痔及肛乳头肥大,下端有哨兵痔 。 5858 . . (2) 期肛裂:病程长,反复发作,溃疡 边缘增厚变硬不整齐,已形成哨兵痔 。 (3)期肛裂:溃疡边缘结缔组织增生, 变厚,有潜在管道,裂口上端有肛乳头肥 大,下端有哨兵痔。 5959 . . 临床表现 疼痛:剧烈 周期性疼痛 6060 . . 临床表现 便秘: 恶性循环:排便时强烈疼痛 ,恐惧排便 , 便秘加重 ,加重肛裂。 出血 : 少量出血 ,在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 。 6161 . . 诊断 l典型的临床病史; l肛查时发现肛裂“三联征”。 6262 . . 治疗 新鲜肛裂 :非手术治疗 局部热水坐浴: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 液坐浴。 溃疡面涂抹消炎止痛软膏 。 口服缓泻剂,多饮水,多食高纤维素食物 ,使大便松软、润滑 。 扩肛疗法:可以缓解括约肌痉挛,扩大创 面,促进裂口的愈合。 局麻药物注射 6363 . . 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油膏:局部应用三硝酸甘油渗入组织代谢 后提供外源性一氧化氮(NO) ,降低肛门内括约肌 张力。慢性肛裂局部应用2 %三硝酸甘油软膏治 愈率达70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Nifedipine) 凝胶 肉毒杆菌毒素注入肛管括约肌作为肛裂治疗的一 种新方法费用昂贵 6464 . . 肛裂手术指征 病程长的慢性肛裂、大于三周,已有肛门 溃疡形成,便后剧痛持续1h 以上,非手术方 法难以治愈。 已有明显的肛裂三联征,已有肛门瘢痕狭窄, 合并有内痔、混合痔。 肛裂合并肛瘘形成。 6565 . . 治疗 肛裂切除术 :切除包括肛裂、皮赘 (前哨痔)及肥大的肛乳头,发炎的隐 窝等。 缺点是愈合较慢。较少使用 6666 . . 治疗 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 原理:内括约肌的痉挛收缩是引起 疼痛的主要原因。 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内括约肌切断,一 般选在侧方9 点或3 点处 闭合式 开放式 6767 . . 治疗 手术方法: 肛管一侧距肛缘11.5cm作 小切口; 确定括约肌间沟后,分离内 扩约肌至齿线; 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压迫止 血; 可一并切除肥大的肛乳头, 前哨痔。 缺点:手术不当可致肛门失禁。 6868 . . 6969 . . 7070 . . 71 定义: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 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7171 . . 72 病因及病理 7272 . . 73 7373 . . 分类 肛提肌以上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直肠后间隙脓肿 高位括约肌间脓肿 肛提肌以下 肛门周围脓肿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7474 . . 7575 . . 76 临床表现 肛门周围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 ,主要症状为肛周持续性跳痛,行动不便 ,全身感染性症状不明显。病变处红肿压 痛,脓肿形成有波动感 7676 . . 77 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脓肿较深,局部疼痛明 显,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者双侧臀部不对 称,检查患侧可有深压痛或波动感;常形成肛瘘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全身症状较重,局部表 现较轻;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或波动感,于波动 处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有时诊断困难,需借 助于超声和CT检查 7777 . . 78 肛管括约肌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高 位肌间脓肿、直肠壁内脓肿(粘膜下脓肿) 等。位置深,局部症状不明显,主要为会阴 、直肠坠胀、排便痛及全身症状。肛门指诊 可触及痛性包块 7878 . . 79 未形成脓肿时非手术治疗为主,形成脓肿 后切开引流 非手术治疗 1.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温水坐浴 3.局部理疗 4.口腹缓泻剂或石蜡油,减轻排便时 的疼痛 治疗 7979 . . 80 手术疗法: 原则:脓肿形成,切开引流。低位经皮肤引流 ,高位经直肠内引流 1、肛周脓肿:局麻,波动最明显处切开切口 与肛门呈放射状。 2、坐骨直肠窝脓肿:腰麻或骶麻,先穿刺抽 出脓液处切开,距肛缘3-5cm左右平行 于肛缘弧形切口,放置引流。 8080 . . 81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腰麻或全麻 来源于括约肌间,脓肿向肠腔突出的,在肛镜 下直肠壁切开引流 源于经括约肌肛瘘感染者,引流方式同坐骨肛 管间隙脓肿 4.直肠后间隙脓肿:皮肤切口应更靠肛门边缘 之后外方 8181 . . 一期找到明显的内口,可行切开引流+挂线 术, 经验不足的医师一期单纯引流,肛瘘形成 后再二次手术治疗 8282 . . 肛瘘 定义 是肛管、直肠下端与肛周皮肤相通的感染 性管道。 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份组成。 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青壮年男性多见。 8383 . . 肛瘘 内口:可分原发、继发性内口,原发者常位于齿 状线附近,多在肛管后部的正中线两侧,多为一 个。 外口:也可分原发、继发性,多位于肛周皮肤上 ,原发性者系肛周脓肿首次破溃或切开的溃口, 继发性者系继发新的脓肿后在别处的溃口,可为 一个或多个。 8484 . . 肛瘘 瘘管:是连接内口和外口之间的管道,可分为主 管、支管,主管是连接原发性内口和外口的管道 ,支管是主管与继发性外口相连的管道,屡次复 发可形成多个支管。 8585 . . 病因和病理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大部分肛瘘都由它引起,因 此内口多在齿状线上肛窦处,脓肿自行破溃或切 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 结核、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等特异性炎症、恶 性肿瘤、肛管外伤感染也可引起,但较为少见。 8686 . . 分类 按瘘管位置高低分类 临床较常用 、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管和瘘口。 8787 . . 分类 、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 ()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管和瘘口。 8888 . . 分类 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 、肛管括约肌间型 、经肛管括约肌型 、肛管括约肌上型 、肛管括约肌外型 8989 . . 9090 . . 临床表现与诊断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病史。 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有 的排气、排粪水。 分泌物对皮肤的刺激,肛门部潮湿、瘙痒、湿疹 、全身感染症状。 外口愈合瘘管脓肿形成,疼痛明显,可伴有发热 寒颤乏力。脓肿破溃引流后症状缓解,可反复发 作。 触诊瘘管呈条索感,高位者难以触到。 9191 . . 临床表现与诊断 直肠指检:可触及稍硬、结节状,且凹陷的内口 ,少数可扪及,有轻压痛。 肛镜检查:齿状线上下,肛窦有无充血、凹陷或排 脓。 探针检查:术中应用。未麻醉时,括约肌不松弛 ,易引起假瘘管、假内口。 9292 . . 临床表现与诊断 美蓝染料:5%美蓝溶液自外口注入瘘管内,观察事 先放在肛管直肠内的白色纱布染色部位,以判断内 口的位置。 瘘管碘油造影检查:的碘油,经导 管向瘘管注入,摄片。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 。 9393 . . 临床表现与诊断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 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 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9494 . . Goodsall规律 在肛门中点划一横线 ,若肛瘘外口在此线 前方,瘘管常呈直线 走向肛管,且内口位 于外口的相应位置; 若外口在横线后方, 瘘管常呈弯型,且内 口多在肛管后正中处 。 9595 . . 治疗 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 手术应遵循以下原则:(1)彻底处理原发性病灶( 内口);(2)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3)保证创 面引流通畅。 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 肛门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 手术的要点是确定内口位置。 9696 . . 治疗 瘘管切开术 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 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 瘘管切除术 切开瘘管并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 健康组织,创面不予缝合。适用于低位单纯性 肛瘘。 9797 . . 治疗 挂线疗法 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 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 适用于距肛门35cm内,有内外口低位或高位单 纯性肛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 治疗。 9898 . . 挂线疗法 9999 . . 复杂瘘的治疗 多个外口:先将一个外口与内口之间瘘管全切开 ,再探查其他外口,相通的且位于括约肌浅面的 瘘管,可分别切开,位于括约肌深面的瘘管可暂 不处理,可待第一次手术创面愈合后再二次手术 100100 . . 复杂瘘的治疗 多个内口:先将一个外口与内口之间瘘管全切开, 再探查其他内口,待创口内侧部愈合后在切开第 二个内口和窦道,分期手术,是保证术后不肛门 失禁的唯一安全办法。若仅二个内口,也可另一 个内口挂线疗法。 101101 . . 复杂瘘的治疗 马蹄形瘘 如瘘管在肛管直肠环下方通过,可一次全部切开 瘘管和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如内口过高,瘘管通过肛管直肠环的上方,须采 用挂线疗法。即切开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及其 下方的瘘管,剩余的瘘管经内口挂线,可避免因 一次切断肛管直肠环而造成肛门失禁。 102102 . . 特殊患者的处理 克罗恩病肛瘘 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尽量以保守治疗 为主。 无症状的克罗恩病肛瘘:无需手术治疗。低位克罗 恩病肛瘘:采用瘘管切开术。复杂性克罗恩病肛瘘 :可长期挂线引流作姑息性治疗。如直肠粘膜肉 眼大体正常可采用推移黏膜瓣闭合内口。 黏膜瓣推移术:完整切除瘘管和内口后,应用粘 膜瓣移位修补直肠处缺损,该瓣实际上包括部分 厚度的直肠壁以增加其强度。 103103 . . 特殊患者的处理 结核性肛瘘 需结合全身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有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等,一般需 持续用药612个月。 配合中药局部使用,包括中药膏剂及坐浴,其成 分主要有:黄柏、紫草、马齿苋、苦参、白芷、 当归、枯矾。 以表浅瘘为主,有自愈可能。 非手术无效可选择切开术。 104104 . .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 l 定义:是指肛管直肠乙状结肠粘膜或全层突入肛 管或脱出肛门 105105 . . l一是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直 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疝,在腹腔内脏 的压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壁逐渐下垂 ,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肠前壁压于直肠 壶腹内,最后经肛门脱出。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 106106 . . 二是肠套叠学说:正常时直肠上端固定于骶 骨岬附近,由于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增 加,使此固定点受伤,就易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 处发生肠套叠,在腹内压增加等因素的持续作用 下,套入直肠内的肠管逐渐增加,由于肠套叠及 套叠复位的交替进行,致直肠侧韧带、肛提肌受 伤,肠套叠逐渐加重,最后经肛门脱出。 107107 . . l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 ,与 多种因素有关。 解剖因素 盆底组织软弱和肛门括约肌松弛 长期腹内压增加 便秘、慢性咳嗽、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增 加,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其他 内痔或直肠息肉脱出诱发粘膜脱垂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108108 . . l 典型直肠脱垂的五种病理解剖改变1 : 肛提肌分离(盆底缺陷) Douglas 窝过深 直肠乙状结肠冗长 肛门括约肌松弛 直肠与骶骨之间缺乏固定 1 Dis Colon Rectum 2011;54:1339-1346. 生理病理生理病理 109109 . . l 临床表现 脱出:病程很长,自然复位、人工或卧位复位, 伴大便不尽,里急后重,坠胀。 出血:伴有分泌物,血性粘液,偶有鲜血。 大便失禁或便秘 嵌顿:脱出后,未及时复位,局部静脉回流受阻 而发炎肿胀,不能复位,导致嵌顿,有的可发生 坏死。 诊诊 断断 110110 . . l分型 不完全脱垂:脱出部仅为直肠下段粘膜,故又称 粘膜脱垂。脱出长度为23cm,一般不超过7cm ,粘膜皱壁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 脱垂的粘膜和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完全脱垂: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 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10cm,甚 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 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 间有腹膜间隙。 111111 . . l 分度 度脱垂:排粪时脱垂长度约 3cm ,便后能自 行回缩; 度脱垂:排粪时直肠全层脱出 ,长度 4-8cm ,必须用手压复位; 度脱垂:排粪时肛管、 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 脱出 ,长度 8cm以上 ,较难复位。 112112 . . l 各度脱垂的区别 区别别 一度脱垂二度脱垂三度脱垂 年龄龄常见见于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脱出长长 度 3-5cm5-10cm10cm以上 肛门门松 弛 轻轻或无轻轻严严重(常并发发肛门门 失禁) 视诊视诊脱出直肠肠粘膜呈球形 肿块肿块 ,有放射性皱皱襞 脱出直肠肠呈圆锥圆锥 状,有环环行皱皱襞 脱出直肠肠呈圆圆柱形 ,有环环行皱皱襞 触诊诊粘膜柔软软,摸不到有 弹弹性的直肠肠肌层层 可摸到有弹弹性的 坚韧坚韧 的直肠肠肌层层 可摸到有弹弹性而坚坚 韧韧的直肠肠肌层层 直肠镜肠镜 检检 直肠肠粘膜松弛,充血 ,水肿肿 直肠肠松弛,有较较 深的环环形皱皱襞 肠肠壁套叠,有较较深 的环环形皱皱襞 113113 . . 治疗 取决于患者年龄、脱出类型和程度等因素 小儿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 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 病 114114 . . 治疗 粘膜脱垂 1.注射疗法 2.轻度粘膜脱垂可采用PPH术 3.重度粘膜脱垂应行袖式粘膜切除缝合术 115115 . . 治疗 完全性直肠脱垂手术疗法 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和经骶部四中 途径,前两种较多 116116 . . 治疗 原则 切除脱垂的多余肠段 缩小肛门 加强重建和盆底成形 经腹部对脱垂肠段悬吊和固定 闭合抬高直肠前壁陷凹 修补会阴滑疝 117117 . . 治疗 经腹手术方式 经腹直肠前壁折叠术(沈克非法) 经腹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术又称Goldberg术 经会阴手术方式 经会阴部脱垂肠管切除术 肛门环缩术 118118 . . 【直肠肛管损伤】 【直肠肛管损伤特点】 肠内容物细菌多,易感染 周围疏松组织多,感染易扩散 常合并其他组织器官损伤,骨盆骨折,尿 道损伤、失血性休克 易误诊漏诊 并发症多,治疗困难预后欠佳 119119 . . 【直肠肛管损伤病因】 1穿透性损伤 (1)刺伤:刺伤多见于锐器,但只要暴力够 强大,钝器也可造成刺伤。 (2)火器伤:多见于战伤,包括子弹和弹片 伤,只要伤道通过固有骨盆腔,均有可能 伤及直肠。 120120 . . 2钝性暴力伤 多见于意外事故,暴力较 强,多伴有其他脏器损伤。 (1)骨折碎片刺戳伤:骨盆骨折,尤其是骶 骨、髋臼的骨折碎片,可刺破直肠。 (2)钝性暴力瞬间挤压腹部:肠道气体冲入 直肠,肠壁破裂 。 (3)撕裂伤:会阴撕裂,该裂口可沿肛管向 下,累及肛管、直肠。 121121 . . 医源性损伤 (1)盆腔、会阴手术 (2)肠镜、膀胱镜检查等可造成肠壁撕裂 穿孔 122122 . . 改良Robertson直肠损伤分类法 型单纯单纯 直肠损伤肠损伤型复杂杂直肠损伤肠损伤 A腹膜返折以上A有腹内脏脏器合并伤伤 B腹膜返折以上下B直肠肠广泛挫伤伤或难难以控制的大 出血 C肛提肌以下的肛门扩约门扩约 肌及周 围围皮肤损伤损伤 C直肠肠多处损伤处损伤 123123 . . USA创伤外科协会“直肠损伤程度分级” 级别级别 程度 血肿肿无血运障碍的挫伤伤或血肿肿 裂伤伤非全层层裂伤伤 裂伤伤全层层裂伤伤,1/2周直肠肠 裂伤伤全层层裂伤伤,1/2周直肠肠 裂伤伤全层层裂伤伤合并会阴部裂伤伤 裂伤伤节节段性血运障碍 124124 . . 【直肠肛管损伤病理】 伴有大血管和骶前静脉损伤,可引起大出血而发 生休克。 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肠损伤常引起化脓性腹膜炎 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损伤可引起周围间隙感染, 如盆腔蜂窝织炎、直肠后间隙和坐骨直肠窝感染 直肠外瘘、直肠膀胱瘘或直肠阴道瘘常为直肠损 伤的并发症。肛管损伤可造成肛管狭窄和肛门失 禁。 125125 . . 【直肠损伤的临床表现】 腹膜返折以上 下腹痛,腹膜炎(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麻痹性肠梗阻表现 腹膜返折以下,肛提肌以上 便血 疼痛 直肠周围间隙感染表现 肛提肌以下的肛门括约肌及周围皮肤损伤(肛管损伤) 会阴部疼痛,肛门出血 126126 . . 【直肠肛管损伤诊断】 注重外伤史及伤道情况 高处坠落、跌倒、锐器丛会阴部、肛门或臀部刺入 伤口或肛门出血、伤口漏粪或气体排出甚至漏尿 出现腹膜炎体征 直肠指检 怀疑直肠肛管损伤时常规直肠指检 摸到破裂口或指套见血甚至血块 127127 . . 【直肠肛管损伤诊断】 直肠指检阴性病情允许情况下可行直肠镜 检查 怀疑腹膜反折以上损伤可行腹腔穿刺 或行X线检查,观察有无异物、膈下游离气 体和骨折情况 128128 . . 【直肠肛管损伤治疗】 损伤轻,等级2级以下,如直肠黏膜挫伤 非手术治疗 范围不大,没合并伤 生命体征平稳 一旦出现高热会阴部肿痛等病情加重及时手术 129129 . . 【直肠肛管损伤治疗】 体位,吸氧,禁食 一般治疗 补液,扩容,抗休克(胶晶体液,血管活性药物,备输血) 抗感染 止血,肛管缠绕油纱布压迫止血 注射TAT 术前准备 130130 . . 【直肠肛管损伤治疗】 手术治疗 目前无统一观念及术式 多发伤要遵循“损伤控制手术原则(Da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