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地质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 指力学强度低,泥、碳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2. 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运动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3. 岩体中岩块沿破裂面没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4. 指地震时受震地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5. 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与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水文现象总称为喀斯特。二、填空1.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2.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3.喷出岩、侵入岩4.地层层位法、古生物化石法、岩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5.张节理、剪节理、劈理6.松弛张裂、蠕动、崩塌、滑坡三、简答1.(1)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5)固结成岩作用(或硬结成岩作用)2.(1)水平岩层(2)倾斜岩层(3)直立岩层(4)倒转岩层3.活断层的直接标志: (1)错断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2)断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岩脉,经绝对年龄测定,距今不足几万年;(3)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大于0.1/年的相对位移或地形变化;(4)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有近期微震;(5)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的断层。活断层的间接标志:(1)晚更新世沉积层厚度有明显差异,水系有明显的转折现象;(2)地形地貌突然发生大范围的变化;(3)有线状分布的泉水,沼泽,地热带等;(4)古建筑,古陵墓等被错断;(5)沿断层带重力或磁力有异常现象。4.(1)观察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测量地层产状以及确定测点所在构造部位(2)观察节理性质及发育规律(3)测量与登记5. (1)承压水流向;(2)承压水位埋深;(3)计算承压水水力坡度; (4)承压水含水层埋深;(5)水头大小。6. (1)大气降水补给;(2)地表水补给;(3)含水层之间的补给;(4)人工补给。7. (1)判断岩体的产状;(2)观察岩石的颜色;(3)观察矿物成分特征;(4)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5)查表判定岩石的名称。8. (1)洞室轴线应尽量与岩层走向垂直;(2)若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不宜将软弱层作为边墙或底部;(3)尽可能避开褶皱的核部或转折端部位;(4)注意断层的影响,可能有坍塌(冒顶)和大规模地下水涌入。9. (1)查明工程建筑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3)对不良的地质条件提出合理地改善和防治处理措施;(4)预测工程修建后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5)调查工程兴建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四、论述(1)防地表水入渗:外围挖沟槽以阻断地表水流向坡体;坡体上修筑排水沟;平整坡面以免坑洼地积水。(2)地下水防范措施:修筑地下排水廊道;钻孔排水。(3)削坡减重;(4)修建支档建筑;(5)锚固措施;(6)喷射混凝土护面;(7)设置马道减缓坡度;(8)柔性支护:固坡网、拦石网;(9)生态护坡。作业题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2.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3.一定地质时期内先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层位的岩石的总称。 4.是现今仍在活动或者近期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5.边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二、填空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2.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3.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4.褶皱、断层、节理5.孔隙、裂隙、溶隙三、简答1.(1)构造运动(2)岩浆作用(3)变质作用(4)地震2. (1)整合接触(2)假整合接触(3)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4)侵入体的沉积接触(5)侵入接触。3. (1)先读图名、比例尺;(2)尔后熟悉图例;(3)进而分析地形特征;(4)最后分析地质内容。4.地貌标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山脊;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串珠状湖泊、洼地;带状分布的泉水;错断的水系、河流。地质标志:(1)错断线状、面状地质体;(2)断层面的构造特征(擦痕和阶步、牵引现象、伴生节理、构造透镜体、断层岩、断层泥);(3)地层重复和缺失;(4)线状岩浆活动与矿化作用;(5)岩相和地层厚度的突变。5. (1)岩溶垂直发育带;(2)岩溶水平、垂直交替发育带;(3)岩溶水平发育带;(4)岩溶深部循环带。6. (1)岩土层类型及性质的影响岩土层刚度的影响:刚度降低烈度增加。土层厚度:厚度增加烈度增加。(2)地形条件的影响:孤立突出的山丘、山梁、山脊、河谷边岸或悬崖陡壁边缘部位,都表现为震害加大,烈度增加。(3)地下水的影响:随着地下水水位上升,地震烈度增加。(4)断层带的影响:断层带的影响较为复杂,在断层带及其两侧附近,地震烈度都将增高。非发震断层又具有隔震效应。地震波穿过断层带后,能量明显降低,烈度减弱。7. (1)在矿物组成上:粘粒含量多。(2)在结构上:由固结母岩变成泥质分散结构。(3)在物理状态方面:干容重比母岩小;含水量高,接近或超过塑限。(4)在力学强度上,极为软弱,摩擦系数通常在0.2左右。8.(1)软弱岩体;(2)岩爆;(3)有毒气体;(4)地下水;(5)高地温。9. (1)尽量少扰动围岩;(2)用连续支护(柔性支护)代替传统支护(刚性支护);(3)锚固;(4)围岩分类与喷锚支护。四、论述(1)气候因素通过温度和雨量变化以及生物繁殖状况来实现。气候基本上决定了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程度。(2)地形因素地形影响着风化的强度、深度和保存风化的厚度及分布情况。(3)地质因素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都直接影响风化的速度、深度和风化阶段。岩石的抗风化能力,主要是由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决定的。作业题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仅30余种,这些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2.地壳中原已形成的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和新的化学成分加入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改变岩石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3.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形成的连续弯曲变形。4.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为地震。5.岩石经受水、气、热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岩石逐渐破碎、疏松或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风化。二、填空1.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2.地壳、地幔、地核3.层理、层面、结核4.背斜、向斜5.构造节理、原生节理、次生节理6.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7.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三、简答1.(1)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5)固结成岩作用(或硬结成岩作用)2. (1)风化残积(2)重力堆积(3)大陆流水堆积(4)海水堆积 (5)地下水堆积(6)冰川堆积(7)风力堆积3. (1)方位角法(2)象限角法(3)只表示倾向、倾角4.活断层的直接标志: (1)错断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2)断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岩脉,经绝对年龄测定,距今不足几万年;(3)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大于0.1/年的相对位移或地形变化;(4)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有近期微震;(5)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的断层。活断层的间接标志:(1)晚更新世沉积层厚度有明显差异,水系有明显的转折现象;(2)地形地貌突然发生大范围的变化;(3)有线状分布的泉水,沼泽,地热带等;(4)古建筑,古陵墓等被错断;(5)沿断层带重力或磁力有异常现象。5.(1)观察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测量地层产状以及确定测点所在构造部位(2)观察节理性质及发育规律(3)测量与登记6. (1)洞室选线应注意山形完整;(2)洞口地段应下陡上缓,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3)注意边坡整体稳定性;(4)注意傍山隧洞或地下厂房的山坡侧应有一定厚度的围岩。7. (1)以静水压力的形式作用于洞室衬砌;(2)以动水压力的形式作用围岩体及衬砌;(3)使粘土质岩石软化,降低其强度;(4)使易溶岩类溶解,使膨胀岩类膨胀;(5)突然的大量涌水造成人员伤亡、施工机械受损。8. (1)松弛张裂 (2)蠕动(3)崩塌(4)滑坡9. (1)地貌、坡形条件;(2)地层和岩性条件;(3)地质构造和 岩体结构条件;(4)地下水的活动。四、论述在野外辨认褶皱时,首先判断褶皱是否存在并且区别背斜和向斜,然后确定其形态特征。(1)首先判断褶皱是否存在:垂直于岩层走向进行观察,当地层出现对称重复部分时,便可判断存在褶皱构造。(2)接着,区别背斜和向斜:分析地层新老组合关系,来确定背斜和向斜。(3)最后确定其形态特征:地形上的高低并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标志。岩石变形之初,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剥蚀后,可能使背斜变成低地或沟谷,向斜形成山。作业题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2.化学成分不同但互相类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可以在一结晶构造中以各种比例互相置换,但不破坏其结晶格架。3.岩体中岩块沿破裂面没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4.地震时受震地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5.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与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水文现象总称为喀斯特。二、填空1.碎屑岩、化学岩、生物化学岩2.走向、倾向、倾角3.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4. 下蚀(下切侵蚀)、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侧向侵蚀5. 山口、谷底、河口6. 坑探、钻探、物探三、简答1.(1)构造运动(2)岩浆作用(3)变质作用(4)地震2. (1)整合接触(2)假整合接触(3)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4)侵入体的沉积接触(5)侵入接触。3. (1)水平岩层(2)倾斜岩层(3)直立岩层(4)倒转岩层4. (1)强震震中多发生在活动性强烈的断裂带上或附近;(2)强震主要发生在活动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3)强震主要发生在活动性断裂带深大主干断裂的拐弯地段;(4)强震主要发生在活动性断裂带的端部;(5)强震主要发生在断陷盆地的内部或边缘。5. (1)查明风化程度,确定风化层的工程性质,以便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施工的方法;(2)查明风化厚度和分布,以便选择最适当的建筑场地,合理地确定风化层的的土石方量,确定加固处理的有效措施;(3)查明风化速度和引起风化的主要因素,对那些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风化速度快的岩层,必须制定预防风化的措施;(4)对风化层分析,特别是粘土的含量和成分进行必要分析。6. (1)承压水流向;(2)承压水位埋深;(3)计算承压水水力坡度;(4)承压水含水层埋深;(5)水头大小。7. (1)大气降水补给;(2)地表水补给;(3)含水层之间的补给;(4)人工补给。8. (1)表层滑动:沿坝底与基岩的接触面;(2)浅层滑动:浅层岩体内的剪切破坏;(3)深层滑动:坝基岩体较深部位,主要沿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破坏。9. (1)坝基或两岸岩性软硬不一,弹性模量相差悬殊;(2)坝基或两岸岩体中有较大的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全强风化带;(3)有溶蚀洞穴或潜蚀掏空现象。四、论述(1)清基:开挖。(2)裂隙岩层的处理:灌浆。(3)软弱破坏带的处理:塞、拱、开挖、锚固。作业题五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壳中原已形成的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和新的化学成分加入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改变岩石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2.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运动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3.岩层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断层。4.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5.承压水位与隔水顶板的距离称为水头。二、填空1.山地、丘陵、平原、高原2.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3.地层层位法、古生物化石法、岩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4.褶皱、断层、节理5.张节理、剪节理、劈理6.地基、边坡三、简答1. (1)接触变质作用 (2)区域变质作用 (3)动力变质作用 (4)混合岩化作用2. (1)风化残积(2)重力堆积(3)大陆流水堆积(4)海水堆积 (5)地下水堆积 (6)冰川堆积(7)风力堆积3. (1)方位角法(2)象限角法(3)只表示倾向、倾角4. (1)岩溶垂直发育带;(2)岩溶水平、垂直交替发育带;(3)岩溶水平发育带;(4)岩溶深部循环带。5. (1)判断岩体的产状:以区别于沉积岩和变质岩。(2)观察岩石的颜色:颜色较深的为基性或超基性岩。(3)观察矿物成分特征:分析哪些是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4)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判定是喷出岩还是侵入岩。(5)查表判定岩石的名称:查表。6. (1)确定潜水流向;(2)计算潜水的水力坡度;(3)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4)确定潜水的埋深。7. (1)蒸发;(2)泉水溢出;(3)向地表水体泄流;(4)含水层之间的排泄;(5)人工排泄。8. (1)洞室轴线应尽量与岩层走向垂直;(2)若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不宜将软弱层作为边墙或底部;(3)尽可能避开褶皱的核部或转折端部位;(4)注意断层的影响,可能有坍塌(冒顶)和大规模地下水涌入。9. (1)查明工程建筑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3)对不良的地质条件提出合理地改善和防治处理措施;(4)预测工程修建后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5)调查工程兴建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四、论述(1)岩土层类型及性质的影响岩土层刚度的影响:刚度降低烈度增加。土层厚度:厚度增加烈度增加。(2)地形条件的影响:孤立突出的山丘、山梁、山脊、河谷边岸或悬崖陡壁边缘部位,都表现为震害加大,烈度增加。(3)地下水的影响:随着地下水水位上升,地震烈度增加。(4)断层带的影响:断层带的影响较为复杂,在断层带及其两侧附近,地震烈度都将增高。非发震断层又具有隔震效应。地震波穿过断层带后,能量明显降低,烈度减弱。作业题六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一定地质时期内先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层位的岩石的总称。 2.边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3. 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为地震。4. 岩石经受水、气、热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岩石逐渐破碎、疏松或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风化。5.指力学强度低,泥、碳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二、填空1.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2.层理、层面、结核3.碎屑岩、化学岩、生物化学岩4.背斜、向斜5.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或平推断层)6. 下蚀(下切侵蚀)、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侧向侵蚀7. 山口、谷底、河口三、简答1. (1) 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 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3) 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4) 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2. (1)先读图名、比例尺;(2)尔后熟悉图例;(3)进而分析地形特征;(4)最后分析地质内容。3. (1)尽量少扰动围岩;(2)用连续支护(柔性支护)代替传统支护(刚性支护);(3)锚固;(4)围岩分类与喷锚支护。4. (1)高坝水库;(2)水库地震与库水位升降有关;(3)震中密集于库坝区附近;(4)震源浅,震级低,烈度高;(5)前震多,余震大。5. (1)可溶性的岩石;(2)岩层的透水性;(3)水的溶解能力;(4)水的运动状态。6. (1)挖除法:适用于风化层较薄的情况,当厚度较大时通常只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稳定的部分剥除。(2)抹面法:用使水和空气不能透过的材料如沥青、水泥、粘土层等覆盖岩层。(3)胶结灌浆法:用水泥、粘土等浆液灌入岩层或裂隙中,以加强岩层的强度,降低其透水性。(4)排水法:为了减少具有侵蚀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岩石中可溶性矿物的溶解,适当做一些排水工程。7. (1)岩性:石灰岩地区易发生。(2)地质构造条件:有深大断裂,活断层,尤其在其转折端或交汇处。(3)水文地质条件:库区周围有隔水层,有利于保持高水头,使破碎带、岩溶通道强度降低。(4)水库地震的诱发机制:直接效应:水体荷载,引起断层错动而产生地震。间接效应:地下孔隙水压力的增加,降低了垂直于断面的正压力。水使岩石软化和润滑,使断层面的抗剪强度降低。8. (1)洞室选线应注意山形完整;(2)洞口地段应下陡上缓,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3)注意边坡整体稳定性;(4)注意傍山隧洞或地下厂房的山坡侧应有一定厚度的围岩。9. (1)以静水压力的形式作用于洞室衬砌;(2)以动水压力的形式作用围岩体及衬砌;(3)使粘土质岩石软化,降低其强度;(4)使易溶岩类溶解,使膨胀岩类膨胀;(5)突然的大量涌水造成人员伤亡、施工机械受损。四、论述(1)褶皱的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一般在背斜的顶部和向斜的底部发育有拉张裂隙;地下水多聚集在向斜核部,背斜核部的裂隙也往往是地下水富积和流动的通道。由于岩层构造变形和地下水的影响,所以在褶皱核部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2)在褶皱两翼,形成倾斜岩层,容易造成顺层滑动。(3)工程所在地往往仅是褶皱构造的局部部位。 对比和了解褶皱构造的整体乃至区域特征,对于选址、选线及防止突发性事故是十分重要的。作业题七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破裂,其破裂面称为断口。2.位于地壳深处和地幔中,以硅酸盐为主,也有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水蒸气及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 3.是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形成的连续弯曲变形。4. 指一次地震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的大小。5. 指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二、填空1.地壳、地幔、地核2.喷出岩、侵入岩3.风化、搬运、沉积、硬结成岩(或固结成岩)4.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5.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断裂谷地震带。6. 侵蚀、搬运、沉积三、简答1. (1)风化残积(2)重力堆积(3)大陆流水堆积(4)海水堆积 (5)地下水堆积(6)冰川堆积(7)风力堆积2. (1)方位角法(2)象限角法(3)只表示倾向、倾角3.(1)观察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测量地层产状以及确定测点所在构造部位(2)观察节理性质及发育规律(3)测量与登记4. (1)区域构造背景分析;(2)现代活断层的判定;(3)地震危害性的判定;(4)地震诱发因素的判定。5. (1)溶解作用;(2)水化作用;(3)水解作用;(4)碳酸化作用;(5)氧化作用。6. (1)地基沉降;(2)流砂;(3)潜蚀对建筑工程的影响;(4)地下水的浮托作用;(5)基坑突涌;(6)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7. (1)软弱岩体;(2)岩爆;(3)有毒气体;(4)地下水;(5)高地温。8. (1)尽量少扰动围岩;(2)用连续支护(柔性支护)代替传统支护(刚性支护);(3)锚固;(4)围岩分类与喷锚支护。9. (1)水平岩层(2)倾斜岩层(3)直立岩层(4)倒转岩层四、论述活断层的直接标志: (1)错断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2)断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岩脉,经绝对年龄测定,距今不足几万年;(3)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大于0.1/年的相对位移或地形变化;(4)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有近期微震;(5)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的断层。活断层的间接标志:(1)晚更新世沉积层厚度有明显差异,水系有明显的转折现象;(2)地形地貌突然发生大范围的变化;(3)有线状分布的泉水,沼泽,地热带等;(4)古建筑,古陵墓等被错断;(5)沿断层带重力或磁力有异常现象。作业题八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仅30余种,这些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2.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3.是现今仍在活动或者近期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4. 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5. 承压水位与隔水顶板的距离称为水头。二、填空1.变温层、常温层、增温层2.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3.走向、倾向、倾角4.构造节理、原生节理、次生节理5.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6. 松弛张裂、蠕动、崩塌、滑坡三、简答1. (1)整合接触(2)假整合接触(3)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4)侵入体的沉积接触(5)侵入接触。2. (1)水平侧压力作用(2)垂直力作用(3)力偶作用3. (1)水平岩层(2)倾斜岩层(3)直立岩层(4)倒转岩层4. (1)确定潜水流向;(2)计算潜水的水力坡度;(3)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关系;(4)确定潜水的埋深。5. (1)蒸发;(2)泉水溢出;(3)向地表水体泄流;(4)含水层之间的排泄;(5)人工排泄。6. (1)松弛张裂 (2)蠕动(3)崩塌(4)滑坡7. (1)地貌、坡形条件;(2)地层和岩性条件;(3)地质构造和 岩体结构条件;(4)地下水的活动。8. (1)洞室轴线应尽量与岩层走向垂直;(2)若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不宜将软弱层作为边墙或底部;(3)尽可能避开褶皱的核部或转折端部位;(4)注意断层的影响,可能有坍塌(冒顶)和大规模地下水涌入。9. (1)查明工程建筑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3)对不良的地质条件提出合理地改善和防治处理措施;(4)预测工程修建后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5)调查工程兴建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四、论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1)气候因素通过温度和雨量变化以及生物繁殖状况来实现。气候基本上决定了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程度。(2)地形因素地形影响着风化的强度、深度和保存风化的厚度及分布情况。(3)地质因素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都直接影响风化的速度、深度和风化阶段。岩石的抗风化能力,主要是由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决定的。作业题九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位于地壳深处和地幔中,以硅酸盐为主,也有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水蒸气及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 2.指一次地震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的大小。3.指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4.指力学强度低,泥、碳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5.边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二、填空1.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2.变温层、常温层、增温层3.层理、层面、结核4.褶皱、断层、节理5.张节理、剪节理、劈理6. 孔隙、裂隙、溶隙7. 潜水、承压水三、简答1. (1) 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 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3) 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4) 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2.(1)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5)固结成岩作用(或硬结成岩作用)3. (1)先读图名、比例尺;(2)尔后熟悉图例;(3)进而分析地形特征;(4)最后分析地质内容。4. 地貌标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山脊;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串珠状湖泊、洼地;带状分布的泉水;错断的水系、河流。地质标志:(1)错断线状、面状地质体;(2)断层面的构造特征(擦痕和阶步、牵引现象、伴生节理、构造透镜体、断层岩、断层泥);(3)地层重复和缺失;(4)线状岩浆活动与矿化作用;(5)岩相和地层厚度的突变。5. (1)区域构造背景分析;(2)现代活断层的判定;(3)地震危害性的判定;(4)地震诱发因素的判定。6. (1)溶解作用;(2)水化作用;(3)水解作用;(4)碳酸化作用;(5)氧化作用。7. (1)地基沉降;(2)流砂;(3)潜蚀对建筑工程的影响;(4)地下水的浮托作用;(5)基坑突涌;(6)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8. (1)在矿物组成上:粘粒含量多。(2)在结构上:由固结母岩变成泥质分散结构。(3)在物理状态方面:干容重比母岩小;含水量高,接近或超过塑限。(4)在力学强度上,极为软弱,摩擦系数通常在0.2左右。9. (1)尽量少扰动围岩;(2)用连续支护(柔性支护)代替传统支护(刚性支护);(3)锚固;(4)围岩分类与喷锚支护。四、论述在野外辨认褶皱时,首先判断褶皱是否存在并且区别背斜和向斜,然后确定其形态特征。(1)首先判断褶皱是否存在:垂直于岩层走向进行观察,当地层出现对称重复部分时,便可判断存在褶皱构造。(2)接着,区别背斜和向斜:分析地层新老组合关系,来确定背斜和向斜。(3)最后确定其形态特征:地形上的高低并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标志。岩石变形之初,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剥蚀后,可能使背斜变成低地或沟谷,向斜形成山。作业题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化学成分不同但互相类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可以在一结晶构造中以各种比例互相置换,但不破坏其结晶格架。2.一定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孝感桥墩施工方案(3篇)
- 娱乐直播活动策划方案案例(3篇)
- 室外猜灯谜活动方案策划(3篇)
- 618活动策划方案目的(3篇)
- 名校教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制题目及答案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感知艺术:初中美术欣赏与实践活动教案
- 定制家居产品销售及安装合同
- 叙事作文小小推销员250字(8篇)
-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产科危急重症早期识别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 福建福州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笔试真题2024
- 医疗生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化学品使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中国丝绸课件
- 202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开笔礼校长致辞:翰墨初启 开笔破蒙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保安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套题【单选100题】)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互联网安全审核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携手筑梦新学期共育成长向未来-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家长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