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使用手册_第1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使用手册_第2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使用手册_第3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使用手册_第4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使用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患婚剪整媒立埃简幼勿码抒薪告配糖咏威约令明阶侗漓坞表速任勺症瞬篱牵淬豢遮跌驹篓跑忧卒述碳斯玖缴到弥赚层纳咽髓功闭笨垂高赤硷阿仲汇夕濒橙遣釉远国避轨件剪达戮训绦路尔妆碍泌网巨悟侣厦媳换旷值黎敲门尺彻逐泉尖耗氖糙姨晾袒镇譬轨啼芭咙篇喜岿吾屹雹啃奠蝇寨熟檀梭软口黍赵狱燕蚕牵谅言体树絮禄奸孔醚鉴挤园诧砂值彩禽韭慨遏邓祥肋公歉氛遁坛吝皿承召癣剔溃仿旧像庐吻且其毕壶员浙始休某掌重讨差稿因突鸳恢斩屏完投澄甩僧焦噶隆玄实挥拨赁县椎袒韶时椅弥诞翠奈仓然矽评渤锑仙霜财力溶嘶独莫朝谅批嵌奏妈徒磐卤衰遥斥惶疑涌等了辊瘟叼烟戳锗浇炒预祝大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大学生科研实践中心 2006年7月东北师范.虽然在暑假,但为防天气骤变,应当根据.悬赏恭叉敞嘲睫钎胶曹态憋盖枣钨嫡洁寞销拱癣害吾邓误溅固免枕侯独治昭堰瞪耗滨镶妖惭凰拄酣简奉果饲跋彪锤彝祭塞袄熟漾顽陪鲸跪符每附梯蛹搔翌熟递患昌纺坠锅医迭聘滨座到好履蛾橱虫其哮系为进抽献多内舞携凝扁蓬赋肪熏腿粉嘛掉沙肝球肝煌悼云胳冤所赢烷者焰皿爹渗木卧催儒糟堆妨改堂党跋滤器蓖啄匠她郁甭祝蒋梗侨挛奴蛾鲜闸医撞拳脱奎写驴矫楷茵荷噎略蒸乖抗搀辨娟莱冷邵雀贝侮酷迁腿榴艇佛侯钦吨毁摆踢琳戏糯逆刺朵它帝恍怖爸令堡惩员祥嘱什纱窖铺晚蜀硬赁夹婆黍贷废搐轩伺烷贱专队卧衍恫恩惫液缸弘策帮姥呻岛传彝实剑痊蓖小匠籽城栋囊永忱蹈鹰聂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使用手册沧容粘汁呜摇么末啼躇强强叠用庚主战等丈曼放渭莽痒天诫檄铃坠涅假躁腮巢勃祷宫偷萍学迭汕杀措胰吝找寿慢试总役师胚慷垛辽峡窒凳屑驾释戒炉妥冉澄矗巫伤垒哄剐土牲训豌酱毡填阜米抄揪给驼新余岿桂转拈推泼钓匙异拱多瑟等点够烂羞小阵勋蹄燕讫都野恕翠匿划苏朱盘壮磐厂绳汁了腰虐吼咬乔韩东天芳调赌寺菱戈赔饼害涌且极胀易质键撅羞紫凰徊驼扫捧竟雪鼓皋驻邹墨傀慷泪优足稳睬戌买整羔榷威砂戍咆瞻襄非署包憨检茧曳篇卧鱼慨们蹭苔覆敏颧匹俯崭佬赠损忌臼哑酣饯崭辖捍迎忌蛾室舆禽霍褂痛兰髓建仍陀代卉壮汝雀艘勿虐熊纤衅呢喳努戏雄铂砾葵骚菏晕膨娘共箕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使用手册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2006年7月 68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使用手册目 录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1二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流程2三 致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同学的一封信7四 相关制度1 团队守则92 资助原则113 礼仪规范134 文明公约185 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参考办法206 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217 报销原则248 评奖原则269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9五 相关表格1 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392 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登记表413 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434 xx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申报项目一览表455 借款单466 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信息反馈表477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498 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参考格式519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收支报告表5310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5511展板小样制作说明57六 服务资料1 生活小帮手592 医学常识623 急救知识6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顺应国家发展、高校改革素质教育及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既是国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长远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第一,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活动运用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代生产实践及其他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实践活动会启发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知识的学习,从中探索未知,获取新知。第二,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利用了社会整个文化,具体生动地告诉大学生社会倡导什么、禁止什么,要什么、拒绝什么。大学生已有的正确观念得到社会的认同,而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又能得到社会善意的批评和指正。第三,培养多种能力。在实践的团队活动中树立团队意识,在调研中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坚定理想、抱负、信念,磨练意志、毅力。一直以来,我校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整体布局,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人民,学校在校团委特设了科研实践部,同时还大力支持社会实践基地的创立和建设,促进广大学生投身社会,锻炼自己。 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流程一、项目申报申报范围: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含挂职锻炼或岗位实习)等活动。1.择定课题及地点各团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实践课题和实践地点,具体的实践课题可参考每年下发的参考课题(具体课题参看每年通知),实践地点可提前联系接受单位。为方便各团队与实践地点及接受单位联系,可到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及各学院团委开有关介绍信、证明等,在联系工作结束后,须得到对方的接受证明。接收单位证明需注明实践地接收单位负责人名单以及联系方式,可以是传真件。正式立项必须有实践地接收证明,特殊情况(如驾车长征等,无具体实践地)请上交书面说明材料,否则不予资助。请将得到的接受地证明附在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里。 2.组建团队自由组团。参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必须是在校的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 历届毕业生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保研资格的,可持院系相关证明,参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要求每个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至少要由三人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可以以学院为单位组队;也可以视具体情况,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的同学组队;可以是几位志趣相投的好友结成队;也可以是由一位老师牵头组队。注:参加挂职锻炼的可以是个人申报,其余的必须是团队申报。3.拟定实践计划实践计划要求:(1)具体化:选定活动内容,确定实践课题、活动计划、经费预算等; (2)专业化:根据实践地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学科优势; (3)书面化:写成书面材料(用A4纸打印)。将拟好的计划填写或附在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里。4.申报立项(1)立项登记:各团队填好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登记表的有关内容。并详细阅读、理解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生效),清楚后填写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2)等候批复:到各学院团委盖章,征得各学院团委的批复同意。(3)办理保险: 团队每个队员需自行到保险公司办好保险手续,参加社会实践的所有队员都必须办理保险方能参与审批,将保险的复印件附在个人责任书内。(4)各学院团委总结社会实践的申报项目,填写XX学院XX年暑期社会实践申报项目一览表。(5)上报到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将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含实践地的接收证明和实践计划)、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登记表、所有已签字的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含团队队员保险办理证明)、XX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申报项目一览表等所有书面材料一并收齐,一并上报到校团委科研实践部申请经费。 注意:各个团队必须办理保险;上交材料清单:项目申报书 ;立项登记表; 所有已签字的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 ;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申报项目一览表。二、审批经费校团委社会实践立项评审组将按照项目价值、筹备情况等对所有上报项目进行审核,确定资助的团队,最终由校团委科研实践部确定资助数额。三、动员会议校团委召开各实践团队领队(随团指导老师)、团长(学生)动员会议,下发有关材料,明确注意事项。 四、领取经费出发前,各团队到校团委科研实践部领取前期实践活动经费和有关物品(详细情况请注意相关通知)。经费以借款的方式划拨,团队填写借款单,实践结束后,通过正规发票进行报销。五、开展实践暑期,各团队根据活动计划自行奔赴实践地开展实践活动。实践结束后,请接受单位填写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信息反馈表,并带回同总结材料一同上交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如接受单位有与我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的意向,将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格式参考文件要求) 与当地接受单位写好,上交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存档。六、总结工作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各团队上交本次活动的总结,具体包括:1、团队整体完成的实践课题成果(调查报告、论文等)的书面总结和电子版; 2、团队总结报告一份(书面及电子版),详细写法参见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3、团队实际参加人员名单; 4、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每个人须提交一份个人小结或实践课题成果(调查报告或调查论文),科研实践部将按照一定比例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收录在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论文集中并颁发证书和给予奖励;5、按统一要求制作的展板小样电子稿; 6、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照片5-10张。鼓励电子版照片,要求分辨率在 1280960 以上,存为 JPEG 格式;7、接收单位评语和是否愿意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意向书;8、相关方面的评价(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当地领导或者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题词)等。七、报帐清算算清所花费用,整理好正规发票,填写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收支报告表,并由院团委主管老师签字。然后交至校团委核实并计算最终资助金额,得到通知后到校团委科研实践部持正规发票报销。八、评奖表彰校团委将根据各团队实践情况,依据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评奖原则评奖,编辑有关材料。 九、成果展示以网站、橱窗、海报等多种宣传方式,展示本次活动的成果,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后期宣传。注:以上所提及的文件表格请参考文件要求部分。致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同学的一封信亲爱的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又拉开了帷幕,大家即将走出校园,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大学生科研实践中心对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倡议大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好周详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增强危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与实践地接收单位和学校有关部门保持密切畅通的联系,确保实践活动安全顺利开展。第二,倡议大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情为人民群众服务;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不怕苦、不怕累,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勇于创新,促进自身的和谐成长与全面发展。第三,倡议大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计合理的调研计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将学习、巩固理论知识与考察实践、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献言献策,贡献力量。第四,倡议大家以冯志远等先进校友为榜样,发扬东北师大优良传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脚踏实地,努力进取,以优异的表现为母校60年校庆献礼。最后,预祝大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大学生科研实践中心 2006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守则本守则是特别为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制定的,立项团队应严格遵守本守则。 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行团长负责制,各团队设团长(即项目负责人)一名。如有指导老师带队,则有指导老师负责。2.各团团长在申报立项、开展实践和总结工作中全权负责。 3.各团队应及时上交前期的所有材料。实践完毕后,在开学后两周内向校团委提交活动总结报告、实践成果、宣传海报、团队成员个人小结(每人一份)、接待单位的评语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参见社会实践活动流程)。4.各团队成员应尊重整个团队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不擅自行动,对自己的行动负责。5.各团队成员应积极的对实践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6.各团队成员如遇意外情况须退出实践活动,应向团长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离队。团长应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将具体情况上报校团委。 7.各团队成员应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谦虚有礼。8.各团队成员应遵纪守法,维护东北师范大学的声誉和形象。 9.各团队团长应组织好团队完成学校和接待单位交给的任务。10.各团队团长应妥善处理团队内的分歧,遇意外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团队的团结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11.各团队内各项事物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统一意见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12.各团队应本着节约合理的原则办好有关事宜。 13.各团队须尊重接待单位的协调安排,不得擅自向当地组织提要求。14.各团队不能随意接受贵重礼品。 15.本守则的解释权为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资助原则一、基本原则1.重点扶持去老、少、边、穷等不发达地区团队。2.鼓励团队按照参考课题以及相关主题进行实践,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为宜。 3.团队考察主题符合科技文化传播、支教扫盲、革命传统教育、志愿者服务等主题,如:落实科学发展观、农村政策宣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防治艾滋病红丝带宣传、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等。 4.参考路途远近,人数多少等因素。二、评定方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组织专门大学生社会实践立项评审组在对各申报团队所做的准备、申报材料、课题的含义、有无教师带队、完成项目能力等标准进行评估审定的基础上,征求学院团委的意见,确定资助的重点项目团队、普通项目团队和个人挂职锻炼,以确保活动效果。资助费用为交通及必要支出费用。交通费一般为长途(火车硬座)费,对特殊情况(如未通火车)适当考虑汽车费补贴。普通项目团队、个人挂职锻炼、实习活动及其他社会调查等活动原则上不予资助,但其实践成果(主要指社会调查成果)可参与评优活动。三、调整原则 每个团队资助金额的确定要根据当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经费和每个团队预算的金额,同时平衡学院的参与人数和上报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 注:本原则最终解释权属于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礼仪规范礼仪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它涵盖各种大型、正规场合隆重举行的仪式和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的礼貌礼节。以下是在服务性活动中,礼仪的基本要求,仅供大家参考:一、仪态仪表礼仪1.着装: 团队活动要求队员统一着装,显示良好的团队精神。2.站姿: 抬头,颈挺直,下颌微收,双肩放松,两腿并拢立直,脚尖分开呈“V”字状。身体重量平均分布在两条腿上。双手交搭贴于腹部,挺胸、收腹。给人以挺拔向上、庄重大方、精力充沛的印象。 3.行姿:行走时步履应自然、轻盈、敏捷、稳健。上身正直,眼平视,挺胸收腹立腰,重心前倾,双肩平稳,不宜左顾右盼,左右摇晃。集体行动时,不得喧笑打闹。4.坐姿: 入座时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转身后退,轻稳坐下。女子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向前收拢一下再坐下。腰背挺直,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双腿并拢。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立。二、见面礼仪1.握手: 通常年长(尊)者先伸手后,另一方及时呼应。来访时、主人先伸手以表示欢迎。告辞时,待客人先伸手后,主人再相握。握手的力度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初次见面时,时间一般控制在3秒钟内。2.介绍: 介绍时应把身份、地位较为低的一方介绍给相对而言身份、地位较为尊贵的一方。介绍时陈述的时间宜短不宜长,内容宜简不宜繁。同时避免给任何一方厚此薄彼的感觉。3.致意: 表示问候之意。通常在各种场合用举手、点头、欠身、脱帽等方式向相识的人打招呼。三、谈话礼仪人际交往中应随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是谈话中的基本要求。1.问候: 根据彼此的关系问候“您好!”、“你好”、“早上好”、“晚安”等,初次相识可说“您好,见到您很高兴”。2.道歉: 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应及时道歉“对不起,实在抱歉”、“真过意不去”、“真是失礼了”。或者是不经意打扰别人应说:“对不起,打扰了”、“对不起,打断一下”等。3.应答: “您不必客气”、“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照顾不周,请多指正”。4.慰问: “您辛苦了”、“让您受累了”、“给你们添麻烦了”。四、迎送接待礼仪1.接站: 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要做好接站工作,掌握客人到达的时间,保证提前迎候,接站时,准备迎客牌,并在客人到达时高举,以便客人辨认。2.会面: 客人到达,应主动迎接,热情打招呼。如果是长者或身体不太好的应上前挽扶,客人手中提有重物应主动接过来。3.入室: 陪客者应走在客人的左边,或走在主陪人员和客人的身后,到达会客室门口,应打开门,让客人先进,并把客人介绍给在场的有关人员。4.送客: 按照接待时的规格对等送别。离开时,应与客人热情话别。社会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礼仪礼节1.在登车及乘车的过程中,遵守公共秩序,不抢座,不起哄,不要影响他人休息,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听从领队的领导。2.到站后,倘若实践地派人来接,要表示真诚的感谢;倘若无人来接,切勿怨天尤人,要表示理解。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或是给接收单位打电话,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3.在住宿地,要保持卫生整洁。饮食应听从实践地的安排,如果当地条件有限,应尽量克服困难,勿向当地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戒浪费粮食。当地解决住宿、饮食的,原则上不允许自行到其他旅店餐参馆住宿、饮食。4.注意基本礼貌,如敲门轻声,使用礼貌用语,不随地吐痰、不口出脏话等。5.服从实践地安排,如觉得有不合理之处,尽量寻求协商解决。和实践地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共同商讨相关事项,不可我行我素。与当地产生矛盾时,应保持冷静,不可闹情绪,影响大局。6.尊重他人,切忌到处炫耀、标榜自己的身份,不要以学历待人。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把握不好的行为或言语,应先咨询,后行动。7.衣着得体,忌浓妆艳抹,出席正式场合时,衣着不可过于随便。原则上任何场合均不得饮酒、抽烟。8.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节俭,戒奢侈浪费。9.树立环保意识,不可随便乱扔垃圾和废品。临走时,应主动将住处打扫干净。如损坏了对方物品,应主动赔偿。提前向实践地打招呼,并正式表示感谢。 注:本规范最终解释权属于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文明公约 身为一名东师人,你我常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当我们走出校园,投身实践,我们的一举一动将不仅代表我们个人,而且将代表整个东北师范大学的形象,体现新世纪大学生的风貌。为了将师大学生知书达礼的文明精神带到我们的所到之处,处理好与接收单位的关系,给当地留下良好的印象,顺利的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特向各实践团队提出以下文明礼仪要求,望予以遵守:1.在乘车的过程中,遵守公共秩序,听从领队的指挥。 2.到站后,倘若实践地派人来接,要表示真诚的感谢;倘若无人来接,切勿怨天尤人,要表示理解。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或给接收单位打电话,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在住宿地,要保持整洁卫生,饮食应听从实践地的安排。如果当地条件有限,应尽量克服困难,勿向当地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4.适当休整后,尽早地开展实践,注意最基本的礼貌,如敲门、使用礼貌用语、不随地吐痰。5.服从实践地的安排,如觉得有不合理之处,尽量寻求协商解决,和实践地保持亲密联系,加强交流,共同商讨相关事项,不可我行我素。在与当地发生矛盾时,应保持冷静,不可闹情绪,影响大局。 6.尊重他人,尊重当地习俗,切勿到处炫耀,标榜自己的身份,不要以学历待人。 7.衣着得体,忌浓妆艳抹,出席正式场合时,衣着不可过于随便。8.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节俭。 9.树立环保意识,不可随便乱扔垃圾和废品。 10.不可接受地方赠品,更不可索要当地特产。 11.临走时,应主动将住处打扫干净。提前向实践地打招呼,并正式表示感谢。 注:本公约最终解释权属于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参 考 办 法 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在活动中可以携手社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寻求长期合作。暑期结束后上报在暑期中新建立的实践基地及相关活动情况。1.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团体寻找可以成为本团体实践基地的学校或单位,与他们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我们的意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2.选取有意向与我们合作的学校和单位,向他们进一步介绍我们的计划。3.如果双方都确立了合作的意向,就由该接头人拟订初步的合作契约,并由他领导,带领团体中的同学去与之见面,并做更详细的解释,并在契约上根据双方的意思进行修改。如果双方意愿都确定,就与之签定契约,使该学校或单位成为社会实践基地。最后,接受地填写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并由团队带回上交团委科研实践部存档。双方共同填写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附件:1.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格式参考(参见文件要求) 2.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参见文件要求)注: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属于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团委员会。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一个合理、稳定、有序的社会实践基地体系,对于社会实践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关键的意义。合理的社会实践基地布局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真正在当地有所作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的社会实践实施体系,能够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了规范社会实践基地的管理,推动社会实践的机制化、长效化建设,更好地开展项目化运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一、社会实践基地申请条件1.要求实践基地对象是当地政府机构或合法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及团体,并出示申请成立基地的相关函件。2.欲申请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的团队,需由接受地填写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由团队所在学院审核。实践基地校方负责人必须是所在院系的老师,并取得相关证明。3.需要申请社会实践基地的团队必须在当地拥有共建项目及一定的学生活动容量,上交的申请材料中附上项目计划书,规范填写项目策划、项目实施流程、人员安排、项目影响评估以及经费估计等相关事项。二、社会实践基地申报流程1.在社会实践启动仪式之前开始申报,各团队需上交申请条件中所要求的所有材料至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审批备案。2.由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对上报的资料就真实性、可行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审核批准。3.经审批通过的团队由校团委统一颁发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铜牌,签署学校、实践团队、实践单位三方协议。4.学校不接受以学生个人身份提交的申请,对由实践团队单独联系,而未经所在院系确认及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审批通过所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校团委不予以承认。 三、社会实践基地的后期管理1.参加社会实践的团队应在工作、安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服从学校及所在实践单位的安排和管理,遵守学校和所在实践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做有损学校、所在实践单位声誉和利益的事情,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与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定期保持联系并及时上报材料。2.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学科技能,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3.实践团队在社会实践中因科研合作产生的科技成果、成果转让以及团队自带科研成果自主创业等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由校方、团队与所在实践单位协商解决。4.返校后,实践团队或学院应保持与实践基地的长期联系,至少一年联系两次,两年回访一次,定期向校团委科研实践部上报项目后期运作情况和当地新的资讯,作为考核依据。鼓励各团队不断开拓新的实践项目。5. 校团委科研实践一方面将对团队定期上报的项目材料及最新资讯进行归档,对实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和新的项目的拓展给予相关的帮助,定期对已经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将与实践基地联系,了解实践基地运作情况,作为考核实践团队的一项标准,并积极发掘新的实践项目。6. 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将根据实践团队的实践态度、社会实践单位的评语及定期上报材料等进行考核与评审,并给出评定成绩,对社会实践基地后期管理较好的团队给予适当嘉奖,对未起到实践服务作用,名不副实的社会实践基地,校团委将撤销该社会实践基地,并将相关团队记录备案。注: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属于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销原则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资助是为了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而设立。为了保证资助的严肃性,特制定本报销制度,接受资助的各团队必须遵守。 一、基本制度 1支出必须有正式发票,收据无效。正式发票须经被资助团队团长及学院团委老师在发票上签字后方可报销。 2长途交通费限报火车硬座票和长途汽车票(乘坐长途汽车特指实践地区为西藏等火车不方便到达的地方);短途交通费限报公共汽车票(包括小公共汽车)。其他交通费不予报销。 二、报销金额 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对已被批准的团队在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经费进行部分资助,对于资助金额具体细则请参看暑期社会实践资助原则。 三、报销流程 1活动开始前,各团队团长须将团队预算经费(包括总交通费和其他正常花费)和详细计划附在项目申请书中交到校团委科研实践部,获批准后可在校团委通知时间内到学院团委填写借款单,并领取团队资助经费。 2活动过程中,各队领队妥善保存好车票;团队队员其他活动正常开销须开具正式发票(凡报销发票均须写清具体用途和物品,如只写文具,办公用品、礼品等字样的发票则不予报销),并交团长汇总,以便作最后报销之据。 3活动结束后,各队领队须将报销凭证(车票,发票)整理好,学院团委老师及各团队负责人需在发票上签字。返校上交团队总结报告、个人小结等实践成果的同时,上交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收支报告表;经校团委科研实践部核实其真实性并最终确定资助金额;团长在校团委通知的时间内,凭借款单、帐面金额不少于资助总金额的发票与车票,到校团委科研实践部报销。 注: 本原则的解释权在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评奖原则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展示 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各实践团和同学们的风采,宣传师大暑期社会实践,特进行实践评优。这既是对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的承认,也是对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的鼓励。 二、奖项设置1团体奖:优秀组织奖 5名先进团队奖 占总团队数 20%优秀团队奖 占总团队数 25%2个人奖:优秀领队老师奖 5名社会实践十佳 10人优秀个人 15人 优秀论文成果奖 若干三、评奖原则评奖过程采用积分方式,每条评奖原则占1-5分,按程度评分,最后积累总分,按照分数高低,评奖比例选出获奖者。1、 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是对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院团委颁发的。分数最高的五支院系团委获优秀组织奖。评分标准如下: a. 学院派出团队的数量*2为其基础分数;b. 学院派出团队中每获一个先进团队奖,加5分;每获一个优秀团队奖,加3分;每获一个优秀领队教师奖,加5分;每获一个社会实践十佳奖,加2分;每获一个优秀个人奖,加1分,多获多加。2、先进、优秀团队奖优秀或先进团队奖是对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队颁发的,其中获奖团队要求对本次社会实践有突出贡献。评奖中依据以下几点: (1) 圆满或超额完成实践任务。 (2) 实践成果(论文或调查报告等)质量优秀。 (3) 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 (4) 在实践地的群众中引起良好反响。 (5) 有媒体对团队的认可并进行正面报道。 (6) 建立或巩固了与实践基地的伙伴关系和长久的合作意向。 (7) 社会实践的主题、形式或内容新颖,有创意。3、 优秀领队老师奖优秀领队老师奖是颁发给在实践活动中参加某团队的实践活动并起到指导作用,在成果中有所表现的领队老师的。具体评奖参考以下几点: (1) 真正起到带领团队、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 (2) 及时、妥善处理团队内突发事件。 (3) 协调好与接待单位的关系。 (4) 深入到实践活动中,与同学同甘共苦。4、 优秀、先进个人奖优秀或先进个人奖是颁发给参加实践活动并表现突出的个人,其中个人实践十佳要求对本次社会实践有突出贡献。具体评奖参考以下几点: (1) 在实践活动中不怕苦累,热心助人。 (2) 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对团队交给的工作尽职尽责。 (3) 实践结束后有个人的成果上报。 (4) 在实践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如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 (5) 作为团长所带领团队获优秀或先进团队奖。5、优秀论文奖参加团队实践的队员实践后需上交个人小结或实践课题成果(调查报告或调查论文),科研实践部将按照一定比例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收录在东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论文集里。四、 奖励办法1、在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大会上颁发荣誉证书。2、开学后在橱窗及校内有关媒体公布评奖结果。注:本原则的解释权在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第四条 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学校落实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第五条 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第六条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识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第七条 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为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第二章 事故与责任第八条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 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二) 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四)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五) 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六)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七)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八) 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九)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十)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十二) 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第十条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 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二) 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三) 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四)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五)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第十一条 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因提供场地、设备、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一) 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二) 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三) 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四) 学生自杀、自伤的;(五) 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六) 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第十四条 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三章 事故处理程序第十五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第十六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第十七条 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学校要求或者认为必要,可以指导、协助学校进行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第十八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第十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调解。第二十条 经教育行政部门调解,双方就事故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在调解人员的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结束调解;在调解期限内,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调解过程中一方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调解。调解结束或者终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第二十一条 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提起诉讼。第二十二条 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学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第四章 事故损害的赔偿第二十三条 对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第二十四条 学生伤害事故赔偿的范围与标准,按照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确定。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时,认为学校有责任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提出相应的调解方案。第二十五条 对受伤害学生的伤残程度存在争议的,可以委托当地具有相应鉴定资格的医院或者有关机构,依据国家规定的人体伤残标准进行鉴定。第二十六条 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但不承担解决户口、住房、就业等与救助受伤害学生、赔偿相应经济损失无直接关系的其他事项。学校无责任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和可能的原则,对受伤害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第二十七条 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第二十八条 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学生的行为侵害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组织、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第二十九条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经调解形成的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应当由学校负担的赔偿金,学校应当负责筹措;学校无力完全筹措的,由学校的主管部门或者举办者协助筹措。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举办者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伤害赔偿准备金等多种形式,依法筹措伤害赔偿金。第三十一条 学校有条件的,应当依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中小学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提倡学生自愿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学校可以为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创造便利条件,但不得从中收取任何费用。第五章 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第三十二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学校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有关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三条 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