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四川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四川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四川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四川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方案-教育部 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项目负责人 江建军1行业背景及(第一部分)专业已有工作基础1.1 行业背景经过改革开放20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特别是“十五”时期,食品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自1995年以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持续位居工业部门之首,利税持续10年在各个工业部门中排名第一,食品工业这种快速稳定的发展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将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大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四川省将饮料食品行业列为“十二五规划”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饮料食品行业是四川省最重要的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四川的食品工业在酿酒、调味品、粮油、肉制品、软饮料、果蔬加工等领域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其中酿酒、调味品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其工业产值大、销售区域广。目前,四川省饮料食品产业在五粮液集团、川渝中烟四川烟草公司、新希望、高金食品、华润、统一、竹叶青等重点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在白酒、肉制品、粮油、卷烟、饲料、软饮料、茶叶、调味品等领域形成了同业聚集型和龙头带动型的产业链,主导产品在国内已具有较大市场份额。2008年,我省饮料食品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4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91.8亿元,利润154.7亿元,产业规模总量列全国第五位。然而,食品安全的形势却非常严峻,尤其2011年上半年全国性大规模“添加剂”非法添加情况持续发生,以“健美猪事件”、“有色馒头”、“毒血旺”、“毒豆芽”、“福尔马林牛奶”等事件给消费者造成严重不良印象,在国内外都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国务院九部门联合行动,进行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全国整治。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实施六大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其中包括了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每个企业至少有一名持证上岗的专业检测技术人员)、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实行强制检验制度等。由此全面地启动了食品行业的企业整改与建设,对食品安全及检测专业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四川省饮料食品生产企业有数万家,其中年销售额上亿的饮料食品企业有上千家,但省内食品检验高职人才每年毕业学生不超过500名,按每个企业需要一个专业人才统计,人才缺口至少有十年。因为人才培养能力的问题,农畜特产品的检测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的缺乏。1.2 专业概况目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食品检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院校有七十70多所家,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唯一一所开办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高职学院我院是四川省唯一一所开办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高职学院。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办于2004年,是在我院食品生物技术、工业分析与检测这两个二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开办而成,专业在师资力量、硬件设备等方面都由较好的基础和优势硬件设备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服务四川饮料食品产业发展尤其在饮料食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方面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重点建设,为四川饮料食品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四川饮料食品产业发展的趋势,在进行充分的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专家论证、专业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突出食品检验技术为建设方向。本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高,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毕业时能获得中级及中级以上食品检验技能等级证书,做到了真正的“双证书”毕业,受到社会普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逐年上升,2007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100%,9085以上都是从事食品行业相关工作。近几年,来学校招聘毕业生的单位数量不断增加,提供的就业职位数是毕业生人数的1到2倍。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1.32.1校内外实训条件1.32.1.1 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已经建设有食品理化检验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食品加工实训室。总面积达800多平方米,设施设备总资产达700600万元,实验及技能训练项目的开出率达到100 。1.3.2.1.2 校外实习条件。迄今为止,本专业已经建立了稳定的、运行良好、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习基地105多个,包括了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成都站包括了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五粮液集团公司四川菊乐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四川省味聚特食品有限公司、川兴酒业公司、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四川省日化产品实验监督检验站、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目前,本专业的专业见习及专业实习都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效果良好。1.2.24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1.2.24.1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依据行业现状和发展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标准为实践教学依据,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为主导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群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导,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将职业技能资格评价体系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具有行业职业特点,突出了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实践。1.2.2.4.2 课程与教材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关课程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本专业教师已经主编、参编了10余部教材及技术丛书,其中2部为教育部的“十一五”规划高职高专教材。1.2.2.4.3 工学结合模式。经过7年探索实践,目前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几种工学结合形式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各种工学结合形式仍存在管理制度与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1.2.2.4.4 职业资格鉴定。政府部门和学校对本专业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四川省劳动厅于2002年批准在我校技能鉴定127所设立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站。迄今,已经开展了多期的校内外的食品检验中级、高级工的技能鉴定,人数达1000多人次。1.2.35 教师队伍1.5.1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好、水平高、结构合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人才引进,本专业已经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3名,兼职教师36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6名(46.15%);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青年教师比例71.43;“双师”素质的教师8名(61.5%)。在行业中聘请了6名兼职教师 (副高以上3名),兼职教师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他们的加入大大加强了专业师资力量,特别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本专业的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显著。教师中有专业带头人江建军老师从事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学工作三十多年,是教育部聘任的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营养学会理事;有骨干教师2名,其中魏明英老师为教育部聘任的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分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多名教师在社会上担任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兼任企业的技术顾问等。近年来,该专业的教师公开发表了教育及科技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及技术丛书10余本,其中有多部是国家、省或校级规划教材,主持四川省、都江堰市、学院、企业的科技或培训项目10余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项。1.5.2专业教师2.4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开发工作。2005年以来,本专业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项科技研究项目,其中朱克永副教授主持的固相微萃取法在白酒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立项,江建军副教授主持的猕猴桃深加工获得都江堰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立项,李华副教授主持的人工养殖大鲵皮胶原蛋白的提取获得四川省水利厅项目立项,邓林老师主持的四川冬菜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获得四川省教育厅立项,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魏明英老师、余彩霞老师和曾杨清老师主持猕猴桃系列食品开发、啤酒酵母中SOD的提取和纯化研究、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细胞的破壁效果研究获得学院科技启动基金立项。1.2.56 专业建设中急需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1) (1)还需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2)(2)还需增强校内外实训条件的硬件建设。(3)(3) 还需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及实习质量评价机制研究(4)(4) 还需继续加大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力度。(5)(5)还需加强学生的相关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培养。2(第二部分).建设目标本方案重点建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通过该专业的建设带动由工业分析与检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所构成的食品及分析类专业群建设,进而推动学院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1)2.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对接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校企对接、课室一体、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工作项目分析为依据,参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核心课程。以“检测项目、典型仪器、案例”为引导,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共建“理实合一、项目导向”的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合作开发实训指导教材2部。继续推进“双证书”制度,修订考试内容,改革考核方法,校企双方共同对各门课程内容、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完善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制度。(2)2.2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衔接,加强食品检测等食品质量控制人员中高职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贯通中高职人才培养通道。(3)2.3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建设“校中厂”形式的食品检测中心与“厂中校”形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依托合作企业,按省内先进水平建设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融教学、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为一体、开放性、共享型的食品检测中心。中心安排足够的工位容纳学生顶岗实习,并实施企业化运作和管理。除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站和饮料食品企业检验工培训基地之外,中心力争承接企业的样品送检,接受其他院校学生预约实训。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增建5个以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对口实习岗位。(4)2.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积极推行饮料食品检测任务驱动、 检测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分析检测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行业优质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发设备虚拟使用流程、项目虚拟检测流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饮料食品企业检测、品控、认证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5)2.5教学团队建设专兼结合,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采取企业挂职实践、行业引入、国内外培训学习、社会技术服务等措施,建设一支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优化、“双师结构”及梯队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到2013年,形成一支专任教师20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6人,“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1:1的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6)2.6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三方评价机制(构建三方评价机制,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以教师自评、包括学生、督导、院领导、同行在内的学校内部评价以及就业单位或行业、家长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为主体的第三方评价的三方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后5年就业质量跟踪,真实反应专业教学质量与就业质量;并根据第三方评价结果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做出适当调整。(7)2.7加强专业科研技与社会服务。申报和完成科技或校企横向合作项目3项;各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申报省级课题2项。完成企业横向合作课题2项,开展食品检测服务和省内食品企业食品检验工培训工作。3(第三部分)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措施3.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对接3.1.1完善“校企对接、课室一体、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3.1.1.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国内饮料食品产业,特别是四川省内饮料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必备食品检验和食品营养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对饮料食品、发酵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的检验和评价,能迅速适应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能从事食品营养和食品检验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毕业时90%“双证书”毕业,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在85%?以上。(1)专业领域及岗位群分析食品检测在饮料食品行业中,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检测单位或相关的行业中对应的岗位主要为:饮料食品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及卫生指标检验岗位; 食品质量管理及控制、评价岗位;“三废”污染监测、水处理监测岗位。(2)岗位群工作过程及应用的专业技术分析在专业领域内检测岗位上主要的工作与应用技术是:应用化学分析方法与手段对样品常规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应用物理分析方法与手段对样品进行物理特性(包括感官指标)测定;应用生物学(包括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与手段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测定;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样品的微量营养成分和卫生指标进行测定;应用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进行评价与监控。(3) 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分析根据专业岗位工作及应用技术分析,在专业领域岗位群上工作的技术人员应该具有:应用化学分析与物理分析的知识与方法对样品进行理化成分检测的能力;应用生物学分析的知识与方法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的能力; 应用各种先进检测设备、仪器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能力; 应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的知识与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价监控的能力; 检测室运行与管理的能力; 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取得英语3级以上证书及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考试I级以上证书)取得劳动部颁发的食品检验工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及以上);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善于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有创新精神和创造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4) 专业核心能力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中,主要影响上岗执业的能力为: 理化检验能力;微生物检验能力; 现代仪器分析能力;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控的能力。3.1.1.2完善推进“校企对接、课室一体、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集成分享技能”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其他方面与企业未实现良好对接。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领域岗位群的工作项目与过程及专业技术应用分析,专业技术应用具有检测技术自成体系的相对独立化与标准化、检测项目操作独立化、样品种类繁多、单个样品检测的项目多样化、技术人员的检测技术全面化等特点,为完全满足实验教学以及生产性实训教学需要,该专业同时应用“校中厂”的检测中心课室一体化教学与“厂中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教学实施“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的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按照“校企对接、课室一体、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使人才培养更加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使人才培养方案能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校企对接、课室一体、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重点在于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以真实饮料食品企业质量控制与质量认证项目为载体,做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其工作路径为:建设“校中厂”的校内实训检测中心与“厂中校”的顶岗实习校外基地,充分利用“校中厂” 与“厂中校”的资源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推进“工学结合”机制建设,专业充分利用师资、教学资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人力资源等保障与服务;企业则为学院提供师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就业等支持。在企业中通过顶岗实习拉近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在现场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模拟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实际操作方法,以弥补学生在单一饮料食品企业难以学习品种多样的饮料食品企业质量控制方式方法的缺陷。饮料食品工艺学习模块专业综合能力饮料食品卫生指标检验技能饮料食品理化检验技能课程体 系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学习模块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学习模块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学习模块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学习模块饮料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能综合训练、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训 核心分项技能培养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饮料食品感官检验模块饮料食品感官检验技能课室一体校企对接校企对接公共基础与人文素质课程模块基本素质课室一体饮料食品工艺学习模块专业综合能力饮料食品卫生指标检验技能饮料食品理化检验技能课程体 系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学习模块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学习模块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学习模块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学习模块饮料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能综合训练、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训 核心分项技能培养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饮料食品感官检验模块饮料食品感官检验技能课室一体校企对接校企对接公共基础与人文素质课程模块基本素质课室一体图1 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为推进完善“校企对接、课室一体、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重点在于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以真实饮料食品企业质量控制与质量认证项目为载体,做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其工作路径为专业建设改革采用下列具体措施:(1)建设“校中厂”的校内实训检测中心与“厂中校”的顶岗实习校外基地,充分利用“校中厂” 与“厂中校”的资源提升学生职业能力。(2)推进“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机制建设,专业充分利用师资、教学资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人力资源等保障与服务;企业则为学院提供师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就业等支持。(3)在企业中通过顶岗实习拉近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4)在现场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模拟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实际操作方法,以弥补学生在单一饮料食品企业难以学习品种多样的饮料食品企业质量控制方式方法的缺陷。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以真实饮料食品企业质量控制与质量认证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探索和完善“校企对接、课室一体、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3.1.1推进2 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依照“校企对接、课室一体、综合实训集成分项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必须实现依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为此。我们将重构,建设基于食品质量控制、食品检测项目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基本思路是:(1)3.1.2.1 重构课程体系的重构依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将饮料食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工作项目、职业岗位标准、企业技术标准、典型检测任务、行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进行相互融合,将本专业课程体系重新构成 “公共基础与人文素质课程”、“食品理化检验类技术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类技术课程”、“食品仪器分析类技术课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专业通适课程”、“综合专业实践”七大学习模块(见图2)。 课程体系公共基础与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两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假期社会实践、公益活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学习模块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检测技术、发酵制品检测技术、食品品评与酒的勾兑、理化检验技能综合训练、发酵制品检测技术综合训练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学习模块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实验室组织与管理、食品工艺、发酵工艺综合专业实践模块认识实习、校内生产实习、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专业课外实践、社会服务专业通适课程模块化学基础、化学分析基础技术、分析基础技能综合训练、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学习模块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综合训练食品仪器分析技术学习模块电工基础、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仪器分析技能综合训练图2 课程体系示意图通过模块学习,学生可掌握各大类检验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 在各学习模块中确立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检验项目引导教学的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检验目标引导教学的课程)、食品仪器分析技术(检验仪器引导教学的课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引导教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要建设成为教、学、做一体的行动体系课程。 完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构成,增加食品毒理学评价基础和食品感官检测技术方面的内容。 综合专业实践模块将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学生按给定的项目、目标和仪器,综合运用各类检验技术完成检验分析任务并完成高质量的报告,以此实现集成学生专业岗位能力。 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将突显专业性质,按专业技术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设置课程;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课时比例大于1,生产性的实践训练时间占实践教学总时间比例大于45%。课程体系执行以后,每年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新一级的培养方案中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3.1.2.2 专业课程建设(2)成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建设团队,深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开发“理实合一、项目导向”的课程,使专业核心课程整合重构后适应饮料食品产业链中“饮料食品检测”、“饮料食品质量认证”、“饮料食品品控”等项目任务的需求。(1)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分析本专业联合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成都站、四川菊乐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四川省味聚特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四川省日化产品实验监督检验站、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对食品质量控制关键岗位的工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食品检验的项目、内容、方法、使用的仪器、结果评价已经标准化(国家、地方、行业),并成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考核标准,因此应成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饮料食品工艺类课程作为食品质量控制的专业必备知识也成为本专业主要内容,另外,作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专业核心技术内容与专业教育教学还具有以下的特点: 不同的样品相同的项目检测技术具有相同性;仪器分析操作程序具有一致性; 企业检测产品种类具有单一性; 食品质量控制因产品工艺不同具有共性和特异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与认证具有规范化与程序性; 检验技术教学内容具有全面化和高度的真实性; 检验技能训练具有系列化及规范性。(32)重点抓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根据确定的专业课程内容和特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以 “检验项目引导教学”为主线建设;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以“检验目标引导教学”为主线建设;食品仪器分析技术课程以“检测仪器引导教学” 为主线建设;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以“案例引导教学” 为主线;饮料食品工艺类课程以“产品案例引导教学”为主线建设。所有核心课程内容要覆盖全部职业资格标准对应的专业内容。 (4)与企业合作,成立课程建设组,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与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成都站、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合作建设食品理化分析技术课程;与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建设发酵制品检测技术课程。(5)逐步形成教、学、做一体,课堂、实训室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核心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突出的特点,采用课堂讲授和技能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采用现场教学,老师边讲,学生边学边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操作能力。(6)综合实践课程“实战”化。全部以企业产品、生产实例为实践内容,项目安排由单一到多样,技术含量由简单少量到复杂大量。实践类型层次分明,有课程实验、专业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校内企业化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形成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逐步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安排学生进入权威或知名企业实习,通过“技术复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达到“实训能获证,见习能进岗,实习能顶岗”的教学标准。(7)建立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学习评价标准,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课程评价与技能考证结合的学生专业能力考核。建立课程学习的评价标准,建立考核的试题库,既进行专业技能的操作考试或作业评价,也进行专业技术的知识考试。3.1.2强化校企结合,建设“校中厂”、 “厂中校”。依托合作企业,按省内先进水平建设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融教学、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为一体、开放性、共享型的食品检验中心。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增建20个以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对口实习岗位,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其具体措施主要有:(1)建设食品检测中心。食品检测中心是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集科技、服务于一身的校内生产型实训中心。该中心按省先进水平的食品检测部门建设相关实验室,配置检测仪器,安排足够工位,可轮流容纳4个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岗位操作。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及运作,提供完全真实的食品检测环境作为学生校内生产性实习的基地,力争承接不同企业送检的各类样品,弥补学生在校外实习工作岗位和接触样品单一性的缺点,达到提高学生食品检验综合技能水平的目标。其具体措施是:在学院现有的实训室基础上,继续建设1个食品感官检验室、1个专用仪器室、1个食品样品及资料储备室,使中心的面积增至1000平方米,具有齐全的功能。继续完善其他现有检验室的建设,达到省同类型企业的水平。建成后,食品检验中心包括1个食品理化检验室、1个食品微生物检验室、1个食品感官检验室、2个专用仪器室、1个食品样品及资料储备室及业务办公室等。在原有的仪器设备基础上,增加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液(气)质联用分析仪、荧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完善检验中心的精密检测仪器配置,使之能满足现代样品的微量成分分析要求(各种成分、检测手段);增加微波消解炉、自动定氮仪、酸度计、自动水份分析仪等理化检测仪器设备,拓展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检测项目,提高食品理化检验的能力与提高检测精确度;增加超低温冰箱、生化培养箱、离心机、均质仪等微生物检验仪器设备,提升微生物检测的能力。增加设备见表3。增加检测室面积和完成仪器设备的配置后,提升了食品检测中心的技术先进性及全面性,除了能充分满足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外,同时还大大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表3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增设备一览表编号实训室专业设备名称主要设备性能参数/型号规格数量中央资金投入(万元)购买时间1专用仪器室高效液相色谱仪213216气相色谱仪414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8500/UV8500II3162荧光显微镜BX51T-32PO1-FLB35140.8可见分光光度计723PC110.60.62食品理化检验室马福炉SX2-2.5-10110.50.5微波消解炉TN-MXL800110.30.3自动凯氏定氮仪KDN-04AA111.51.5粗脂肪测定仪SZF-0.6A110.50.5pH计PB-10550.80.8普通冰箱KK28E76110.30.33食品微生物检验室食品检测采样箱XD110.20.2台式离心机TGL16MC331.51.5固体样品均质仪HBM-4004422普通冰箱KK28E76441.21.2专用玻璃仪器1批1批0.50.5配套建设1批1批0.50.54食品感官检验室常规感官检验玻璃仪器1批1批0.60.6常规感官检验配制设备110.60.6普通冰柜110.30.3样品储存柜110.10.15食品样品及资料储备室普通冰箱KK28E76110.30.3资料、样品储存柜0.10.194.441.2成立检测中心建设小组,从同行知名企业聘请高水平检测人才担任检测中心顾问,对中心建设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在充分的调查考察地基础上,确定中心的总平面布置、内部配置以及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确保建成一流水平的技术中心。确定检测中心的组织机构,加强检测中心人员的配套。明确项目负责人,设置高素质的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拟由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仪器分析的任课教师负责技术工作,负责安排并参与检测工作,监督指导检测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检测任务;安排其他专业教师轮流进入检验中心工作;组织协调检测的质量保证工作;轻化系参与管理,共同完成教学与检测任务。建立检测中心的规章制度,力争以企业的模式进行日常的运作。建立学生岗位训练的保障制度和实施办法。要充分利用资源,学生在中心进行生产实习时,实行轮岗制度,保证每一关键岗位有不少于一周的实习机会,使学生熟悉中心的运做流程及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学生在检测中心工作期间获得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规范训练,完成教学任务。中心对外进行检测服务时,由技术负责人选拔经考核合格的学生进行样品的检测,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由质量负责人确定相关样品的接收、登记、检测报告的打印及资料的整理,既保证检测的质量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修订对外服务的实施办法,促进公共服务项目开展。(2)加强其它专业技能实训室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与模式,除建立食品检测中心外,进一步完善在饮料食品加工技能实训室的建设。(3)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到2013年将建成150家运行良好、互惠互利的校外实习基地。新增5家校外实习基地。逐步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使校内生产型的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的比例逐步加大到占实践教学的50%,学生三年学习期间,有半年的时间在校外顶岗实习。3.1.3几项具体教改措施:(1)推进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改革。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纵深改革的重要环节,为必修课,设在第6学期,共17周。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顶岗实习管理与实习质量评价是目前顶岗实习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由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三方相互协助监管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和三方共同考核的质量评价机制是解决顶岗实习管理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至少完成一套完整的岗位技能训练项目,按学校企业双方管理,以取得校企共同签发的实习鉴定表作为考核依据。校企双方依托“人才培养质量全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完成共同管理和考核工作。制定实习鉴定表,完善管理制度。实习鉴定表由学生、校内外指导教师、辅导员共同填写,学生实习质量与效果由学校和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共同确认。(2)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开通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的“直通车”。开发以行业岗位要求、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的食品检验技能考核系统,重点考核操作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专门工作小组,研究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组织、评分标准等问题,建立考核的试题库。经过共同的探讨沟通,力争学校的专业技能考核与劳动部门的岗位技能等级鉴定考核可以坐上“直通车”。(3)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见表1)项目建设期内, 建成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2门校企合作实训指导教材。表1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基础与预期目标对照表课程名称负责人建设基础建设内容预期目标完成时间食品检测技术朱克永省级精品课程(已建成),师资队伍充实,具有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规划教材。修订教学大纲,改革课程内容(增加饮料食品新检测项目、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修订教材,编写校企合作实训指导书,建立试题库,修订课程考核办法。建成优质核心课程2013年5月微生物学曾杨清具有多媒体课件修订教学大纲,进行课程整合,改革课程内容(增加酒类微生物检测),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建立试题库,修订课程考核办法。建成优质核心课程2012年11月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邹良明院级精品课程(已建成),具有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具备一定能进行教学的仪器设备(紫外、液相、气相、可见等)修订教学大纲,改革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建立试题库,修订课程考核办法。建成优质核心课程2012年11月发酵制品检测技术魏明英有多媒体课件。进行课程整合,改革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指导书,建立试题库,修订课程考核办法。建成优质核心课程2013年11月(43) 编写特色教材。建设继续联合国内企业与相关高职院校编写主干课程教材,编写出版2本专业教材。同时结合本地区饮料食品行业的特点,跟踪饮料食品行业的发展,自编校内教材和所有实践教学的指导书。表2特色教材建设计划表特色教材建设名称责任人特色内容具体完成时间微生物学魏明英紧密结合四川地区行业需求2012年11月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邹良明突出仪器规范操作注意事项经验传授2012年11月3.1.2.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开通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的“直通车”。开发以行业岗位要求、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的食品检验技能考核系统,重点考核操作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专门工作小组,研究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组织、评分标准等问题,建立考核的试题库。经过共同的探讨沟通,力争学校的专业技能考核与劳动部门的岗位技能等级鉴定考核可以坐上“直通车”。 通过课程改革与建设,使教学内容全面涵盖岗位技能等级鉴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要求。 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核大纲,探索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考核的结合点。把技能鉴定考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合到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在课程考核中包含技能鉴定考核全部内容。 建立核心技能考核试题库(理论知识部分与操作部分)。 通过研讨、交流、沟通,建立技能考核“直通车”的实施办法、操作程序与工作规范。(5)开展技能竞赛。将职业核心能力中各分项技能分解,组织各级分项技能大赛,组织校级称量大赛、滴定赛、细菌总数测定接种比赛等,组织参与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将课程考核与技能大赛挂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6)开发虚拟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各种虚拟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养成中的关键技能学习的难点,开发一系列虚拟教学资源,开发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测定虚拟操作流程,开发饮料食品各理化检测项目操作虚拟流程,让学生直观学习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开发质量认证项目虚拟操作流程,化枯燥理论学习为实际项目引导,提升教学质量。3.1.3推进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改革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纵深改革的重要环节,为必修课,设在第6学期,共17周。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顶岗实习管理与实习质量评价是目前顶岗实习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由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三方相互协助监管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和三方共同考核的质量评价机制是解决顶岗实习管理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至少完成一套完整的岗位技能训练项目,按学校企业双方管理,以取得校企共同签发的实习鉴定表作为考核依据。校企双方依托“人才培养质量全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完成共同管理和考核工作。制定实习鉴定表,完善管理制度。实习鉴定表由学生、校内外指导教师、辅导员共同填写,学生实习质量与效果由学校和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共同确认。实习鉴定表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对学生专业实践的要求;学生专业实践单位名称、专业实践岗位、专业实践时主要的工作经历和所掌握的岗位操作技能及学生本人的实际体会;专业实践单位的评价及考核结果等。学生毕业时实习鉴定表就形成了一份真实全面的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鉴定和工作经历佐证材料,对于衡量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潜质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实习鉴定表将作为学校推荐学生就业的主要依据,也将成为学生寻找就业单位的重要凭证。3.2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系统培养3.2.1建设内容。专业目前采用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有直通制模式和对口升学模式,这两种衔接模式操作性都比较强,但是在具体的中高职教育模式上仍然存在课程设置不衔接、培养目标不衔接等缺点,因此重点突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衔接问题。3.2.2建设措施(1)加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但各自培养目标仍具有梯度和层次差异,为改善系统培养的衔接性,需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培养目标,高职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保证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效对接,同时,将职业道德与素质训导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职业能力沿着“专业初级能力专业中级能力专业高级能力”递进。具体路径是:3.2.2.1加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但各自培养目标仍具有梯度和层次差异,为改善系统培养的衔接性,需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培养目标,高职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保证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效对接,同时,将职业道德与素质训导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职业能力沿着“专业初级能力专业中级能力专业高级能力”递进。3.2.2.2(2)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衔接: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衔接: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3.2.2.3(3)突出“双证书”衔接。在中、高等职业教育中,都突出“双证书” 毕业要求,采取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强化职业资格证书衔接。3.3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依托合作企业,按省内先进水平建设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融教学、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为一体、开放性、共享型的食品检验中心。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增建20个以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对口实习岗位,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3.3.1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基础上,校企合作建设“校中厂”形式的食品检测中心与“厂中校”形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提升实践动手能力。3.3.1.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3.3.1.1.1食品检测中心建设食品检测中心是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集科技、服务于一身的校内生产型实训中心。该中心按省先进水平的食品检测部门建设相关实验室,配置检测仪器,安排足够工位,可轮流容纳4个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岗位操作。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及运作,提供完全真实的食品检测环境作为学生校内生产性实习的基地,力争承接不同企业送检的各类样品,弥补学生在校外实习工作岗位和接触样品单一性的缺点,达到提高学生食品检验综合技能水平的目标。(1)食品检验中心功能 提供完全真实的食品检测环境作为学生校内生产性实习的基地。在食品检验中心学生既是学员又是检测人员。通过实习,学生能够熟悉检测部门的运转流程,包括从样品的接收、登记到报告的审核、出具,可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工作的责任感、适应性以及操作的精密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集成能力。作为食品检验中心,承接企业送检的样品,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相关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的快速检测,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和生产控制所需要的准确、可靠的参考数据。 作为共享资源。该中心作为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生产性实训中心;作为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