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企业人事管理平台论文_第1页
毕业设计企业人事管理平台论文_第2页
毕业设计企业人事管理平台论文_第3页
毕业设计企业人事管理平台论文_第4页
毕业设计企业人事管理平台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编 号号 本本科科生生毕毕业业设设计计( 论论文文 ) 题目:题目: 学院 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II 二一二年六月 摘要 I 摘摘 要要 企业人事管理平台是企业内部用以管理人事档案和薪资等信息的实用性软件.用它代 替企业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 准确性,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企业人事管理和薪资管理系统化、科学化、 规范化和自动化,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员工薪资 绩效考核就更需要信息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来实现. 该系统实现了员工管理,保险管理,请假管理,考勤管理和薪资管理.企业人事管理 平台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系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最终满 足企业人事管理、员工薪资发放的需要,同时也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标志. 本系统是结合企业人事信息管理制度,基于实际的需求分析,采用 ASP.NET 开发以 SQL Server 2005 为后台数据库的一个企业人事管理平台.整个系统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 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完成人事管理的全过程. 关键词:关键词: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系统;ASP.NET Abstract II ABSTRACT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s is practical software used to manage internal information such as personnel files and payment information. It can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manual business management methods,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safet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peed and accuracy, saving time and effort and enabling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payroll of enterprises systematic, scientific, standard and automatic which is essential to modern business as management too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be informationization for enterprise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and salaries of staff. To achieve the goal, we need a more relatively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 can achieve the goals of managing the staff, insurance, attendance and payroll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is a typi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which can improve efficiency, sav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ultimately meet the need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employee payroll. It is a symbol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system is a staff salar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tul personnel affairs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demand, using the ASP.NET as the development tool and SQL Server 2005 as the back-end database. Keywords: personne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SP.NET 目录 i i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绪论.1 1.1 课题背景.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 课题指导思想.1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2 1.5 待解决的问题.2 1.6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3 第 2 章 技术方案.5 2.1 .NET 概述 5 2.2 ASP.NET 简介 .6 2.3 .NET 访问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 .7 2.4 SQL SERVER简介8 2.5 系统开发模式(B/S).10 2.5.1 B/S 的结构 .10 2.5.2 C/S 结构与 B/S 结构的比较 .10 2.5.3 B/S 的特点 .12 2.6 关键技术13 第 3 章 系统需求分析.15 3.1 可行性分析15 3.1.1 开发可行性.15 3.1.2 社会可行性.15 3.1.3 经济可行性.15 3.1.4 操作可行性.15 3.2 需求分析15 3.3 应用性分析16 3.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17 3.5 系统业务流程图18 3.6 系统数据流图18 3.7 系统目标19 3.8 开发运行环境19 第 4 章 总体设计.21 4.1 设计概述21 目录 ii 4.2 系统功能整体结构设计21 4.3 系统单个模块详细设计21 4.4 数据库设计23 4.4.1 编写目的.23 4.4.2 系统数据库设计.23 4.4.3 数据表清单.26 第 5 章 系统实现.29 5.1 系统共用模块创建29 5.2 登陆模块的实现29 5.3 个人资料模块的实现31 5.4 部门管理模块的实现32 5.5 员工管理模块的实现33 5.6 保险管理模块的实现34 5.7 请假管理模块的实现34 5.8 请假审批模块的实现35 5.9 考勤管理模块的实现36 5.10 薪资管理模块的实现.37 5.11 我的薪资模块的实现.38 第 6 章 系统测试.39 6.1 概述39 6.1.1 概念和意义.39 6.1.2 特性.39 6.2 本系统的测试描述39 6.2.1 界面测试.40 6.2.2 功能测试.40 第 7 章 评价与结论.41 7.1 系统的特点41 7.2 系统的不足之处41 7.3 对未来的展望41 7.4 结论41 参考文献.43 致 谢.44 企业人事管理平台 1 1 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 1.1 课题背景课题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薪 资的数据库管理势在必行,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大范围普及,使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由科 学计算、实时控制等方面向非数值处理的各个领域中渗透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 其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处理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系统在办公室自动 化以及商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企业人事管理的开发完本系统后,可使财务管理更具有统一性,提高管理效率,增 强单位凝聚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外对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也是很有实用性的,基本上能满足各 企业的自身特点,来进行薪资管理,同时,该类系统又都在不断地深入与发展,来适用 更多的企业.但薪资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开发与实践. 20 世纪 40 年代出现的计算机,50 年代用于管理.当时用于管理的目的主要在于代替 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量,因而可以说是面向处理的.这时的系统也多叫做数据处理系统, 处理实际上是依靠程序完成的.这时的数据是跟随程序的,即针对一个处理程序,就有一 个专为它提供数据的数据文件跟随于它. 这就是最原始的开发方法,即先了解处理功能,然后编写程序,再编写一个数据文 件跟随于它.到 20 世纪 60 年代初出现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也有改变,先建立数 据库,然后再围绕数据库编写各种应用程序,这种方法可以说是面向数据的.实际上在这 个阶段并没有注意到开发方法的研究.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系统越来越复杂,人们已开始注意到开发的方法和工具.到 了 20 世纪 70 年代,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法诞生了.它较好地给出了过程的定义,也大大 地改善了开发的过程. 然而,问题的累积,成本的超支,性能的缺陷,加深了系统开发的困难.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使得开发方法又有些进步,但是维护 费用又差不多占去了 70%-80%的系统开发费.20 世纪 90 年代利用模块化和模块连接技术, 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开发者的劳动生产率.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由于 Web 技术 的出现,开发方法又出现了新的机遇,许多工作可以推给用户去做,这可能是一种很好 的趋势,但系统工作仍然很多,需要信息部门自己完成或借用外力去完成. 1.3 课题指导思想课题指导思想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概念起源很早.最早出现这一词的是在 1970 年,当时的定义是: 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 “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 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很明显,这个定义是出自 管理的,而不是出自计算机的. “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在中国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根据中国的特点, 许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最早的学者给管理信息系统也下了一个定义,该定义为:管 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 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从企业全 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意义 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内部很重要的一个管理事项,其管理方式和工具对企业的决策 者和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但一直以来大多数企业内部人事和薪资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传统 的手工操作,这种人工管理的方式效率低,保密性差,而且很难满足及时记录、随时查 询的需要,为信息的管理者带来诸多不便.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和数据处理,不仅从 整体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而且具有存储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这 些更是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 用计算机支持完成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务,能够使人事管理自动化和科学化,提高了 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薪资管理更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如果实 行手工操作,会浪费工作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且失误在所难免,而使用计算机进行薪 资计算和发放,不仅能够保证薪资核算准确无误,而且能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使薪资 与考勤、奖惩等事项合理挂钩,使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更加科学有效.总之,为了很好的实 现数据的录入、插入、删除、查询、统计、更新等功能,以达到使企业企业人事信息管 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目的,建立企业人事管理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1.5 待解决的问题待解决的问题 人事规划和分析包括几方面的任务.在进行人事规划的过程中,经理人员将预计未来 影响劳动力供求的有关因素.人事分析需求具备各种有关的信息资料、通信系统和评价体 系,它们是从事协调人事工作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员工培训与人事开发工作包括向新雇员介绍企业的各种情况、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 技能培训、鼓励和帮助员工在多方面提高和发展等内容.在职务不断演化和改变的环境下, 为了适应技术的变化,企业就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再培训.此外,为迎接未来的挑战, 还必须鼓励各级负责人、管理者和所有员工不断有发展和提高.为此企业一般制定了员工 职业发展计划,这种计划的目的,是为那些在企业内寻求自我发展的员工设计出发展的 路径,并安排为此所需要的有关活动.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成效,企业还应对员工的工作 表现进行考核,以确定员工的本职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 企业人事管理平台 3 3 1.6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开发采用 ASP.NET 和 SQL Sever 2005 实现,采用 B/S 模式,前期主要运用 所学相关知识、查询资料,学习其他优秀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结合相关要求写出需求 分析;后期,进行对本课题的设计与开发.课题的页面主要采用 C#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通过对数据库的查询搜索来实现,控制页面的正确显示和对用户类型的权限设计.采用 SQL 数据库,包含五张表,实现整个系统的操作.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写出系统实现流程及相关问题的实现方法;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调试和运行,做好调 试和试运行的相关记录. 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4 企业人事管理平台 5 5 第第 2 章章 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本系统的开发工具选择 Visual C#语言.我们知道 Microsoft.NET 平台的推出,掀起了 计算机领域的一场革命,.NET 技术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代表了一个集合、 一个环境、一个编程的基础结构.经过比尔盖茨先生几年的摇旗呐喊,如今.NET 的概念已 渐渐深入人心,与之同生共长的 Visual C#语言也逐渐成为计算机领域编程人员追求的一 种明星语言. 对于 C#微软这样定义:“C#是一种类型安全的、现代的、简单的,由 C 和 C+衍生 出来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是牢牢根植于 C 和 C+语言之上的,并可立即被 C 和 C+开发人员所熟悉.C#的目的就是综合 Visual Basic 的高生产率和 C+的行动力.”由此 不难看出,Visual C#具有 C+语言的强大功能、Visual Basic 的高效率,除此之外,它还 具有 Java 语言的跨平台性和 Delphi 语言的方便快捷等众多的优秀品质,能快速的实现应 用程序的开发、跨平台部署,能够访问平台固有的资源,支持 COM 和.NET 技术.所以我 选择了获得.NET 关键语言称谓的 C#. 本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开发采用 SQL Server2005 中文版.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中文 版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新一代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在电子商务、 数据仓库和数据库解决方案等应用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可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持,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有效的管理,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及数据的安全 性. 考虑到 SQL Server2005 包括一系列可改进在多个站点上安装、部署、管理和使用管 理工具和开发工具 SQL Server 过程的管理、开发工具,我选择了 SQL Server2005 开发后 台数据库. 2.1 .NET 概述概述 .NET Framework 是用于 .NET 平台的编程模型,其关键组件是公共语言运行库 (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和.NET Framework 类库(包括 ADO.NET、ASP.NET 和 Windows 窗体),它提供了托管执行环境、简化的开发和部署以及与各种编程语言的集成, 是支持生成和运行下一代应用程序和 XML Web services 的内部 Windows 组件. .NET Framework 旨在实现下列目标: 提供一个一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而无论对象代码是在本地存储和执行,还是 在本地执行但在 Internet 上分布,或者是在远程执行的; 提供一个将软件部署和版本控制冲突最小化的代码执行环境; 提供一个可提高代码(包括由未知的或不完全受信任的第三方所创建的代码)执行安全 性的代码执行环境; 提供一个可消除脚本环境或解释环境的性能问题的代码执行环境; 使开发人员的经验在面对类型大不相同的应用程序(如基于 Windows 的应用程序和基 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6 于 Web 的应用程序)时保持一致; 按照工业标准生成所有通信,以确保基于.NET Framework 的代码可与任何其他代码 集成. 公共语言运行库是.NET Framework 的基础,可以将运行库看作一个在执行时管理代 码的代理,它提供内存管理、线程管理和远程处理等核心服务,并且还强制实施严格的 类型安全以及可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其他形式的代码准确性.事实上,代码管理的概念 是运行库的基本原则.以运行库为目标的代码称为托管代码,而不以运行库为目标的代码 称为非托管代码. .NET Framework 类库是一个综合性的面向对象的可重用类型集合,可以使用它开发 多种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包括传统的命令行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应用程序,也包括 基于 ASP.NET 所提供的最新创建的应用程序(如 Web 窗体和 XML Web Services). 2.2 ASP.NET 简介简介 ASP.NET 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它将 ASP(动态服务器页面)和.NET 两项技术集合,能被用于一台 Web 服务器来建立强大的 Web 应用程序.ASP.NET 提供许 多比现在的 Web 开发模式强大的的优势.其结构是一个三层系统:UI 层、业务逻辑层和 数据层: (1) UI 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将服务器端传来的数据呈现给客户. (2) 业务逻辑层负责接收浏览器传来的请求并将请求传给数据层,同时将请求处理结 果发给浏览器.它由 Web 表单、XML Web Services 和组件服务组成,其中 Web 表单是 ASP.NET 应用程序的核心所在,它是向客户呈现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也是响应和处理客 户与显示的 Web 表单交互生成的信息和数据的基础. (3) 数据层是通过 ADO.NET 操纵数据为事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服务,如存储数据操作 结果、返回数据检索结果等. ASP.NET 与以前的 Web 开发模型相比,提供了以下几个重要的优点: 世界级的工具支持.ASP.NET 框架补充了 Visual Studio 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大量工具箱 和设计器.WYSIWYG 编辑、拖放服务器控件和自动部署只是这个强大的工具所提供功能 中的少数几种. 威力和灵活性.由于 ASP.NET 基于公共语言运行库,因此 Web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 以利用整个平台的威力和灵活性NET 框架类库、消息处理和数据访问解决方案都可从 Web 无缝访问.ASP.NET 也与语言无关,所以可以选择最适合应用程序的语言,或跨多种 语言分割应用程序.另外,公共语言运行库的交互性保证在迁移到 ASP.NET 时保留基于 COM 的开发中的现有投资. 简易性.ASP.NET 使执行常见任务变得容易,从简单的窗体提交和客户端身份验证到 部署和站点配置.例如,ASP.NET 页框架使您可以生成将应用程序逻辑与表示代码清楚分 开的用户界面,和在类似 Visual Basic 的简单窗体处理模型中处理事件.另外,公共语言 运行库利用托管代码服务(如自动引用计数和垃圾回收)简化了开发. 企业人事管理平台 7 7 可管理性.ASP.NET 采用基于文本的分层配置系统,简化了将设置应用于服务器环境 和 Web 应用程序.由于配置信息是以纯文本形式存储的,因此可以在没有本地管理工具帮 助的情况下应用新设置.此“零本地管理”哲学也扩展到了 ASP.NET 框架应用程序的部 署.只需将必要的文件复制到服务器,即可将 ASP.NET 框架应用程序部署到服务器.不需 要重新启动服务器,即使是在部署或替换运行的编译代码时. 自定义性和扩展性.ASP.NET 随附了一个设计周到的结构,它使开发人员可以在适当 的级别“插入”代码.实际上,可以用自己编写的自定义组件扩展或替换 ASP.NET 运行 库的任何子组件.实现自定义身份验证或状态服务一直没有变得更容易. 安全性.借助内置的 Windows 身份验证和基于每个应用程序的配置,可以保证应用程 序是安全的. 2.3 .NET 访问数据库访问技术访问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 ADO.NET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NET Framework 中用以操作数据库的核心组件,是一种 全新的数据库访问机制.本文介绍了 ADO.NET 数据库访问技术,分析了 ADO.NET 中的 各种对象及常用属性和方法.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 ASP.NET 环境下利用 ADO.NET 访问 Web 数据库的技术,并给出了部分的实现代码.ADO.NET 是微软公司开发推广的新一代 数据库访问技术,提供了多种数据访问接口.通过合理的设计数据库访问接口,可以增强 应用程序的通用性、扩展性和开放性. ADO.NET 有两个核心组件构成,.NET Framework 数据提供程序和 DataSet 对象,而. NET Framework 数据提供程序包括 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 和 DataAdapter 对 象. (1) Connection 对象数据库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交互首先必须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 在 ADO.NET 中可以使用 Connection 对象来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在建立连接时,要提供 一些信息,如数据库所在位置、数据库名称、用户账号、密码等.Connection 对象的常用 属性有 ConnectionString 属性,该属性用来设置连接字符串,即指定要连接的数据库. (2) Command 对象 对数据库执行命令操作,如进行数据的查询、修改、添加、删除等,可使用 Command 对象.Command 对象的常用属性有: 1) CommandType 属性:用来设置 Command 对象要执行的命令类型,即 SQL 语句、 数据表名称和存储过程中的一种. 2) CommandText 属性:用来设置要对数据库执行的 SQL 语句、数据表名称或存储过 程名. 3) Connection 属性:用来设置要通过哪个 Connection 对象执行命令. (3) DataAdapter 对象 DataAdapter 对象承担着数据源和 DataSet 对象之间的数据交互任务,它可以选择数 据源中的数据填充到 DataSet 对象,也可以当 DataSet 对象中发生改变时来更新数据源以 反映这种变化. 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8 DataAdapter 对象的常用属性有: 1) Selectcommand 属性:用于选择数据源中的记录. 2) Insertcommand 属性:用于往数据源中添加新记录. 3) Updatacommand 属性:用于更新数据源中的记录. 4) Deletecommand 属性:用于从数据源中删除记录. DataAdapter 常用方法:Fill 方法:主要作用是从数据源中选择数据以填充数据集; Updata 方法:在对数据集完成增加、删除或修改工作后,再调用 Updata 方法更新数据源. (4) DataReader 对象 该对象用于从数据库中读取由 SELECT 命令返回的、仅向前的只读数据流,而且当 前内存中每次只存一条记录.DataReader 适用于只需返回一个简单的只读记录集的情况. (5) DataSet 对象 DateSet(数据集)对象正是实现离线访问技术的核心.DataSet 不依赖于数据源(如数据 库)而独立存在于内存中,可以把 DataSet 想象成内存中的数据库,DateSet 对象中数据采 用 XML 格式表示,借助 XML 可以描述具有复杂关系的数据,这使得采用 DataSet 对象 能够容纳相互之间具有复杂关系的数据;因此一个 DataSet 除了可以包含任意数目的表, 每个表一般对应于一个数据库表或视图之外,一个 DataSet 还可以包含表间关系、数据约 束等,所有这些和关系数据库模型基本一致,所以无论它包含的数据来自什么数据源, 都会提供一致的关系编程模型.一个 Dataset 对象包括表集合(DataTableCollection)和关系 集合(DataRelationCollection),表集合由一组 Datatable 对象组成,关系集合由一组 Datarelation 对象组成. 1) Datatable 对象 表示创建在 Dataset 中的一个表. 2) Datarelation 对象 表示两个表之间的关系. 2.4 SQL Server 简介简介 SQL Server 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以 Transact_SQL 作为它的 数据库查询和编程语言.T-SQL 是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的一种,支持 ANSI SQL92 标准.在 成千上万的电子邮件、成百上千的规格说明以及大量的编译的基础上,SQL Server 2005 确保了自己是 Windows 平台上数据库应用程序中最具戏剧性的新型数据库平台.主要技术 有联机事务处理(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OLTP)技术和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技术,以及在它们之间的大部分内容,涉及了微软公司的全 部旗舰数据库产品.五年多的开发,SQL Server 2005 与其先前版本的技术完全不同. 数据库引擎增强.SQL Server 2005 为数据库引擎引入了诸多改进和新的功能.这些改 进和功能包括与 M、新的 XML 技术、增强 SQL 处理、新的数据类型,以及对 关系型数据库可伸缩性和可用性的改进. 管理工具.SQL Server 2005 引入一整套管理工具和管理 API,管理工具和管理 API 使 企业人事管理平台 9 9 得 SQL Server 使用更方便、管理更轻松,并且支持大规模 SQL Server 部署操作. 数据转换服务(DTS)的增强.DTS 在 SQL Server 2005 中全部重新设计了、提供全面的 企业提取、转换和装载平台.它也被重新命名为 SQL 服务器集成服务(SQL Server Integration Services). 复制增强.SQL Server 2005 对复制服务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增强,简化了安装、配置和 复制拓扑的监控. 数据访问接口.针对 ADO.NET 进行了改进.引入了一个新的 SQL 本地客户端. 分析服务增强.SQL Server 2005 分析服务在多方面进行了扩展,包括可伸缩性、易管 理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数据仓库的可编程性、商业智能和商业解决方案. 报表服务.SQL Server 2005 报表服务是一个新的报表服务器和工具集,可以构建、管 理和部署企业报表.报表服务允许业务轻松地将各种数据源和数据仓库中的业务数据集成 到功能丰富的、交互的、可管理的报表中,并且可以通过内部网、外延网和互联网浏览 和导航这些报表. 通知服务.SQL Server 通知服务是帮助开发集中的通知应用和大规模部署这些应用的 平台.通知服务允许商业人员创建丰富的通知应用.这些通知应用将个性化的、及时的信 息发送给设备以及数以百万计的订阅者. SQL Server 采用二级安全验证、登录验证及数据库用户帐号和角色的许可验证.SQL Server 支持两种身份验证模式:Windows NT 身份验证和 SQL Server 身份验证.7.0 版支 持多种类型的角色, “角色”概念的引入方便了权限的管理,也使权限的分配更加灵活. SQL Server 为公共的管理功能提供了预定义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角色,可以很容易为 某一特定用户授予一组选择好的许可权限.SQL Server 可以在不同的操作平台上运行,支 持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如 TCP/IP、IPX/SPX、Apple Talk 等.SQL Server 在服务器端 的软件运行平台是 Windows NT、Windows9x,在客户端可以是 Windows3.x、Windows NT、Windows9x,也可以采用其它厂商开发的系统如 Unix、Apple Macintosh 等. 微软的 SQL Server 是一项完美的客户/服务器系统.SQL Server 需要安装在 Windows NT 的平台上,而 Windows NT 可以支持 Intel 386,Power PC,MIPS,Alpha PC 和 RISC 等平台,它使 SQL Server 具备足够的威力和功能. SQL Server 2005 不断改善 SQL Server 系统的可用性.引入了数据库镜像,支持创建 热备用数据库以使快速失效切换时不丢失提交事务中的数据.通过全部授权许可、细密的 访问控制、用户和模式的分离,以及数据库加密功能来提高安全性.超大型数据库(Very Large Database,VLDB)有效性也通过联机索引操作、重做的快速恢复和恢复操作中部分 有效得到了改善. SQL Server 改善了数据库系统的可伸缩性和性能.数据分区通过本地表和索引分区 启用水平数据向外扩展的解决方法.另外,使用新的快照隔离级别和多重活动结果集 (Multiple Active Result Sets,MARS)时增加了应用的协同性. XML 是一个重要的并且广泛接受的用于在局域网和 Internet 不同应用之间的分发数 据的标准.SQL Server 2005 支持通过新的 XML 数据类型以及新增的内置 XML Web 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0 Service 存储 XML 文档. SQL Server 2005 对核心的数据库引擎结构做了重大改进.这些变化反映了客户对更强 的性能扩展和对关系型数据和数据仓库模型的决策支持系统不断增长的需求. SQL Server 2005 有不同的版本.在保证标准版的价格具有竞争力时,微软将大部分 新的高可用特性引入企业版(Enterprise Edition,EE)中.微软桌面引擎(Microsoft Desktop Engine,MSDE)已经被 SQL Server Express 所替代.Express 被设计用来与其他免费数据库 竞争,比如 MySQL.微软已经引入了一个低端的数据库版本Workgroup.它是为小型商 业系统设计的,移除了 Express Edition 中对数据库大小的限制并增加一些较好的管理技术.所 有不同的版本使用相同的数据库和查询格式,以便无缝地从 Express 升级到 Workgroup 到 标准版(Standard Edition)到企业版(Enterprise Edition). 2.5 系统开发模式系统开发模式(B/S) 2.5.1 B/S 的结构的结构 B/S 结构,即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兴起,对 C/S 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 WWW 浏览器实 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 3-tier 结 构.B/S 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 WWW 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 Script 语 言(VBScript、JavaScript)和 ActiveX 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 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随着 Windows 98/Windows 2000 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 件的首选体系结构.显然 B/S 结构应用程序相对于传统的 C/S 结构应用程序将是巨大的进 步. 2.5.2 C/S 结构与结构与 B/S 结构的比较结构的比较 近两年来,对于 B/S、C/S 两种结构的软件的优劣,国内基本已经达成共识,普遍认 为 B/S 结构软件将全面取代 C/S 结构软件.但 B/S 结构的软件产品相对于 C/S 结构的软件 产品,具体拥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国内许多行业用户还没有清晰的了解. (1) 软件技术上的比较 C/S 结构软件(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客户机不是毫无运算 能力的输入、输出设备,而是据有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通过把应用软件 的计算和数据合理地分配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通信量和服务器 运算量.由于服务器连接个数和数据通信量的限制,这种结构的软件适于在用户数目不多 的局域网内使用.国内目前的大部分 ERP(财务)软件产品即属于此类结构.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兴起,对 C/S 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 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 Web 服务器实 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 企业人事管理平台 1111 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1) 数据安全性比较.由于 C/S 结构软件的数据分布特性, 客户端所发生的火灾、盗 抢、地震、病毒、黑客等都成了可怕的数据杀手.另外,对于集团级的异地软件应用, C/S 结构的软件必须在各地安装多个服务器,并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如此一 来,每个数据点上的数据安全都影响了整个应用的数据安全.所以,对于集团级的大型应 用来讲,C/S 结构软件的安全性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对于 B/S 结构的软件来讲,由于其数 据集中存放于总部的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不保存任何业务数据和数据库连接信息,也 无需进行什么数据同步,所以这些安全问题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2) 数据一致性比较.在 C/S 结构软件的解决方案里,对于异地经营的大型集团都采用 各地安装区域级服务器,然后再进行数据同步的模式.这些服务器每天必须同步完毕之后, 总部才可得到最终的数据.由于局部网络故障造成个别数据库不能同步不说,即使同步上 来,各服务器也不是一个时点上的数据,数据永远无法一致,不能用于决策.对于 B/S 结 构的软件来讲,其数据是集中存放的,客户端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单据都直接进入到中央 数据库,不存在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3) 数据实时性比较.在集团级应用里,C/S 结构不可能随时随地看到当前业务的发生 情况,看到的都是事后数据;而 B/S 结构则不同,它可以实时看到当前发生的所有业务, 方便了快速决策,有效地避免了企业损失. 4) 数据溯源性比较.由于 B/S 结构的数据是集中存放的,所以总公司可以直接追溯到 各级分支机构(分公司、门店)的原始业务单据,也就是说看到的结果可溯源.大部分 C/S 结构的软件则不同,为了减少数据通信量,仅仅上传中间报表数据,在总部不可能查到 各分支机构的原始单据 5) 服务响应及时性比较.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不断 发展,必然会不断调整.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对已经部署的软 件产品进行维护、升级是正常的.C/S 结构软件,由于其应用是分布的,需要对每一个使 用节点进行程序安装,所以,即使非常小的程序缺陷都需要很长的重新部署时间,重新 部署时,为了保证各程序版本的一致性,必须暂停一切业务进行更新,其服务响应时间 基本不可忍受.而 B/S 结构的软件不同,其应用都集中于总部服务器上,各应用结点并没 有任何程序,一个地方更新则全部应用程序更新,可以做到快速服务响应. 6) 网络应用限制比较.C/S 结构软件仅适用于局域网内部用户或宽带用户;而 B/S 结 构软件可以适用于任何网络结构,特别适于宽带不能到达的地方(例如某些分公司,仅靠 电话上网即可正常使用软件系统). (2) 软件商业运用上的比较 管理软件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选用管理软件不仅要从技术上考虑,还要从商业运 用方面来考虑. 1) 投入成本比较.B/S 结构软件一般只有初期一次性投入成本.对于集团来讲,有利 于软件项目控制和避免 IT 黑洞,而 C/S 结构的软件则不同,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投资 会连绵不绝. 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2 2) 硬件投资保护比较.在对已有硬件投资的保护方面,两种结构也是完全不同的.每 当应用范围扩大,系统负载上升时,C/S 结构软件的一般解决方案是购买更高级的中央服 务器,原服务器放弃不用,这是由于 C/S 软件的两层结构造成的,这类软件的服务器程 序必须部署在一台计算机上;而 B/S 结构则不同,随着服务器负载的增加,可以平滑地 增加服务器的个数,然后在各个服务器之间做负载均衡.有效地保护了原有硬件投资. 3) 企业快速扩张支持上的比较.对于成长中的企业,快速扩张是它的显著特点.例如 公司,每年都有新的配送中心成立,每月都有新的门店开张.应用软件的快速部署,是企 业快速扩张的必要保障.对于 C/S 结构的软件来讲,由于必须同时安装服务器和客户端、 建设机房、招聘专业管理人员等,所以无法适应企业快速扩张的特点.而 B/S 结构软件, 只需一次安装,以后只需设立账号、培训即可.其次,随着软件应用的扩张,对系统维护 人才的需求有可能成为企业快速扩张的制约瓶颈.如果企业开店上百家,对计算机专业人 才的需求就将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抛开人力成本不说,一个企业要招到这么多的专业人才并且留住他们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采用 C/S 结构软件必然会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另外,大多数 C/S 结构的软件都是 通过 ODBC 直接连到数据库的,安全性差不说,其用户数也是受限的.每个连到数据库的 用户都会保持一个 ODBC 连接,都会一直占用中央服务器的资源,对中央服务器的要求 非常高,使得用户扩充受到极大的限制.而 B/S 结构软件则不同,所有的用户都是通过一 个 JDBC 连接缓冲池连接到数据库的,用户并不保持对数据库的连接,用户数基本上是无 限的. 所以 B/S 结构的大型管理软件有着 C/S 结构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从国外的发展趋 势来看,也验证了这一点.目前,国外大型企业管理软件要么已经是 B/S 结构的,要么正 在经历从 C/S 到 B/S 结构的转变.从国内诸多软件厂商积极投入开发 B/S 结构软件的趋势 来看,B/S 结构的大型管理软件势必在将来的几年内占据管理软件领域的主导地位. 2.5.3 B/S 的特点的特点 B/S 结构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建立企业内部通信网络或利用 Internet 虚拟专网(VPN).前 者的特点是安全、快捷、准确.后者则具有节省投资、跨地域广的优点.须视企业规模和 地理分布确定.企业内部通过防火墙接入 Internet,在整个网络采用 TCP/IP 协议. B/S 结构除继承了传统 C/S 结构的优点外,还具有如下优势: (1) 优越的系统性能 过去的客户服务器体系为两层结构,即客户端程序+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直接与数 据库系统连接,它们可分为两种模式:胖客户型和胖服务器型. 胖客户型的特点是数据计算和数据处理集中在客户端.这种系统的网络负荷大,直接 影响业务处理的速度,当用户连接多时容易在数据库端发生访问冲突.胖服务器型的特点 是数据计算和数据处理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端是这种系统的瓶颈,当用户 连接多时,系统就会发生堵塞,性能急剧下降,根本无法适应多用户的需要. 而在三层结构客户服务器系统中,数据计算和数据处理集中在中间层部件,且能够 企业人事管理平台 1313 实现分布计算功能.具体地说,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把各个部件分别或重复地分布在不同的 计算机上,使整个系统的工作量平衡分配到网络中. (2) 卓越的安全性能 传统的 C/S 结构,客户端直接与数据库连接,数据库完全暴露于外部,在安全性方 面存在很大的隐患.而在三层结构中,客户端只负责发送请求,并不与数据库直接连接, 而由 Application Server 与数据库连接,在外界应用与数据库之间有天然的屏障,同时也 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 (3) 减轻系统的负担 在传统的 C/S 结构中,每个用户都需要与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连接,而在三层结构中 用户可以共享数据库连接,这样减少了数据库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4) 易于维护和升级 在 C/S 结构中,升级和维护系统必须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同时进行,众多的客户端 维护困难,也增加了维护的开销.如果程序发生改动,必须每一个客户端都要进行升级, 这样也增加了系统的升级风险.在 B/S 结构下,系统维护或升级只在服务器端(包括 AppServer 和 DBServer),对于客户端无须进行改动,这样就减少了系统的维护费用、降 低了升级风险,同时升级的进行也不影响电视台的日常工作与业务. 2.6 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系统的关键技术是数据库的连接技术,从数据库中读取纪录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 Dataset 对象和 Data adapter 对象.Dataset 是 ADO.NET 的主要组件之一,它用于缓存从数 据源检索到的数据信息;Data adapter 作为 Dataset 和数据源之间的桥接器,用于检索和保 存数据,Data adapter 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后使用 Fill 方法把数据填充到 Dataset 中.下面 以 Sql data adapter 为例说明如何使用 Dataset 对象和 Data adapter 对象从数据库中读取记 录.执行查询的关键步骤如下: (1)创建与数据库建立连接的 Sqlconnection,传递连接字符串. (2)构造包含查询语句的 Sqldataadapter 对象. (3)若要使用查询结果填充 Dataset 对象,则调用命令 Fill 方法. 使用 ADO.NET 的 Data reader 对象能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检索出来的数据形成一个 只读的数据流,存储在客户端的网络缓冲区内.Data reader 对象的 read 方法可以前进到一 下条记录.在默认情况下,每执行一次 read 方法只会在内存中存储一条记录系统的开销非 常少.创建 data reader 之前必须先创建 sqlcommand 对象,然后调用该对象的 executereader 方法来构造 sqldatareader 对象,而不是直接使用构造函数. 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4 企业人事管理平台 1515 第第 3 章章 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正式开发系统前的调研十分必要,首先,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其 次,明确掌握客户对系统的要求,而事实往往是客户自己也无法准确表达出系统功能的 具体需求.然后,要准确掌握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前的企业内部结构. 3.1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 3.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