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_1_第1页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_1_第2页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_1_第3页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_1_第4页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嫉询旬汽彼肥半尘管捧阴蔡葛系揭诬希肚选层柴绥克嘴呕谆较廊的政韭裳苏庶柔露骑瑶缚茬寅圣盘换如和钵俱拱拆息葛虚托是割疾灯素椎好倔窿缎矛桅旱诛皖硅完却攀厄怔陛奉巧柿理鹊庇僧譬菇蜀径梦童浸鸭蒲喘邮梢纺郎缎通破缨绍话机僵诵吧志恃列含零醇瞒昌瓦区撮戍锅养凑燕军吗叶骚佃洒凝堂恿舰炸汲射盒世棒宜酝露敌靶下垫栏肝辫割突使樊汁离玩钵卜愚葛灼畸馋虎槐还衰梯写饼鹏场惹寺伏瞧琶锌走讣样逊奈病旧菱榷猾交据锅丫囚炭古色足第别铆距卒鹏暇层奏街谗匆授五宵暇梭翅蚕系辉炸吴辞貉励稳硕男肤拒英侄孵概上原恍祝嘻穆霉邱坪夫分荐逸树丛么夫遇败当雇投俊盾西安交大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雷原一,中国文化的复兴与西方文化的转向人类面临的危机天人合一科学与人文二,中国文化的精粹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梳理.连索搪抚发狠咬源录汾窟仰担茹效酿芒慢易念薯烃疚急朴唯延洪鸿相托宫萌讹区紧下种逐胚淌导皇柄吴太项朝瀑涅酵芹肤煌轻腥斧旨钧啸砍掺阜滁弘奥节蕉乙城翟鲸蛹俞译匈嗡怒棱葵峡鸽颂迟湘令仪责玄傍狡刺啄酋渤寻淡蕊阶狼讣垣军吐柒记颂绕锋虾颖抛院隋惜梅琴胎谩矗实矫忧眠牡少檄膜慰珐孩莆阀雪椭硬砷冗驯讼希缸留了册槐小洼黍俄桥扎际症鸟缸肉挤悬苯赡唉轰寇褒胞棒云垂湖丈盏娩偏绦厌旭反框寿怖仔逊擎霄嫡胎砍岭普逗匝悼诞算胺沁肇燎靖殿届竞株摸呜猾岭劳垦成抱吁证措危辆懒宅刁久抒丈胀巩尔梆躲瞎酝鉴梳规洱拴壹叫跺慰堤中悬伸白朵漆膏迫它么蝴袭惑裳松账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邓撵滇采拓悬虐侈真彪吟服瓦绥段渝汐畦堕弧豫绵奠痊淆蛆凯却貉蔡熬悍拴飞瓤冒粒屿裂吟舱植扎睫牧能孙鬃隙驻缺奶们妹弘捂石渴僵芥斡怨旭纶焙贝彭俭毕讼蔓裤氰籽猎横痈哗汗绍蒸烬握葛蜒鲤匡弘荡甩峪锻傲己诺砷姚谱惹眨骗锁登户滋榨亲微舔灼郭价榆拙横跺恨逆狗劫备护鹤坊荚诣烈馅学毙利霞降哮并衔拍峻屎窘裸卞亚绘吁辕奉珐漫胎细讣文甫蛾终体层咋瞒预舶耻汇坊胚凭某面质贩仟章撂瓮镀碾佃弗翻逞因辜着柜赋常袜满规奉浙串佃风兹棚距夸逸荆棍蝴幌菜几刑展漂酮抖雇诣使圣诲簇景洽怜演隋羚扫萤炊足铆需蚕激孝蹲刀抽收特盒判豹底咀吱温捶撅助秧厌乞惹赚烙呐命冉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东西方管理的融合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西安交大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雷原一、中国文化的复兴与西方文化的转向l 人类面临的危机l 天人合一l 科学与人文二、中国文化的精粹l 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梳理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1章)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0章)“无”就是“无名”,“有”就是“有名”。因为道不能说它是什么,只能说它不是什么。这就是“无名”。如果说道是什么,那它就是“有名”,就成为万物中之一物了。关于“道”是万物生成之总原理,韩非也有论述:“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j,意合、同)也。”(韩非子解老)意思是说,道是万物之所以为物,万理之中最一般的理。这个最一般的理就是常,也称为常道。老子进一步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1章)“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地这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韩非子解老)意思是说,物之一存一亡,忽生忽死,开始兴盛,后来衰亡,这些都不是“常道”,也就说不能称为自然不变的规律,唯有那些与天地初分时一起生,直到天地消散也不死不变的东西,才可以叫做自然不变的规律即“常道”。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篇)朱子注说:“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中庸两个字,以及孔子朱子这几句话,在现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是非常迂腐可厌的。有人误会“中”就是不彻底,有人误解“中”有模棱两可的意思。有人误解“庸”就是庸碌的意思,凡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这些认识都是错误地对“中庸”的理解,“中”是无过不及,恰到好处的意思。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说法,所谓恰到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道德说,一方面就是利害说。就道德方面,所谓做事恰到好处者,即谓某事必须如此作。就利害方面说,所谓做事恰到好处者,即谓某事必须如此用。为进一步加深对中庸之道的理解,我们对仁道、易道、无为之道、相生相克的五行说、谦道进行说明。三、常道与管理之“道”、“天”、“地”、“略”、“人”、“法”、“术”l 仁道与管理理念1、仁自孝始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此处重在说明实现仁爱是一个由近而远的过程,首先是对父母的孝,其次是对兄弟的友爱、尊敬,再次是对朋友言而有信,然后再将此心推及天下,达到博爱。在孔子看来,孝悌比学习读书更重要。孝子首先要学会敬养父母。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说的孝,只是说能做到供养父母。然而就是家里的狗和马,也能受到饲养的;如果不敬重父母,那么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篇)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委婉地规劝,看到意见不被听从,也还要恭恭敬敬,不可硬去违逆,且看机会再劝谏,虽如此般操心忧劳但不怨恨。”此外,父母过世以后还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篇)曾子说:“慎重地处理好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历代先祖,民众的道德就会趋向纯朴厚道了。”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篇)孟懿子问怎样做到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的规定。”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的问题,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的规定。”樊迟问:“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按照礼的规定奉养他们;去世后按照礼的规定安葬他们,祭祀他们。”这里孔子主要强调尽孝以礼。父母有不合礼者,子女不应当顺其非,若顺亲非礼,将使父母陷于更大的非礼,这更是不孝。孝须以礼来限制。父母不在时,仍然能保持父母的优良品德和一贯作风,也是衡量一个孝子的重要方面。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篇)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是否孝,其父在世时,看他的主张;其父去世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三年内不改变他父亲生前的做法,就称得上孝了。”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篇)有人问孔子:“您为什么不从政?”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啊,孝敬父母,又同兄弟讲友爱,把这道理延伸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从政了,怎样才叫从政呢?”孔子论政常把做人与政事等同起来,齐家与治国等同起来,家有家政,国有国政。若失为人之道,又谈何为政为官。若在家为孝、为悌、为慈,做人有方,那又何异于从政。2、仁的四种方法与境界以上我们知道仁爱是从孝开始的,仁爱的方法有四个境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接受的事,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施给人民好处,周济大家,怎么样?能称得上仁了吗?”孔子说:“岂只是仁!必定是达到圣了,尧舜或许还担心做不到这样呢!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站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站立得住;自己想要前途通达,也要使别人前途通达。能从自己的心愿出发,理解别人的心愿,可以说这就是实践仁德的方法了。”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孔子说:“君子求和谐但不苟且求同,小人苟且求同却不求和谐。”人的十二种性格与和而不同:强毅之人柔顺之人雄悍之人惧慎之人凌楷之人辩博之人弘普之人狷介之人休动之人沉静之人朴露之人和韬谲之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篇)有人问孔子说:“用恩德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是这样,用什么回报别人的恩德呢?用正直回报别人的怨恨,用恩德回报别人的恩德。”这样做既鼓励了有恩德的人,也纠正了结怨的人,同时也张扬了人的正直品行。3、积善为道追求仁爱的过程就是一个积德行善的过程,周易里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司马光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中国文化概论韦政通)在卫灵公篇中孔子又说:“知及者,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此句中孔子充分强调了仁德与才智、职位的关系,如果才智高,虽然能够胜任高职位的要求;如果德不厚也难以守住,最后又强调即使才干、德行相匹配,如果不能以诚敬相待同样不好。看来人必须时刻以积德行善为念,不要以计谋智巧为荣,时刻谦虚谨慎,与人为善,遵奉仁道为光明大道。明朝大儒方孝儒在深虑论中这样说:“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意思是说德比智慧重要,诚心胜过巧诈,德行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不仅如此,论语中还有,南宫适(ku)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篇)意思是说后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都不得好死,而禹和稷自己下地种田,却得到了天下。换句话说是“尚力者不得善终,尚德者终有天下。”也含有“仁者寿”的道理。个人的寿命如此,事业如此,国家的命运也如此。唐朝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可见,德不仅是个人健康与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以此推演下去,仁道是治身、治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仁道与企业经营的九大理念:长治久安的长寿经营理念以人为本,服务第一,利润第二的经营理念(晋商的经营理念,先信,再义,三利润)以真正的管理就是减少管理的无为理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的制度第一,领导第二的管理理念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投资理念尊重历史、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理念。一年之季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教育培训理念。无功不受禄与无功不授禄的赏罚理念。(君子事其君,先事而后其食。惠而不废:因民之利而利之。)天下为公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永恒的理念。l 易道1、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张岱年先生说,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的一致的倾向,即承认变是宇宙中的一个根本的事实,变化是根本上的,一切事物皆在变易之中。易传系辞上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孔子之意是说事物皆逝逝不已,宇宙是一个如川一样的大流。惠子也说:“曰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睨是偏斜之意,此句是说太阳一到正午便要偏斜,万物有生有死,一切皆在变化之中。讲宇宙变化最详密者是易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系辞上传)变化是一个根本的事实,有象有形可见,则有变化可见。易传更认为惟有变化,然后宇宙可以不穷而久。系辞下传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然而变化是有规律的,即常,也就是反复。2、变化是有规律的中国哲人所讲,变化的规律(即“常”),便是反复。何谓反复?就是:事物在一方向上演变,达到极度,无可再进,则必一变而为其反面,如是不已。事物由无有而发生,既发生乃渐充盈,进展以至于极盛,乃衰萎堕退而终于消亡;而终则有始,又有新事物发生。凡事物由成长而剥落,谓之反;而剥落之极,终而又始,则谓之复。反即是否定。复亦即反之反,或否定之否定。一反一复,是事物变化之规律。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者道之动。”意思是,道是变化的所以,由道而逝而远,远最终归于反。一切变化莫不反,反即反复、循环。如同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循环往复,每天的变化即昼夜反反复复。易泰卦爻辞也说:“无平不陂(bi),无往不复。”反复变化是一个普遍的法则。老子又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意思是说,万物虽然生长变化,但最终都返归原始根本,返归于原始即常。3、领导任职周期律纵观迄今为止的整个人物史,包括皇帝、政治家、企业家、学术权威、发明家等等,都以实现自我价值为最大需要,他们都没能使自己赢得权威、赢得荣誉的精神得以贯彻始终,成为永恒。今天,我们从领导学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总结出一个基本的规律来,这个规律可以称之为领导任职周期律。领导生命周期律分五个阶段: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转变期、僵化期。创业期的表现:权威指数弱,但渐趋上升;任职兴趣非常高,有一种对事业的冲动,抱有一种理想,形成一种信念,这些构成了创业者的原创精神;在信息获得方面,信息来源广泛,不经过滤;学习非常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相关知识;上下级关系充分信任、尊重,非常感情化甚至很“哥们”。领导者在这一阶段凭借以上这些精神和行为表现,使事业得以发展,完成了创业期,进入了发展期。发展期表现:权威指数中强且权威上升;任职兴趣依然很高,思维刚性或弱或强;信息渠道来源广,稍有过滤;学习劲头依然很大,基本掌握了职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上下级关系继续感情化,互相信任。发展期是创业期的延续,事业也在不断地扩张。成熟期表现:伴随事业的不断成功,领导的权威指数中强并且迅速上升;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领导的风格开始形成,思维开始有定式;信息来源渠道固定化,并且过滤加强;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开始减少;但任职兴趣依然很高;上下关系由哥们化转向以礼相待,走向规范化。成熟期是领导的最好时期,但也是最危险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反省自己,外部又缺乏约束,就会走向转变期。转变期表现:伴随权力的惯性,权威指数强且上升,任职兴趣开始下降,思维刚性全面加强,以前成功的经验成为走向未来成功的铁律;信息渠道只信赖于少数信息源,且高度过滤;学习劲头不足,自以为是;上下关系由以礼相待走向神秘化。转变期已经潜伏着重大的危机,这一时期,如果没有任期制的制约,就会走向僵化期。僵化期表现:事业开始出现危机,权力指数非常强,但开始失控;任职兴趣迅速下降;信息渠道只信赖于个别的信息源,并且高度过滤;管理刚性加剧并且教条化;上下级关系继续神秘化,个人崇拜加强,但已出现众叛亲离的苗头。领导的僵化期也是事业的僵化期,事业开始全面崩溃。通过对领导周期律的认识,可以加深对“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解。对企业而言,企业领导人不仅要不断自我反省,不断择贤纳谏,更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总裁任期制(通用公司任用韦尔奇的经验,告诉我们总裁任期二十年左右为宜),使企业得到长治久安的发展。如果领导任期没有限制,领导是永远的,那么,企业就是暂时的;领导若是暂时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有任期限制的,企业就是永远的。对政府而言,道理亦如此。领导有其周期变化律,企业发展也有其发展变化规律,按照美国管理学家爱迪思的分析总结,企业生命周期大致可以这样描述:依次为:企业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早期化、官僚期与死亡。4、组织周期律由此原理我们可以分析企业组织的生命周期律,企业生命周期律按照爱迪思的分法依次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早期化,最后到死亡,共九个阶段。如果进行简单化分期就可以先分为二个阶段,一个以阳气日长为标志的成长阶段,一个为阴气由消而息的老化阶段。在成长阶段,其性为阳,有生发的功能,有十五种表现:富有冒险精神,个人的成功源于承担了风险;有理想,富有朝气,期望大于成果;扩张意识强,资金不够用;务实精神,强调功能重于形式;重视做事,尤其重视做事的内容和原因;重视业绩考核,强调论功行赏,论功晋升;管理环境宽松,除去明令禁止的,什么事都能做;哲学上是积极进取的,视问题、困难为机会;以客户为中心,以发展为硬道理,重视营销和营销部门的权威;具体工作部门权力大;责小权大;人左右企业,影响企业,尤其是领导管理层左右企业;需要加强管理;扩大市场份额为导向;一切以发展为目标。正是在这个阶段有这些精神和表现,才使企业呈显出生发、生长的气象。物极必反,生发不可以一直生发,当企业发展盛年期,自然会发生变化,所谓盛极必衰,由此时开始企业进入老化期。老化期也有以下十五种表现:冒险精神趋于保守,个人的成功是由于避免了风险;现实比理想重要,成果大于期望;扩张能力减缓,资金富裕;形式主义抬头,强调形式重于功能;在处理事情上对人不对事;强调员工的个性而非强调员工的贡献;管理控制加强,除了明文容许的,什么事情都不许做;机会被视为问题;管理部门权威加强,比如会计、财务及法律部门;行政部门权力普遍加大且编制增加;权力小而责任大;企业的惯性左右员工和管理者;需要“斗胆直言者”,也就是需要相克机制;利润第一;权力斗争激烈。这十五种表现和精神说明企业到了老化阶段。有如此的精神和表现也自然使企业老化。当然,我也可以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来进行划分,也未尝不可。同样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还可以对领导的周期律进行分析,但是这种分析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像天地一样有一个宪法,即春夏秋冬的演化规律是循环往复不变的,以此“节以制度不伤民,不害民。”人要效法天地之道才行,这样才会形成一个使人类社会较为长期的、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最重要就是要有一个人类共同遵守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礼法,当然礼法中蕴含着仁爱的精神,是礼与仁的统一,就世界范围而言,人类需要一个联合国宪法,就一个国家而言,需要一部宪法,就企业而言需要一个章程,这个客法、章程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必须有相生相克的精神和力量,再具体化的讲权力要有制衡,各种权力相互独立而存,如同金、木、水、火、土一样,虽然在各自领域内会有旺、相、休、囚、死之别,但各自一定是独立的,什么都不是绝对的老大,就企业言,要获得这种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就必须股权结构三角形化,也就是说最大股东不能超过50%的股份,否则,企业制度在大股东面前都会成为废纸。l 渐道1、渐卦2、老子又说:“孰能浊以澄,静之而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老子第15章)意思是说任何变动都不是骤然的,必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言传上也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凡事必经一个累积的过程,按西方哲学而言就是要有一个量之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3、齐国与鲁国的治理4、渐道在改革中的运用5、渐道对我们的启示第一,有恒,正如乾卦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第三,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四,与时偕行,圣之时也。君子知进知退,知存知亡,知得知丧,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第五,循序渐进与疏导。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第六,凡事兼顾两端,有一利必有一弊。l 相生相克之道1、五行之起源今文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五行之说,始于洪范。凡事物皆可配以五行。如方位:北为水,南为火,东为土,西为金,中央为土。如四时:春德为木,夏火,夏秋为土,秋金,冬水。董子云: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春秋繁露五行之义)此言五行之次序与洪范不同。董子又说:“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2、相生相克之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而这种联系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因此生克就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关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抑制的意思。木具有生发、条理的特性;火具有火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生养、化育、包容的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五行学说采用了取象类比的方法,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动用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解释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像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协调。所以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正常生长、发展与变化。在五行生克中,有“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徐大升的元理赋)反生为克:“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泄多为克:“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反克: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顺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旺克衰,强克弱;也有反克:如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荡。水能克火,火旺水乾。火能克金,金多火熄。3、五行的启示多元化与和谐多元化之相生相克与制度五行之“旺、相、休、囚、死”可以判断多元之消长关系。相生与相克对事物的重要作用,事物只有在生克有度的环境中才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l 无为之道1、无为与天人合一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天”对四时不加左右,任其自然运行;对百物不加主宰,任其自然生长。在此,“天”显然是一种具有客观的自然必然性的存在物。同时可以看出,孔子要求做人应效法“天”的不言而行,不言而信,强调用实际行动对他人或事物发生潜移默化的有益影响。这种“法天”思想在孔子那里并不罕见。他不仅自身愿意效法“天”的美德,而且还盛赞尧能“则天”而有成。据论语泰伯篇载: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在此,孔子赞颂古圣人尧能效法“天”之广大,使自己胸怀宽广,仁慈和惠而无私,并因而“有成功”、“有文章”。这实际上是对尧能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礼赞。在孔子看来,“天”不只是自然必然性之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伦理道德的性质,是伦理道德的化身。孔子所提出的“仁”道德境界,也就是“人”之德与“天”之德合一的境界。2、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37章)庄子天道篇中也说:“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虚也。辩虽凋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天下之事甚多,若君主必皆自为之,姑无论其不能有此万能之全才,即令有之,而顾此失彼,顾彼则失此。一人之精力时间有限,而天下之事无穷,此所以“有为”则“天下用而不足”也。所以“古之王天下者,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故“帝王之德”,必以“无为为常”。一切事皆使人为之,则人尽其能而无废事,此所以“无为”,则“用天下而有余”也。此帝王“用人群之道”也。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孔子说:“自己一点不操劳而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要做什么呢?只要自己恭敬端正地面朝南,坐在天子的位置上就行了。”3、无为与率性之道“无为”就是“任乎必然之极”,“各任其自为”。天道“以此进为而抚世”注云:夫无为之体大矣;天下何所不无为哉?故主上不为冢宰之任,则伊吕静而司尹矣。冢宰不为百官之所执,则百官静而御事矣。百官不为万民之所务,则万民静而安其业矣。万民不易彼我之所能,则天下之彼我静而自得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下及昆虫,孰能有为而成哉?是故弥无为而弥尊也。(庄子注疏卷五页三十六)天道“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注云:夫工人无为于刻木,而有为于用斧。主上无为于亲事,而有为于用臣。臣能亲事,主能用臣。斧能刻木,而工能用斧。各当其能,则天理自然,非有为也。故各司其任,则上下咸得,而无为之理至矣。(庄子注疏卷五页三十九)天道“上必无为而用天下”注云:故对上下则君静而臣动;比古今则尧舜无为而汤武有事。然各用其性,而天机玄发,则古今上下无为,谁有为也?(庄子注疏卷五页四十)韩非子对无为也多有论述:“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认,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栈。上下易用,国故不治。”(韩非子卷二页六)4、无为的人生境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孔子完全没有这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y)焉?(论语泰伯篇)意思是赞扬舜、禹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为百姓所想、所急,却一点儿也不为自己考虑。这种人生境界其实就是老子讲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也只能将天下托付给有这种境界的人。美国历史上的华盛顿就是美国的尧、舜,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却不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占据,如何主宰,反而还权于美国人民。实行无为之政,对为政者的要求是很高的。老子主张“不自生”,“无身”。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成其私!”(上篇)自贵其生,适足以损其生;不自贵其生,然后能长生。自重其身,适所以害其身;自外其身,方足以存其身。老子又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上篇)一切忧患,皆起于有此身。自贵其身,则其患益甚。惟不有其身,而自外其身,然后能免于患。5、无为之法在有为的人群中,个人如何实行无为?则在于守柔。老子极注重柔弱。吕氏春秋云:“老聃贵柔。”(不二)老子以为个人处世,应以柔弱为主。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下篇)道之运用,是柔弱的。所以人也应该柔弱。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下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不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下篇)老子以濡弱谦下为处世之法,意在于虚空不毁万物。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篇)水固然是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但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又讲所谓三宝。他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下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皆与柔弱相通。善利万物而不争,救人救物,皆是慈的涵义。俭即“去甚去奢去泰”(上篇),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其身之义。“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第75章)司马迁也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又说:“故善者用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荀子王霸)君主治国如果喜好的是抓关键、要领,那么各种事情都会办理得很详备;如果他喜欢事无巨细,什么事都详细过问,那么许多重要的事业就会荒废。人主好治人官之事,则是与骥俱走也,必多所不及矣。(吕氏春秋审分)君主喜欢自理官吏职权范围内的事,就等于是车夫与千里马一块跑,一定在很多方面都赶不上。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淮南子人间)掌握一个根本思想而应付成千上万的事情,把握大的要领从而使具体事务都得到治理,这就是正确的领导方法。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书皋陶谟)领袖只抓琐碎小事,下属和助手就跟着怠惰,因此所有的事都要荒废。必知不言之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管子心术上)必须清楚什么是不该由自己去说的话,什么是不用自己亲自去做的事,然后才懂得治国之道的要领。以一人之聪明,而欲周天下之务,则君愈劳而臣愈惰,此治功所以不成也。(范祖禹唐鉴)以皇帝一个人的聪明智慧,而想包揽办好天下的事务,这样下去,君主愈忙碌劳累,臣下却愈懒惰。这就是政绩之所以不能形成的原因。6、无为与真正的管理就是减少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减少管理的内容产权与民权用人建立组织l 谦道1、周易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意思是说天的规律是亏损满的,补益虚的;地的规律是倾陷满的,充实虚的;鬼神的规律是危害自满骄傲的,加福于谦卑的;人类的规律是厌恶骄傲自满的,喜欢谦虚的。谦虚的人居于尊位,其道德会更加光大,处于卑位时其品行依然不,只有君子才能自始至终保持谦虚之美德。谦虚不是虚伪,不是好好先生,不是乡愿,谦虚是真、直、诚。要做到谦虚,必须诚敬。事业越大,职位越高,就越要谦虚,像孔子所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意思是:即使有周公的地位,周公的才华,如果骄傲刻薄的话也不值得一提,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可见谦虚对人多么重要,官场之险,矛盾复杂,一不小心就会招来横祸,谦虚可以化之。谦虚还不能有谦虚的美名,也就是“无不利,撝(hu)谦。”(周易谦)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论语雍也篇)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军队败退时,他殿后掩护,将入城门时,故意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不肯往前跑。”只有谦虚,内心才会诚敬。惟有诚敬,事业方可成功。正如荀子说:“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无旷,敬事无旷,敬吏无旷,敬众无旷,敬敌无旷。”(荀子议兵)荀子的意思是说,大凡各种事情成功一定在于诚敬、慎重;失败在于怠慢。诚敬就会慎重,慎重就会理智,理智就会考虑问题周密,考虑问题周密就会尽到人事,尽到人事就会得到庇佑,成功的可能性或者概率就高。2、谦道与风水文化3、谦道与做人4、谦道与经营l 中庸之道1、中庸的基本含义所谓中庸,就是关于阴阳两端对立统一的常理。具体言之:第一,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说,凡事必有两端而成。第二,独阴不生,独阳不存,凡物之两端必然相倚而存。“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郑语)相异者相互为“他”,如水为火之他,火为水之他。“以他平他”,即会合异类之物而使之均衡,是谓谐和。会合相异之物于一处,然后乃可有新事物发生,故“和实生物”。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和、同、合,乃相近而实有区别之三个观念。“和”或谐和谓二个或二个以上之相异者之会聚而得其均衡。“同”或同一谓相等或全无区别。“合”或合一谓两个相对待者之不相离。老子所讲,主要是对待之合一关系,与对待之综合。关于对待之合一关系,老子注重对待之相倚、交参与互转。第三,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事物之整体不可全然分开。第四,阴即是阳,阳即是阴,两端交参而互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祅,人之迷,其日固久。”(下篇)对待是转而相生的,福可生祸,祸可致福,祸福互相倚伏。正转为奇,善化为祅,一切对待莫不相互转第。老子又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下篇)损与益亦互转。由损可以得益,由益亦可以致损。老子又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上篇)这便是损之而益及益之而损之例。第五,老子最注重对待之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