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自学考试0429试题.pdf_第1页
教育学自学考试0429试题.pdf_第2页
教育学自学考试0429试题.pdf_第3页
教育学自学考试0429试题.pdf_第4页
教育学自学考试0429试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育学自学考试教育学自学考试教育学自学考试教育学自学考试 0429 教育学自学考试题库教育学自学考试题库教育学自学考试题库教育学自学考试题库填空和选择填空和选择填空和选择填空和选择 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3 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4 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 不一定符合规律 5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 义教育既是(学校教育)有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7 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9 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始建于(奴隶社会)社会, 古代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 名的教育体系 (斯巴达) 和 (雅典)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骑士) 和 (教会) ; 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 (;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 10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 11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 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12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4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 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 (卢梭洛克) 等人 15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 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和(涂尔干)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之间的辩 证统一关系 19 体育的内容是(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人本主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早操课间 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20 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 培养学生 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1 美育的途径是 (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 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 22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 学生的(技巧智力) 23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为社会 输送劳动后备军)的双重任务 24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5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 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26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27(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 制度的核心 28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 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29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1902 年)年,称为(壬寅学制) 30 1912 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 校, 30 1922 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制)或 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 年)年 32;1958 年 9 月 19 日颁布了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方 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原则 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35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 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6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具体任务包括(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37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 范性;) 3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作用 39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用承前启后 的桥梁) 40 教师的素养包括(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41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42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 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4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 关教学和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3 4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 大纲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45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 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式科学世界 观及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46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形式教育论者)和(实 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 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 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实质教育论) 4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教育性) 规律 4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4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50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由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 来的中国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 51 课的类型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52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几部分 5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5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 检查与评定) 55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 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5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平时考查)和(考试) 57 考试一般有(学期考试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三种 58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 类,一类为(文字等级记分法)另一类为(数字等级记分法)等 59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它一般包括(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 61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 律) , 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形成) 的过程 62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 矛盾) 63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6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4 65 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来源于 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原则,英 国洛克提出(环境教育的原则)法国的卢梭提出(自然后果原则),德国赫尔巴特提出(教学 的教育性原则)美国的杜威提出(社会化活动)的原则 66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 品德评价) 67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 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6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69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70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71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 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纽带),也是沟通 学校与(家庭)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72 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 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73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 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74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75 在 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 基础的教育家是( 捷克的夸美纽斯) 76 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 一般规律) 77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 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 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 78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十四大 ) 79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 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教育体制) 80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课堂活动) 8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8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教师成为 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8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 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8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5 教育学自学考试教育学自学考试教育学自学考试教育学自学考试 0429自考大纲名词解释自考大纲名词解释自考大纲名词解释自考大纲名词解释 1. 教育: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是教育 狭义上说,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 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 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4.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 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 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 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 总体 6、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 育制度。 7、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8、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 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0、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1、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 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1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方式。 1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 形成的。 13 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 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 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 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5、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6、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 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7、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 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 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8、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 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6 19、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 得到保证。 20、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 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1、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2、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 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3、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 上称为培养目标。 24、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 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5、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 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6、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7、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 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8、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 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29、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 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30、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 的教育。 31、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对学生的成 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2、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 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33、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4、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 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5、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 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6、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考试大论坛 37、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 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 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38、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 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7 39、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 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40、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 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 41、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 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 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2、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 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3、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 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44、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 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 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5、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结构。具体为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 而后可以升入大学 4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 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4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 本途径。 48、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 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49、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 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50、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51、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 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5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 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 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5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 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 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5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8 5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 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 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5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 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60、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讲述、 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6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 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 发谈话两种。 6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 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6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 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6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 巧的方法。 65、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 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67、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 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 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68、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69、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 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70、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71、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 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7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 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 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74、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75、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 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 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9 76、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 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77、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 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78、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 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 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7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 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 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80、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 的基本要求。 81、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 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82、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有人格感 化、环境和艺术陶冶等。 8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84、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85、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 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 程。 86、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87、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 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88、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 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89、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 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 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90、班风: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 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91 集体主义教育原则:指培养孩子先人后己或先公后私,一切以群众利益为根本 出发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关心、爱护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这是德育的核 心内容之一。 92、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建构个体主体精神, 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 会做事,学会交流,最终成为一个“完整” 的人。 10 93、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和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 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 94、虚拟学校:学校教育不再受到地域、课程、经济和文化的限制,英特网的使 用改变了教师、学习者和教材三者之间的核心关系,使有指导的和自我引导的远距离学 习成为了现实。英特网打开了虚拟学校的大门,这种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为学习者直接 提供学习机会的教育改革,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 95、范例教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是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 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知识,并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96、形式教育说:课程论中另一个长期引起争论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知识在教学 中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选择某种知识作为课程就是因为这种知识可以训练人的智 力,使人变得更聪明。这就是所谓的“形式教育说”97、实质教育说:关于知识在教学中 的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选择某种知识作为课程的原因,就在于这种知识本身的价 值。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探求真理的钥匙,人们掌握了知识,就可以利用它去实 现自己的各种生活目的。教育学上把这种观点称为“实质教育说” 教育学自学考试教育学自学考试教育学自学考试教育学自学考试 0429考试大纲课后问答考试大纲课后问答考试大纲课后问答考试大纲课后问答 n1、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标志和简要过程 条件:教育学的创历史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首先是社会实践的客观需 要,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 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基有着密切的关系;再次,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的学者和 教育家们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 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 标志: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 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 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结果 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 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简要过程:教育学的创立前后经历了 200 多年的时间。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 成为独立学科,教育思想常常是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的,如中 国古代的论语和西方古代的理想国等,不能称为教育专著。 n2、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是什么?(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 次与类型的综合;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11 n3、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试述学习教育学的价值)(案例分析)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n4、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教育是由那些基本要素构成?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一是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 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二是狭义的,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 ,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 活动,三是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往往把“教育”等同 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总结各种的“教育”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由:第一教育者,第二受教育者,第三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n5、教育发展的阶段及每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事业 , 教育活动是在共同的劳动和社 会生活中进行的。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出现了学校和教师,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已有庠、序、校、学等不同级别和不同 性质的名称;礼、乐、射、御、书、数已成为当时学校的学习内容。奴隶社会制度下的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西方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以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为代表 。 斯巴达的教育以军事教育 为主,目的是将奴隶主的子女培养成为身体健壮的武士;雅典对教育的要求,除体育竞 技外,还要学习哲学、文法、修辞三门学科,即所谓“三艺”,注意人的和谐发展,以培 养将来准备担任国家要职的人才。 (三)封建社会的教育 封建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其封建的等级性,不同身份的人受不同的教育。中国封建社 会在教育制度上有官学、私学、书院等多种形式。教育内容为经、史、子、集等,其中 五经四书影响最大,是最主要的教材。全社会盛行“学而优则仕” 西方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教育的内容是神学,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僧侣。骑士教育也称“武士教育”,是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教育。教育内容主 要是“武士七技”和宗教教育,目的是培养效忠封建领主和善于作战的武士。 (四)资本主义教育 在教育上,从制度、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班级授 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利用现代教学内容和手段,培养出具有初等文化水平的劳动力和 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各种专门人才。 12 (五)社会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教育。 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发展阶段。古 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 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n6、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1)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的。与之相 关的就是现代教育的公平性和大众性。2) 生产性,主要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表现在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相结合,以促进生产与科技 双向发展 3)科学性,现代教育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向科 学化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防止科学主义走向极端和当代科学发展所产生 的某些负面影响,使科学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互相结合起来 4)未来性,是指一方面教 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 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求 , 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 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5) 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 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 向世界。6)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在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 的改革应该找严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 , 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 需求。 n7、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极其传播的专门化要 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 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教育教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机构。 n8、学校的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81-82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 式的定势。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n9、简述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学工作管理 3、教务行政管 理 4、总务工作管理 n10、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 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 (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我国对教学内容的管理形成了目前的中央集中领导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 。 课程 计划的行政作用就在于为小学规定基本的内容要求和法定的质量标准 , 以达到对学校教 育事实上的控制。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应 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由于教学活动是一个最具个性特征的精神活动过 程,我国课程计划的编制充分考虑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实行统一性、确定性与多样性、 灵活性的结合。 (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 13 教科书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法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 学的主要材料,具有法定拘束力。我国教科书编写、审定和使用的责任、权限主要集中 在国家,但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方针,给予 地方和学校以一定的选择权。 (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现 在一般实行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小学的升、留级和毕业问题不具有淘汰 的性质,而必须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及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 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必须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为教育事业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政 治思想觉悟、文化业务水平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能力,我国建立了小学教师职务制 度。小学教师职务设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三级教师。 n11、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01 如何处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相互 关系?(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配合途径) 1)学校、家庭、社会构成儿童成长的一体化环境,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生 重要影响。整个社会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向全社会开放,在家庭和社会密切配 合下开展工作。 2)学校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发挥主导 作用。当然,学校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首先是学校工作的 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其次是学校的教育水平 (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 职业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再次是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会直接 影响学生的发展。 3)学校只有加强同社会、家庭的联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 影响,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 4)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 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的家庭特点,会极大地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家庭是儿 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仅父母应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会用 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保护 孩子的身心健康。 5)对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 媒等。社会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 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发挥社会的教育作用的同时, 社会应当干预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 6)为了使教育保持一致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必须要相互配合,保证 儿童的健康发展。其中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况。一般性指导、 针对性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互访,尤其应强调班主任的家访工作。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 式。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互相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7)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应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这是现 代社会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如下。1学校 14 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 , 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 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3学校利 用各种社会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 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n12、历史上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评价) 历史上曾对教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儿童发展观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人性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 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 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基督教的“原罪说”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 罪”的人,赎罪就是人生的目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原罪说”扼杀了儿 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 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 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他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 中国古代的儿童观,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教育 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注重教育对儿童的改造和外 塑功能。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 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 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 任找到了借口。 二、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 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华 生。 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 中,是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为养育 论。 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 、 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 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应该承认,与遗传决定论相比较,它发现了对儿童 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因此,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影响也远远大于遗传 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 、 书本知识和学校纪 律等特点。 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性的同时 , 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牢牢地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 三、辐合论 辐合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 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15 辐合论认为,心理的发展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辐合论对教育 实践的影响是明显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被确定为教育者必备的知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 律,也被视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依据;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也加强了对教育内容、方 法选择方面的控制,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设计与控制。无论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 定论,还是辐合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因素论,都没有对这些影响因素如何转化 为儿童的发展的机制做出科学的解释 , 当然也就不能说明作为发展主体的儿童自身在其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n13、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内涵(基本内容及教师对此应有的正确认识) 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 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指的是 儿童个体从亲代的遗传的基因中得到的、同时具有人类和个体特性的生物机体因素。遗 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 因为一方面遗传素质所具有的发展能 力,并不会确定地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另一方面,遗传素质转变为发展现实的过程, 也并不是一种完全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的过程 , 遗传素质自身具有蕴含着生物特点的自 身演变规律。 (二) 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 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 儿童主体活动,是儿童依据自我调节的能力水平,对与自己有关系、也有意义的内 外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强调这一点,是为了避免一种常见的误解,即把儿童所参与的 外在于儿童的客观活动过程,看做是儿童发展的根源。 (三)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这种观念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共识。儿童发展的 权利越来越受重视,也得到很多的支持,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向他们提供教育机会。承认 和尊重儿童的发展权、受教育权,有助于我们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 处理好师与生、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等的关系。 (四)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儿童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得了的。 2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 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 3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 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n14、儿童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请你描述一些特点。(儿童个体发展所表现 出了那些特点?) 儿童个体发展所表现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平衡性、阶级性、个别差异 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五种普遍特点 n15、如何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儿童的发展中,如何有效的保证 教育的主导作用) 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教育加速儿童身心发展的善良本意能否转 化为现实,除了受制于教育是否真实地了解和顺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外,还取决于 16 教育的科学性,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 加以把握。 (一)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 只有这种具有时代感的教育目标 , 才能与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发展的 需求相一致,才能与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所形成的对发展目标的需求相一致,才能使学生 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对个体素质的需求协调一致。 (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科学的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尊重成熟与引导发展的矛盾。科学的教育 活动,要辩证地对待儿童的成熟与发展的关系。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 是能够将复杂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儿童能力所能接受的形式交给儿童。 关于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成熟优势论与学习优势论。成熟 优势论认为没有成熟作为基础,儿童的学习对其发展的影响作用很小。学习优势论则认 为,儿童发展的巨大潜力能否变为现实,决定性因素是后天的环境条件和在这种条件下 儿童所接受的学习和训练指导。 (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科学的教育 , 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地展现个人发展的独特性 的关系。教育活动中以受教育的儿童整体情况为基础,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儿童个体的 差异性和个体的发展的特殊性。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 给个体发展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在发展中形成丰富多采的个性特点,使儿童 的整体发展更有潜力和活力。 (四)尊重和发挥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