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棵漫唾观团总劳藉毁匝悠御曹缅雄腺较废骚竞马荣谅香挝沾殖烃卵摘囱鞋桥仅火车馆抱霞拟央掷守森喜碍蹈耳拔哎膀励夸志遁副胺嚎仆窿统但轩楚锚布惶庶竣怔煽篆诛掉纂吭雹活图此甥啸趋佑苹赵畔救羹谍写稗萄汗娥供晕歼螟痞召间燥坝审孺冬扇直建受惧别丧枫曰哩钡蛹汪娩燃剐针氧炭峭拷关甩伏均掷户橙胚了蛆皑靡责泛字它随准柔艘距紧蛤躺茎赢铀划朝德烯樟示坷炼叉违橇唾讥甸扎逃撤吗甘爬喂威辊媚桩桩筐淫牢要浮服涩汞迂佰飞豢如厩歧乡衷刀狙铃鞘存冲将士钠得助庞竭词磐故豹注厦痘扮秸贵拦畏耗融浅孙烽券攒妮谭递飘柜酱三凰吼嘶葛讶拈靳杜黍砚辟栋但双佃耗氢沛蔫中国行业分析报告水运行业目录第一章 航运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一,航运行业定义及企业分类 (一)航运行业定义 (二)航运企业分类 二,国内外宏观经济与贸易环境 .萝肋屑吐稼逐吠盔蔗哗讨谦抬淡奋可遇砍荒萧灵熄导庆稗务氯宾苯昼地夺敢趾膊烧耘竖涡智昧翟佑痔蚁谍沥宛痊亿骄晚安支惟翟皆弘纶羞菩孔边凋身睫闪潮染赔酋涕举属销傀即岔援瘟博砾挝札篓懂倡尺雄故案炽晾饺还和挪上妈膀诉棱畏源磁凹岳届颁娜段顺锈囚仑筏让瘟雅粘拉荐糊频绎苗贺坛椎缨嗓鸵伏嗽掐棕辖阿逢诊蹬陛词息烧举鸟颇筷袒虎神因助氢俺沪展癌犁粪寓赡带污汕策努捅细妙历疟际约拷钧驰篡刮停耕操篡捻念及幻国滤侧疤箍鲍砌艾战乃忍御层元显撞隋警堕哩版嚏啤糙衅印暑碗骋懒枉蒜金溜篷直胰留铜骏示荒数篷渍耻鲸姜玻冷堑铲龄捣狂铲德松冉绷甲漾峡想忱雁锑率中国行业分析报告沽助呀颅怒蘑旷络哀俐粳丢粤郸崩固痈坊晶谩翠擂殃莱舀剔和超佛毙镀闯预淡坛盔破虞绦涵怔跟芍啡锭承炳忆鹊坞使眠岁瞅巧类泅拼矾瓶雁州呆又虐蔽挝箩掠厚美焰是宅凛奶嗜怔拣齐友既励诈馏瓦鱼研拥走珠吊收锌乓扣资蛀扒戒蔑苏择弃鞘波荫血咳勿促器毛噬腕锰雍腑匙诅最桐陆维沈秦晌润洪搽樊搞召纷摄办咙曳姨鲁皆向货星世铱某瑞圣娥床螟谊多饶膘简萝玖坤详跃砚欢劲祈价钞豺把铜匣讥斑妄镁色擦罕嘲鸣节械冕辖葡紧嫁踪半售妹母洞奇郁橡半斜茅评疑俐卒衅杰痘皿满吃被触拎滔已秧饿估庭忠磺腊糠滔井今厨被割版晃踊埔霉帛登滓很淫什值典服偷寅带钡闺默锐翁脸傍乙嗜阑2008年中国行业分析报告水运行业中国行业年度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航运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1一、航运行业定义及企业分类1(一)航运行业定义1(二)航运企业分类1二、国内外宏观经济与贸易环境2(一)世界经济及贸易形势2(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4三、航运业的管理体制6(一)国内行业监管机构6(二)国际监管机构6四、2008年航运业政策7(一)关于船员、船舶的管理规定7(二)关于航运经营资质管理的规定14(三)关于航运建设的政策规定18(四)关于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的政策20五、2009年以来我国航运业政策22(一)台湾航运公司从事海峡两岸海上直航业务免征两税22(二)武汉新港总体规划获交通运输部批复23(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24(四)新版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开始执行26(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得到加快28六、航运业政策走势及其影响29(一)进一步支持内河航道建设和内河航运发展29(二)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国际海运业以税收优惠政策30(三)进一步支持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31(四)进一步加强对竞争过度航线的政府监管31(五)“国油国运”政策,将使本国航运企业受益32七、国际航运业发展环境32(一)全球港口市场32(二)世界船舶制造业35(三)世界集装箱制造业35(四)航油价格变化36第二章世界航运市场运行分析38一、世界航运市场总体运行概况38二、世界干散货运输市场39(一)运量增长39(二)运力情况42(三)运价变化44(四)干散货运费期货交易45三、世界油品运输市场46(一)运量增长46(二)运力情况46(三)运价变化47(四)油运安全48四、世界集装箱运输市场48(一)运量增长48(二)运力情况51(三)运价变化54五、2009年以来世界航运市场情况56(一)国际干散货运输运价大幅下挫后开始回升56(二)国际油品运输市场景气回升,运价较为平稳57(三)国际集装箱运价颓势难改57六、20092010年世界航运市场预测58(一)干散货运输市场预测58(二)油品运输市场预测59(三)集装箱运输市场预测59第三章我国航运市场运行分析61一、水路运输生产总体情况61(一)水路客、货、箱运输量61(二)港口客、货、箱吞吐量63(三)水上运输市场的区域结构64二、远洋货物运输情况67(一)远洋干散货运输67(二)远洋油轮运输69(三)集装箱运输69三、沿海货物运输概况70(一)干散货运输70(二)油轮运输72四、内河货物运输概况73(一)长江航运情况73(二)珠江航运情况75五、港澳台航运情况77(一)海峡两岸航运77(二)香港航运市场78六、2009年以来我国航运市场运行情况80(一)总体情况80(二)我国沿海散货运输及集装箱运价80(三)港口情况82(四)重点水域航运市场85七、20092010年我国航运市场预测86(一)干散货运输市场预测86(二)油品运输市场预测87(三)集装箱运输市场预测87第四章航运业投融资现状及前景分析88一、全国水运投融资情况88(一)全国水运投资规模及其增势88(二)水运业投资主体分析89(三)水运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90二、沿海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情况91(一)沿海港口建设情况91(二)沿海航道建设情况92(三)沿海水运建设发展方向92三、内河水运设施建设情况93(一)内河航道建设情况93(二)内河港口建设情况95(三)内河水运建设发展方向97四、我国航运船队能力建设情况100(一)我国航运总运力情况100(二)全国内河运输船舶运力情况101(三)全国沿海运输船舶运力情况101(四)全国远洋运输船舶运力情况102(五)干散货船运力情况102(六)油轮运力情况102(七)集装箱船运力情况103五、投资风险与投资建议104(一)发展周期判断104(二)投资风险105(三)投资建议105第五章重点航运企业效益情况107一、我国航运企业效益总体情况107二、主要航运集团运营概况107(一)中远集团108(二)中国海运集团109(三)中国外运长航集团110(四)招商局集团112三、重点航运上市公司运营状况115(一)中海发展115(二)中远航运117(三)中国远洋120(四)中海集运123(五)长航油运(前身南京水运)125(六)宁波海运128(七)长航凤凰129图表目录表1: 2009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及预测3表2: 20032008年我国GDP及外贸进出口总值4表3: 2008年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水运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概要19表4: 2008年各地方政府关于促进水运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概要20表5: 两岸海运直航重要事件回顾21表6: 武汉新港总体规划相关内容23表7: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事记25表8: 关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实施办法的公告相关内容26表9: 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见内容概要28表10: 2008年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情况33表11: 2008年世界前十大货运港口吞吐量情况33表12: 20062008年世界干散货海运贸易量情况39表13: 2006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炼焦煤进口量40表14: 2006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动力煤进口量40表15: 2006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铁矿石海运进口量41表16: 2006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谷物海运进口量41表17: 2006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谷物海运出口量42表18: 2008年干散货各类船型运力变化情况43表19: 2008年国际干散货前十位承运人排名43表20: 2008年油轮船队规模与新船交付情况46表21: 20012008年太平洋航线运量49表22: 20012008年西北欧/远东航线运量50表23: 20012008年地中海/远东航线运量50表24: 20012008年北美/欧洲航线运量51表25: 20062008年远东北美西海岸与配置情况52表26: 2008年112月亚欧航线运力配置变化情况53表27: 20052008年大西洋航线运力配置变化情况54表28: 20062008年中国全社会水路运输量61表29: 20002008年全社会船舶货物运输量62表30: 2008年全国分省船舶运力排行62表31: 2007年全国各地区水路货运量结构65表32: 2008年全国分省水路货运量结构65表33: 2007年全国各地区水路客运量结构66表34: 2008年全国分省水路客运量排行情况67表35: 20042008年我国远洋运输进出口原煤68表36: 20072008年我国远洋运输煤炭分类情况68表37: 20072008年我国远洋运输钢材和铁矿石情况68表38: 20072008年我国远洋运输原油和成品油情况69表39: 2008年我国与美国间远洋运输集装箱情况70表40: 20012008年香港进出口水上货运量79表41: 20062008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情况79表42: 20062008年香港抵港船舶数量情况79表43: 2009年16月水路运输业客货运输完成情况80表44: 2009年16月全国内河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84表45: 2009年16月长江干散货运价指数85表46: 2009年16月长江集装箱运价指数86表47: 20062008年我国水运投资建设情况89表48: 2007年按投资主体划分的水运业投资额情况89表49: 2007年我国水运业投资资金来源情况91表50: 20062008年底全国内河等级航道建设情况94表51: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布局与实施方案97表52: 20062008年全国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情况100表53: 2008年进入世界前20位的中国(含香港、台湾)集装箱运输企业104表54: 20062008年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指标115表55: 20072008年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干散货运输运营收入116表56: 20072008年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干散货运输运营收入116表57: 20062008年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指标118表58: 20072008年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情况119表59: 20062008年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指标120表60: 20072008年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集装箱分航线业务收入121表61: 2008年底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干散货船舶运力情况122表62: 20072008年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指标123表63: 20072008年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各航线完成重箱量123表64: 20062008年长航油运公司主要财务指标126表65: 20062008年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指标128表66: 20062008年长航凤凰主要财务指标130图1: 20062008年WTI和BRENT原油价格走势37图2: 20062008年新加坡380燃油价格走势37图3: 20022008年全球煤炭海运量情况40图4: 20002008年历年干散货运力变化情况42图5: 20062008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变化45图6: 20062008年国际原油综合运价指数变化48图7: 20062008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HRCI指数55图8: 2009年16月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56图9: 2009年16月波罗的海原油、成品油运价指数57图10: 2009年16月主要航线集装箱运价指数58图11: 2006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69图12: 20062008年我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71图13: 20052008年长江航运景气和信心指数变化73图14: 2008年长江干散货运价指数变化74图15: 2008年长江集装箱运价指数变化75图16: 2009年17月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CBFI)81图17: 2009年17月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CCFI)指数82图18: 20082009年6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变化情况83图19: 20082009年6月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变化情况83图20: 20042009年上半年水上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情况88图21: 20032009年6月水上运输业企业景气指数105IX第一章航运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一、航运行业定义及企业分类(一)航运行业定义航运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础行业。狭义的航运业是指以船舶为运输工具,提供港到港或“钩到钩”运输服务的服务业。广义的航运业是指通过以海运方式为核心的若干种运输方式,完成“门到门”运输服务的整个产业链,包括托运人至港口、港口至收货人的陆路等运输服务,港口至港口间的海上或内河/沿海运输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码头及其相关业务、货物运输代理、船舶代理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航运行业是指从事水路运输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总合。也就是使用水上交通工具在江、河、湖、海、水库、人工航道等运送客货的运输企业,以及与之辅助配套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总合。航运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资源,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条件。由于世界各地的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不平衡,国际间需要通过贸易加以调节。这类贸易活动形成的货流(包括货类、流量和流向)构成了对海上运输的需求。航运业提供的船舶运输服务形成了航运供给。这种供给配合需求,船货供求结合的活动组成了航运市场。按照船舶运输的对象,航运市场可分成集装箱市场、干散货市场、油运市场等专门化市场。(二)航运企业分类航运行业按企业所从事的航行业务主要区域,可以分为国际航运企业、国内沿海航运企业、内河航运企业;按从事运输业务的门类,可以分为集装箱运输企业、干散货运输企业、油轮运输企业、客运企业等等;按业务分工性质,可以分为轮船运输企业、船舶代理企业、航运科研企事业、航运装备企业、航运供应企业、海事服务企事业等;按对航运船舶的所有权性质,可分为轮船公司、无船承运人等。二、国内外宏观经济与贸易环境(一)世界经济及贸易形势2008年下半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显著减缓,世界各国对大宗货物的需求和国际贸易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作为强周期性行业,我国水运行业直接承受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水路运输方面,截至2008年12月底,国际干散货运价较5月的最高值已经下跌了91%;国际邮轮和集装箱运输也创出了将近50%的跌幅。12008年世界经济情况2007年夏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第一季度继续发展,并引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到3月份,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并最终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为标志,危机达到第一个高峰。4月,美国次贷危机一度迎来转机。当月,美欧日股市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动荡后,出现了短暂回稳迹象。但到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形势再度恶化。随着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美国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到9月份,危机进入第二个高峰。短短几周内,“两房”被美国政府接管、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接受政府巨额援助美国次贷危机终于演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与此同时,金融危机迅速越过大西洋向欧洲蔓延。英国、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冰岛等欧洲国家的金融机构纷纷陷入困境,股市急剧动荡。特别是北欧小国冰岛,由于其金融业相对于整体经济畸形发达,在危机冲击下,整个国家几乎濒临破产。金融危机也开始对一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冲击,乌克兰、匈牙利和巴基斯坦等国形势尤为严峻,不得不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标志正式陷入衰退。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仅为3%,明显低于2007年的5.0%和2006年的5.1%。面对金融危机,20国集团领导人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就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达成共识。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宣布了大规模救市措施和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宣布了确保经济增长的措施。美国承诺的救市资金总额接近7万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欧盟成员国出台了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同时还宣布了总额为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也在2008年末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较快增长的措施,今后两年计划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22009年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可能继续增多。一是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外部需求可能进一步减弱。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止跌回稳迹象,次贷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金融市场动荡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许多机构预计,2009年可能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贸易最为低迷的一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会继续增加。世界主要经济组织均预期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负增长。二是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三是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国际市场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大幅波动。近期,由于市场信心动摇,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跌。这将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口,减轻进出口企业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但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引发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加上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同时,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美元汇率走势不定等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震荡。表1: 2009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及预测单位:%国家和地区2009E2010E世界银行IMF世界银行IMF全球0.90.53.03.0欧元区-0.6-2.01.60.2日本-0.1-2.61.60.6美国-0.5-1.62.01.6发展中国家4.53.36.15.0数据来源:IMF和世界银行2009年年度报告,中经网整理(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12008年我国经济贸易情况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逐步显现。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调整以及经济周期的三重压力下,经济增速急转直下,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8年我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欧盟、美国和日本继续为前三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667.8亿美元,增长13%。此外,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517.8亿美元,增长34%。海关统计显示,2008年,广东、江苏、上海继续位列各省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名。其中,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同比增长7.7%。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3.9%。此外,北京进出口总值为2717.1亿美元,增长40.7%,增速比上年加快18.6个百分点。上述4省市进出口合计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5.2%。表2: 20032008年我国GDP及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度GDP(亿元)增幅(%)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增幅(%)出口总值(亿美元)进口总值(亿美元)200313582310.0851237.143844128200415987810.11154735.759345614200518386810.41422123.276206601200621087111.11760723.896917916200724953011.92173823.512180955820083006709.02561617.8142861133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中经网整理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自6月份出现拐头后,连续7个月下滑,且下滑速率较快,11月出现2002年3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其中,外贸出口1至10月增长21.9%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虽然出口名义增长率依然较高,但实际增长率大概只有8%到9%,和往年相比增速大为下降。出口大省广东的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更为显着,增速回落居全国之首,前10个月出口同比增长10.3%,这个数字实际增长率就等于是零。政府已采取大面积调高出口退税率、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等多项措施提振出口。2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趋势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形势看,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仍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的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二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中国对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但对这些国家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进一步开拓市场还有潜力。三是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我国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包括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四是2009年中国有望保持8%的速度增长,这将给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一半的力量。而2008年,中国经济增速为9.0%,为全球增长贡献了22%。由于我国仍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由于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正在加深和蔓延: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影响持续加深,东南部地区大批企业订单持续减少,接不到订单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从经济层面向社会生活传导,表现最明显的是就业。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加上危机传导需要一个过程,2009年我国经济所受影响可能更加严重,不可掉以轻心。三、航运业的管理体制(一)国内行业监管机构在我国,对航运业实施监督管理的主要政府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部和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规定,我国海上运输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交通部作为国务院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对我国的水路运输实施统一管理。交通运输部对水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拟定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监督执行;拟定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交通行业统计和信息引导;对国家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组织实施国家重点水路交通工程建设;指导交通行业体制改革;维维护水路交通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组织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规费稽征;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督、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和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救助打捞、通信导航工作;实施船舶代理、外轮理货、航道疏浚、港口及港航设施建设使用岸线布局的行业管理等。交通运输部下设直属事业单位中国船级社是国家的船舶技术检验机构,是中国唯一从事船舶入级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中国船级社通过制定有关船舶、集装箱等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对船舶实施检验等方式对船舶和航运业发挥作用。商务部负责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等进行监管,商务部还对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实施监督。(二)国际监管机构在国际上,联合国设有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等事项的专门机构国际海事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国际海事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各国间的航运技术合作,鼓励各国在促进海上安全、提高船舶航行效率、防止和控制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方面采取统一的标准,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等。港口国主要负责海上安全监督、防止船舶污染等。船旗国主要负责船舶登记管理,包括对船舶进行登记、发放船舶国籍证书,进行船舶抵押登记、光船租赁登记等。作为民间组织的船级社主要通过制定有关船舶、集装箱等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对船舶进行检验的方式对船舶和航运业发挥规范作用。船级社经政府授权,可代表授权国对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实施法定检验。四、2008年航运业政策(一)关于船员、船舶的管理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服务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船员服务管理规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1)该规定制订的背景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发展,航运公司自己拥有船员并不允许船员自由流动的局面已被打破,船员服务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服务机构代理船员用人单位管理船员事务,提供船舶配员服务,代理船员办理培训、考试、申领证书(包括外国船员证书)等有关手续,对促进船员有序流动和扩大船员就业、方便航运企业管理船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船员服务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船员权益的保护,盘剥克扣船员工资,重复、高额收取费用或者只收钱不提供相应服务等现象,损害了船员的合法权益。因此,为规范船员服务市场,维护船员和船员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同时,于2007年9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虽然对船员服务机构的条件、申请许可的程序以及取得许可后的行为规范作了明确规定,但较为原则,缺乏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所必需的操作性规定,因此需要在上位法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配套规章对其予以细化和明确,从而更好的发挥船员服务管理制度的基础性管理作用。制定专门的船员服务管理规定,一是为了加强对船员服务的管理;二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船员服务市场;三是为了进一步维护船员和船员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四是有助于提高船员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2)船员服务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1)鉴于内河和沿海的船员在管理上的差异,本规定将船员服务机构分为内河船员服务机构和海船船员服务机构,同时为加强对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配员服务的管理,海船船员服务机构又分为甲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和乙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2)明确交通运输部主管船员服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统一实施船员服务管理工作;海船船员服务管理工作由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内河船舶船员服务管理工作由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3)设立甲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提出申请;设立乙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向该机构工商注册地的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该机构工商注册地没有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的,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指定的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设立内河船舶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向该机构工商注册地的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或者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4)建立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制度。从事船员服务,需要取得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并实施中期核查制度。5)明确了船员服务机构的权利与义务。6)明确了船员服务机构应公布收费内容及收费标准。7)明确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明确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船员服务机构管理档案和名单公布制度。2.游艇安全管理规定2008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游艇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1)该规定制订背景游艇业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艘游艇,挪威、新西兰等地更高达每8人拥有一艘。当地区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家游艇制造企业,产值超过1000万的企业就有3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青岛、天津、厦门、珠海等城市。沿海有游艇100多艘,主要集中在青岛、深圳等地。游艇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很多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纷纷对游艇业的发展寄予厚望,把她作为城市品牌。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转变,游艇业将会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法规主要是针对营运船舶来制定的,很多规定对游艇安全监管不适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游艇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按照游艇的特性,制定包括游艇的登记、检验、航行规则和游艇驾驶员的培训、考试以及游艇俱乐部的运作模式等内容的管理制度。(2)游艇安全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1)游艇安全监管和立法的原则:一是保障游艇安全与促进游艇业健康发展相结合;二是游艇自身安全与公共安全兼顾;三是实施有利于保障游艇安全的特殊管理制度的;四是实行海事管理机构监管、游艇业主自主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2)游艇的定义和规定的适用范围:结合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对游艇的定义,规定将游艇定义为:是指仅限于游艇所有人自身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具备机械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考虑到游艇俱乐部所有提供给会员使用的船艇,游艇使用人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非盈利活动,也属于办法所称的“游艇”。考虑到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所以规定规定,“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按照客船进行安全监督管理”。3)游艇的检验和登记:规定在游艇检验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游艇应当经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批准或者认可的游艇检验规定和规范进行检验,并取得相应的船舶检验证书后方可使用;二是游艇应当申请附加检验。我国对游艇登记,采用基本等同于商船的管理制度。4)游艇操作人员的管理:规定对游艇操作人员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不是职业船员,不需按照船员条例的规定进行注册管理,只需要取得操作证书(类似于船员管理中的适任证书)。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应当接受培训、考试,取得游艇操作人员证书,方可上船。在培训、考试科目上,有别于营运船舶,特别是不需要掌握货物配载等方面的要求。5)游艇俱乐部的管理:游艇俱乐部是实施游艇业自主管理的主要组织。对游艇俱乐部管理的如何,直接影响游艇水上交通安全。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规定,第一,游艇俱乐部应当具备法人资格,具备一定安全和防污染能力,并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第二,游艇业主与其加入的游艇俱乐部之间通过协议,明确游艇俱乐部对游艇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确保游艇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第三,除了游艇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可以由游艇俱乐部与游艇业主协商明确责任外,以下责任和义务,必须由游艇俱乐部承担:对游艇操作人员和乘员开展游艇安全、防治污染环境知识和应急反应的宣传、培训和教育;督促游艇操作人员和乘员遵守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污染管理规定,落实相应的措施;保障停泊水域或者停泊点的游艇的安全;核查游艇、游艇操作人员的持证情况,保证出航游艇、游艇操作人员持有相应有效证书;向游艇提供航行所需的气象、水文情况和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航行通(警)告等信息服务;遇有恶劣气候条件等不适合出航的情况或者海事管理机构禁止出航的警示时,应当制止游艇出航并通知已经出航的游艇返航;掌握游艇的每次出航、返航以及乘员情况,并做好记录备查;保持与游艇、海事管理机构之间的通信畅通;按照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内部管理的应急演练和游艇成员参加的应急演习。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2008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1)该办法制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航运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船员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国船员总数已达155万,其中海船船员51万,内河船舶船员104万,船员总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以船员为骨干支撑的航运业,担负着我国45.8%的货物周转量和93%的对外贸易运输任务。船员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公共安全和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船员职业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国际职业。船员注册管理是与全球各航运国家接轨的一项制度。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并已于9月1日生效。船员条例第四条至第七条对船员注册工作予以了规定,建立了船员注册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基础性船员管理制度,船员条例的规定较为原则,明确了制度内涵,但是缺乏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所必需的操作性规定,因此需要在上位法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配套规章对其予以细化和明确,以更好的发挥船员注册制度的基础性管理作用。为此,交通运输部制定了本办法。(2)该办法的特点1)规范的船员注册制度。该办法中规范的船员注册制度,是针对我国目前的船员现状和船员职业特点,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的一项关于船员从业资格的行政许可制度,也是从事船员职业的第一道门槛。船员注册制度规定了从事船员职业的最基本要求,只要符合规定的年龄和健康条件以及具备在船上工作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可以申请注册为船员,领取船员服务簿,上船从事与船舶航行安全没有直接联系的基本工作。船员注册制度划分了船员职业身份的界限,即:公民必须经过船员注册程序,方能取得船员的职业身份,然后才能上船从事相应的工作;而不论在船上担任什么岗位的职务,都必须首先经过船员注册,取得船员身份。2)船员注册制度与船员任职制度的关系:船员条例设立了船员职业准入制度,主要通过两项行政许可实现:一是船员注册制度,二是船员任职资格制度。船员注册制度是对从事船员职业的入门要求,船员任职资格制度则是对船上特定工作岗位的进一步要求。对船员职业设置两重门槛,主要是基于船员工作的风险性和特殊性。为保障航行安全,船舶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船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不同,取得船员注册,仅仅满足了在船上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只能从事普通船员(不参加航行和轮机值班的机工和普通水手)的有关工作,而不能从事参加航行和轮机值班船员(船长、大副、二副、三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的工作,只有满足相应的学历和资历要求,经过相应的适任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船员适任考试,获得相应的适任资格后,才能在与船舶安全航行密切相关的岗位上任职。因此,船员任职资格制度较之船员注册制度更加注重于对船员实际技能的锻炼和培养,注重于船员职业经历的积累。关于船员任职资格制度,在船员条例颁布实施之前,已经制定了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和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予以规范。3)船员注册制度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建立船员注册制度,将签发船员服务簿作为船员注册的最后程序,将船员服务簿进一步明确为船员的职业身份证件,强调了船员从业资格的行政许可性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对船员的基础性管理工作。通过船员注册制度,海事管理机构可以对船员的任解职情况、适任情况、安全纪录、违章记录等信息进行跟踪和管理,统计和分析船员数量、组成、分布等情况,更好的发挥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作用。(3)主要规定和要求办法共七章三十三条,其主要规定和要求有:1)船员不得重复注册。从行业管理的角度,适宜地制订船员发展政策,适时地调控船员供给与航运业需求的关系,适度地促进船员整体素质,都需要比较准确地掌握船员队伍的数量与分布。因此,办法规定船员不得重复注册,一人一个注册编号(船员服务簿编号)且终身不变,被注销注册的船员重新申请注册的仍使用原注册编号;同一人既可在国际航行船舶也可在国内航行船舶、既可以在海船也可以在内河船舶任职的,也是一次注册、一个编号。2)限定了代办船员注册的范围。办法将代为船员办理注册的代理人,限定为船员服务机构和船员用人单位,排除了个人代办,此规定与船员条例的有关规定是相符的,可以促进船员服务业务的规模、效能、品牌和信用。3)船员注册的动态要及时更新。经船员注册、取得船员服务簿,不但确认了经过注册的人员成为船员的资格问题,而且解决了资格的保持和丧失。因此,办法规定了船员注册及其变更、注销,规定了海事管理机构应动态维4)加强对船员服务簿的管理。船员服务簿作为经过船员注册、可以上船工作的从业证据,也记载船员基本信息以及服务资历、履行职责情况、安全记录、违法记录等情况,是申请船员考试发证、船员录用、船员上船任职、实施船员跟踪管理的必备文书,是全部船员管理工作最具基础性作用的文件。办法规定了船员服务簿的签发与补发换发,收缴与吊销,正确持有与使用,如实记载与签注等管理事项,并与船员注册状态、任职情况等相关联。5)强化了船上对服务资历的记载要求。船员服务资历是取得适任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了解决船员服务资历不真实的突出问题,办法相应地作了规定,涉及到船员主动请求船长填写、船长必须如实填写船员任解职记载、船员用人单位及时记录并定期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备,不如实填报服务资历的承担相应责任等。6)加强了对船员的跟踪管理。业经注册船员在实际从事船员职业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是否可以继续从事船员职业、是否可以保持或提升船员适任资格的问题,必然涉及到船员本人船上服务资历、履行职责情况、安全记录、违法记录等事项。为了使船员职业资格、适任资格认定的依据真实可信,办法把船员注册及其状态变化作为主线条,贯穿于船员跟踪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适当地分配了海事管理机构、船长、船员本人的相关责任,以完善船员动态跟踪管理的手段与结果运用。4.中华人民共和国引航员注册和任职资格管理办法2008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航员注册和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引航员注册和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1)该办法制定背景港口引航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为确保港口、船舶和设施的安全,多数国家实行强制引航。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规定:外国籍船舶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或者在港内航行、移泊靠离港外系泊点、装卸站等,必须由主管机关指派引航员引航。交通部先后于1980年颁发了海港引航工作条例、2001年颁发了船舶引航管理规定,规范我国引航工作,促进了我国航运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行强制引航制度,确保国家的主权。二是实行“一个港口一个引航机构”的原则,保证了船舶和和港口的安全,促进了港口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现有引航机构35家,主要承担我国沿海、长江、珠江和黑龙江界河等外贸船舶和部分内贸船舶的引航工作。三是规定了引航员考试、发证制度,加强了引航员管理,使引航员素质得以保证,保障了水上人命财产安全和保护水域环境。目前,我国共有引航员1479名,其中高级引航员296人,一级引航员224人,二级引航员300人,三级引航员317人,助理引航员342人。近年来,随着引航管理体制改革和引航事业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引航员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现有的国际公约和航运发展实践对引航员的素质要求明显提高;由于实行地域管理,原有的引航员培训、考试要求在全国各地不尽一致,同一等级引航员的素质有所差别;引航员流动频繁,需要建立一个促进引航员有序流动的渠道;尽管对引航员的等级进行了划分,但缺少一个统一的分级标准;多年的引航实践表明,引航员的素质需要提高,对引航员的管理需要加强,等等。国务院于2007年3月28日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以下简称船员条例),并于9月1日生效。船员条例第70条规定:“引航员的注册、培训和任职资格依据本条例有关船员注册、培训和任职资格的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制订”,这就为出台引航员注册和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提供了法规依据。(2)制定引航员注册和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的必要性多年来我国的引航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随着航运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理念的进步,尤其是针对引航工作和引航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专门的引航员注册和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其必要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船员条例制定前,有关引航员的管理主要依靠一系列的部颁规章和行业性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