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课件_第1页
甲型h1n1流感课件_第2页
甲型h1n1流感课件_第3页
甲型h1n1流感课件_第4页
甲型h1n1流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 南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春兰 前言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 ,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 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 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 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 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 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 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 6级。 前言 本诊疗方案是在5月8日公布的第一版诊 疗方案的基础上,依据近期国际诊疗研 究及我国内地近300例甲型H1N1流感病 例的总结资料修订而成。由于这种甲型 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 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0rthomyxoviridae),甲型 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 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 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 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 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 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 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 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 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 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 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一)临床表现。 n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 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 病例出现呕吐和/ 或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 n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n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 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n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 临床表现。 n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3.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 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 )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 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4.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 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 四、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 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 关键。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密切接触者发病前7天内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的。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 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 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员; 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 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 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 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 现。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 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二)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 和RT-PCR)。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 升高。 五、高危病例及重症病例 (一)高危病例。 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 较高的人群。包括: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妊娠妇女; 4.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 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 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 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5.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二)重症病例。 当确诊或疑似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 重症病例: 1.合并肺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 2.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 3.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 竭。 六、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一)疑似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单人房 间进行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安排行甲 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对其中的高危 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 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二)确诊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 行隔离治疗,可多人同室。对其中的高危病 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如奥司他韦)治疗。 七、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 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 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 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 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 于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如奥司他韦)治疗。 对于需要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的病例,应尽可能在发病 48小时内用药(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 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 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 ;体重15-23kg者,予45mg b.i.d.;体重23-40kg者, 予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 b.i.d.。对 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三)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 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5.当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时 ,可根据当地医疗设施条件,转入具备防控条件的 ICU治疗。 (四)中医辨证治疗。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 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杭菊花10g 桔梗 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 草3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付。 加减: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 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 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 、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制剂;藿 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四)中医辨证治疗。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 ,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炙麻黄3g 杏仁10g 生甘草10g 生石膏( 先煎)3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5g 黄芩15g 柴胡15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付。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银 黄类制剂等。 (四)中医辨证治疗。 3.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咳嗽,胸闷憋气,或喘促气短。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基本方药:水牛角15g 生地15g 赤芍10g 银花15g 丹参12g 连翘15g 麦冬10g 竹叶6g 瓜蒌30g 生石膏(先煎)30g 栀子12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付。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喜炎平、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 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 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 八、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 失,临床情况稳定,咽拭子甲型H1N1流 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方案 (试行) 2009年09月 前言 为指导乡镇科学、有序地做好甲型H1N1 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的扩 散和蔓延,保障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 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相关定义 (一)乡镇范围内的散发:指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出 现散在分布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病例间无流行 病学关联。 (二)乡镇范围内的暴发:指在同一行政村或集体单 位内,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且呈 现明显的聚集性。 (三)乡镇范围内的流行:指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出 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多例病人传播链不清 楚,且呈现持续传播。 (四)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高危病例 、重症病例以及轻症病例、流感样病例、密切接触者 等的定义按照国家相关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执行。 二、职能分工 (一)乡镇政府和村委会。 1.乡镇政府 在县级政府或县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的 领导下,乡镇政府对辖区内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负总责,成立防控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制订疫情 防控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相关防控 专项经费和物资保障,调配本乡镇各项资源,督导检 查各项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2.村委会 在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卫 生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村甲型H1N1流 感各项防控工作的落实。 (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 在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上级卫 生部门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村卫生室等 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乡镇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报告 、病例诊治、免疫接种、防病知识宣教等工作,配合 上级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现场专业防控 措施。 (三)乡镇其他相关机构。 乡镇其他相关机构在乡镇政府或乡镇防 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 做好本乡镇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关防控 工作。畜牧部门做好动物流感疫情防控 监测报告,并及时与卫生部门沟通。 三、防控措施 (一)乡镇未出现疫情或出现散 发。 采取及时发现病例,控制续发病例发生的防控策略。 1.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乡镇内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 构医务人员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发现 流感样病例后,立即向乡镇卫生院或防保站报告;其他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乡镇卫生院或防保站接 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医生会诊,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 ,立即向乡镇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于24小时内通 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 报条件的,应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 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 卡。对于流感样重症病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 治疗期间发现的病情加重病例应立即向乡镇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会诊,不能排除甲型 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小时内进行网 络直报。 (一)乡镇未出现疫情或出现散 发。 2.病例救治: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轻症病 例应收治到乡镇卫生院集中诊治,并及时采集疑似病 例标本,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流感样重症病 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疗期间发 现的病情加重病例应及时将其转送至上级定点医院治 疗。不具备诊治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立即将病例转送至 上级定点医院治疗。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 要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的准备工作。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 医学观察,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 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乡镇政府提供密切接 触者家庭基本生活保障。 (一)乡镇未出现疫情或出现散 发。 4.在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下和上级卫生 部门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以 及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 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5.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指导本乡镇内中小学、托幼机 构、养老院和福利院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和晨午检工 作,对其他集体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必要时组织晨午 检工作。 6.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 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对流感防治的正确 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乡镇出现暴发。 采取以加强疫情监测、重症病例发现和转诊、减少人 员聚集和流动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乡镇散发 病例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主动监测。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 室组织医务人员或村级指定的协管人员开展主动入户 医学巡视,及时发现流感样重症病例和易引起严重并 发症的高危病例,尽快将病例向上级定点医院转诊。 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教育等相关部 门开展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 测。集体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了解本单位职工健康状况 ,发现流感样病例及时上报乡镇政府指定机构。 (二)乡镇出现暴发。 2.对病例实行分类管理。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的 确诊轻症病例可根据当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 考虑居家隔离治疗。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 组织医务人员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 例病情加重,立即将病例转送至上级定点医院治疗。 3.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积极配合上级医疗 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 集工作,协助对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相关场所进行必要 的消毒处理工作。 4.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对密 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和居家医学观察。 (二)乡镇出现暴发。 5.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协助 县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定期收集、汇总辖区 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防控信息。 6.必要时,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取消或推迟 乡镇内的大型集会,暂停乡镇集市,减少社交、旅游 等活动。强化放假学生的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 7.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宣传部门加大宣 教力度,督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8.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为暴发疫情防控措施 的实施提供保障,及时评估医疗卫生资源需求,一旦 资源不足,应及时向上级政府申请援助。 (三)乡镇出现流行。 采取以及时发现、转诊重症病例,防止疫情扩散为主 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防控乡镇范围内暴发措施的 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下,对 病例实行分类管理,加强病例救治。乡镇卫生院、防 保站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每日监测病例体温和病 情变化,及时发现流感样重症病例和易引起严重并发 症的高危病例,并立即将病例向上级定点医院转诊。 2.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组织专业人员每日收 集、汇总和核实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防控信息 ,并及时上报县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 (三)乡镇出现流行。 3.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取消乡镇内的大型 集会,暂停乡镇集市,减少社交、旅游等活动。强化 放假学生的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 4.加强乡镇居民外出管理,限制不必要的人员、交通 工具的往来。采取卫生检疫措施,防范疫情扩散。县 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及时向疫情流行乡镇居 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5.乡镇政府或乡镇防控领导小组加大宣教力度,在县 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的指导、支持下,加强 风险沟通工作,防止乡镇居民出现恐慌。 自本工作方案下发之日起,原社区甲型 H1N1流感暴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试行) (卫发明电200999号)涉及的乡镇防控工 作内容以本方案为准。 本工作方案将根据疫情的发展和防控工作 的需要及时调整。各地应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本 工作方案制订本地区的实施方案。 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 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 2009年9月 前言 为科学地判定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 触者,对其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依法、科学 、及时、有序地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 的进一步传播、扩散,特制订本指南。 一、密切接触者的判定 甲型H1N1流感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 病例,以下简称甲型H1N1流感病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目前的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 感的传染期是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 病后7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 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甲型H1N1流感 的潜伏期1-7天。 一、密切接触者的判定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 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 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 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 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或直 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 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的 人员等。 一、密切接触者的判定 在判定密切接触者,分析其感染发病的 可能性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 病例是否处于传染期、病例的临床表现 、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 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 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及追踪 (一)各地卫生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追查病 人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涉及跨区域的密切接触 者,可通知有关省份协助追查。 (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 者进行登记和调查。 (三)对涉及外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