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讲 机械运动_第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讲 机械运动_第2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讲 机械运动_第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讲 机械运动_第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讲 机械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四讲机械运动知识回顾 考点梳理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_,符号:_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单位换算:1 km_m,1 dm m,1 cm_m,1 mm m,1 mm,1 nmm。长度的估测:中学生的身高约160_;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课桌的高度约0.75_;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 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 c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2)测量工具常用测量工具:_、三角尺、卷尺。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3)刻度尺的使用a. 看:选择刻度尺时要观察它的_、_和_。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测量_。刻度尺的分度值: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_。分度值越小,越精确。示例: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_cm,分度值为_mm。b.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不能歪斜。c. 读:读数时视线要_刻度线,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测量值要估读到_。d. 记:测量结果要由数值和_两部分组成。e. 数据处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最后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应和每次测量值的小数位数相同。示例:如图甲、乙所示,刻度尺使用正确的是_;如图丙刻度尺,读数正确的是_,测量结果为 _cm。2.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_,符号为 _。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等。单位换算:1 h_min,1 min_s。(2)测量工具古代:常用测量工具有日晷、沙漏等。现代:生活中常用测量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等。运动场和实验室: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精确的计时仪器:铯原子钟。时间的估测:1 min内正常人的脉搏跳动约为75次;中学生步行4 km用时约为1 h;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为15_;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50 s;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0.4 s。(3)秒表(停表)的读数刻度:a.小盘记录单位是分钟,指针转一圈是15 min,分度值是0.5 min;b大盘记录单位是秒,指针转一圈是30 s,分度值是0.1 s。读数:a.读出小盘上的整分钟数;b读出大盘上的秒数,若小盘的非整分钟数小于半分钟,则大盘读0、1、2,若小盘的非整分钟数大于半分钟,则大盘读31、32、33。这种表盘读数如图所示。3. 误差与错误 误差错误产生原因仪器精确度不够;实验方法不完善;环境对仪器的影响;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者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可否避免不可避免可以避免数据特征有误差的测量数据一般比较接近真实值,误差不能消除,但应尽量减小错误的数据一般远远偏离真实值 改进方法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记录数据时要细心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2. 参照物(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判断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_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_的。3. 参照物选取的原则(1)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如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2)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这样就没有任何意义。(3)当研究对象为多个时,应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4.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运动是_的,一切物体都在_,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静止是相对的。(2)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看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_的变化。如果相对位置变化了,则该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相对位置没有变化,则该物体是_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1. 速度(1)判断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路程_的物体运动快。b. 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时间_的物体运动快。(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与_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_表示。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运动_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_,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_。(3)单位国际单位:_,符号为 _。其他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单位换算:1 m/s_km/h。(4)公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公式:变形式为:,。(5)交通标志牌的认识 如图所示标志牌说明此处距离合肥市还有8 km,车辆最大速度不能超过30 km/h。速度的估测: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男子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约为10 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5 m/s。2. 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3)平均速度定义: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的研究,也可以用_来描述运动的快慢。意义:表示的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考点四 测量平均速度1. 实验原理: 。2. 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3. 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_,用停表测出物体运动的_,利用公式求得物体的速度。重点难点突破命题点一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例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或“”),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cm。【解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 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35 cm,物体的长度2.35 cm1.00 cm1.35 cm。 【答案】考向训练1 如图所示,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则细铜丝的直径为_mm。 考向训练1图 考向训练2图考向训练2 实验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硬币的直径,硬币的直径是_cm。考向训练3 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 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 m、12.0 dm、120.1 cm,其中正确的是 () A. 三者都对B. 甲对 C. 乙对 D. 丙对 命题点二 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类型1 运动状态的辨识例2如图所示,小明用前端带钩的铁丝推着铁圈向前滚动,则铁丝与铁圈之间发生了滑动摩擦,以地面为参照物,铁圈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解析】铁圈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相对变化,则以地面为参照物,铁圈是运动的。 【答案】运动考向训练4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A. 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 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 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 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类型2 参照物的选取 例3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以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解析】以战机为参照物,飞行员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行员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飞行员是运动的。 【答案】战机 地面考向训练5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是以_为参照物的,“云与我俱东”是以_为参照物。命题点三 速度公式的相关计算例4 一辆汽车行驶在从合肥到南京的高速路上,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始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汽车由图乙所示的位置A处行驶到B处,需要的时间是_。【解析】如题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为100 km/h,AB位置间的距离为120 km40 km80 km,则汽车从位置A处运动到位置B处所用的时间为。【答案】0.8h考向训练6 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为_m/s,当4 s时,物体、之间的距离为_m。 考向训练6图 考向训练7图考向训练7 如图所示,某物体(可看成一个点)从坐标原点开始以3 cm/s 的速度沿轴正方向匀速运动2 s,然后以4 cm/s的速度沿轴正方向运动2 s到点(图中未标出)若物体直接从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点,所用时间也为2 s,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 cm/s。 考向训练8 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 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路程为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m/s。 实 验 剖 析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命题方向1. 实验原理:2. 实验方法(间接测量法)3. 实验测量器材(小车、斜面、金属片、停表、刻度尺)4. 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5. 金属片的作用(确保小车始终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计时)6. 停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7. 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8. 刻度尺与停表的使用和读数9. 在放置斜面时,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倾角过大会使小车下滑太快,不宜测量时间)10. 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11. 物体运动距离的确定(在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时,要“头对头”或“尾对尾”测量,记录时间也要如此)12. 平均速度的计算()13. 比较各个阶段平均速度的大小14. 实验数据分析 例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段的距离_cm,测得时间1.6 s,则段的平均速度_cm/s; (2)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会偏_;(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由静止开始下滑;(4)_(选填“”“。 【答案】(1)40.00 25 (2)小 (3)同一位置 (4)实验延伸 (1)实验时为了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 (写一种即可)。(2)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BC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_. 针 对 训 练一、填空题1.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4个硬币的直径之和是: cm。第1题 第2题2. 5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CRH380A型动车组(如图所示)顺利抵达昆明,这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动车,最高时速可达380 km/h,合 m/s(保留一位小数)。3.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 dm、14.50 dm、14.53 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4. 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为 参考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向 (选填“东”或“西”)行驶的。5. 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9 km/h的速度在市区道路上行驶,进行路面洒水工作,通过2.25 km道路所用的时间为 h,洒水车1 s内行驶的路程是 m。6.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二、选择题7. 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8.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0.355 m,则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 1 m B. 1 dm C. 1 cm D. 1 mm9. 如图为“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 地球 B. 月球 C. 太阳 D. “天宫二号”10. 下列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11.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 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四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三、实验题12.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每次改变一个车身长度,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四、计算与推导题13.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甲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乙所示。求:图甲 图乙(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中 考 演 练1. 如图甲所示大桥全长36 km.当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km/h,车辆匀速通过大桥需 h。第1题 第2题2.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前5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m,在5 s15 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3. 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4.甲、乙两人进行100 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A. 同时到 B. 甲先到 C. 乙先到 D. 不能确定5. 小明判断自己乘坐的列车正在向东运动,依据可能是( )A. 站台在向东运动 B. 站台在向西运动 C. 乘警在向东运动 D. 乘警在向西运动6.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 甲、乙都以2 m/s匀速运动C. 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参考答案知识回顾 考点梳理米 m cm m 刻度尺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 范围 精确度 05 1 平行 正对 分度值的下一位 单位 甲 B 8.40 秒 s 60 60 s 位置 运动 静止 绝对 运动 相对位置 静止 长 短 路程 时间 快慢 路程 快 米每秒 m/s 3.6 平均速度 路程 时间 考向训练1. 1 2. 1.20 3. B 4. D 5. 船 榆堤 6. 1 4 7. 5 8. 8.00 0.2实验剖析实验延伸 (1)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2)不正确。从点到点过程中通过点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段的时间与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段的时间 针对训练1. 7.40 【解析】由题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第一个硬币中心与0.00 cm对齐,第五个硬币中心与7.40 cm对齐,从第一个硬币中心到第五个硬币中心的长度为4个硬币的直径之和为7.40 cm 。2. 105.6 【解析】因为3.6 km/h1 m/s,所以。3. 14.51 【解析】该物体的长度是:。4.船 东 【解析】由于运动是相对的,以船为参照物,则桥是运动的;同理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向东运动的。5. 0.25 2.5 【解析】由可得,洒水车通过2.25 km道路所用的时间是;因为9 km/h92.5 m/s,所以洒水车1 s内行驶的路程是s2vt22.5 m/s1 s2.5 m。6. 64.00 0.02 【解析】题图甲中,刻度尺的单位是cm,每大格表示1 cm,每大格又分10小格,由此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则小车从零刻度处开始运动,到64.00 cm处停止运动,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4.00 cm;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5 min30 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s,指针指向2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 s,即秒表的示数为30 s2 s32 s,即小车行驶的时间为32 s,其运动的平均速度。7.A 【解析】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求刻度尺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并使刻度尺带刻度的一面尽量与物体紧贴题图A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一致,且刻度线紧贴物体,A项正确;题图B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线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B项错误;题图C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C项错误;题图D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且刻度线未紧贴被测物体,D项错误。故选A。8.C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长度单位应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0.355 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5”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所以此时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C项正确。9.D 【解析】认为“神舟十一号”处于静止状态,说明与所选参照物相比,“神舟十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应选取与“神舟十一号”同方向同速度运动的“天宫二号”为参照物,故选D。10.B 【解析】A图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越来越大,故A不符合题意;B图表示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故B符合题意;C图表示速度随时间而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图表示速度随时间而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A 【解析】加速起跑阶段的速度应该越来越快,相同时间段的两个相邻的照片之间的距离应该越来越大。故选A。12.(1)时间 (2)大 大 (3)0.25 (4)7 【解析】(1)实验时保持斜面倾角较小可增加小车滑行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斜面的倾角一定时,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由于重力作用,小车做加速运动,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小车的平均速度越大;(3)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