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_第1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_第2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_第3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_第4页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河南省焦作市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长),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6年5月16日在ATP罗马大师赛决赛中,英国选手穆雷以2:0战胜塞尔维亚选手德约科维奇,夺得冠军。比赛中网球以的速度碰撞网球拍,与网球拍作用后,以的速度弹回。网球与网球拍接触的时间为,那么网球在与网球拍接触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A.-90 m/s2B.90m/s2 C.-10m/s2 D.10m/s22.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橡皮筋两端尚定在同一高度的点和B点,橡皮筋中间系一不可伸长的细绳,吊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与橡皮筋的结点为点。现将重物缓慢向下拉,使绳与橡皮筋的结点从0点拉到0点(橡皮筋的伸长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然后释放重物,则在重物上升的过程中,关于重物加速度大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断减小 B.不断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3.一小球从地面上以某一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空中的A、B两点到达最高点C,且B 为A、C两点的中点。若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后又回到A点所需的总时间为t,重力加速度g,为不计空气的阻力,则小球经过B点的速率为A. B. C. D. 4.如图所示,一根轻绳两端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小球A、B,球的重力为G。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两球静止在空中,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轻绳越舞,F越大B.轻绳越长,轻绳对球的拉力越大C.轻绳对球的拉力可能小于球GD.轻绳越短,a、b之间的弹力越大5.电动车已经普及,是很多人出行的代步工具。两辆电动车在一条平直公路的示同车道上行驶,当b车经过a车旁时,a车由静止开始启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两辆电动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 t =0时刻以后两车可以相遇两次B.整个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7.5 m C.前2 s内a车加速度小于b车加速度 D.两车在第1 s末相遇6.如图所示,两物体A、B置于水平面上,小物块C放在A的上面,现用水平力F推物体A,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C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B.物体B定受四个力的作用C.物体A一定受五个力作用 D.地面受到摩擦力大小为F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车里,各用两根轻细线悬吊一个质虽相同的球(可视为质点),细线b竖直、细线d水平,a、c两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两车均先向左匀速然后向左加速运动,关于细线上张力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细线始终处于拉直状态)A.a线的张力增大 B.b线的张力不变C.d线的张力增大 D.c线的张力不变8. 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为其运动轨迹上的A、B、C三点。测得, ,且物体通过所用的时间均为T = 2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为a =1m/s B.物体经过B点的速度大小为C.OA之间的距离为D.物体从0点运动到A点的时间为t = 3 s9.如图所示,一根绳子一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A点另端绕过轻质动滑轮;另一端悬挂重物B,其中绳子的PA段处于水平状态,另一根绳子一端与轻质动滑轮P的轴相连,在绕过光滑的定滑轮Q后在其端点0 施加-水平向左的外力F,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滑轮均为光滑、轻质,且均可看做质点,P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现拉动绳子的端点0使其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则该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A.拉力f不变B.拉力F增大C.角不变 D.角减小10.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顶端有光滑定滑轮,一轻绳跨过定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P和保持P的质量不变,改变Q的质量m (测量可知),当Q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P的加速度a随Q的质量m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图中、的值均未知。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已知,可求出P的质量B.若未知,可求出图乙中的值C.若已知,甩求出图乙中的值D.若已知,可求出图乙中的值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6分)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的另端,使结点到某点并记下该位置;再用两个弹簧秤通过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第一次记下的位置。(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两根细绳必须等长;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在用两个弹簧枰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茛秤的读数相等;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用一个弹资秤时记下的结点位置。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2)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边长表 示1 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记为 , ,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填“ ”、“”或“=”),通过作图法可知F = N。(9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的某点B处,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定 滑轮的细线拉滑块,每次滑块从同一位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所示: (1)为便于分析F与t的关系,请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的关系图象。(2)由图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设AB间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请你由上述实验结论推导出滑块的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 。13. (9分)在水平面上有一物块,从A点到B点在恒定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后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C点。物块在BC段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A、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00 m,求:(1)物块在BC段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2)物块在AC段运动所经历的时间。14. (12分)如图所示,倾角为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1kg的物体受水平力F的作用静止于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力F的取值范围。 15.(12分)成绵乐专线动车组采用的是CRH2A型动车组,CRH2A型动车组共有8节车厢,包括4节动车(具有动力系统的车厢)和4节拖车(无动力车厢)。假设动车和拖车间隔搭配,且第一节车厢为动车,每节车厢的质量均为m,各动力车厢产生的动力恒定且相同。已知运动阻力是车重的倍,重力加速度为g。(1)经测试,该动车组启动时能在时间t内将速度提升到,求此过程中,第五节车厢对第六节车厢的作用力;(2)动车组在匀速行驶时,第五节车厢突然失去了动力,其他动车同时等量地增加动力,使整列车保持匀速行驶状态,求这一过程中第五节车厢对第六节车厢的作用力改变量。16.(12分)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一长为L = l m的木板,木板下端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s=3 m,木板上端放一物块,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0.5,物块和长木板的质量均为1 kg。释放长木板,让长木板与物块一起沿斜面下滑,长木板滑到斜面底端时,与斜面底端的挡板相碰,长木板反弹时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 一瞬间的速度大小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g = 10 m/s2,,cos 37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