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木兰诗》导学稿2(无答案)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木兰诗》导学稿2(无答案)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木兰诗》导学稿2(无答案)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木兰诗》导学稿2(无答案) 语文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22课木兰诗导学稿一、学习目标: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重点)2、继续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并认识对偶和互文这两种修辞手法。(重点)2、 课前预习:(第一阶段)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木兰经历了漫长的战斗岁月而最终英雄般凯旋的两句诗是: , 。 (2)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 , 。 (3) 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 , 。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 , ” 两个句子。 (5)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唧唧复唧唧( ) (2)昨夜见军帖( ) (3)万里赴戎机( ) (4)策勋十二转( )(5)出郭相扶将( ) (6)著我旧时裳( )(7)雄兔脚扑朔( ) (8)雌兔眼迷离( )(9)愿为市鞍马( ) (10)当窗理云鬓( ) 3、翻译下列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课后巩固练习1、 阅读木兰诗,回答下列问题。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划分朗读节奏: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二、选择题。 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三、这首诗在叙事上的详略得当体现在哪些地方?四、千余年来,木兰的形象深入人心,请你联系木兰诗内容,谈谈理由。 自我评价 书写 分 准确率:优 良 中 差 小组合作:优 良 中 差 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第二阶段) (一)回顾旧知 1、默写填空。(1)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 。(2)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 。(3)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4)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 。(5)“ ,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6)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7)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8)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 。(9)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 。(10)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 。 (2)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文中写木兰辞官还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情操?(学法点拨:默读木兰辞官回家部分,并且小组长组织好组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法点拨:全班大声朗读全文,着重标记描写木兰形象的词语或者句。各小组内先交流,最后归纳总结且与其他小组分享小组内的讨论结果。) 三、当堂检测:(第三阶段)1、下列对木兰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之紧迫,使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