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17_第1页
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17_第2页
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17_第3页
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17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湖南省长沙市2016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17)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 (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巩固并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变化:由一味赞扬,不许贬斥到基本肯定贞观之治,同时非议他的个人品行。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政治力量的影响。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时间主要活动1895年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1905年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1910年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1916年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1917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摘编自胡适年谱材料二 与新文化运动诸同仁一样,胡适的动机和目的是要从他们认为是最根本的文化上制造中国不亡的原因,即为中国“再造文明”,以达到中国在世界上各方面不落后于人。实际是要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就是胡适将他所参与并认同的运动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深意。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胡适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的异同点。答案 (1)背景: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后,面对复古逆流,新思想传播,开始新文化运动。(2)同:都是利用文化为现实服务;都促进了思想解放。异,内涵: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的地位,以西方内容为主;西方的文艺复兴指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目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是为了民族救亡服务;西方的是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服务。结果:中国的文艺复兴没有最终实现中国文明的在世界领先;西方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人文主义的传播。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5年1月26日尼克松演讲稿)越南战争不是为了越南,而是为了东南亚。我知道这项政策会冒把红色中国卷进来的危险,但如果观望等候,风险就会更大。只要我们展望未来并认识到,如果南越失陷了,东南亚失陷了,太平洋变成红色的海洋,那我们就会面临一场大大不利于我们的世界大战。材料二 从本届政府的最初几天起,基辛格和我就谈到外交政策中的“三大问题”中国、苏联和越南以及我们的目标同他们都有关系。到目前为止(1972年),其中的两个目标都已经达到,只有第三个目标“解决越南战争”仍旧没有实现。在基辛格开始汇报巴黎和谈时,他眉飞色舞,露出我从未见过的笑容。“嗯,总统先生”他说,“看来我们是连中三元了!”以上材料均摘自尼克松回忆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发表演讲的相关国际背景。在他看来,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基于怎样的现实因素考虑,从而转变对越南战争的态度?指出他在结束越南战争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答案 (1)背景:美苏冷战对峙;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发展。目的:发动越南战争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2)因素: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遭遇经济危机;国内反战运动;欧洲、日本崛起及其竞争。作用:支持通过多边谈判与合作结束越南战争;逐步削减驻越军力并在1973年签订了停战协定。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这件事(指苏联解体)与其说取决于各个共和国本身,还不如说是由这些共和国的政治精英们、领导人决定的。俄罗斯领导瓦解苏联的路线,曾与苏共内部顽固的特权势力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这两个阵营尽管看来好像思想立场对立,(实际上)都串通一起来打倒戈尔巴乔夫。那些在八月份似乎是为了保留联盟而支持叛乱分子的党内权贵们,这一次却也投了搞垮联盟的赞成票!”戈尔巴乔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材料二 西方称为“俄罗斯民主之父”的戈尔巴乔夫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被绝大部分俄民众视为导致苏联垮台的“罪魁祸首”。在1996年总统大选上,戈氏仅获得0.51%的选票。但到2011年时全俄舆论中心的民调显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以平和态度对待戈氏的民众的比例由此前的25%上升到了47%。有人说,从个人的历史角色来看,在苏联解体这件事上,叶利钦应该比戈尔巴乔夫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保住联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如果不是俄罗斯先独立,苏联是不会解体的。”戈尔巴乔夫反思改革的三大失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上的责任是什么?你又怎样看待苏联的解体?(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责任的不同评价?答案 (1)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叶利钦则是苏联解体的主要推手。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苏共长期推行斯大林模式,忽视民生改善;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导致思想混乱、苏共失去执政地位;苏联国内民族分离主义影响以及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2)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定程度迎合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改革带来强大苏联解体的结局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故西方对其评价较高;苏联解体后初期俄罗斯的社会动荡与生活水平的持续下降,导致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普遍倾向负面;后随俄罗斯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