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18孟子两章我夯基我达标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米粟()亲戚畔()之傅说() 法家拂()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池非不深也。古义:_今义:_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入则无法家拂士4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_,中心论点是_。阐述了孟子_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中心论点是_。阐述了孟子_的人才观。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兵革非不坚利也()(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足兵()(4)民信之矣()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8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9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二)(2009山东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人恒过然后能改()(2)其母引刀裂其织()11翻译下列句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12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13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二、表达交流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开头一节共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个人的事例。分析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再补充两个事例。(古代、现代各一个)15(2009四川内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在文段后面的横线上续上适当的议论,必须用上“外部环境”“内心世界”两个关键词。(不超过50个字)鱼的成长锦鲤俗称日本鲤鱼,是很多养鱼爱好者最爱的观赏鱼。日本鲤鱼的神奇之处在于,如果你在小鱼缸里饲养它,它只会长到两三寸长;如果你把它放入大鱼缸或者小池塘中,它就能长至六寸到一尺长;放到大一点的池塘,它能长到一尺半长;如果把它放进大湖之中,让它不受限制地充分成长,有朝一日它可能会长达三尺。日本鲤鱼能长到多大,与池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人的成长与日本鲤鱼非常相似。不过,对于人类而言,_。参考答案1答案:spnyub2答案:护城河水池、池塘3解析:A项中的“衡”通“横”;B项中的“畔”通“叛”;D项中的“拂”通“弼”。答案:C4答案:(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答案:孟子公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6参考答案:(1)兵器(2)限制(3)军备(军队)(4)信任7参考答案:(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2)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8解析:论点是集中表明作者主张和看法的语句,通常在开篇或结尾。参考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9解析:先指明两文各强调了什么,是什么意思,两者关系就好把握了。参考答案: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就是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之一。10参考答案:(1)常常犯错误(2)割断11参考答案:(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2解析:“表达”就是表达方式,把握两文前者是论说散文,后者是记事。参考答案: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3解析:把握人物独特的做法,结合少年孟子的行为揣摩孟母做法中包含的道理。参考答案: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14参考答案:这些人都是由卑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炼的杰出历史人物。司马迁,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他忍辱负重,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聋人舞蹈家邰丽华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自强不息,刻苦训练,在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的五个节目中担任主力,尤其是她领舞的千手观音,那份美丽震撼了世界。15解析:紧扣材料提炼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对人成长的影响,能进一步强调内心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